第35節 請客(上)

這次鄧明雖然帶了兩千多常備軍來重慶,但將士們已經離開成都在外奮戰了一年,大部分人都盼望着趕快回家,現在鄧名不解散軍隊反倒又跑到重慶附近晃悠,大家只是由於對鄧名非常尊敬所以纔沒有什麼怨言產生。鄧名也不願讓這支忠心耿耿的軍隊再冒什麼風險,所以並沒有作戰的打算。爲了防備重慶清軍萬一做出不理智的行動,明軍的水營設在江對岸,高明瞻幾次來談判的時候,都需要渡過長江才能見到鄧名。

對於清軍的伙食費問題,鄧名同樣沒有表示反對,這個規矩嚴格說起來還是他開創的,上次在忠縣的時候他就狠狠地要了王明德一筆伙食費。這些夔東軍戰俘跟着李來亨、劉體純他們轉戰川鄂,也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鄧名只是隨便看了看王明德開列的賬單,就點頭表示同意。

不過這次既然開了先例,鄧名就擔心以後清軍會不停地提高明軍俘虜的伙食費用,所以不可不防。鄧名告訴高明瞻,以後凡是明軍的俘虜,每人每月他最多支付一兩銀子的食宿費,而食宿標準就是:每天三頓飯管飽,而且要保證衛生,不許給明軍吃發黴變質的食品,每天都要有一頓飯提供豆子或蔬菜,每五天至少吃一兩肉。

看到鄧名寫下這個標準,高明瞻暗暗咂舌,不過既然鄧名願意付賬,那一切好說。最後雙方還起草了一份禁止虐待俘虜的協議。不過這份協議只對川西軍和重慶將領的披甲兵有效,至於無甲兵的死活高明瞻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果夔東軍有人被俘了,鄧名原則上願意付賬,不過需要重慶立刻派使者去向鄧名報告。只要鄧名點頭簽字就一定會履約,否則鄧名有權拒絕支付食宿費——免得王明德他們隨便抓幾個草寇都說成是夔東軍。

“如果我的校尉被俘了……”鄧名覺得校官被俘的可能性不大,現在僅是李星漢、趙天霸等幾個人是校官,萬一這些人被清軍捉住了清軍未必肯釋放,不過鄧名計劃很快再提拔一批人升任校官軍階,所以還是提前把標準給定下了:“對於三級尉官,我按一個月五兩、十兩、十五兩銀子的標準支付他們的食宿費,他們每天都要有肉吃;校官是同級尉官的四倍,他們應該住單間,夏天有蚊帳、冬天有棉被……”

高明瞻聽到這裡不由得愣住了,從來沒有一個統帥把被俘將士的待遇這麼放在心上。雖然這些條件基本上是難以實現——重慶的清軍沒指望能夠抓住川西的軍官,不過高明瞻從此牢牢記住,萬一抓住了川西的將士一定要妥善對待,否則鄧名絕對會翻臉不認人。

這次的戰俘交換問題,很快條件就談妥了:今天高明瞻會帶一部分定金回去,明天分批釋放俘虜時,每接受一批俘虜明軍就繳納一部分贖金,等到人全部到齊並且確認他們性命無憂後,最後一批押送的清軍就能把伙食費帶回去。

雖然鄧名並無意打一仗,但高明瞻卻不知道這一點,也沒有任何人敢生出貪下鄧名訂金的念頭;第二天交換俘虜結束後,一個三堵牆衛士就對高明瞻等人說道:“爲了慶祝這次合作圓滿成功,保國公請諸位過江去吃飯。”

清軍將領當然都不想去,雖然鄧名信用很好,但如果能不去敵營那當然還是不去的好。可三堵牆的使者卻不答應:“保國公已經殺豬宰羊了,幾位當真不肯賞臉嗎?”

“既然是國公邀請,那下官就一定要叨擾了。”王明德強笑着說道。鄧名列出的名單上除了他還有胡文科等幾個人。現在重慶西北的三個大豁口還沒有堵上,他們都認爲鄧名只要進攻,大夥兒就得一起完蛋,所以不好往死裡得罪鄧名。

孫思克急忙上前叫道:“這如何去得?要是鄧名把你們都扣下了,重慶怎麼辦?”

“他要是想打重慶,扣不扣我們都一樣。”王明德剛剛想通,如果鄧名真想進攻重慶的話,那反倒是絕對不會扣自己的,不過這句話他實在不好說出口。

除了王明德這些陝西將領外,鄧名還給駐防滿洲八旗的統領送來了請柬,因爲他要乾的事非拖這個傢伙下水不可。滿洲八旗的統領看到請柬後呆立了片刻,反覆琢磨着,按說主子之間的爭鬥,應該不會把他怎麼樣吧,上次鄧名抓住他不也把他放了嘛,想到這裡,統領就擠出一絲笑容答應了下來。

孫思克、袁佳文弼和山西將領站在一邊都看傻了,見滿洲八旗的統領邁步就要往江邊走,孫思克又一次忍不住叫起來。

而滿洲太君的回答更乾脆:“現在重慶殘破,我們也只有抱着爲國犧牲的決心去與鄧名虛與委蛇,爲總督大人爭取加固城防的時間。”

滿洲太君都不推辭了,高明瞻更找不到拒絕的理由,而且他覺得鄧名昨天沒有爲難他,大概今天也不會。他都說過了,鄧名要是進攻他就燒重慶的倉庫,這麼狠的話都放出來,想必能把鄧名的進攻慾望打消了不少吧。既是爲了安慰自己,也是爲了逞英雄,高明瞻故作輕鬆地對孫思克和山西人說道:“鄧名這個人的信用還可以,雖然喜歡討價還價,但只要話說出口就一定會做到。這種言而有信的人現在不多見了,也難怪你們擔心——順便說一句,鄧名的飯菜還挺不錯。”

孫思克和大部分山西人都不在被邀請之列,鄧名也知道要是請的人太多,那多半沒人敢來,所以只要求山西綠營派一個代表。山西人商議了一會兒,最後決定派一個遊擊跟着高巡撫和陝西綠營的將佐們去見見世面,剩下的人還是本着“諸葛一生唯謹慎”的原則留在重慶自己的軍中。

孫思克和那些山西將領越想越是擔憂,集體去求見李國英,想請總督大人預先做好準備,萬一鄧名翻臉扣了陝西綠營的將領然後攻城,也不至於被打個措手不及。

但孫思克他們卻吃了閉門羹。昨天把具體的談判事宜扔給高明瞻和滿洲太君後,李國英就宣佈他早早睡了,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都一概不知。剛纔高明瞻他們接受邀請的時候,就有個總督標營的衛士一聲不吭地趕緊返回了重慶,不引人注意地溜進了總督衙門。而等孫思克他們鬧上門來的時候,李國英的管家和標營遊擊早在衙門前等了半天了,一伸手就攔住了孫思克一夥兒:“總督大人正在休息。”

“總督大人不是昨天一早就睡了麼?”

“對,到現在還沒起,列位請回吧。”管家、標營遊擊帶着衛士們一起動手,把這一羣來上訪的人不由分說地推出了衙門。

……

“諸君大駕光臨,真是蓬蓽生輝啊。”鄧名請這些人吃飯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賣他的石頭,尤其是翡翠。翡翠在後世明明那麼貴重,可在清初就是賣不出價來,真讓鄧名不甘心。

在重慶城下送禮時,鄧名就放了不少翡翠塞在盒子裡,可因爲李國英說了一句“假玉”,這幫重慶的傢伙就失去了興趣,交換戰俘的時候都不接受翡翠。

被請來的客人雖然紛紛在臉上堆出笑容,但是進了營帳之後都有些坐立不安。鄧名假裝看不見,他準備了一張圓桌子,招呼客人們一起圍着這個桌子坐下。高明瞻在重慶城頭的那一番表現讓鄧名心裡有了底,知道對方多半不敢惹惱自己,不過這個優勢鄧名並沒有利用在俘虜的討價還價上,而是用在了請客這件事上。

“今天請諸位吃四川火鍋。”爲了推銷他的石頭,鄧名認真地準備了這一席飯,不但殺了一隻羊,還拿出了很多從雲南帶回來的特產。

辣椒、花椒、牛油……,鄧名知道自己準備的不是目前地道的四川火鍋,但是有辣椒,還有從緬甸帶回來的各種香料,肯定會給重慶的官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鄧名熱情地招待客人,介紹道:“我們這叫三流火鍋,爲啥是三流呢?就是流口水、流鼻涕、留眼淚。”鄧名前世曾經去四川旅遊,當時導遊的詞彙都被他使用出來了,果然博得了滿場喝彩。

高明瞻看着鄧名的銅鍋,沒話找話地恭維道:“提督這個鍋挺不錯啊。”

“高巡撫好眼力。這個鍋是用銅陵出產的上好黃銅做的,最是提味。”鄧名馬上就是一頂高帽送上,然後繼續給大家介紹菜品。擺上桌的菌類有些還是從都江堰運來的:“這都是青城山的蘑菇,諸位一定要好好嚐嚐。”

陝西人果然比張煌言、馬逢知他們能吃辣,沒過多久高明瞻、王明德他們就吃得大呼小叫起來,齊聲稱讚這種辣椒真不錯,鄧提督果然是美食家——他們也都豁出去了,就算要死也先做個飽死鬼——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對鄧名的信用有信心的。

那個山西遊擊似乎心裡很不踏實,他入席後躲得離鄧名遠遠的,吃飯時動作也很拘束,儘可能地不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吃了幾口以後,這個山西遊擊止不住眼淚直流,桌上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恭維今天的三流火鍋果然名副其實。

但接下來就不好了,那個山西遊擊眼淚流着、流着就哭出聲來了,大家這才發覺不對,營帳裡頓時冷了場。

第36節 備戰第50節 債券(下)第10節 負責(下)第53節 兌換第28節 算計(下)第30節 變化(下)第10節 負責(下)第14節 肉票第49節 敗像第14節 亂戰(上)第13節 勇氣(上)第34節 問候(上)第5節 重整(上)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算賬第26節 兄弟(上)第49節 副手(下)第56節 推測第20節 僞詔(下)第16節 家學第14節 強攻(下)第38節 買賣(上)第25節 壓力(上)第49節 風氣(上)第42節 升級(上)第54節 議和(下)第12節 調整(下)第50節 挫折第15節 軍心第35節 表態第25節 投奔(下)第58節 狙擊第2節 競爭第48節 提案第21節 東進(下)第49節 風氣(上)第55節 敵意第7節 仲裁(上)第6節 疑惑第38節 買賣(下)第56節 推銷(下)第49節 昆明第58節 同盟(下)第22節 退讓(上)第1節 誤會(下)第22節 反正第3節 裁軍第19節 軍功第46節 合營第57節 疲兵第43節 靖難(上)第44節 條約(上)第28節 借刀第20節 僞詔(下)第38節 奔波第53節 慘痛(上)第1節 誤會(上)第21節 根基第42節 中立(上)第28節 算計(下)第47節 情報(上)第3節 君臣第43節 挫折第28節 借刀第10節 決議(上)第48節 賀禮第58節 接觸(下)第62節 蠢動(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4節 遊騎(上)第26節 生意(下)第4節 推薦(上)第5節 協作(下)第44節 遊騎(下)第47節 情報(上)第26節 生意(上)第39節 都府第8節 震怒(上)第44節 靖難(下)第9節 買路第31節 裁軍(下)第11節 實驗第31節 呆仗(上)第31節 裁軍(上)第19節 跋扈(上)第5節 放棄(上)第4節 生變第28節 欠條第45節 顏面第17節 政策(上)第50節 誤判(下)第53節 擒賊第31節 胥吏第46節 接觸第25節 印象第60節 烽火第48節 專利(上)第33節 唐王第6節 勇士第8節 震怒(下)
第36節 備戰第50節 債券(下)第10節 負責(下)第53節 兌換第28節 算計(下)第30節 變化(下)第10節 負責(下)第14節 肉票第49節 敗像第14節 亂戰(上)第13節 勇氣(上)第34節 問候(上)第5節 重整(上)第53節 齊射(上)第14節 算賬第26節 兄弟(上)第49節 副手(下)第56節 推測第20節 僞詔(下)第16節 家學第14節 強攻(下)第38節 買賣(上)第25節 壓力(上)第49節 風氣(上)第42節 升級(上)第54節 議和(下)第12節 調整(下)第50節 挫折第15節 軍心第35節 表態第25節 投奔(下)第58節 狙擊第2節 競爭第48節 提案第21節 東進(下)第49節 風氣(上)第55節 敵意第7節 仲裁(上)第6節 疑惑第38節 買賣(下)第56節 推銷(下)第49節 昆明第58節 同盟(下)第22節 退讓(上)第1節 誤會(下)第22節 反正第3節 裁軍第19節 軍功第46節 合營第57節 疲兵第43節 靖難(上)第44節 條約(上)第28節 借刀第20節 僞詔(下)第38節 奔波第53節 慘痛(上)第1節 誤會(上)第21節 根基第42節 中立(上)第28節 算計(下)第47節 情報(上)第3節 君臣第43節 挫折第28節 借刀第10節 決議(上)第48節 賀禮第58節 接觸(下)第62節 蠢動(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4節 遊騎(上)第26節 生意(下)第4節 推薦(上)第5節 協作(下)第44節 遊騎(下)第47節 情報(上)第26節 生意(上)第39節 都府第8節 震怒(上)第44節 靖難(下)第9節 買路第31節 裁軍(下)第11節 實驗第31節 呆仗(上)第31節 裁軍(上)第19節 跋扈(上)第5節 放棄(上)第4節 生變第28節 欠條第45節 顏面第17節 政策(上)第50節 誤判(下)第53節 擒賊第31節 胥吏第46節 接觸第25節 印象第60節 烽火第48節 專利(上)第33節 唐王第6節 勇士第8節 震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