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動向(下)

涉及到未來數年的戰略,鄧名就請鞏焴和李嗣業都來參加會議。鞏焴雖然沒能從文安之那裡要到四川巡撫,兩人還大吵了幾次,不過文安之並不反對由他來協助四川闖營的舊將——文安之明白鞏焴和夔東衆將的關係更好,比自己更受他們的信任,所以文安之認爲鞏焴能來做這件事對抗清大業確實更有利,文安之只是不同意讓這個燒大明曆代天子神主牌的人再來當大明的官。

而李嗣業這次又來成都,是爲了建昌的事。聽說馮雙禮退休、狄三喜等人去了漢水後,昆明覺得鄧名跡近於併吞西營秦蜀兩系,昆明的西營對此也感到受到了威脅。不過現在成都對昆明的支援依舊很重要,而且鄧名也在第一時間派使者去昆明向李定國解釋,稱這不是他的授意,而是因爲馮雙禮集團和賀道寧集團一拍即合。爲了緩和因爲成都吞併建昌導致的緊張情緒,李定國就讓他的世子再跑一趟成都,重申兩家的和睦關係,同時和鄧名商議如何在馮雙禮集團散夥後,繼續保證成都向昆明的援助問題。

在鄧名的前世,康熙削藩逼反了混吃等死的吳三桂,而且還幫吳三桂找了一批幫手,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還有耿家和尚家,這一夥兒對滿清忠心耿耿的前東江軍全反了。

耿精忠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靠着幾千藩兵就控制了福建,打進了浙江。傑書統帥着的是清廷的中央大軍,還有東南財賦爲後盾,結果被耿精忠堵在杭州里沒法出門,要不是鄭經不停地在耿精忠背上捅刀子,傑書和清廷的主力軍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轉守爲攻。不過現在耿藩還是耿繼茂當家,而且索尼、鰲拜還在,看不出耿家有背叛清廷的可能。

廣東尚藩也是一樣,康熙削藩時尚可喜兩頭下注,宣佈自己被兒子尚之信軟禁,讓尚之信帶着全部兵馬去幫吳三桂打康熙。後來見形勢不利,尚可喜就倒戈一擊,稱仰仗皇上洪福,拿下了犯上的逆子,最後清廷的懲罰就是尚之信被賜死,其餘的尚家人連毛都沒掉一根。現在康熙還沒親政,尚之信鎮南王世子當得好好的,也看不出他有“軟禁”父親的動機。

至於廣西孫延齡,妻子孔四貞是滿清的公主,孫額駙現在也正在做着春秋大夢,打算讓兒子承襲岳父孔有德的王位,永鎮廣西。

“耿、尚、孫三家,都是毛文龍死後被皇太極籠絡過去的東江軍,那時還是後金呢。當時後金侷促在遼東一隅他們都沒有想過造反,現在就更不會了。就算天下的形勢重新變得對我們有利,其他綠營都好說,但是這幾個傢伙都很難說,耿繼茂已經是第二代了,但尚可喜肯定會頑抗到底。”從當年皇太極把遼陽城讓給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駐守養軍開始,就承認他們是後金搶劫有限公司的股東合夥人了,這幾個傢伙和吳三桂不同,只要康熙不親征削藩,鄧名就根本不指望這幫東江軍的藩王能反正:“如果吳三桂把貴州讓給晉王,那晉王要想殺出去就要一路去和孫延齡、尚可喜和耿繼茂拼,而吳三桂能躲在湖南休養生息——我寧可支持張長庚割據湖廣,都不能同意吳三桂獲得湖南。”

鄧名回信去昆明,建議李定國在這個問題上和自己聯合一致,那就是同意吳三桂反正,但是吳三桂需要靠先打廣西孫延齡來證明自己是真心反正;等拿下廣西后,吳三桂就需要把貴州讓給李定國,然後去打廣東的尚可喜;若是吳三桂能進一步消滅耿繼茂,那鄧名也不反對他進攻浙江。

“吳三桂想憑一己之力把三省的綠營和東江軍都消滅了,沒個七、八年是辦不到的;而且吳三桂要想把這場仗打下去,就需要我們援助他軍糧,這樣他就更不敢背叛我們;就算吳三桂大發神勇把三省都拿下,他的精兵強將也折損得差不多了,而且他的領土是狹長的一條,還處處都可能面對延平藩的威脅。到時候吳三桂要是不老實,我們收拾他也容易得多。”

鄧名估計吳三桂多半不肯答應這樣的條件,不過沒關係,不答應可以慢慢談,反正時間拖得越久,吳三桂的歲數就越大,而四川的實力就會越強:“湖南肯定是要留給晉王的,萬一吳三桂斷定清廷必敗,決定去啃東江軍的硬骨頭了,我們就策應晉王從貴州進攻辰州府。”

指一下地圖上的常德府,鄧名對李嗣業說道:“常德府和常德府南邊的長沙府、寶慶府以及其他湖廣的屬地,都由晉王負責防守;常德府以北的嶽州府由夔東軍駐防,以後若是拿下了武昌,也是夔東軍的防區,怎麼樣?世子同意嗎?”

按照鄧名的方案,就是湖北歸闖營,湖南歸西營,四川不插手湖廣的地盤。

鞏焴不動聲色,但李嗣業顯得有些疑惑:“現在張長庚不是和國公有秘密協議嗎?”

“是的,我答應不幫助夔東軍進攻武昌、嶽州兩府,但我從來沒說過夔東軍進攻武昌、嶽州,或是晉王進攻湖南的時候我會幫他。但吳三桂不同,如果平西王背叛清廷,打起明軍的旗號進攻湖南,我肯定要支援張長庚……”鄧名錶示他至少會出售一些盔甲、大刀給張長庚,可以考慮提供鳥銃,必要時甚至可能會由四川明軍去支援大清的湖廣綠營,對抗侵略湖南的吳氏明軍:“但如果來的是晉王的軍隊,那就完全要另當別論,我當然會站在晉王一邊。我應該不會撕毀我和張長庚的協議,也不會出兵助戰,但提供糧秣和步槍給虎帥是一定的,如果道上安全的話,我也會提供給晉王。”

“想不到國公對吳三桂如此警惕。”李嗣業感到有些奇怪:“他就算反正了,國公都要幫沒反正的張長庚對付他?”

“是的。”鄧名點點頭:“吳三桂進攻過晉王,難道晉王會信得過他嗎?”

“永曆十二年朝廷幾乎遭到滅頂之災,我父王每次提起此事都稱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所以他要和每一個對抗清廷的人精誠團結,一定以大局爲重。”看得出來,李嗣業對吳三桂的惡感並不是特別強,在這個吳三桂沒有把永曆勒死的世界裡,看起來只要他肯反正,很多人還是願意諒解他。至於吳三桂和李自成的仇,那也是夔東軍繼承的,和西營的關係並不大,李嗣業甚至認爲鄧名如此提防吳三桂,就是受到鞏焴、李來亨、劉體純這些人的影響。

不過鄧名的態度還是讓李嗣業感到很高興,因爲現在看起來湖廣已經屬於成都的勢力範圍。離開昆明前,李定國還和李嗣業說過,不要因爲這些東西和成都發生矛盾,西營完全可以把發展方向定在兩廣、福建、浙江這條路上——也就是鄧名給吳三桂設計的那一條。但既然現在鄧名明確表示願意把湖南讓給李定國,那李嗣業也認爲他父親應該修改戰略了。只要西營拿到了雲貴和湖南三省,那麼地盤和人口都會超過四川,而且湖南這個一年兩熟的產稻米大省能夠讓西營實現自給自足,重建大軍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那麼我們會採用統一戰略,對吧?”鄧名向李嗣業確認道。

“是的。”李嗣業高興地答道。他打算儘快返回昆明,和父親商量此事。本來吳三桂反正對李定國來說就是一件大大有利的事,如果能夠說服吳三桂去打兩廣,把貴州和湖南交給西營的話,那當然更值得去爭取吳三桂儘快實現反正:“不過在和國公、虎帥會師湖廣前,我們還需要國公繼續施以援手。”

“這個自然。”鄧名很清楚李嗣業指的是什麼,昆明把從緬甸獲得的賠償金幾乎全部交給了成都,來換取四川的糧食。靠着建昌源源不斷運去的糧食,李定國成功地實現了對飽受戰火摧殘的雲南的兩年免稅,還能在維持軍需的同時賑濟百姓:“晉世子放心,我們今年運去昆明的糧食,只會比往年更多。”

這兩年來,李定國的元氣已經恢復了不少,以前若是吳三桂傾巢出動,李定國估計半個雲南都會淪陷,但現在李定國覺得有把握在雲南、貴州邊境地區擋住吳三桂了。現在馮雙禮雖然退役了,但李定國盼望建昌的糧食依舊能夠繼續輸入雲南,這樣他就能繼續整軍演武——當然還是要儘可能說服吳三桂反正,不然不知道還要多少年,李定國才能取得兵力上的優勢,把吳三桂從貴州推出去。

而鄧名的辦法就是讓大地主馮雙禮和賀道寧在建昌開辦大農場。屯田都是現成的,僱傭剛剛獲得自由民身份的建昌百姓去種地就行。建昌已經不用維持軍隊了,農場的出產都可以賣給昆明,成都只要把李定國支付的黃金再支付給馮雙禮、賀道寧這兩位大農場主,以及那些運輸糧食的商人就可以了。隨着建昌軍隊的解散並被納入帝國體系,鄧名對昆明的支援只是一個態度問題,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經濟代價了。

第18節 恐怖(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9節 副手(上)第60節 人心(下)第16節 攀談(下)第51節 緊俏第24節 宣傳第49節 副手(下)第59節 黃雀(上)第13節 試探(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節 秘旨第59節 議款(上)第14節 亂戰(上)第29節 解圍(上)第58節 接觸(上)第30節 成長(上)第37節 等待(下)第57節 強弱第44節 中介第47節 情報(上)第16節 示威第9節 失言第46節 掃蕩第46節 戰備(上)第58節 接觸(上)第37節 干涉(下)第31節 呆仗(上)第15節 軍心第4節 一致(上)第59節 助剿第23節 代理(下)第30節 劍閣第57節 信件第40節 困境第15節 攻防第8節 紛亂第43節 續戰(上)第22節 突破(上)第15節 攻防第27節 得兼第15節 出降(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9節 訓練第19節 忠心(下)第59節 黃雀(下)第2節 軟硬(下)第50節 追擊(中)第24節 整訓(上)第21節 風起(上)第5節 重整(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5節 突破(上)第7節 窮途第28節 戰報第44節 夾擊(下)第29節 道破第35節 進軍第25節 投奔(下)第60節 烽火第9節 問話(下)第16節 家學第36節 分攤(上)第59節 魔鬼(上)第6節 密議(下)第47節 證據(上)第27節 反攻第56節 推銷(上)第27節 圍攻(上)第62節 蠢動(下)第1節 誤會(下)第24節 洞悉第17節 政策(下)第23節 代理(下)第5節 協作(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2節 艱苦(下)第27節 憧憬第24節 怒潮(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1節 占卜第44節 靖難(下)第22節 突破(上)第52節 私心第26節 兄弟(下)第11節 劫營(上)第33節 孤注(上)第38節 隔江第15節 戰象(上)第45節 隊友(上)第54節 權變(下)第43節 靖難(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7節 合作(上)第35節 請客(下)第51節 求戰(下)第3節 裁軍第14節 算賬第11節 攻勢(下)第12節 圍困(下)
第18節 恐怖(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9節 副手(上)第60節 人心(下)第16節 攀談(下)第51節 緊俏第24節 宣傳第49節 副手(下)第59節 黃雀(上)第13節 試探(上)第18節 恐怖(下)第1節 秘旨第59節 議款(上)第14節 亂戰(上)第29節 解圍(上)第58節 接觸(上)第30節 成長(上)第37節 等待(下)第57節 強弱第44節 中介第47節 情報(上)第16節 示威第9節 失言第46節 掃蕩第46節 戰備(上)第58節 接觸(上)第37節 干涉(下)第31節 呆仗(上)第15節 軍心第4節 一致(上)第59節 助剿第23節 代理(下)第30節 劍閣第57節 信件第40節 困境第15節 攻防第8節 紛亂第43節 續戰(上)第22節 突破(上)第15節 攻防第27節 得兼第15節 出降(上)第51節 保衛(上)第49節 訓練第19節 忠心(下)第59節 黃雀(下)第2節 軟硬(下)第50節 追擊(中)第24節 整訓(上)第21節 風起(上)第5節 重整(上)第18節 登陸(上)第45節 突破(上)第7節 窮途第28節 戰報第44節 夾擊(下)第29節 道破第35節 進軍第25節 投奔(下)第60節 烽火第9節 問話(下)第16節 家學第36節 分攤(上)第59節 魔鬼(上)第6節 密議(下)第47節 證據(上)第27節 反攻第56節 推銷(上)第27節 圍攻(上)第62節 蠢動(下)第1節 誤會(下)第24節 洞悉第17節 政策(下)第23節 代理(下)第5節 協作(下)第54節 投機(下)第42節 艱苦(下)第27節 憧憬第24節 怒潮(上)第32節 才能(下)第41節 占卜第44節 靖難(下)第22節 突破(上)第52節 私心第26節 兄弟(下)第11節 劫營(上)第33節 孤注(上)第38節 隔江第15節 戰象(上)第45節 隊友(上)第54節 權變(下)第43節 靖難(上)第30節 大敵(下)第27節 合作(上)第35節 請客(下)第51節 求戰(下)第3節 裁軍第14節 算賬第11節 攻勢(下)第12節 圍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