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章 中原第一世家的尊嚴

張舉前腳離開襄國,有關於石祗退位、大趙與大燕結爲兄弟之邦、鮮卑大軍即將南下救援的消息就在襄國傳的沸沸揚揚。之所以如此,原因無他,石祗有意散播這些消息,以此激勵守城將士鬥志,穩定軍心抵抗大魏。

這些消息作用不下,至少把慄特哈的策反工作送上了末路。原本有意暗中降魏的曹伏駒、李卦、王寧等將領猶豫了,開始委婉推卻或者乾脆閉門不見。

無奈之下,慄特哈潛出襄國,將城內諸多變化告於冉閔。

冉閔隨後請來大司馬從事中郎廣寧(今河北張家口與宣化之間的寧遠堡)人常煒,詔命常煒出使大燕,以阻止鮮卑人南下救援襄國。冉閔叮囑道:“寡人需要時間,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後,襄國必破,到時大局一定,何懼鮮卑人南下!常大人此次北上,首重之事便是推延對方南下,爲此,不惜一切代價,能夠答應的直管應承下來。”

常煒心領神會,帶了四名護衛隨即趕往清樑(今河北清苑縣東南)。襄國以北是石祗朝廷的勢力範圍,和張舉大搖大擺地出使不同,常煒一行只能扮作平民,徒步北上。一路躲躲藏藏,艱苦跋涉,二月初九,常煒抵達清樑。

此時的清樑與張舉來時截然不同,偵騎四處,戒備森嚴,一道道軍令流水般從趙氏莊園發出,下達到城內各營駐軍,一隊隊士卒匆忙來去,緊張的調動中帶着大戰來臨前的肅殺。

趙氏莊園是燕王慕容俊臨時駐駕所在。

初九這天,慕容俊正在與慕容恪、悅綰、河間太守封裕等商討出兵事宜,偵尋遊騎來報,大魏使節常煒抵達清樑,求見御難將軍悅綰。

悅綰目注慕容俊,等待示下;慕容俊卻看向慕容恪。

慕容恪沉思道:“多半是緩兵之計,王兄不妨將計就計。”

“呵呵。。。不錯,整合吾意。”慕容俊展顏歡笑,對悅綰道:“大兵南下在即,汝安心軍務,休要理會這些瑣事。”

悅綰應諾罷,慕容俊轉對封裕道:“此事交給封太守了,由汝去應付這個常煒,不妨找個由頭和他多談幾天。”

封裕躬身稱是,正欲出去。又被慕容俊叫住:“封太守且慢。。。諸位可有人知道這個常煒是何來歷?才智如何?”

慕容俊記室參軍趙瞻回道:“啓稟燕王。常煒乃幽州廣寧人氏,瞻之鄉人也。瞻多聽人言,贊其心思敏捷,辯才無雙,實乃不可多得之俊彥。”

慕容俊似乎有了些興趣,展眉說道:“哦,是嗎?”

覷了眼慕容俊的神色,封裕適時湊興道:“莫非燕王又動了愛才之心?前幾日南和張氏自投羅網,今日又有廣寧常煒不請自到。此乃天遂燕王之願耳。”

“哈哈哈。。。南和張氏?和常煒可是大大的不同。。。。。。”慕容俊愜意大笑,道:“終石氏一朝,南和張氏地位尊崇,名望超羣,號稱北地第一世家。本王給的恩寵再多,怎能比得上石氏?又豈會令他們真心滿意?既然終究不能令其如意欽服,他們的作用就只有一個了。哈哈哈。。。”

“燕王英明。”封裕聞言眉開眼笑。他聽的很明白,慕容俊聊聊數語,已隱隱定下了對中原士人的任用基調。

常煒、張舉兩人將會有截然不同的遭遇。常煒是‘千金馬骨’,慕容俊對這等人會大力提撥、恩寵,以彰顯胸懷氣量,安撫民心;張舉是‘必殺之雞’,以此展現慕容氏的威嚴,震駭中原世家大族。

另外,慕容俊通過這番話,含蓄地告訴遼西舊屬,未來中原的主人將是他們,而不是歸降的中原士人,哪怕名望如南和張氏也一樣不行。

封裕心中大定,對慕容俊恭敬一揖。道:“封裕告退,這就去好生安撫常煒。”

封裕走後,堂內話題再次轉到出兵南下之上。記室參軍趙瞻道:“去西路聯繫的人手適才已經迴轉,言道中山、常山兩地太守已接到襄國詔令。我軍若是從西路南下,兩地將予以放行並竭力供應補給。”

“昨日中路的石琨遣人前來聯絡,今日西路又已暢通,大軍可下矣。”慕容恪目注慕容俊,請示道:“王兄以爲何時出兵爲宜?”

慕容俊道:“天氣日暖,萬事具備,正是用兵之時。三日之後,悅綰即可率清樑駐軍從中路南下,會合冀州石琨,大戰旗鼓地馳援襄國,以鼓舞大趙軍士氣,吸引冉閔注意。至於西路。。。這是奇兵,且由玄恭隨機應變吧,寡人不應隨意置掾。”

慕容恪、悅綰一一躬身,齊聲應諾。“末將謹遵王命!”

慕容俊擺手示意,笑道:“兩位大將軍且去準備吧,有汝等在此,寡人甚是放心,明日便回薊城靜候佳音。”

慕容恪、悅綰遜謝一番,隨後告辭而去。

慕容俊轉對趙瞻,調笑道:“那個張太尉近日可有異動?嗯,左右無事,待寡人去瞧瞧中原第一世家子弟的風采。”說着,緩步出了大堂。

趙瞻伸手示意侍衛隨護,亦步亦趨跟在慕容俊身後回道:“張舉這幾天倒也安穩,可謂處變不驚的了。”

“是嗎?”

慕容俊呵呵一笑,道:“他不是處變不驚,而是有所倚仗啊。呵呵,他不像他父張賓,他沒受過流離顛簸之苦,沒體會到刀兵之兇險。他不知道,他的倚仗如當年南逃江淮的世家豪門一樣,脆弱如紙。”

張舉、江屠一干人被安置在一個單獨的院落。江屠等護衛的刀兵尚在,只戰馬被鮮卑人以代爲照料的名義帶走了。

慕容俊過來以後,和張舉閒聊了一陣中原的風土人情,聊到入巷之際,慕容俊讚道:“小王僻處邊塞,孤陋寡聞,今日與君一談,始知中原人物風流。張太尉來得何其遲也。好在時日尚多,日後小王定當多向張太尉請益。”

時日尚多?

張舉怔忡不定地問道:“燕王之意是。。。。。。”

“小王打算明日返回薊城,有意邀請張太尉往北地一遊。。。”

慕容俊不經意地說道:“。。。張太尉勿須擔憂趙王,小王已經遣人前往襄國說與趙王知道。並敦請趙王送交傳國玉璽,一俟傳國玉璽交接清白,張太尉即可迴轉襄國。”

交接傳國玉璽!?

聽到這話,張舉心頭募地一沉。慕容俊話中的意思是把他張舉當作交換傳國玉璽的人質了,可是哪裡真有傳國玉璽交換呢?

張舉頭腦嗡嗡作響,迷迷糊糊之中,他都不知道是怎麼送走慕容俊的。直到天黑下來,江屠過來敦請用飯,他才從失魂落魄中驚醒過來。隨後,張舉憂心忡忡地對江屠說道:“江屠。吾此番北上有些冒失,只怕性命堪憂。”

江屠一驚,道:“啊,是大燕國要害太尉?太尉無憂,屬下拼死也要保着大人殺出去。”

“單憑我們絕無可能殺出去。硬拼徒然送死耳。”張舉沉重地搖了搖頭。

江屠急了。勸道:“太尉,這可如何是好?若不然我們暫且降了大燕。。。”

“降?”

聽到這個字眼,張舉眉頭擰到了一塊,眼神裡充滿了猶豫和掙扎。過來許久,他澀聲道:“江屠。你不明白,慕容氏與南和張氏勢難傾心交結,就算是降,日後也會生變,降只能作爲權宜之計。此計他人可以行使,吾卻是不能。南和張氏乃北地第一世家,若成了反覆無常的小人,豈不是貽笑天下?張氏子孫後人恐將永負此污名,這讓吾——情何以堪!”

說着說着,張舉似乎拿定了主意,眼中再也見不到痛苦遲疑,有的只是絕斷。“爲了張氏清名,死有何妨!張舉死後,還有二弟,還有遇兒、煥兒,只要他們繼續張氏的榮光,光大張氏一門。吾雖死無憾!”

江屠不知不覺已跪倒於地,肅然道:“此生得以進入張氏,江屠再無遺憾。只請太尉成全,容江屠追隨左右,以成義名。”言罷,匍匐叩首。

“好江屠,真義士也!”張舉欣然讚歎,旋即話音一轉道:“汝勿須如此。吾雖有性命之憂,卻也未定必死,此事還有可爲之處。”

江屠精神一振,喜道:“太尉廟算無雙,既說有可爲之處,必定能成。但有用着江屠的,直管吩咐。江屠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以吾推算,鮮卑人此番南下,只怕是有心將襄國和冉閔一網打盡,一舉拿下整個幽冀。此舉若是得逞,鮮卑人再無顧忌,那時就是吾斃命之時。是以,吾絕不能讓他們輕易得手。。。”

張舉一邊說着,一邊整理着思路。“。。。江屠,你連夜潛出清樑,趕回襄國,先暗中向冉閔示警,提請他注意鮮卑大軍南下之事;然後密告石祗、劉顯,讓他們小心在意,斷斷不可放鮮卑人進入襄國,否則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是。江屠必定遵照太尉吩咐,將消息傳給冉閔和襄國。”江屠連連稱是,隨後問道:“太尉是否還有交代?若是沒有,江屠這就動身。”

張舉默然一陣,隨後苦笑道:“盡人事,聽天命,世間的事情非人力可以決定。如果此次鮮卑人終究還是得逞,你便到幷州、豫州走一趟。告訴二弟和遇兒、煥兒他們,大晉乃天下正溯,人心歸向,兼且無力插足北方,南和張氏若想保全刻下的聲名地位,投晉是最好的選擇。”

“是。”

江屠告退下來,立即收拾了行囊,換上夜行衣物,準備潛逃事宜。

清樑是鮮卑大軍內部核心,戒備其實並不很嚴,唯一對出逃構成障礙的,是爲了監視張舉而散在住所四周的巡哨、釘子崗。張舉若欲潛逃想瞞過他們,勢必難於上天;這些對江屠來說,卻沒有太大難度。

二更時分,江屠瞅準空子,躲過釘子崗的監視,迅速翻過住所院牆,遁入到黑影之中,隨後藉着夜色掩護,用飛鉤從西南城牆拐角處出了城。

爲了躲過天亮後從城裡出來的遊騎兵,一出清樑,江屠估摸了一下大概方向,隨後邁開大步,急速南下,等到天明時,已經走出了三十來裡,出了清樑遊騎兵探查區域。

心憂張舉囑託,江屠不敢耽擱,一路之上日夜兼程,兩日間行了大半路程,第三日清晨,他已穿過博陵郡(今河北安國一帶),深入到冀州地界。

連日急趕,江屠感到有些睏倦,瞧見右手有道林子,他便疾步趨了進去,打算歇息一兩個時辰然後再繼續行程。

時值初春,樹木的葉芽發得不是很大,剛剛升起的太陽透過稀疏的枝葉間隙斜射進來,將林子內部映的很是軒亮。江屠進了林子,逡巡一圈,看中了一蓬荊棘後的乾草地,他正準備轉過去躺下休息,心頭突然一凜,感覺到一點異常。

這道林子太安靜了。一大清早的,卻不聞半點蟲鳴鳥叫。在春天的早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旦有了警覺,有多年刺殺經驗的江屠立即心生感應,危險的氣息瞬間籠罩了他。他似乎看到,草木之後有無數雙眼睛正緊緊地盯視着自己,刀槍箭弩散發的殺機就像若有若無的霧靄在四周飄蕩。

江屠篡緊了短槍,身子緊繃,一動也不敢動。他只怕動作會讓對方產生誤會,以至於引來攻擊。

時間彷彿停滯下來,江屠口乾舌燥,竭力忍耐。就在這時,斜對着江屠的一道荊棘呼啦一下分開,兩個身着皮襖的長條漢子從裡面鑽了出來。

兩人都是平民打扮,兩手空空,沒帶任何兵刃,微笑着衝江屠招呼;江屠移目過去,眼光和對方一碰,心底猛地一寒:這不是平民,這是歷經生死的殺場悍將;即使是笑得時候,眼中也透着一些死亡的冰冷氣息。

他們是什麼人?汝陰王(石琨)麾下士卒絕不會讓我這般狼狽;悍民軍?不可能探查這麼遠;難道是鮮卑人的斥候。。。。。。

江屠心念急轉,臉上不露聲色,平靜地望着顯身的漢子。

其中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青人向江屠點了點頭,笑呵呵地問道:“老哥。看你像是從北邊過來的,咱向你打聽個事好吧。”

不是鮮卑人!

聽到這句問話,江屠心中一定。不僅是因爲年青人打聽北邊的事,還因爲江屠聽出,對方說話時帶有幷州河東一帶的口音。

“兄弟請問,若是知道,江某定會如實相告。”江屠放鬆了一些,口氣帶着親熱,他不希望和對方翻臉,他能感覺到,這林子裡至少藏有好幾十人,若都如眼前兩人這般不好惹,一旦和對方翻臉,他不可能活着走出這道林子。

“咱兄弟倆一直在苑鄉一帶討生活;原本過的好好的,可大魏軍突然跑到襄國和皇上(石祗)開戰,一打就是幾個月,這日子沒法過了,咱兄弟倆商量着就像換個地方。。。”

年青人絮絮叨叨地解釋,江屠人老成精,對方越是如此,他越是懷疑對方的來頭和目的。

“。。。聽人說,關外的大燕軍佔了幽州,沒怎麼找百姓麻煩,倒是一個好安生處。咱們兄弟有意過去,老哥說是不是這樣?”

有了張舉北上的遭遇,江屠怎會說鮮卑人的好話,當下答道:“兄弟,對不住。老哥我從博陵過來,幽州的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鮮卑人不是好想與的,對當地人動輒就是喊殺喊打。”

“老哥從博陵過來的?博陵還沒被鮮卑人佔領麼?老哥沒發現鮮卑大軍?”年青人眼睛一亮,急切地追問。

江屠心中雪亮,對方果然是來打探鮮卑人軍情的。對方不知道是什麼來頭,只怕多半是鮮卑人的敵手。爲了不讓鮮卑人佔太多便宜,太尉願意主動向冉閔示警。我該當把鮮卑人的軍情說給這些人知道纔是。

主意拿定,江屠回道:“我離開之時,博陵還沒有鮮卑人,不過我聽說,鮮卑人正在南下,打着救援襄國的旗號,想把大魏和大趙一起通吃。這時候不定他們已經進了博陵呢。”

“進了博陵!老哥這話是真的?”年青人駭然變色。

江屠猶豫道:“具體如何我亦不能確定,只聽人說,清樑的大燕軍已整頓完備,隨時可以南下。左右不過這幾天的事。”

年青人和夥伴相視一眼,隨後對江屠一拱手道:“多謝老哥相告。咱們就此別過,日後有機會相見,再報今日之情。”道別的話說罷,兩人卻一動不動,沒有一點要走的意思。

對方這是讓自己走路了,江屠哪還有不明白的,拱了拱手,說了聲“好說。”小心地離開了林子。

江屠甫一離開,林子裡草木嘩啦聲響,四五十個經過僞裝的漢子簇擁到年青人周圍,有人問道:“隊正。這人說得真的假的?鮮卑人怎麼來這麼快。石帥不是估計過,鮮卑人要到三月才後下來嗎?”

年青人一瞪眼,道:“石帥那是估計,他若是拿得準,還用的着咱們天騎營北上。”

“那怎麼般?”一直和年青人待一起的漢子問了一句。

年青人想了想道:“這消息八成是真的。這樣——你帶四個兄弟先趕回灄頭,飛騎傳訊肥子,通報石帥知道。我帶弟兄們北上,確定之後再回報詳情。”

“只好如此。。。。兄弟們!走——”

呼喝聲中,五十個便裝打扮的漢子分作兩路,一路向東趕往灄頭,一路沿着江屠過來的足跡,向北而去。

他們是新義軍天騎營的一隊士卒,奉石青之命,先行北上前來監視清樑的鮮卑人。

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第8章 紙老虎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六十一等你進攻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第4章 第一步十二章 聚會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六十五章 懲戒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六章 壓力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十八章 開戰六十九章 私器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第2章 重返鄴城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七十章 奉詔北上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第7章 義士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七十九章 博浪四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三十一章 雙贏第1章 煎熬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第3章 目的何在?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二十六章 並肩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第7章 公祭之序幕四十二章 中毒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四十七章 跳河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第7章 公祭之序幕第2章 青兗的政治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第10章 匕現第3章 目的何在?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二十章 有客來訪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二十八章 彌合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九十章 陣前勵士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六十章 酒盟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第5章 韓氏入宮第6章 佞臣的用途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
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第8章 紙老虎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六十二章 賠償損失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六十一等你進攻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第4章 第一步十二章 聚會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六十五章 懲戒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四十六章 壓力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四十四章 四月初八四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十七章 免費的晚餐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十八章 開戰六十九章 私器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第2章 重返鄴城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七十章 奉詔北上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第7章 義士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七十九章 博浪四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三十一章 雙贏第1章 煎熬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第3章 目的何在?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二十六章 並肩六十四章 夜襲上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第7章 公祭之序幕四十二章 中毒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四十七章 跳河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第7章 公祭之序幕第2章 青兗的政治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第10章 匕現第3章 目的何在?二十二章 嗬哈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二十章 有客來訪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二十八章 彌合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六十四章 夜襲上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九十章 陣前勵士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六十章 酒盟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第5章 韓氏入宮第6章 佞臣的用途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