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耗子歷險記(上)

鄴城因曹魏而興。

短命的曹魏沒有迎來一統天下、萬國來朝的盛世就早早夭折。鄴城受此牽連,也未能大興。作爲都城,它顯得小而狹窄,城郭南北寬僅五里,東西長不過七裡;城門七個,其中南邊三道,北邊兩道,東、西各一道。不過,與一般城池相比,它還是有些王者氣象的。其中最爲添彩的,是魏武曹操築的三座閱兵臺。即:銅雀臺、金鳳台、冰井臺。

三臺相對成直角三角形,建在郭城西北部;一在北城牆上,一在西城牆上,另一在西北拐角的城牆上。三臺以城牆爲基,高出城牆五丈。頂端飛檐高翹,直刺蒼穹,上部垛口密佈,巍峨壯觀。正正彰顯出當年魏武校兵閱武,意欲橫掃天下的氣慨。

以三臺爲界,城內又壘了兩道長寬各兩裡的高牆,合着西、北城牆,圍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園子,這就是西苑,歷年來的鄴城屯兵之地;大趙十幾萬禁軍過半駐紮於此,鄴城倉也在苑內。

西苑向東,與之緊鄰的,是大趙皇城。皇城比西苑小了一半,石虎對此並不在意。

以武起家的石虎鍾愛三臺、西苑,更甚於皇城,經常在其間流連;某一日,他意猶未盡,覺得西苑襯不出他的雄心大志,於是在北城外建了方圓千里的華林苑,壯麗景觀遠勝西苑。

老爹建了個大園子,做兒子的不甘落後;石虎第一個太子石邃隨後在鄴城西南建了座太子東宮。太子東宮說是宮,不如說是陪城更恰當;佔地範圍不下於一般縣城。興旺之時,宮內駐有士兵僕役十幾萬人。過了150年,鄴城被毀後;東魏高歡就以這個東宮牆基重築一城,定都於此。此城就是史上說的南鄴城。

鄴城、東宮、華林苑各有勝景,互爲烘托;近百所寺廟禪林在其間星羅棋佈,點綴修飾;鄴城方圓,馳道小徑,縱橫交錯,善信高僧,來往如織;當真是一副盛世華景。

永和五年十一月初二晨。

鄴城東八里,因建安七子而得名的建安驛。熙熙攘攘,衣飾鮮亮的人流中,現出五個莫名其妙的鄉下人身影。

之所以說是莫名其妙,是因爲這五人蓬頭垢面,皮甲襯裡破舊骯髒,一個個偏偏高揚着頭,似乎比黑槊龍鑲軍中羯士更囂張、更不可一世。說他們是鄉下人,是因爲五個人眼睛骨碌碌亂轉,瞧稀奇樣東張西望,驚詫連連,一看就沒見過世面。

驀地,其中一個細眉小眼的少年仔指着遠處東宮叫起來:“哇!三娃子。那就是你家?”

一個二十多歲的楞小夥嘿了一聲。“耗子兄弟,那可不是咱家,那是太子東宮;咱家以前是那地的。”

‘耗子兄弟’是石青的親衛小耗子。他受石青差遣,和四個親衛來鄴城尋李農。一路之上風餐露宿,此時剛剛到達。

三娃子大名何三娃,原是鄴城西南五里何家蕩的村民,石邃建東宮,把那一帶的居民通通趕走。他和家人成了流民,輾轉多年,最終在泰山落下腳,成了新義軍下轄。

“耗子兄弟。到建安驛了。”三娃子指着一個大門戶提醒小耗子:“外地人進城,私事需要出示路引、繳納入城費,公事需要在建安驛驗證印信勘合。”

“路引?印信?”小耗子暗叫一聲糟糕;他常年在河南流竄,向來天不管地不收,哪知道這些規矩,怎會帶印信路引?小眼睛骨碌轉了幾轉,小耗子一咂嘴。爽利道:“走!甭管這套,我們只需報出新義軍的名號,看誰敢攔阻!”

一挺胸,小耗子徑直向城門行去。。。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將近城門,他的腳步越來越慢。。。一隊守門禁軍手按刀槍,正冷冷地盯過來。

大趙立國數十年,從未停止過戰爭,作爲趙軍精銳,鄴城禁軍自有一股殺伐之氣。看守城門的禁軍眼光更是犀利,一眼瞧出五人來路蹊蹺。

鄴城不是沒有平民。鄴城東、西城門間有條直道,把鄴城分成南、北兩區;北城是西苑、皇宮、官署和戚里(貴族居住區);南城是坊裡,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只不過這兒的平民百姓與其他地方有異,隨便找一個,不是郎將家眷就是吏員親屬;與皇親國戚比,他們是平民,與真正的平民比,他們是官眷。不算大富大貴,也是衣食無愁,穿着打扮大體過得去,如小耗子等人這般的絕無僅有。

距離越來越近,十個禁軍動了,挺槍逼了上來。

小耗子有些着慌,他不怕死,伍慈要活剮他的時候,他還能破口大罵。此時他卻有些害怕,人生地不熟的,一旦惹出禍,誤了石青的交代,那可怎麼辦?

一時之間急得他四處亂看——也是運氣好,他這一看,就發現了一個‘熟人’——悍民軍原牙將孫威。孫威領了一隊黑衣黑甲的悍民軍在城樓上巡視。

小耗子不知道,孫威已升爲郎將,被任命爲鄴城巡城監,單獨帶一營悍民軍,專事監察鄴城七門關防。不過,是否知道對小耗子來說無關緊要,瞅見孫威,他喜得跳起來,大聲招呼:“孫將軍!孫將軍。。。”

城門禁軍聞聲止步,仰望城樓。孫威手扶垛口疑惑地向下張望——他不認識小耗子。

“孫將軍。我是新義軍石帥身邊的小耗子。。。”小耗子踮腳大喊。

“新義軍?石帥?”孫威皺眉思索。他聽石閔提過新義軍和石青,但這兩個名字對他來說很陌生。石青改名、火併三義軍、組建新義軍,只內部人知道,當時孫威與石青水火不容,怎會知道這些?

雖然不知對方爲何識得自己,但聽到新義軍的名號後,孫威還是下了城,走了出來。因爲他知道,石閔、李農很重視這支私軍。

“你識得孫某?”孫威審視着小耗子。

“耗子見過孫將軍呢。孫將軍不記得耗子了?石帥身邊的。。。”小耗子笑嘻嘻湊上去。

孫威搖了搖頭。他連石帥都不‘認識’,怎會記得小耗子?

“懸瓠城汝水碼頭!我見過孫將軍。。。”小耗子提醒了一句。

懸瓠城汝水碼頭!

孫威一震,想起往事,急問道:“懸瓠城!你以前是徵東軍毒蠍的部屬?”

“嘻嘻!以前是,如今仍是!”小耗子嬉笑道:“毒蠍不就是石帥麼!”

“什麼!?”

孫威驚叫,不知覺退後幾步,詫異道:“毒蠍就是石青!?那新義軍和徵東軍是?”

“原來孫將軍不知啊。新義軍是徵東軍的新名號。。。”

“真的!?”孫威疾步上前,揪住小耗子雙腕。“新義軍就是徵東軍!”他怎麼也不敢相信,一羣無家可歸的殘兵難民,短短几月,會蛻變成獨力打敗大晉北伐軍的雄師!

“走!隨某進城,孫某有話要問。。。”不由分說,孫威拖着小耗子就往城裡去。

小耗子衝城門禁軍翻了個白眼,蹬腿大叫:“孫將軍。石帥要我來找李總帥,有要事回稟。。。”

“李總帥!”孫威手底下鬆了鬆,半拎半拖着小耗子,不滿道:“毒蠍說過,會來鄴城會合孫某,在你面前竟沒提過?”

小耗子笑道:“冤枉啊。將軍!石帥欲率軍投靠悍民軍,卻不得門路,找孫將軍也難;差我前來,一是有事稟報李總帥,二是想請李總帥將新義軍引薦給輔國大將軍呢。。。”

小耗子這麼解釋,孫威挺受用的,哈哈笑道:“也罷。孫某先帶你去大司空府,事畢再尋你問話。”

大司空府是李農在鄴城的落腳處,座落在北城官署區。

李農位列三公,有開府建衙之權,所以,大司空府既是官邸也是私宅。以前府裡有四五百口人,挺熱鬧的,出了張豺之事後,李農把家人子弟送回上白老宅,只留幼子李叔氓在身邊幫忙,除此之外就是幾十僕役侍女、一百貼身護衛。

有孫威照應,小耗子輕易來到大司空府,通稟之後,司空府值守親衛請小耗子五人進去。

孫威拍拍小耗子,指着兩名悍民軍士卒道:“見過李總帥,你跟他們一起過來,某要好生問問毒蠍和新義軍的事。。。”

小耗子答應一聲,隨後進了大司空府,跟着府內護衛七拐八繞,來到一個小暖閣前。暖閣四周,散佈十幾個衛士,有的四處巡視,有的在外警蹕。

耗子匆匆往暖閣內瞥了一眼,發現暖閣內有五人,其中四人箕坐,正自品茗敘談。上首之人,正是李農。李農左側,侍立着一位樸實的少年郎。

“總帥。人來了。”乞活軍護衛在外稟報。

耗子緊走幾步,擡腳欲進暖閣,卻被兩名護衛攔住,他嬉笑一聲,在外叉手行禮道:“新義軍石帥麾下小耗子見過李總帥!”

“小耗子?哈哈。。。進來吧。你這小傢伙,老頭子還有點印象。”瞅見小耗子探頭探腦的模樣,李農似乎很高興,開懷笑道:“石青那個小傢伙還記得老頭子?只怕無事不登門啊?”

“李總帥明見萬里,石帥差耗子前來,確實要事相托總帥。。。”小耗子擡腳進了暖閣,話音一頓,再次向四周掃視一眼。暖閣內另外四人,除了周成,他都不識。

“有什麼事儘管說吧。。。無妨。”李農頜首讚許。

小耗子嘿了一聲,笑道:“告訴總帥一個好消息。若無意外,此時,新義軍應該攻下樂陵倉了。。。”

“什麼?!”小耗子話未說完,暖閣裡響起數聲驚呼,穩坐之人盡皆站起,瞪視過來。

李農忽地收起笑容,憤然道:“此話當真?這是石青要告訴我的好消息?哼!好大的膽子!”他沒有質疑新義軍是否有攻下樂陵倉的能力。新義軍能和大晉北伐軍一搏,此番有皇諭在手,以有心算無心,出其不意拿下樂陵倉並不是不可能。

小耗子仍舊一臉嬉笑。“石帥膽子向來很大。”

“哼!新義軍到底意欲何爲?”李農臉如嚴霜,不客氣地逼視小耗子。“石青闖下彌天大禍,讓汝前來,莫非指望李某替他兜住?”

“新義軍意欲何爲,耗子不知。嘻嘻,這該石帥操心。耗子前來,有兩件事要向總帥稟明。。。”

小耗子試圖做出輕鬆模樣,可在李農逼視下,終究有些艱難,嚥了口唾液,繼續說道:“一件是:石帥說,樂陵倉所得會分做三份,新義軍取一份;乞活軍、悍民軍各取一份。。。”

“嗯。。。”

李農恩了一聲,周成三人臉色和緩下來。李農重新落座,疑慮道:“只怕輔國大將軍不會願意。”

乞活軍是募兵,若能分潤樂陵倉資,無異憑空得到一筆橫財,自然歡天喜地。石閔不同,他不僅是悍民軍軍主,還是輔國大將軍,總督中外軍事。名義上所有趙軍都在他麾下,四大倉同樣歸他轄治。新義軍的主意,是從石閔左口袋搶錢,往右口袋退還一點。石閔豈能答應?

小耗子道:“樂陵倉事了,新義軍欲投悍民軍。石帥說,輔國大將軍也許會滿意,老帥若從中說項,便萬無一失了。”

“嗯!投靠悍民軍?石帥好算計!”

李農有些不快,沉思半響,眼光一閃,問道:“新義軍一定要投悍民軍?石帥沒有考慮投乞活?他若有意,老頭子再是無用,也能擔起樂陵倉之事。”

小耗子叉手躬身,回道“石帥說,他視總帥如叔伯,新義軍視乞活如兄弟。但是不會投靠乞活軍。”

“哦!爲什麼?”問話的卻是周成。

小耗子對周成行了一禮,似乎有些迷糊地說道:“石帥爲什麼不投乞活,耗子原本不知,有一次聽石帥和孫叔說話,倒隱約明白了些。。。”

“他們怎麼說。。。”

小耗子回憶道:“那次論及新義軍以後的出路;孫叔說,天下間能容新義軍的,除了乞活軍就是悍民軍;新義軍只能在兩者間選。。。最後石帥說,新義軍上下都是真漢子,應該一刀一槍殺出條活路,絕不乞求敵人的恩賜、絕不忍辱偷生。”

小耗子說罷,識趣地閉上嘴巴,垂首默立。暖閣裡忽然沉寂下來,空氣似乎粘稠滯重,讓人呼吸不暢,李農、周成五人,個個張大了嘴,呼哧呼哧,艱難地喘息着。

許久。。。

李農拍案站起,長嘆聲中走到暖閣門口,仰望着陰沉沉的天空。嘆息道:“天下英雄何其多也!老頭子希望,世間的英雄能憐惜我等豬狗之輩活着的艱辛。。。”

嘆息聲很平靜,平靜之中,卻飽含着濃濃的悲嗆憤懣。小耗子聽得有些心酸,頭垂得更低了。

“父親。英雄、豬狗並非可輕易定論的,乞活軍是功是過,且讓後人評說吧。”一個憨厚的聲音響起來,小耗子偷眼瞧去,說話之人是樸實的少年郎;想來就是李農幼子李叔氓。

“總帥勿須介懷!石帥一少年耳,血性是有,苦頭吃的卻是少了。。。挫磨幾番,只怕就不會如此輕狂。”周成跟着安慰。

李書氓附和道:“父親,李大哥說得是。男人誰沒幾分血性?他們知道殺出一條活路來,未嘗不是好事。乞活不也拼了幾十年,死了數十萬好漢,才殺出如今這條活路?”

“罷了!”李農回身擺手,轉向耗子,淡淡問道:“新義軍什麼時候來鄴城?”

小耗子老老實實答道:“若能見到輔國大將軍,求得通關勘合,新義軍月底就可過來。”

李農點頭。“你想求見輔國大將軍。是嗎?”

“誰想見某!”李農話音未落就被一個高亢的聲音接了過去。

聲音是從暖閣外傳來的,小耗子乍然聽見,眼睛一亮,盯了過去。。。石青、司揚等人但凡論及英雄猛士,必推石閔爲天下第一,小耗子在旁聽得多了,不免心中癢癢,欣慕不已,如今終於見到真人了。

來的是兩位披甲武將。當先一人年青一些,看起來不超過三十歲;四方臉,濃眉虎目,相貌堂堂;身子高大剽悍,似乎充滿爆炸性力量。

隔得老遠,年青猛將便向暖閣內打量,看到小耗子,目光微微停留一瞬,旋即掠過。。。

當對方目光盯來之時,小耗子心中一悸,身子向後縮了縮。他是輔國大將軍,他是石閔。純粹是直覺,小耗子幾乎立刻肯定對方就是輔國大將軍石閔。

新義軍中不乏身材高大之士,但沒人能像石閔這般,目光一掃,就讓人不由自主地生出畏懼退縮之心。石青也不行。

這就是威勢。天下在握,掌控一切的威勢。

在這種威勢面前,落後半步,隨同石閔前來的中年將軍直接被小耗子無視了。

周成、李叔氓,包括小耗子迎上去見禮,石閔一擺手,點頭示意,跨進暖閣,對李農拱手作禮。道:“老帥好逸性。”

李農回禮,隨後指着小耗子,似笑非笑道:“大將軍來得正好。泰山新義軍欲投靠悍民軍,只是無緣得見大將軍,特地派人來,託老頭子從中說項呢。”

“哦!竟有此事。”石閔虎目猛然一亮,從新打量起小耗子,目光暖暖的全是溫潤。

小耗子心中一熱,再次上前見禮,石閔伸手扶起,拍着他肩膀笑道:“好!年少有爲。你們先跟着我,有事稍後再說,眼下卻顧不得。。。”說到這裡,他轉向李農道:“老帥。出事了,大司空府不安全,我們到西苑去,邊走邊說。”

,,,,

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第9章 燕使皇甫真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七十章 奉詔北上三十四章 異人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六十一等你進攻八十三爲了勝利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十一章 禍福由天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四十三章 血修羅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十三章 反覆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五十四章 燒十一章 雛形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十八章 開戰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三十一章 雙贏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二十二章 狩獵上八十三爲了勝利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十四章 隔岸觀火第6章 郎闓的發現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五十九章 媾合三十六章 邂逅第1章 序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十四章 偶遇四十九孫威來了四十章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第4章 幫我作間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第5章 韓氏入宮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二十三章 繼趙李第10章 匕現二十五章 詐城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第1章 煎熬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九十九選擇退路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3章 悍民軍來了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2章 青兗的政治十七章 來了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八十一章 博浪六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4章 幫我作間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第10章 匕現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第10章 匕現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
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第9章 燕使皇甫真四十九將忽悠進行到底七十章 奉詔北上三十四章 異人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六十一等你進攻八十三爲了勝利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十一章 禍福由天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四十三章 血修羅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十三章 反覆二十三章 雙方的水師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五十四章 燒十一章 雛形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十八章 開戰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三十一章 雙贏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二十二章 狩獵上八十三爲了勝利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第8章 如何選擇這是個問題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十四章 隔岸觀火第6章 郎闓的發現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五十九章 媾合三十六章 邂逅第1章 序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十四章 偶遇四十九孫威來了四十章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第4章 幫我作間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第5章 韓氏入宮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二十三章 繼趙李第10章 匕現二十五章 詐城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第1章 煎熬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2章 三個雜號將軍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九十九選擇退路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十二章 離開鄴城十二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3章 悍民軍來了一百零四章 再入囚籠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第2章 青兗的政治十七章 來了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八十一章 博浪六第2章 青兗的政治第4章 幫我作間六十七章 意外叢生第10章 匕現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第10章 匕現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