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

十一章安離、趙諫、黎半山

建康宮城是仿洛陽宮城改建的,整體是個規則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特地置了一條中軸線,整個宮城乃至皇城的佈局都以中軸線爲標準,兩邊相向對稱。這條中軸線出了宮城,以宣陽門爲起點,向南筆直延伸到皇城的朱雀門,這條延伸的道路就是皇城的主幹道御道。左御街、右御街、百官官署、太社、太廟規則地分列御道左右。

御道出朱雀門、過朱雀橋,依然筆直向南延伸,一直到最南端的籬門,這一段是建康外郭南城主幹道,被稱作長幹,長幹兩旁滿布酒肆茶樓,還有民居宅第,合計來統稱作長幹裡。

兩艘貨船上的水手船主相互糾纏着,向長幹裡北端毗鄰朱雀航的一個小院挪過去。謝安、王薈綴在三五十閒人身後也跟了過去。

小院門大開着,糾紛雙方在院門外衝裡面說了些什麼,便進了小院,閒散人卻沒敢進去,只在院門外擠擠攘攘地看熱鬧。謝安扯了王薈向前擠去,兩人一身錦緞,在一夥粗布麻衣中格外矚目,原本被擠得有些惱怒的,看見兩人服飾也慌忙退讓開去。

兩人到院門口站定,謝安向裡瞧去,只見小院是兩間小屋和三邊院牆夾成的一個狹小空間,一株茂盛的葡萄藤四面滋生,將小院天井遮蓋的嚴嚴實實。葡萄藤下,兩方事主你一言我一語,正在向一位負手站立的年青文士敘說適才發生的事由。

年青文士約莫二十七八歲,面目很是清秀,只一雙眸子炯炯有光,顧盼之間鋒芒畢露,暗合至方之意,想來便是衆人口中的至方君子。至方君子衣着簡樸,穿一身麻布薄衫,一手負後,一手撫肚,淡定地立在庭院裡傾聽事主述說,倒也有幾分氣度。

“這人不錯啊。”謝安輕讚一聲,好奇地問向王薈。“敬文爲何沒與此人相交?”

“吏部郎侍中這個職位很忙,小弟沒時間。”王薈簡略地做了回答。

謝安聞言,忍不住莞爾一笑。如王謝這等門第,擔任的盡是清流美職,發號司令、掌握大局即刻;具體事物歸庶族、平民擔任的濁職負責。偏生王薈這個老實人,自降爲濁職,每日裡爲吏部瑣事奔忙。

“事情情由趙某已知。趙某一介書生,既無裁斷之權,亦無裁斷之責,二位想找趙某裁斷只怕要失望了。。。。。。”

謝安暗笑王薈之際,小院內至方君子聽罷兩方事主申訴已開口說話了。聽了對方的開場白,謝安暗自點頭,精神隨之一振,凝神傾聽下文。

“不過,身爲儒門子弟,趙某向來以弘揚禮儀仁義爲己任,願用先賢之理評點其中是非曲直,兩位若認爲有理,不妨循理而行,若是認爲不對,另找說理之地亦是無妨。”

“大夥都說趙先生至誠明理,只要先生能分出清白,我等無有不依。”兩個船主看來都是本分人,只盼着解決了這樁事,沒有繼續糾纏的意思。

“此事道理原本極爲明白。”

至方君子從容對中年男子說道:“褚家撞了你家的船,你該當找褚家索要賠償,你家的船撞了這位大哥的船,你就該賠償這位大哥。”

另一位船主聞言立即喜笑顏開,頻頻道是地附和。中年男子一下傻了眼,滿頭大汗地叫嚷道:“可。。。褚家那是。。。。。。”

“趙某知道,褚家是高門。你不敢去找,即便去了也是無用。”至方君子理解地點點頭,道:“世間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難了。兄臺貨船被褚家所撞譬如天降橫禍,遇上這樣的事,毫無道理可言。是以,先賢有言,天理之外,尚有人情。遇上這等無妄之災,還需考量人情方纔妥當。”

說着,他轉向沾沾自喜的另一位船主,淳淳說道:“人之所以爲人,只因知禮儀,懂忠孝,能寬恕。那位兄臺受褚氏無妄之災,大哥應給其憐憫寬恕纔是。”

正自高興地船主愕然一愣,隨即不服道:“我心裡倒有些同情,但卻不能因爲這就替他承擔災禍不是?”

“這等無妄之災,誰都不願沾上。換作其他人。。。”

至方君子向院外閒散人指了指,道:“自然不會被要求幫那位兄臺承擔。大哥不一樣,因爲大哥也被無妄之災波及,想獨善其身而不得。所以,趙某以爲,若只想要合理,大哥便找那位兄臺追討賠償就是,若要合理還合人情,大哥應該和那位兄臺共同分擔這次無妄之災。”

“對啊。至方君子說得是,這事有兩解。就看是要合理,還是要合情合理了。。。”至方君子評斷剛罷,院外閒散人立時喝起彩來,盡皆興致勃勃地盯着那位船主,想知道他是否在意人情。

那位船主猶豫了片刻,似乎受不住許多雙眼睛盯視,咬了咬牙對中年漢子道:“至方君子已斷明是非,我也不是不通人情之輩,願意合情合理解決此事,只是,你可願賠我一半的船貨損失。”

中年漢子聞言大喜,連忙拱手作禮道:“謝謝兄弟仁義,就算傾家蕩產我也會賠付兄弟一部分損失,否則哪還有臉在世間行走。”

中年漢子說罷,又轉向至方君子連連作揖道謝,另一位船主跟着向至方君子道謝,至方君子笑面晏然,歡喜地和兩位揖讓說話。剛纔劍拔弩張,怨氣洶洶的場面霎時間變得融洽親密,盡是歡笑之聲。

院門外閒散人看到這等結局鬨笑一聲,漸漸散去。王薈微笑道:“這人手段一般,只是說話做事入情入理,循規蹈矩,卻也當得至方君子之名。”

謝安意味深長地說道:“經世務事不能像名士那般驚世駭俗,需得折衷合濟,此人原也算是實幹之才。只可惜急功近利了些。。。。。。”

說話的當口,兩位船主拜別了至方君子,從兩人身邊走過。謝安腳下一擡,跨步進了小院,輕笑聲中,灑然說道:“陳郡謝安冒昧打擾,至方君子勿怪。”

至方君子審慎地看了一眼謝安和隨後而來的王薈,揖手向二人作禮道:“原來是安石大家,久仰大名,關中眉縣趙諫有禮了。”至方君子原來是石青當年從穎水撈起來的趙諫。

頓了一頓,趙諫謙和地說道:“至方君子乃是商戶水手戲稱。趙諫一介儒生,學業未成,識見淺薄,隱居在此攻讀詩書,原當不得至方君子之稱,安石大家勿須當真。”

“是嗎?”

謝安格格一笑,目光如電一般直刺趙諫。“江東物化天表,名山大川在所多有,何處不是隱居佳所?趙先生偏偏在鬧事街頭隱居,年餘間便憑空闖出一個至方君子的名頭,不僅用心良苦,手段亦是不同凡響啊。謝某佩服——”

謝安突然翻臉,所說言語句句誅心,連一起的王薈時料未及,詫異地瞥了他一眼。趙諫卻很從容,若無其事道:“安石大家雖是陳郡人氏,只怕沒親到陳郡看過一眼吧。大凡在北地呆過之人,絕不願去名山大川隱居。因爲。。。。。。”

趙諫深深凝視着謝安,一字一頓道:“中原蒼涼如荒,北人孤單悽惶,只恨不能流連於鬧市繁華之中,豈會遁居名山大川之中?”

趙諫雙目炯然生光,言語微帶激昂,凜凜然直讓人不敢有半點輕慢侮辱。王薈心有所感,忍不住去扯謝安衣袖,想阻止他爲難對方。哪知謝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根本勿須他提醒。

“呵呵呵——謝某已知,趙先生實乃至誠方正之士。適才言語,不過戲言相試耳。”

輕笑聲中,謝安一把扯過王薈,親熱地向趙諫介紹道:“趙先生,這是禮部侍郎中王薈大人,王大人表字敬文,乃琅琊王氏子弟,和趙先生一般年青有爲啊,哦,對了,請問趙先生表字是——”

厲言指責時能保持從容坦然的趙諫反被謝安這番親近舉動弄得有些招架不住,遲疑了一陣,先肅手向王薈行禮道:“趙諫見過王大人。”然後轉向謝安道:“趙諫表字丕之。”

“丕之勿須多禮,雖然尊卑有序,上下有別,私下交往卻不需如此講究,繁瑣起來好生無趣。”

謝安大度地揮揮手,踱到葡萄根下隨意地斜坐下來,然後扯開錦袍,袒露出胸腹道:“這天恁熱了,丕之可有消暑待客之物拿出來我等共享,切莫小氣了。”謝安從衣着、籍貫已判斷出趙諫乃是庶族子弟,所以大咧咧地也不還禮。

趙諫還沒有適應謝安的隨和,猶豫了一下,道了聲“稍等”,隨即快步走進屋裡,似乎是去拿待客之物。

王薈走到謝安身前,懇求道:“安石大哥,鬧熱已經瞧過,我們該去朱雀橋迎候殷刺史了。”

“別急。難得遇上一個妙人,多消停一會兒纔好。”謝安嘿嘿笑了兩聲,轉而壓低聲音說道:“敬文,待會兒你許諾趙諫一個官職,爲兄很想知道,這個至方君子到底是真君子還是僞君子。”

“這樣不好吧。。。”拒絕的話剛剛出口,王薈就見謝安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聲音不由得漸漸弱了下去。

“昨日有船家送了些梨還有些杏兒,還算新鮮。。。”話語聲中,趙諫端着兩個草編的簸簍從屋裡走出來。

“哈哈——只要新鮮就。。。。。”

Wшw¤тт kΛn¤¢ 〇

謝安話未說完,外面碼頭上忽地爆出一聲大哄,緊跟着號角聲、擂鼓聲轟隆隆響起來。

王薈失聲叫道:“來了!殷刺史的坐船到了!安石大哥——”

“這可真巧了。”謝安咕噥了一聲,悻悻站起,一邊整肅衣袍,一邊對趙諫道:“丕之。今日我和敬文有事,暫且到此爲止,來日我等再來打擾。”

說着,他一扯王薈,飄然而去。

趙諫將兩人送到院外,待兩人走遠後便掩上院門,疾步回到屋裡,邁步進了裡間臥房。

臥房裡光線極暗,模糊之中,隱約可見一個魁梧的大漢跪坐於席塌之上。看見趙諫進來,大漢開口問道:“走了?”

“走了。”回答了一句,趙諫在席塌上跪坐下來,思忖着問道:“安離。你說我們有必要和王、謝接觸嗎?那個謝安石行徑古怪,很難捉摸。”

席塌上大漢原來是曾經和石青同生共死的袍澤徵東軍安平將軍安離。

新義軍在青兗正式成立之時,當時還是庚氏派駐青兗代表的安離要求加入新義軍。石青明面上拒絕了這個請求,暗地裡卻把安離納入新義軍,並交給他一個特殊的任務——在江東建立新義軍細作網,從各方面爲青兗提供支持。

安離在江東的身份是庚氏家將,而且江東有不少人知道他和新義軍關係不錯,受這兩方面限制,由他親自組建細作網會非常不便。於是石青派遣趙諫南下,由趙諫負責細作網的組建和運轉,安離則利用庚氏家將這個身份暗中給予幫助。

在兩人細心經營下,新義軍部將黎半山在西口市紮下了腳跟,開了一個經營貨物齊全的大商鋪,五六十名新義軍水手和五六條貨船在長江淮河間不停來回,將新義軍急需之物運到懸瓠城,然後由軍帥府安排在懸瓠城的人手轉運回青兗。

需要說明的是,新義軍當前主要目標是鮮卑慕容氏,並非江東大晉。因此,安離和趙諫經營的這個細作網目前的作用就是爲青兗運送急需物品,除了平時順帶積累人脈,再無其他動作。這種狀態讓兩人很着急,特別在好消息從北方一個接一個傳來的時候,兩人總感覺其他人功勳着著,自己落到後面了,經常忍不住想加大動作,暗中替石青招攬人手。

趙諫問話裡就暗含了是否接觸王謝,爲招攬做準備的意思。

“石帥說過,安全第一,接觸可以,千萬不要急躁。”安離回了一句,他的聲音壓得太低,嗡嗡嗡的讓人很難聽清。

趙諫卻聽清了。點頭讚許道:“不錯。”

“我剛纔從黎掌櫃那兒過來,黎掌櫃說,石帥帶話讓我們想法通知鄴城議款使者劉羣劉公度大人,轉告劉大人,歸降議款應儘早定下來,傳國玉璽的賞賜可以酌情減少,但是朝廷必須傳諭荊州,命令桓溫交出鄴城叛將上官恩、樂弘。並勒令荊州軍退出新野、鄧縣、樊城,以後不得無故襲擊鄴城屬地。否則,歸降之事只能作罷。”

“嗯。好的,待會我讓人打聽劉大人歇處,晚上便以北地流民之身前去拜訪。”趙諫點點頭。

第3章 目的何在?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第5章 隨時指點你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第10章 軍帥府長史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第1章 序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二十六章 並肩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三十五亞聖後裔二十二章 嗬哈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四十章 兩個密使第9章 燕使皇甫真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七十一章 毒計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三十五章 惡客十五章 接戰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八十三章 博浪八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十九章 新生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四十九孫威來了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五十章 聯繫上了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十四章 齊人之福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三十五章 惡客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第1章 天塹變通途五十四章 燒
第3章 目的何在?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第5章 隨時指點你五十九章 媾合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十八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第10章 軍帥府長史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四章 書聖是這樣來的第1章 序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二十六章 並肩四十一章 賤人喜歡硬的三十五亞聖後裔二十二章 嗬哈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四十章 兩個密使第9章 燕使皇甫真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七十一章 毒計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五十七章 先生請回吧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三十五章 惡客十五章 接戰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八十三章 博浪八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十九章 新生六十四章 王猛的用意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四十九孫威來了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五十章 聯繫上了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十四章 齊人之福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二十一章 天意人心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三十五章 惡客十三章 南下東枋城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第1章 天塹變通途五十四章 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