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

四十一章博陵的幽州軍

自西向東流淌的滹沱河不僅擋住了北方人南下道路,也將博陵郡從中分爲南北兩部分。當初幽州軍退到滹沱河南岸的魯口,依河堅守的同時,鄧恆還打着反攻幽州的主意,並未完全放棄滹沱河北岸區域,特別是在燕軍佔據清樑之後,更是加強了滹沱河北岸一帶的防禦,在魯口西北的安國和正北的南安(今河北蠡縣)兩個城池駐紮重兵,作爲防範燕軍南下的前突部。

三月二十四日深夜,石青和六百騎親衛悄悄離開盧奴,爲了防止被燕軍斥候探知此行目的,石青把旗號標識盡皆留在城內。經過兩個多時辰的夜行,於二十五凌晨到達安國西十里的滹沱河北岸。

一行人剛剛站定歇息,蘆葦叢中一聲響,戴施領着四個水手駕着小舟鑽了出來。

爲了應付一年後鄧恆猝死魯口的變局,石青命戴施以流民之身投入魯口,暗中行事。同時命逢約以求援的藉口,以一種說不清是結盟還是歸附的名義不清不白地投到鄧恆麾下。也許是因爲逢約在渤海的聲名,也許是因爲逢約身後人物石青的緣故,鄧恆很給面子,待逢約如友如賓。

有逢約暗中照應,不過兩旬,戴施也在幽州軍裡撈了個都伯的官銜。然而,此時的戴施卻沒有半點都伯的威風,蓬散着頭髮,腰間繫得是草帶,環刀斜斜背在背上,一副流民打扮,上來見禮的時候,他的聲音壓得很低。“石帥!戴施奉命前來接應。”

石青端坐戰馬之上點頭和戴施打了個招呼,隨即擡起頭就着晨曦向滹沱河打量。

滹沱河是道季節性河流,秋冬之際,源頭乾涸,湖牀裸露河水窄淺;一到春夏雨季到來,便成一片汪洋。這時正值春汛下來,河面上濁浪翻滾,暗流密佈,不僅水面比平日寬闊了一兩倍,而且水流又急又猛,看起來十分兇險,這將給大軍渡河增添了不少難度。

石青鬱郁打量了一陣,正準備開口問些什麼,卻見戴施突然間翻身撲倒在黑雪之前,俯首頓身道:“聽聞石帥欲舉中原以歸朝廷,此真乃忠義之士也。戴施魯鈍愚昧,一直不能明瞭石帥心胸,往日私下多有腹謗,思之甚愧,懇請石帥降罪。”

戴施一反平日精明模樣,說得莊重嚴肅,乍然聽聞,石青先是愣了一下;稍稍一咀嚼其中意味,他不由得凝重起來。

自古以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就是一羣世間最淳樸的人類。他們任勞任怨,埋頭忍受着一切苦難,哪怕大晉朝廷早將他們遺忘,偏安江東數十年來毫無作爲,他們之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無怨無悔地追思朝廷,追思天子。若是聽聞歸晉的消息,這些人必定如戴施一般欣喜若狂了。

這可不是好事啊。日後和大晉翻臉甚至兵戎相見,這種心思只怕會擾亂軍心。。。。。。

“行義啊。。。”

石青感嘆着,緩緩說道:“在你看來,先皇率悍民軍殺胡復漢,石某率新義軍盡誅羯胡石氏,這些都算不得忠義,只有歸順大晉纔算真的忠義。是嗎?”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尖刻,無論私下如何想,一般下屬絕不敢隨意答‘是’;換作平常時候,戴施必定嬉笑着予以否認,今日似乎受到石青降晉消息的鼓舞,想了一想,他正容答道:“不錯。以戴施看來,先皇殺胡復漢,石帥剿平胡虜,所作所爲,當得個‘勇’字,也當得個‘義’字,卻當不得‘忠’字,唯有拋棄私心權欲,歸順大晉正溯,纔算是真正的忠誠。”

“忠誠應該這樣解釋嗎?”

石青反問一句,隨後悵悵地說道:“行義你錯了。我們忠誠的應該是這片土地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羣體,不是一家一姓,也不應該是一家一姓。”

戴施雙眉一立,忽地豎了起來,義正言辭地駁斥道:“石帥此言大謬。須知四海之內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和生民盡歸於天子,石帥怎能捨本逐末,不向天子輸誠反倒說什麼土地、羣體?實在好笑!”

戴施似乎較上勁了,說話毫不客氣,直斥石青之非。

石青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天子就是一切,這是無數年來人們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觀點,不是輕易能夠改變的。默想了一陣,他只好轉移話題,問道:“行義。朝廷偏安江東,對中原生民不管不顧,你就沒生一點怨艾?”

戴施沒有絲毫猶豫便做出了回答。“不可避免,私下的怨艾總歸是有一些的;但是,再是不滿,戴施不敢忘了忠義二字。朝廷、天子如同父母,我等如同子女,無論子女再怎麼受委屈,卻不能不孝。否則,天地不容。”

戴施的聲音不高,但卻異常堅定,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石青霍然動容,儘管戴施的想法並不全面也不客觀,他還是忍不住爲之動容;對方這份堅持無論放在在什麼時代都難能可貴。

戴施偷覷一眼,瞧出石青似有認可自己言語的意思,心中暗喜,當下嘴脣一動,意欲繼續進言以鞏固對方降晉之心。沒想到石青手腕一擡,及時止住了他。“當前首要之事是擊敗鮮卑人。這些留待以後再論。行義,鄧恆到渡口了嗎?魯口當前是何情況?”

戴施神色一轉,肅然回道:“稟石帥。鄧恆沒有來。他派王午來滹沱河渡口見石帥,看樣子是不打算聯手出兵的了。”

“王午?”石青點點頭,斷然道:“走!會會他去。行義跟石某在身邊,把魯口情形說出來聽聽。”

滹沱河渡口在安國城正南,距離戴施接應的地方還有十好幾裡;六百騎沿着河堤向東逶迤而下,戴施邁開大步跟在石青身邊娓娓敘說着魯口幽州軍的情況。

以戴施這段時間的觀察來看,魯口幽州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事實上,像幽州軍這樣沒有出路,沒有希望,沒有隨軍家小,終日忙碌卻不知爲何拼命的軍隊,早晚有一天都會崩潰。

之所以還能勉強維繫,一個原因是鄧恆的存在;在鄧恆多年積威之下,七八萬人馬還能勉強湊合在一起;出乎意料的是,前段時間鄧恆突然病倒了,隨後臥牀不起,無法理事,惶急的幽州軍因此更加無助,離散之兆越來越明顯。

另一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燕軍的威脅。咄咄逼人的燕軍讓這支軍隊不敢輕易崩潰,崩潰意味着魯口失守,意味着接受戰敗的命運——要麼被殺,要麼如流民一樣逃亡。沒有人願意接受這種命運,因此,儘管鄧恆不能理事,幽州軍各位將領依舊保持着一定的自制。

“這麼說,逢太守在魯口很受歡迎了?”石青插口問了一句。

“這可不好說。”戴施的回答令石青有些詫異。如果幽州軍上下真的惶惶不可終日,逢約這個有鄴城背景的人士應該會受到幽州軍將領追捧纔是。

“是這樣的。。。”

戴施解釋道:“幽州軍眼下分爲四方,一方是駐紮在魯口的鄧恆嫡系人馬,他們對鄧恆忠心耿耿,對逢太守不很在意;一方是駐紮在安國,以大將秦興爲首的幽州軍,聽說秦興野心不小,連鄧恆都不怎麼放在眼裡,早有自立之心,因此他也沒在意逢太守;另一方是暫代鄧恆理事的原石趙幽州刺史王午,鄧恆若是不幸,按道理該由這人接掌魯口,逢太守此時出現,對他來說很有威脅,是以,他不僅不理睬逢太守而且處處戒備;最後一方是隨鄧恆南下的幽州各地駐軍,這一方人馬沒有其他心思,只想保住性命,因此對逢太守很上心,不時派人暗中聯繫,希翼留條後路。不過,這一方勢力不大,沒有帶頭之人,分散駐紮在博陵各地,用起來很不方便。”

石青微微頜首,一個個熟悉的人物衝戴施口中道出,讓他不由回想起歷史上關於魯口幽州軍結局的記載。

據史載,永和七年秋,慕容評攻南安,王午遣其將鄭生出兵對戰,慕容評陣斬鄭生,幽州軍惶恐,堅守不出。慕容評攻城未遂,隨即撤兵。一年後,慕容恪親自領兵來攻,王午把逃亡來的冉閔之子冉操獻給慕容恪,請求退兵。慕容恪收取博陵秋糧後退走。接着鄧恆死,王午正式執掌幽州軍,自封安國王。三個月後,慕容恪去而復返,挾帶無數攻城器具準備強攻魯口。出乎意外的是,雙方剛剛開戰,中山國豪強蘇林反燕,並佔據無極縣登基稱帝。慕容恪放棄攻打魯口,轉而趕往中山平叛。燕軍甫一退走,幽州軍大將秦興就殺了王午,將幽州軍控制在自己手中;誰知道好景不長,沒幾天,從樂陵倉投奔來得呂護突然發難,斬殺了秦興,將安國王的尊號加到自己頭上。幽州軍不服呂護,隨之星散。呂護無奈,裹挾了一部分人馬離開魯口,逃亡到河內野王,隨後在大晉和大燕之間玩着叛叛降降的遊戲,直至被慕容恪率兵剿平。從石虎時代起就作爲中原抵抗東北燕國的主力——幽州徵東軍就此徹底湮滅。

石青一邊想着史料中對幽州軍中人物的描述,一邊考慮見到王午後的說辭。默默行進間,北方突然響起人喊馬嘶的大響,他循聲看去,只見三四千步騎混雜的人馬急急衝了過來。看勢頭頗爲不善。

“這是安國守軍。。。石帥小心,秦興親自領兵來了,這人膽大心狠,我軍還是早作戒備爲好。”戴施在一旁及時提醒。

石青點點頭,默默地盯着一面‘秦’字認旗以及旗下滿臉橫肉的兇惡大漢反覆打量,卻並未命令親衛戒備。對方約莫有千餘騎兵,三千步兵。石青自忖,憑這點人馬還不能給自己帶來太大威脅。

安國守軍來得很快,也許是擔心獵物逃跑,一來到近處,四千餘人馬即刻扇形散開,急忙把石青一行三面去路堵死。一切就緒後,他們才發現異處,對方不僅沒有逃走的打算,而是好整無暇地站在河堤上看着他們忙碌。

“好膽!”爆吼一聲,秦興打馬衝到堤下,長槊前指,臉上橫肉隨着話音不斷地扭曲蠕動,看起來十分可怖。“留下戰馬!汝等可有一條活路,膽敢多言,拼卻戰馬受損,秦某亦要將汝等剁成肉泥!”

這人外表粗魯,心思倒還靈巧,不急着進攻,原來是擔心損傷了戰馬。幽州軍困於博陵,沒有戰馬來援,想來對戰馬看得特別重。。。。。。

閃念間,石青在馬上抱拳拱手,揚聲說道:“這位是秦將軍吧。某非本地之人,此來博陵是與徵東將軍有約,前往渡口會晤刺史王大人的,論說應該算是博陵的客人。秦將軍此舉不是待客之道吧。”

“嗯汝是何人?”鄧恆、王午的名號讓秦興謹慎了一些,狐疑地在石青身上打量個不停。

“朋友。”石青微微一笑,繼而加重語氣強調道:“所有幽州軍的朋友!”

“哈哈哈——好一個藏頭露尾的朋友!”秦興十分不滿,狂笑一陣後,醜臉突然一板,冷聲喝道:“弓箭手準備——這些朋友若不識相,就給某射到滹沱河裡去!”

“秦將軍恁心急了。”

石青淡淡一笑,從容說道:“因事關重大,本人暫時不能透露身份。可以告訴將軍的是,本人此來博陵,爲的是給幽州軍送一份大禮。這份大禮遠不是幾百匹戰馬可以比擬的。徵東將軍和王刺史如果收下,所有幽州軍都將受益匪淺。如果不願意收,本人願意轉送秦將軍,不知道秦將軍可有興趣?”

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二十章 有客來訪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第9章 反覆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七十章 夜襲旱寨二十四章 殺恩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四十一章 難阻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三十四章 殺胡令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八十一章 博浪六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十七章 來了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十八章 擱置爭議六十章 漣漪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二十二章 草劍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五十六章 攻守較技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2章 博彩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第5章 再續前盟第1章 煎熬四十六章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六十章 驚變中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六十七戰事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二十六章 並肩六十七戰事五十章 冉遇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五十六章 金鉤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五十傾巢而出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
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一百零三章 沙發過短第2章 青兗的政治二十章 有客來訪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三十二章 鄴城換主上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一百零六章 突圍血戰下第9章 反覆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七十章 夜襲旱寨二十四章 殺恩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六十二章 英雄之殤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四十一章 難阻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第8章 讖言豈會無稽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三十四章 殺胡令六十一章 記住這個日子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八十一章 博浪六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十七章 來了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四十六章 王猛定軍心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十八章 擱置爭議六十章 漣漪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二十二章 草劍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四十四章 同修夫妻之道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五十六章 攻守較技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2章 博彩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四十三勝利來得如此簡單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第5章 再續前盟第1章 煎熬四十六章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六十章 驚變中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六十七戰事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二十六章 並肩六十七戰事五十章 冉遇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五十六章 金鉤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五十傾巢而出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二十九章 去戰鬥吧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