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分化

三十四章分化

聯軍退走後,劉國收攏殘部,還有七千餘人,痛心之餘,他分出三千步卒駐守渡口,以堵斷河西聯軍退路;自己親率三千步卒和一千騎兵駐紮於東枋城西寨門外,監視城內聯軍;兩寨間隔三裡,可以互爲照應。

段勤和劉國商議之後,將黎陽軍駐紮在東枋城東寨門外,兩人一東一西,將城內聯軍堵得死死的。

初更時分,石青帶十名親衛悄悄上岸,繞到東枋城南,在寨牆下叫了一陣後,崔宦的身影露了出來,聽到石青的聲音,他放下吊籃,將石青等人吊了上去。

石青跨出吊籃的時候,藉着燈籠燭火發現崔宦臉色有些陰晴不定,當下開玩笑地問道:“怎麼啦。擔心被困死在這?”

崔宦勉強一笑,道:“石帥放心,末將是從徵東軍出來的,上陣廝殺,絕不敢退縮,絕不會丟徵東軍的臉面。”

石青有些不滿,剛剛擡起的腳頓了一下,白了崔宦一眼後才漫步下了寨牆,口中教訓道:“什麼徵東軍徵西軍三義軍的?把這些統統忘掉,以後不要再提,泰山只有一個新義軍。”

聽崔宦恩了一聲,石青問道:“王景略呢?還在麥場嗎?我有事找他去。。。”

問罷之後,石青卻沒聽見崔宦回答,當下詫異地回過頭。只見崔宦嘴脣蠕動,似乎正在斟酌措辭。“崔大哥,你這是怎麼啦?好像有話要說?”

一聲崔大哥讓崔宦得到了鼓勵,他擡眼正視石青,朗聲道:“石帥。王景略靠得住嗎?聽說他原本不願意加入新義軍,只是受石帥勒迫,不得已才加入進來。這等人平時還好說,一旦到了危急關頭,只怕。。。”

石青目光一凝,驚問道:“崔大哥。怎麼回事?難道王景略有什麼異常?”

“他剛出城不久,到黎陽段勤營裡去了。”

崔宦的聲音沉鬱中帶着深深的憂慮。“適才丁校尉派人四下通知新義軍老兄弟,小心提防着,萬一發覺不對,即刻示警,大夥聚攏起來突圍。石帥,讓王猛坐鎮東枋城,弟兄們不放心啊。”

石青身子頓下,默立着沉思半響,心中忽然一亮,他隱隱猜到王猛去見段勤的用意。因爲族際分野過於明確,石青意識裡一直存在着一個盲區,那就是對胡人絕不妥協,哪怕豁出性命,也要和胡人硬磕到底;從來沒想過變通。

這個盲區是經過近代民族啓蒙教育的石青獨有的,受時代的侷限,此時的英傑包括冉閔、包括祖狄、劉琨等等都不會有,他們固然痛恨胡人,固然希望將胡人驅逐出中原,但是,他們會根據需要變通,譬如祖狄與石勒聯合開邊墟,譬如劉羣、劉啓降趙,譬如冉閔在大趙朝廷中鑽營,以謀取軍權。。。

王猛更不會有石青的心結,該變通的時候他一定會變通。淇河戰局遇到困境之時,因爲意識盲區的存在,石青思考的和單純,那就是怎麼擊敗對手,突出重圍。王猛不一樣,他拜訪段勤,定然是以一定的妥協和讓步,分化敵人,保存實力。

想明白這些,石青頓時輕鬆起來,不以爲意地說道:“崔大哥放心。我瞭解王景略,他可能會投靠他人,也可能會背叛新義軍,但絕不會投靠段勤、劉國之流。他去段勤營,必有深意。到底如何,一會等他回來便知。”

王猛半夜子時才返回東枋城,進了東寨門看到石青,他似乎早有所料,不動聲色地過來見禮。

石青目光粲然一閃,笑道:“景略兄辛苦了,此行收穫如何?”

王猛還之一笑,再度作揖道:“託石帥福,一切順利。”

“哈哈哈。全賴景略兄大才,怎會是託石某的福。”

石青哈哈大笑,挽上王猛意欲和他並肩而行,哪知道王猛抵死掙扎。“猛不敢僭越,請石帥先行,猛驥附尾隨就是了。”硬是落後石青半步。

石青無奈地搖搖頭,指得由他的意思。

石青所料不差,王猛確實在打段勤、劉國的主意,想分化他們與枋頭之間的關係,而且效果相當不錯。

王猛明確告訴段勤;枋頭老蒲洪是個惡鄰,他敢抓屠軍督率麻秋,敢堵住灄頭姚弋仲西歸之路,敢將路經枋頭的所有人等擄爲部屬,怎麼會放過近在咫尺、糧足倉滿的黎陽?只要擊敗灄頭軍和新義軍後,他必定要取下黎陽倉,以補充戰損。

灄頭軍、新義軍和老蒲洪是鶴蚌之爭,拼的越狠黎陽越安全,黎陽若想有所作爲,應該扶弱鋤強,維持平衡,最不濟袖手旁觀,怎麼能幫助強者對付弱者呢?這不是自蹈死地嗎?

一番話說得段勤將信將疑。

王猛和段勤交談之時,不住打聽,漸漸摸清了段勤出兵的原因:一是段勤憎恨鄴城禁軍,因此和劉國、蒲洪勾連一處,同仇敵愾。另一個原因是衝着輜重和一萬頭畜牲。

於是王猛逐一解釋道:新義軍不是禁軍,而是泰山塢堡私軍,因與灄頭羌人交好,且不滿老蒲洪跋扈,這才襄助姚弋仲;鄴城若果真與姚弋仲聯手,怎會只有一萬人馬?糧草輜重呢,東枋城內確有一些,足夠三萬大軍資用兩旬,可等到是黎陽軍、司州軍損兵折將攻下東枋城時,這些東西也該消耗得差不多了到那時,新義軍戰敗,枋頭軍在無顧忌;等待黎陽軍、司州軍的將是枋頭的千軍萬馬和老蒲洪強硬的兼併,一萬頭牲畜,黎陽軍想都不要想。

段勤久經沉浮,不是無能之輩,聽王猛一番敘談後,自覺來得有些魯莽,當即請劉國過來商議。劉國纔在新義軍手上吃了大虧,正自惱怒之時,如何肯聽王猛諫勸?聞聽之後,當即勃然大怒,揚言定要攻打東枋城,爲死去的兄弟報仇雪恨。

王猛看出劉國色厲內茬,只是在藉機勒索,當即借坡下驢,提出一個善後方案。

這個方案讓劉國、段勤不費一兵一卒就可得到東枋城及城內輜重,讓他們在蒲洪面前保住面子,新義軍也能安然撤退,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案最終的目的是維持三方平衡,讓老蒲洪不敢輕易兼併黎陽軍和司州軍。

“具體方案是什麼?”石青興致勃勃地問。

王猛笑道:“東枋城新義軍趁夜撤走,段勤、劉國裝作不知。城內一千五名灄頭人賣給劉國,作爲賠償司州軍的戰損,糧草輜重全部留下讓劉國、段勤均分。劉、段兩軍佔據東枋城後,老蒲洪不給一萬頭牲畜,他們就不撤走。新義軍撤至白馬渡口,在東南方開闢新戰場,繼續牽制消耗枋頭實力。石帥以爲如何?”

石青瞠目結舌。按照王猛所說,段勤、劉國到底在和誰聯手,是老蒲洪抑或是新義軍?這可是一團亂麻,不過,其中最得利的,無疑是段勤和劉國。

“怎麼保證?”石青又問。

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王猛怎麼保證新義軍撤出後,段勤、劉國不變卦不追擊。一個是劉國、段勤怎麼保證新義軍會在白馬開闢新戰場?萬一新義軍逃脫後,撒手不管,他們承受的起老蒲洪的憤怒嗎?

“不能保證!”

王猛一攤手,很乾脆地說道:“事到如今,只能賭一把了。相對段勤、劉國來說,拿到東枋城和輜重後,追擊新義軍沒有任何必要,殺敵三千總要自損八百,他們並不愚蠢。對於新義軍來說,削弱枋頭實力很有必要,應該趁熱打鐵,開闢新戰場。白馬渡口背靠稟丘,進退自如,是可戰之地。石帥不會看不到這一點吧。”

石青想了一陣,沒想到好的法子,只好點了點頭,問道:“一千五百名灄頭人怎麼賣給劉國?景略兄不怕引起灄頭羌人的不滿?”

王猛解釋道:“撤離之即,王猛意欲留一部新義軍鎮制灄頭羌人,並監管輜重;段勤、劉國遵守諾言還且罷了,他們若敢違諾追擊,城內便燒糧草輜重以爲要挾,這算是一點保證吧。大部撤離後,留守新義軍打開寨門迎入段勤、劉國兩軍,留下羌人後再行撤離,到這般地步,想來劉國、段勤不敢再起爭端。至於石帥擔心的灄頭羌人不滿。哈哈。。。”

說到這裡,王猛大笑起來。“石帥!灄頭羌人消耗的差不多了,該是新義軍收編的時候了。石帥難道還要讓聯軍繼續存在下去?”

石青驟然被王猛揭穿心事,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臉卻是紅也未紅。

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第5章 會合第1章 序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四十一章 難阻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二十五章 奏對四十八章 起伏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四章 分化二十章 有客來訪九十九選擇退路第9章 反覆第4章 力的領悟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第10章 匕現十六章 放膽直言十七章 密謀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十四章 好苗子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八十四章 博浪九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七十四章 前夕上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7章 獻計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四十一章 難阻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一章 議和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六十章 酒盟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五十九章 驚變上第7章 義士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六十五章 懲戒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二十四章 進位二十四章 進位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二十四章 殺恩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六十五章 夜襲下三十七章 依靠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十六章 放膽直言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七十八章 博浪三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第1章 序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七十五章 前夕下七十五章 前夕下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十八章 灄頭人士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八十四章 博浪九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第6章 姚氏兄弟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八十三爲了勝利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十八章 江湖高手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二十五章 詐城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
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第5章 會合第1章 序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四十一章 難阻第9章 好大的一盤棋二十五章 奏對四十八章 起伏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四章 分化二十章 有客來訪九十九選擇退路第9章 反覆第4章 力的領悟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第10章 匕現十六章 放膽直言十七章 密謀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十四章 好苗子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八十四章 博浪九五十三章 主公在上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七十四章 前夕上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7章 獻計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四十一章 難阻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一章 議和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六十章 酒盟二十六章 不期而遇五十九章 驚變上第7章 義士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五十九章 朋友越多越好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七章 殺道正道六十五章 懲戒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二十四章 進位二十四章 進位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二十四章 殺恩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六十七章 膽大妄爲諸葛攸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六十五章 夜襲下三十七章 依靠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十六章 放膽直言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九十一章 如火燎原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七十八章 博浪三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五十六章 雨夜追擊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第1章 序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七十五章 前夕下七十五章 前夕下四十四章 進入幽州十八章 灄頭人士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八十四章 博浪九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第6章 姚氏兄弟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八十三爲了勝利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十八章 江湖高手六十一章 襄國之戰十一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二十五章 詐城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四十九章 死又何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