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亞聖後裔

漢子不卑不亢,微笑道:“山野荒地,二位將軍大駕光臨。蓬蓽生輝。若是無事,還請進屋一敘。”

石青含笑應了,和祖鳳進了茅屋。

茅屋不大,很簡陋。一邊放了張草蓆算是榻,一邊支了個火塘算是竈;兩者之間散放着三個木墩。算是廳堂了。

石青、祖鳳各找木墩坐下。漢子一手拎了把粗糙的泥壺,一手拿來兩隻不知是碗還是茶盅的泥盞,倒過兩盞清水遞上來。“這是四基山泉水,日曬不到,風塵不沾,四季常溫,清心甜冽;請兩位將軍解乏。”兩杯清水,被他說得似乎珍釀一般。

石青接過泥盞,端在手中,好奇地問道:“仁兄在此隱居,不怕流寇土匪以及路過的官軍騷擾?”騶縣處於彭城北上河北馳道正中;住在這兒,免不了會受南來北往的大軍騷擾。

漢子從容回道:“人有善惡廉恥之辨、爭權奪利之心。土匪流寇官軍亦是人,亦知是非正邪。孟某蝸居簡陋,身無財貨;任他盜匪官軍前來,無利可圖,誰會無端作惡?是以,天下紛嚷,孟某在此安如泰山。”

漢子膽識不凡,見識不俗;石青不住頓首;聽他自稱孟某,霍然想起一事,驚問道:“仁兄姓孟。不知是否亞聖一系?”

“亞聖?此是何人?”孟姓漢子詫異反問。

石青一愕,猛然悟到,此時沒有孔聖一說,更沒有亞聖一說。訕訕道:“石青所說仁兄姓孟,不由想起古時一位著名賢士,此人名叫孟軻,也是騶城人士。不知仁兄。。。”

不等石青說完,孟姓漢子已肅然作禮。“將軍所言,正是孟某先祖。時值八百年,不曾想仍有人記得先祖。孟還真多謝了。”

孟還真如此說不是謙虛。

孟子的思想得到重視,起於唐時韓愈的推崇。宋時朱熹將孟子編入四書,成爲學子必讀功課;孟子之名,從此爲世人所知。在此之前,即便漢時,董仲舒獨尊儒術,孟子學說依舊默默無聞。董仲舒尊儒尊的是孔儒,尊的是禮治,是漢武帝中央集權的需要。

孟子之儒,有別與孔儒。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孔儒以君爲綱,孟儒以民爲本。孟子的思想,超越了時代;不僅不容於奴隸制的春秋戰國,也不被乾坤獨斷的封建制皇帝看中。所以,此時的孟子聲名別說與孔聖相比,就算與七十二賢相比,也是天壤之別。

石青的“古時先賢”讚譽,着實讓孟還真感激涕零,大有知音之感。

“啊。原來是先賢后裔。難怪難怪。。。”比孟還真更激動的是石青;孟子是他最爲推崇的古代思想家;見到孟子後裔,哪敢馬虎;起身肅然回禮:“古人見賢思齊,石青見仁兄遙想先賢風範。得見仁兄,當真三生有幸。”

他以一個後來人的崇敬心情見禮,令孟還真惶恐不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皇室失統、民不聊生。以王允爲首的世家大族將此歸咎爲儒家治政的失敗;開始抨擊、摒棄儒家思想,轉向黃老學說;隨後演變出非道非佛非儒的四不像——玄學。此時玄學大行其道,儒學衰微,就算得到幾百年尊崇的魯縣孔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何況沒有發跡的孟家。

孟氏何時受過這等推崇!雖然推崇來自武人莽夫,可也彌足珍貴。

“咦!這屋裡好大一股酸氣。”石青、孟還真互相客套寒暄,惺惺相惜;祖鳳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出言調笑。

兩人哈哈大笑,重新坐下敘話。

孟還真確是孟子嫡親後裔。孟氏還未發跡,沒有專人修訂族譜,所以他也不知算是孟子多少代子孫。北方紛亂,世家大族大多南遷。孟氏不算世家,渡江南下,不定會成爲屯耕民或者農奴;所以,孟還真沒有南下,一邊在四基山看守祖墓,一邊研讀家學。

聽他提起家學。石青心中一動,出口相邀道:“新義軍打算到泰山一帶落腳,其中有不少家眷子弟需要就學;孟兄可願一同前往,教授子弟,發揚孟學?”

“教授子弟?”孟還真頗爲意動。孟子學成之後,曾效仿孔聖,周遊列國,宣揚學說;只是結果不佳;自此以後,孟說便即沉寂。若有機會,弘揚家學,自是好事。不過,孟還真很謹慎,問道:“新義軍所圖爲何。石帥可以相告麼?”

“新義軍二字,已經道盡新義軍所圖。新者。新的天下,新的秩序。義者。信義、仁義。如此說,孟兄可否滿意。”

石青直言不諱。孟還真深吸口氣,目光炯炯盯向石青。“石帥年齡不大,竟有如此胸懷!”

石青莞爾一笑:“孟兄高看了。石青以己之力,如何做的如此大事!天下英傑在所多有,石青所思者,是與天下英傑同心攜手,共同完成這一偉業。呵呵。若是真有那天,孟書當爲天下學子必讀之書。”

“若得如此。孟某此生無憾。”孟還真慨然而起,對石青珍重一揖。“成與不成。孟某都先謝過石帥推崇。”

“哈哈!好好好。。。孟兄收拾收拾,這就跟新義軍走吧。”石青樂不可支。

“石帥稍等!我去取出家傳書籍。”孟還真很乾脆,沒不遲疑,拿了一把木鍬,轉到屋後山坡;不一會兒,扛回來一個泥土粘連的木箱。木箱頗爲沉重,壓得他腰都彎了起來。

石青接住,小心放下。

孟還真手撫木箱,頗爲感慨。“這裡面是孟家七篇家學。至今已歷七百多年。”說着,他緩緩打開木箱。木箱四角堆放着各種辛辣料,中間被油布包裹得嚴嚴實實;打開油布,七束竹簡分三層整齊碼放。竹簡顏色蒼黃,上面的皮索粗細不均,綻出無數毛刺,隨時就會斷裂的樣子。

這是一箱無價之寶啊。石青眼中射出狂熱的光芒,卻不敢伸手撫摸。

好一陣。

待孟還真合上木箱,石青緩緩道:“待到泰山後,我會請人將孟兄家學抄錄出來,供子弟學習。孟兄家學原本,還請善自珍藏。”

孟還真很利落,答應下來後,也不等到第二天再走,當晚就跟石青迴轉軍營。三人一回來,伍慈、趙諫連帶司揚、韓彭就迎了上來。

很例外,這次是趙諫率先開口稟事:“石帥。有百十個流民被子弘、遜之扣下,擄入軍中。諫以爲,此舉不妥。新義軍目前最缺的是糧食,不是人。”

趙諫平時很少發話,但有所言,必定切中重點,務實不虛,和天馬行空、歪點子多多的伍慈截然相反。石青對他頗爲看重。

趙諫話音一落,伍慈就叫嚷起來了。“石帥,是伍慈建議司將軍、韓將軍這般行事。。。”伍慈的口吻完全是一幅搶功的模樣。“。。。新義軍只有兩個多月的糧食;沒有這些人,仍然不足以過冬。所以,慈以爲,新義軍必須擴充人馬,分兵掃蕩,尋找塢堡山寨就糧熬冬。”

孟還真乍然一聽,臉色頓變。

石青不置可否,對耗子道:“把各部統帶叫過來,召開軍議。”

小耗子應聲而去,石青對趙諫道:“丕之先生精於實務,跟在孫叔身邊參贊民部事務;更爲合適。先生一下如何?”

伍慈聞言,暗自得意。亂世之中,以刀爲尊;新義軍是一個純軍事組織,趙諫被石青調到民部,等於被打入冷宮。從此之後,新義軍文人謀士,便只有他伍慈一人了。

趙諫不急不躁,一揖道:“趙諫孤身流落在外,沒有新義軍,早成路邊枯骨;既蒙石帥相救,加入新義軍,該當如何,由石帥安排決斷。諫不敢懈怠。”

說話間,趙不隸、孫霸、丁析等紛紛到來。二十多人剛剛坐下,石青一句話就驚得大夥差一點蹦起來:“我宣佈,自此時起,新義軍進入臨戰狀態。。。”

衆人神色一肅,眼中卻滿是疑問,石青隨後給出了答案。“這次的對手是糧食。新義軍要爲生存而戰。要不計一切代價爲儲備過冬糧食而戰。”

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十八章 開戰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三十五章 惡客四十九孫威來了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十七章 來了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十四章 好苗子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十二章 出巡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四十章 翁婿重逢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二十二章 草劍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第9章 行蹤泄露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第10章 聯合操演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五章 惡客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六十五章 夜襲下九十章 陣前勵士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十七章 是否當斬七十五章 前夕下三十三章 值得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六十章 酒盟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4章 桓衝北上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三章 狩獵下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第9章 勝未必可喜五十章 冉遇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第7章 義士第10章 回家第2章 重返鄴城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八十三爲了勝利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十七章 來了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三十章 疏而不漏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
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十八章 開戰二十一章 變幻莫測的戰局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三十五章 惡客四十九孫威來了五十八章 見便宜就撈三十九章 各有盤算十七章 來了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十四章 好苗子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十二章 出巡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四十章 翁婿重逢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四十七匆忙慌亂中的反應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二十二章 草劍六十九章 張遇的真實意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第9章 行蹤泄露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三十六章 全線撤退第10章 聯合操演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五章 惡客第10章 第一次任務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六十五章 夜襲下九十章 陣前勵士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六十二章 榮譽與驕傲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十七章 是否當斬七十五章 前夕下三十三章 值得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六十章 酒盟三十三章 上黨風雲補二十章 有客來訪第4章 桓衝北上第6章 佞臣的用途二十三章 狩獵下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十一章 意外地收穫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三十九章 男人的眼淚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第9章 勝未必可喜五十章 冉遇七十四章 勝敗已分第7章 義士第10章 回家第2章 重返鄴城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八十三爲了勝利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三十六章 新的任務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九十七章 猛虎脫籠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十七章 來了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三十章 疏而不漏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三十五章 假傳軍令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