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

五月流火,赤日炎炎。

對久戍將士來說,這樣的酷暑天氣在樹蔭下喝着大碗茶,揮着大蒲扇閒聊敘話,而不是裹着嚴嚴實實的甲衣征戰廝殺原本是件極愜意之事,只是冀州城內一座小院裡的樹蔭下的幾位武夫似乎並沒有這種覺悟。

“大爺的——石青假借大將軍號令把俺們招到冀州,丟這兒不理不睬算什麼!”

袒胸露腹,一臉兇巴巴相貌的秦興把喝了一氣的大碗茶往石板上重重一墩,瞪眼望向躺坐在胡椅上的中年將軍。“石青不把俺們當人看,俺們何必理會他,是走是留,大將軍給拿個主意,水裡火裡秦興不敢落後!”

蔭蔭如蓋的老槐樹下碼放着一張青石板,青石板四周有大大小小的石墩可供蹲坐;秦興、王琨、鄭生和中年將軍一人一方圍着青石板就座。中年將軍臉色蠟黃,形容枯瘦,眼皮犯困一般塔拉下來,精神看起來不是很好,秦興的言語和目光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中年將軍垂下的眼簾動都沒動,似乎睡得很熟。

秦興看向對方的眼色閃過一絲忿怒,但是終究沒有發作。因爲這個無精打采的假寐之人是他多年上司兼恩主——原大趙徵東將軍鄧恆。

“你自己不敢違抗石青將令,和大將軍有什麼關係!想讓大將軍出頭明說就是,何需假惺惺。哼哼——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鄭生斜睨秦興,脣槍舌劍,不留半點情面。秦興野心勃勃、不服王午繼任鄧恆之職是幽州軍公開的秘密,作爲王午的親信,鄭生早就對此不忿,以前對方有刀有槍,他無可奈何,眼下時過境遷,情勢大大不同,他再無顧忌,一有機會便夾槍帶棒地予以譏刺。

秦興環眼圓睜,似欲噴火般怒視鄭生。“秦某跟隨大將軍鞍前馬後十餘年,忠心耿耿,人神共鑑。當初如何了!”

“嗤——”秦興譏笑道:“大將軍得意時自然有人鞍前馬後地跟着分享富貴,只是這種人未必能夠同患難。”

“你——”秦興撐案而起,似乎忍不住怒氣想動手。

“這都什麼時辰了。你們還有些扯些陳年亂麻!”

王琨厭煩地衝秦興、鄭生嚷了一聲,手指在青石板上不住指點說道:“就這幾天,石青的徵北大將軍府已經成立,他的中路都督悅綰駐軍所在地設在魯口。二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嗎?怎地還有心思鬧騰!”

五月初一,燕、魏議和諸事交割妥當,燕軍讓出魯口、安平,進駐幽州南部;魏軍退出幽州和清樑城,回師博陵、中山。燕、魏雙方回到戰前狀態,各自謹守門戶。這次戰事至此算是結束了。

讓秦興、鄭生、王琨不滿的是,戰事結束了,先前爲應對戰事被石青統籌徵調的幽州軍卻沒再回來。三人對此頗有怨艾,就在這時,和石青一起去冀州的鄧恆傳來軍令,命三人速速趕往冀州商議軍機。

三位冀州軍統帶並非駑鈍之輩,不是不明白鄧恆被石青請到冀州城的含義,這道軍令是出自於石青授意還是出自於鄧恆,他們心中一清二楚。然而,三人沒有一個敢抗令不遵。

三人中麾下兵馬最多的是王琨,他和兩萬多幽州軍在丁析的節制下退進盧奴城,丁析向王琨傳達了軍令之後,即刻催促其動身,同時城內魏軍進入戒備狀態。王琨知道,他若是稍有遲疑,盧奴城內就會出現強行火併的局面,當時城內可是有丁析、侯龕的三萬餘魏軍。

王琨不敢違令,乖乖來到冀州,另外兩位更是不敢,秦興、鄭生兩人直接統帶的人馬均不超過五千之數,同時安國、蠡縣兩城也不在兩人掌控之中。

三人來到冀州城見到鄧恆後,發生的事情果然如先前所料。鄧恆說是石青請他代爲邀請三人前來商議軍機,至於商議何等軍機他亦不得而知。三人心急不過,轉而去求見石青,卻得到“石帥軍務繁忙,暫時無暇接見,請耐心等候通傳。”的答覆。自此,三人在冀州城過上了賦閒的日子。

就在這段日子裡,石青的徵北大將軍府開府了。徵北大將軍府下轄四路都督。

西路都督權翼、副都督侯龕;下轄一萬步卒、五千騎兵,以及中山侯龕部郡守兵,合計近兩萬人馬,駐地盧奴、無極。

中軍都督雷諾、副都督鹿勃早,下轄兩萬步卒、李崇部五千騎兵以及劉準部兩千多郡守兵,原幽州刺史劉準轉任博陵太守,治所設在安平縣,兩河平原的民衆有一部分願意北遷,隨他一起到了安平。悅綰駐地魯口、鹿勃早駐地安國、戴施駐守蠡縣。

東路都督逢約、副都督童圖,駐地南皮;石青從幽州軍調撥了一批步卒到南皮,讓逢約麾下人馬數量達到五千步卒、五千騎兵。助守南皮的賈堅率部南下,就任兗州將軍一職。

後軍都督孫威,駐地襄國。下轄人馬不定。鑑於麾下人馬數量擴充速度太快,來路混雜不一,石青賦予後軍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整編。把新義軍、鄴城魏軍、襄國降兵、魯口幽州軍、各地郡守兵一點點打散,混合在一起,重新統一編制,新編的軍隊將是以後的主要戰力。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石青計劃,適當的時候,還要把屠軍、關中各路人馬等下轄所有部隊進行統一編制。

徵北大將軍府開府一事在冀州城傳的沸沸揚揚,其中詳情秦興三人打聽的一清二楚,不需王琨提醒,秦興、鄭生早就明白,劉準轉任博陵太守、雷諾駐軍魯口等對幽州軍的意義。這些動作明白無誤地昭示:博陵郡不再是幽州軍下轄之地。

沒有了立足之地,哪裡還會有幽州軍的存在?

秦興揣着明白裝糊塗,明知幽州軍已被石青兼併,明知鄧恆和自己一樣被軟禁在冀州城,對目前局勢無能爲力,還是不甘心地想推鄧恆出頭和石青討價還價,爭取謀點什麼。這事擱在誰身上都不會甘心,六七萬人馬、一個郡的地盤糊里糊塗就沒影了。

憑爲什麼啊——

“唉——”有氣無力的嘆氣聲響起,對於部下的爭論似乎毫無興趣,鄧恆眼皮都沒擡起,喃喃自語道:“這是命啊。”

大將軍開口,幽州軍三位方面督帥不敢怠慢,連忙停止爭吵,一起豎起耳朵靜候下文。哪知鄧恆說了一句,便緊緊閉上嘴巴,再不發一言。

“大將軍話中似有玄機。還請給我等指點迷津。”過了好一陣,王琨首先忍耐不住,懇聲向鄧恆請教。

老搭檔王午的死得以讓鄧恆對王琨另眼相待,眼皮擡起一半,混濁的目光落在王琨身上,鄧恆緩緩說道:“前幾日老夫聽說了兩個消息,說得都是上個月的事。一個是大晉梁州司馬勳聯手杜洪、張琚,欲趁麻秋離開,長安無主之時,出兵奪取關中;一個是豫州牧張遇聯手幷州張沈、蒲健突襲枋頭、司州,欲趁石青分身難顧之際,佔據司州、河內,打通幷州和豫州之間的聯繫。這些人算計的挺好,結果呢?司馬勳損兵折將逃回漢中,杜洪、張琚戰死,部衆大半歸降;張遇沒有拿下司州、枋頭,還被堵在黃河北岸,回不了豫州,最後跟着幷州人馬逃進了軹關。”

三人俱是一愣,他們還是首次聽說這兩件事。

細細回味了一番,三人開始感覺到駭異,秦興匝了匝嘴巴,訝異地說道:“怎麼會成這個樣子?杜洪、張琚是關中本地人士,與司馬勳聯手勝算應該很大;張遇、蒲健不是庸手,兵力不弱,而且石青忙於應付燕國和關中,司州、枋頭必定空虛,張遇、蒲健就算突襲無功也不該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啊!”

“是啊!”王琨隨聲附和。和秦興不對頭的鄭生也忍不住點頭同意他的說法。

“這就是命啊。。。。。。”

鄧恆又嘆了一聲,這一次多了點生氣。“如石青這等崛起太速之輩,根基不穩最爲常見也最爲致命。同時應付三個方向的強敵奇襲,換作他人免不了左支右絀,手忙腳亂,辛辛苦苦經營的局面很可能因此崩潰。可石青到底撐過來了,除去關中後患,逼走張遇,議和燕國,可謂大獲全勝,順帶着摟草打兔子,把博陵郡和幽州軍收入囊中。這事兒沒成之前誰都會認爲不可能,可石青到底還是真的成了。你們說,除了是命,還能有什麼說法?”

“命。。。。。。”

三個人唸叨着這個字眼,皺着眉頭琢磨。

“唉,當年殺胡令出的時候,不僅是我們,中原有心人多着呢。冉閔、李農、蒲洪、姚弋仲、麻秋、石鑑、石祗、石琨、張舉。。。哪一個不是名動一方名滿天下之士,呵呵,現在再看,除了麻秋因爲石青的緣故,當年的有心人還剩下誰在?大浪淘沙啊——”

鄧恆感慨不已,他似乎被觸動心事,談興濃厚了一些。“該爭的時候要爭,當年和王刺史意欲亂中取事,便是該爭,老夫不會爲之後悔;不該爭的時候不能爭,現在的中原只有石青和慕容氏有資格爭,其他人如老夫、張平等都沒資格參與,若是不知進退妄圖去爭,蒲洪、石祗就是前車之鑑。老夫身子不好,時日無多,想來石青不會爲難老夫。汝等。。。。。。”

說到這裡,鄧恆眼皮一掀,黃澄澄的眸子裡精光閃爍,露出幾分徵東將軍的虎威。“好自爲之!以後自家事自己了,與老夫再無干系!”

秦興、王琨、鄭生俱是一震,臉上一片茫然。秦興平素有幾分野心,表現還好一點,另外兩人一向比較安分,沒有多少主見,很多時候需要有人做主指引,如今手下兵將地盤沒了,王午死了,鄧恆再若不管,對這二人來說就如天塌了般,一時間失魂落魄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

“嗬——這可巧了。在這兒遇上三位將軍,倒省了小將一趟路程。”

驚喜的聲音從院門傳來,何三娃進了鄧恆寓所,步履輕快地走過來。來到老槐樹下,何三娃向鄧恆和另外三人一一拱手行了一禮,隨後道:“徵北大將軍有意請徵東將軍和三位將軍去大將軍府一敘,名小將前來詢問諸位將軍是否方便?”

“方便。方便的很,呵呵——勞煩何兄弟辛苦了,徵北大將軍恁是客氣,我等日思夜盼渴求拜偈大將軍,怎會不方便呢?”秦興搶先替其他人做了回答。他們能不方便嗎?在冀州賦閒五六日,爲的不就是見石青一面嗎?

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三十七章 依靠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第9章 勝未必可喜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六十章 驚變中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十五章 笑臉第5章 會合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十二章 出巡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二十四章 進位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二十二章 草劍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五翻臉不認人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十一章 禍福由天三十章 疏而不漏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七十六章 博浪一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六十五章 懲戒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十六章 放膽直言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第10章 第一次任務八十三爲了勝利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十五章 笑臉第8章 紙老虎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第4章 力的領悟四十章 兩個密使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四十七章 跳河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六十三章 建制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四十二章 中毒四十章 端倪初現十二章 離開鄴城七十六章 博浪一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二十四章 夜謀第7章 公祭之序幕九十章 陣前勵士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第8章 原來如此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二十四章 進位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七十五章 前夕下十八章 灄頭人士
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三十七章 依靠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第9章 勝未必可喜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六十章 驚變中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十五章 笑臉第5章 會合三十九章 潼關露出的端倪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五十一章 襄國之戰一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十二章 出巡四十一章 四月初八一二十四章 進位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二十二章 草劍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第2章 重返鄴城四十五翻臉不認人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十一章 禍福由天三十章 疏而不漏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四十二章 諸葛攸入夥七十六章 博浪一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五十二章 襄國之戰二六十五章 懲戒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三十三章 鄴城換主下十六章 放膽直言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第10章 第一次任務八十三爲了勝利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十五章 笑臉第8章 紙老虎六十四章 一碗水酒泯恩仇第4章 力的領悟四十章 兩個密使三十章 王猛王景略十七章 出人意料的結果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九十五章 焉有退路四十七章 跳河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六十三章 建制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三十一章 全力一搏能逞否四十二章 中毒四十章 端倪初現十二章 離開鄴城七十六章 博浪一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二十四章 夜謀第7章 公祭之序幕九十章 陣前勵士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四十七章 捨身自污不可得第8章 原來如此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五十九章 不能打下去了二十四章 進位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三十七章 包養倆男人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七十五章 前夕下十八章 灄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