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

六十章慕容恪的疲憊

不能這樣打下去,必須打破僵局!

慕容恪佇立在破敗的安平城頭髮出了和石青相似的感概,和魏軍一樣,燕軍同樣面臨不少艱難。儘管如此,慕容恪的感概還是比石青積極得多,他還沒有想到停戰議和方面去。

燕軍最大的劣勢在於軍力的分散。武恆城、盧奴城、魯口三地人馬都不少,然而都不足以單獨抗衡幽州南部的魏軍主力。這一點讓慕容恪非常煩惱,也非常緊張,只怕稍有疏忽便會被對方所趁,以優勢兵力圍殲盧奴燕軍或武恆城燕軍。

隨着時間的推移,慕容恪越來越是不安。

盧奴城下的燕軍被魏軍圍困太久,其間沒有令人放心的大將坐鎮,許久不見援軍到來,燕軍士氣或許會低落或許可能會冒險突圍,那樣的話,後果就太可怕了。當務之急應該讓悅綰想辦法回到盧奴大營;無論是夜間潛伏或是拼死闖營,悅綰必須到盧奴坐鎮。

想到悅綰,又有一件令慕容恪不安的現象冒了出來。這段時間,魏軍弓騎兵在武恆城和南皮之間頻繁出沒,石青在打什麼注意?難道他知道魯口存糧不足,意欲隔絕武恆供給魯口的糧路?魯口存糧雖少,卻還夠我軍食用兩旬半月,這時候就採取行動是不是太早了?

慕容恪不知道這股弓騎兵之所以在武恆一帶遊弋,前段時間是爲了護送何三娃,這段時間是爲了接應何三娃。他只知道魏軍的弓騎兵很難對付。具裝騎不怕對手的馬弓,但是多了鎧甲負重,具裝騎攆不上對手。精騎、遊騎的速度倒不比對方差,可在追攆的過程中對方邊逃邊射,造成的損失將會非常驚人。

“大燕鐵騎獨霸天下的時光結束了,此戰結束以後,我定要訓練出一支能夠奔射的弓騎兵。這種弓騎若是用的好,比具裝騎更加好使。。。。。。”

慕容恪喟然長嘆,想到這些煩惱,他感覺心頭亂糟糟的,怎麼也不能定下心思索突破僵局的辦法。搖了搖木木的腦袋,他索性不再去想,沿着土臺階緩步向城下走去,邊走便對隨侍親衛交代道:“安排幾個人去一趟武恆城,傳令悅綰,命令他即刻出發,無論用什麼辦法,必須儘早回到盧奴大營坐鎮。武恆城這段時間很不安全,最好趁晚上。。。。。。”

“報——輔國將軍。。。”

一騎快馬穿過城門洞衝了過來。馬上騎士沒有注意到慕容恪在交代事情,揚聲打斷了他的話語。“。。。大晉中軍將軍、假節、都督青、兗、徐、揚、豫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殷浩遣特使王彬之前來會晤輔國將軍,說有要事相商。王大人一行距離安平還有二十里。”

“殷浩遣來特使!”

聽了騎士稟報,慕容恪精神一振,不再急着派人向悅綰傳令。殷浩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北伐中原,在燕、魏對峙的關鍵時刻殷浩遣使前來會商,其中的含意慕容恪不用猜也能明白——殷浩肯定是想插上一腳,商談的內容很可能就和燕軍聯手,南北夾擊魏軍!

這也許是打破眼前僵局的良機!天佑我大燕——

慕容恪腳下霍然輕鬆,一步跨過兩階三階臺階,連着幾步下到城下。“快!備馬——準備儀仗——某要親自出城迎接南方特使。”

殷浩特使王彬之,字道生,原籍益州廣漢,此人乃心慕大晉風流之川中文士。永和二年,桓溫兵進巴蜀,滅成漢國,益州歸入大晉下轄;王彬之即啓程趕赴建康,朝拜殷浩、劉惔、韓伯、王羲之等一衆名人高士。

王彬之詩文俱佳,來到建康後如魚得水。與殷浩、王羲之、謝安等一衆名士高門廝混的融洽無間。歷史上,王羲之、謝安等四十一人來到蘭亭遊玩,飲酒作詩,並將所作之詩收錄爲集,王羲之爲之作序,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蘭亭詩》和《蘭亭集序》。王彬之就在這四十一人之中,而且當場作詩兩首,在三十七首《蘭亭詩》中所佔份額着實不小。

殷浩都督北方五州諸軍事之後,需要人手幫辦,便將王彬之請進了幕府。

王彬之雖然崇尚風流,外貌卻不爭氣,保留着川人的黑瘦矮小,這等身材再裹上名士的寬袍大氅,宛若猴子穿上了衣裳,非常滑稽可笑。

慕容恪沒有感覺到對方的可笑。對於邊遠的遼西來說,中央之國——無論是江東、巴蜀或者是中原,對其都有無與倫比的優越,都強烈地吸引着他們這些未開化的野蠻人。他可以看不起大晉的武力,卻絕不敢輕視中央之國的文化禮儀和英雄俊彥。

“久仰久仰!道生兄請——”慕容恪謙遜之極,將王彬之和他的二十名騎兵護衛讓進安平城臨時帥府。慕容恪不知道,這二十名騎兵護衛實際是何三娃等石青親衛客串的。

“多謝輔國將軍親自相迎。彬之愧不敢當。”王彬之遜謝着落後半步和慕容恪說話。

王彬之的身份不是大晉朝廷使者,而是殷浩私人特使,地位和慕容恪天差地遠。而且他以信徒的身份到建康朝拜時間不久,還未沾染上江東名士的狂傲自信,是以,面對慕容恪時,王彬之很是謙恭守禮。

客主守禮自持,氣氛溫文爾雅。慕容恪很是高興,肅手請王彬之在客位坐下,自己轉到首位坐定,隨後雙臂撐案問道:“道生兄。殷刺史遣兄前來,不知有何教我?”在路上兩人把能客套的先就客套過了,眼下確實到了看門見山的時候。

王彬之欠了欠身,衝慕容恪舉手一揖道:“實不相瞞,輔國將軍。彬之此番北上乃是奉殷刺史之命,居中爲燕、魏兩軍議和來得。”

“你說什麼?議和!”慕容恪猛然一愣,他不是聽不懂王彬之的話語,而是沒想到對方的來意與他的預料截然相反,巨大的反差讓他忍不住有些失態。

王彬之無知無覺,頗爲感概地說道:“是啊。兩軍爭戰,損折將士性命不說,中原黎民亦因此遭受戰火塗炭,思之實在令人心痛惋惜。殷刺史心懷仁念,不欲見此慘景一再出現,是以命彬之代爲北上,調解燕、魏之間戰事。請輔國將軍三思。”

郗超聽何三娃說石青有意同燕軍議和,當下和王羲之聯袂請求殷浩出面,殷浩當即應允下來,隨即派遣王彬之輕騎北上。殷浩之所以如此痛快,是因爲燕、魏議和正合乎他“以魏治燕防其坐大,以燕迫魏誠心向南。”的心思。王彬之所謂的“仁心”不過是些場面話罷了。

慕容恪聽罷激靈靈打了個冷戰,事出反常即爲妖,殷浩出面調和這件事太出乎意料,由不得他不心生警惕。心念電轉間,慕容恪收攏思緒,沉聲問道:“慕容恪記得不差,朝廷和鄴城乃敵對關係,不知殷刺史何以會出面調和?殷刺史是否與石青另有私交,此番調和可是石青授意的?”

王彬之北上之時,郗超、王羲之暗中囑託,萬萬不可說出調和之事出自石青授意,否則此事難成。他心思清明,倒也明白其中道理,對此早就備下了一番說辭。待慕容恪問罷,遂從容回道:“此事並非出自石帥授意,而是殷刺史主動向燕、魏兩軍表示朝廷拳拳之心。輔國將軍也許不知,鄴城已然歸順朝廷了,如封號職銜這等具體事宜雙方正在商談呢。。。。。。”

“什麼!”慕容恪驚呼一聲,霍然而起,不敢置信地望着王彬之,失聲追問:“石青歸順朝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可能——”

議和的話題只能讓慕容恪感到錯愕意外,石青降晉的消息帶給他的卻是震撼。極度的震撼!石青降晉!他怎麼能降晉?他怎麼會降晉?

慕容恪以前根本沒想過這種可能。兵強馬壯,據地千里,石青勢力不比大晉朝廷差多少,怎麼可能甘心歸附大晉。可當不可能成爲事實之時,慕容恪感到的不是驚訝好奇,而是恐懼。彷彿整個身心墜進了冰窟,徹骨的寒氣凍得他忍不住心神顫慄。

半年前,慕容恪開始重視石青和他的新義軍,但也僅僅是重視;一個月前,慕容恪將石青視爲燕國南下最大的障礙,雖然是最大的障礙,慕容恪還是有信心予以剷除的。在他眼裡,石青從低微的潰兵頭子驟居高位,神奇般的崛起速度背後是混亂、危險和一觸即潰的崩塌。即使將石青認定爲勢均力敵的對手後,慕容恪依然有信心戰勝對手,極快地戰勝對手。自古以來,勝利者之所以能成夠勝利,天時地利人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與燕國相比,石青在這三者上處於絕對的下風。

慕容恪認爲,石青崛起奇快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石趙崩潰,冉魏虛弱,天下混亂,中原無主這等天時的輔助;除此之外,地利、人和石青不佔半分。中原一馬平川,無遮無擋,石青沒有地勢倚仗,深受幷州、幽州、西涼、大晉等諸多對手威脅,四面露風,處處破綻。沒有任何地利可言;同時,石青沒有根基名望,沒有大義名分,依靠武力強行收納了大量人馬和官吏,其中魚龍混雜,不服之人必定在所多有,只需稍有挫敗,就是牆倒衆人推的局面;絕不可能得到人和。

與此相反,燕國入關共享中原混亂之天時,在這一點上不比石青稍遜半分。另外,燕國經過關外十數年經營,內部穩固;此番入關,又高舉朝廷王師義幟,南下以來,心向晉室之民衆無不相應,此爲人和。幽州至冀州,地勢從高到低,正是燕軍鐵騎用武之地。此爲地勢。

天時地利人和燕軍三者皆有;石青只有天時,沒有地利人和,而天時遠遠比不上地利人和。這就是慕容恪有信心戰勝對手的根本緣由。只是隨着石青降晉,這一切立刻開始逆轉。

一旦石青降晉,揚州、荊州、漢中、西涼等諸多威脅盡皆消除,石青只需專注針對幷州和幽州即刻。對於一心窺視幷州的慕容氏來說,態度暖味的幷州刺史張平不僅是石青的威脅,還是燕國的威脅,在這方面,燕國與石青相比佔不到半點先機。與此同時,石青有了大晉朝廷的名分,和燕國一般可以此安撫將官黎庶,從而取得人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威脅大減,內部穩固的石青將會變得極其可怕,因爲,無論是下轄疆域或是人丁,石青盡皆數倍於慕容氏啊。

恍惚之中,慕容恪似乎看到一個休養許久,精力回覆的龐然大物正惡狠狠地向他、向薊城、甚至向遼西龍城撲了過來,偏偏他還無力反抗。。。。。。。

這種可怕的景象讓慕容恪冷汗淋漓,心驚膽戰,與此同時,他心底深處對石青生出深深的驚懼——這到底是個什麼人啊!竟有如此成熟的政治智慧,翻手爲雲,覆手爲雨,轉眼間就徹底扭轉了劣勢。這樣下去怎麼是好?不行!不能讓石青歸順大晉!

主意拿定,慕容恪向王彬之一揖,懇切地說道:“道生兄。石青是什麼人,慕容恪知之甚清!此人狼子野心,桀驁難訓;斷然不會真心歸降朝廷。所謂歸降,必定是另有所謀,作爲朝廷臣子,我等當竭力勸諫,切切不可讓殷刺史中了這賊子奸計,以致讓朝廷蒙羞。”

“輔國將軍勿須多慮。”

王彬之淡淡地回答道“歸順朝廷一事確實是石帥倡議的,爲了完成此舉,石帥甘願將鄴城之主拱手讓予麻秋,此等胸襟很是不凡;怎會有什麼狼子野心?”王彬之與王羲之、郗超的關係豈是一面之交的慕容恪能夠相比的,得了王、郗兩人囑託,他自然會爲石青說話。

“陰謀!陰謀!”

聽到石青將鄴城之主拱手讓給麻秋,慕容恪忍不住一擂案几,厲聲大呼:“好個石青!麻秋離關中到鄴城,如虎落平陽,龍臥淺灘,以後就是任由你擺佈的傀儡。你怕日後背上叛賊罵名,用一個傀儡歸順朝廷,當真是一點虧都不肯吃!慕容恪真個佩服——”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慕容恪如癡如癲,王彬之冷眼旁觀,他不信世間有慕容恪所說這般心機深沉之輩,何況石青纔多大,二十出頭的人就如此老謀深算?危言聳聽耳。不過他還是給足了慕容恪面子,一聲不吭地任由對方大叫大罵地發泄。

過了一刻兒,慕容恪恢復了一些理智,陰沉着臉坐了下來;王彬之見機開口問道:“輔國將軍。這個燕魏兩軍同屬朝廷,相互爭戰實在不妥。你看是不是應該儘早休戰議和?”

慕容恪聞言,身子如繃緊的彈簧,猛然一彈差點又蹦了起來。“休戰議和!休。。。”‘想’字還未出口,他雙脣一閉,頹然坐下。

燕國是大晉的臣子,雖然慕容氏內部已有共識,拿下幽冀以後便即稱帝,然而現在還沒有拿下幽冀,慕容氏還需要高舉大晉王師的旗號。既然如此,燕軍和同屬大晉的魏軍爭戰就是不該,就是內亂;若是不聽殷浩調解一意孤行,若惹怒殷浩,讓其暗中幫助石青,戰局結果將會更加難測不說,燕軍先就會失去大義,失去幽州民望。

“道生兄稍安勿躁,讓恪好生考慮考慮吧。。。。。。”慕容恪異常疲憊地說。

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六十四章 消息七十四章 前夕上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四十四章 悲傷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五十六章 金鉤七十八章 博浪三四十八章 起伏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第7章 佈政第一步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四章 進位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第5章 隨時指點你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第4章 第一步第7章 公祭之序幕四十九孫威來了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七十六章 博浪一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三十五章 惡客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第3章 談婚論嫁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十七章 密謀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五十九章 驚變上四十七章 夜戰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六十一等你進攻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章十二章 故人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六十一章 驚變下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十二章 離開鄴城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第2章 重返鄴城第4章 第一步七十一風滿樓上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二十六章 並肩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六十五章 懲戒十八章 江湖高手四十七章 跳河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一章 難阻八十三爲了勝利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五十一章 失望六十九章 私器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第7章 出路在哪裡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
七十二章 分道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七十三章 兵不厭詐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六十四章 消息七十四章 前夕上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四十四章 悲傷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五十一章 悅綰意外出現六十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五十六章 金鉤七十八章 博浪三四十八章 起伏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二十七章 因果循環三十九章 危機重重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第7章 佈政第一步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四章 進位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第5章 隨時指點你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三十七章 魏關前的疑惑五十一章 失望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第4章 第一步第7章 公祭之序幕四十九孫威來了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七十六章 博浪一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三十五章 惡客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第3章 談婚論嫁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十七章 密謀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五十九章 驚變上四十七章 夜戰三十六章 那就戰吧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六十一等你進攻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四十章十二章 故人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六十八章 豫州軍的破綻七十七章 不是那麼糟三十五章 對決序幕拉開十五章 給你個馬紮坐不坐六十一章 驚變下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四章 鹿勃早的疑惑十二章 離開鄴城二十一章 哪有恁多爲什麼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第2章 重返鄴城第4章 第一步七十一風滿樓上九十四章 可怕的謠言十九章 舉中原以降晉二十六章 並肩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六十五章 懲戒十八章 江湖高手四十七章 跳河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章 襄國之戰十四十一章 難阻八十三爲了勝利十九章 真正的大師第10章 軍帥府長史五十一章 失望六十九章 私器五十二章 先勝一局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十二章 張遇的心思第7章 出路在哪裡四十七章 腳不沾地第6章 抗敵愛國陣線?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二十一章 血色浪漫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