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章 窩盔西進

大晉永和八年元月十一,病體痊癒的石青接受了大晉朝廷的詔命,在國丈褚衰的陪同下南下建康拜偈天子。

元月十五,後來的元宵佳節這一天,石青、褚衰抵達羊市,鄴城、建康之間陷入僵局的交割事項重新運作起來,褚衰以奉璽使的身份從石青手中接過玉璽,郎闓以敬獻副使的身份率張凡人馬接掌了大晉船隊。在石青的要求下,各種交接儀式草草結束,當天晚上,聚集在羊市的各方士人分作兩路一鬨而散,一路隨糧船向北趕赴潁川陽翟渡口;一路順流而下,走泗口、洪澤湖、高郵湖直抵長江,然後逆流而上趕赴建康。

隨着糧隊北上,石青臨行前將令的次第到達,關於徵北大將軍南下拜偈天子的傳聞慢慢在中原擴散開來。知情的如天騎營、衡水營開始依令收拾行裝,南下江淮。不知情的,議論紛紛,有的是擔心,有的是欣慰。

元月十八,消息傳到建康,麻秋得報後呆怔了一陣,隨即默然來到南臺別野,遣退宮人之後命韓氏彈琴助興,他則自斟自飲,一邊淺飲小酌一邊沉思謀算。

韓氏很快發現異常,三曲奏罷,便來到麻秋,拈起酒壺爲麻秋斟了一杯酒,輕聲問道:“民王有心事?”

“雲重終究年青氣盛,免不了有時會浮躁啊。”麻秋嘆了一聲,一揚頸項飲幹韓氏呈上的美酒。

韓氏目光一閃,溫言向麻秋打聽詳情,得知緣由後,輕笑道:“姑爺雖然有些莽撞,只嘆息之人該當是朝中諸公,不該是民王。”

麻秋深沉地瞥了一眼,問道:“這是爲何?”

韓氏嫣然笑道:“朝中有很多臣公追隨姑爺時日長久,與姑爺休慼與共,自然憂慮姑爺安危,民王和他們不同,是姑爺追隨民王,不是民王追隨姑爺。首領者爲唯一,是以朝中諸公會爲可能失去首領而憂慮;追隨者衆多,如民王這等首領哪能顧及到每一位追隨者的安危呢?”

麻秋思慮半響,點頭道:“汝說得有些道理。只是雲重與寡人不是普通上下臣屬關係,他是麻姑夫婿,是抵擋燕軍南下之中流砥柱,若有什麼意外,不僅麻姑難過,北方燕國也不會讓寡人省心。”

韓氏似乎看透麻秋既希望石青出事以擺脫自身桎梏,又擔心石青不在自己獨力難支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思,似笑非笑地望着麻秋,柔聲勸道:“既然如此,民王當早作打算纔是。”

“如何做呢?”麻秋自言自語,不知不覺中,他將手中的酒盞篡得咯吱作響。

“民王,妾身雖然無知卻也明白,不管是打狼還是驅虎,總的先找幾個幫手。人多勢衆呢。。。。。。”韓氏說着,身子一閃,偎進麻秋懷中。

“幫手?”麻秋一邊撫摸着韓氏青絲,一邊凝神沉思。

躲在麻秋懷中的韓氏動了一下,怯怯地說道:“前段時間,姑爺瞞着民王來找妾身,說是讓妾身出面秘密聯絡張遇、張煥,讓他們兄弟倆暗中倒向鄴城,妾身當時沒有應允。張遇兄弟若是歸降鄴城,必定歸屬姑爺轄下,這兩年南和張氏和姑爺恩怨糾纏,姑爺擔心張遇兄弟在上黨威脅太大才出此權宜之計,怎會真心收納南和張氏爲己用?妾身若是允了姑爺,便是害了南和張氏滿門。不過。。。。。。”

韓氏身子又是一動,緊緊貼上麻秋,欣然說道:“。。。。。。民王與南和張氏不僅沒有仇怨,還有不少淵源。若是需要,妾身願意聯絡張遇兄弟,勸說他們歸順民王。民王需要幫手,南和張氏需要貴人扶持,妾身以爲,此乃天作之合。”

“這主意不錯!”

麻秋精神一振,歡喜地說道:“張遇、王泰皆是良將之才,早在悍民軍時就闖出一個悍民雙璧的名號,若是能歸順寡人,上黨方向的威脅消散殆盡不說,對寡人還有其他助益。哈哈哈,美人,汝快快寫封書信,寡人這就派人前去上黨郡聯絡張遇。”

“民王稍待,妾身這就去給張遇、張煥寫信。”韓氏從麻秋懷中鑽出,理了理鬢髮,不經意地說道:“遣往上黨的信使民王心中自然有算,妾身覺得,其他人都好說,只趙韶、趙誨兩人不可爲使。這兩兄弟有諛臣之相,讓人無法信得及。”

“哈哈,好吧,寡人依你就是。”麻秋一口應允下來。

韓氏嫣然一笑,轉身進裡間去了。

麻秋沉思半響,隨後揚聲喊了一句“窩盔!”。待侍立在外的窩盔進來後便吩咐道:“寡人意欲暗中招降張遇,爲此需要有人走一趟上黨郡。此事幹系不小,其他人寡人不放心,只得讓汝跑一趟了。”

這時候韓氏剛巧從裡間出來,將一張墨跡未乾的信箋呈給麻秋過目。窩盔嘴脣蠕動了一下,將準備勸諫的話嚥下去,老老實實應了聲“是”。

麻秋看罷,將書信交給窩盔,叮囑道:“汝告訴張遇,只要願意歸順,寡人不會虧待他,也不會虧待南和張氏,讓他諸事放心。”

窩盔應着,吹了吹信箋上的墨跡,然後疊起來,小心揣進懷裡。韓氏在一旁說道:“窩盔將軍。有些話不方便寫在信裡,需要將軍代爲轉告。將軍若是見到張遇、張煥兄弟,煩請轉告他們,姑爺去了江東,日後吉凶難測,中原局勢很可能生變。艱難時刻,正是大丈夫建功之時,他們該當儘快歸順民王,襄助民王穩定中原。”

聽到“姑爺去了江東,日後吉凶難測”這句話,窩盔心中一凜。他知道石青去了江東,只是先前不懂其中蘊含的意味,此時聽韓氏一說,這才隱隱有些明白。

“是。”窩盔答應着別了麻秋、韓氏,惶惶不安地出了南臺別野。

麻秋的幾個老兄弟中,屬窩盔這個親衛隊長和麻家最親近,他像個老僕人一樣,對麻秋是忠心耿耿,對麻姑更是如自家女兒般寵愛,愛屋及烏,因爲這個緣故,他對姑爺石青也是另眼相看,感覺很是親熱。

聽說石青可能遭遇兇險,窩盔有些沉不住氣了。回到住處,他一邊收拾行囊,一邊尋思對策。只是妥當的對策哪是輕易就能有的?琢磨了一陣,沒有琢磨出一個主意,窩盔就想找人商量。只是找誰商量好呢?

背上行囊,叫了四名親衛隨行,出宮的路上,窩盔腦子裡一直斟酌着商量人選。

小姐?最好的商量人選無疑是麻姑,可她去了冀州,不在鄴城。

條子?這廝太冷,沒心沒肺,只怕不把姑爺安危很當回事。

王擢?更不行,他對似乎不滿姑爺權勢過大,在民王面前還說過姑爺壞話,知道這事只會幸災樂禍。

出宮門的時候,窩盔搖了搖頭,把自己一方的親近之士剔除了。“只有找姑爺的部屬商量了。”這樣想着,窩盔來到政務院行署區。

“哎,這不是窩盔將軍嗎?將軍這是——”伍慈從監察院行署方向躥過來,盯着窩盔和四名平民打扮的親衛詫異地追問。

“嗯——本將軍要出城辦事,換身裝扮而已,大驚小怪幹嘛。”窩盔橫了伍慈一眼,他很看不慣眼前這個無所事事,東晃一下西晃一下的監察院採風司司官。

伍慈並不在意窩盔的惡劣,好奇地追問道:“出城辦事?窩盔將軍若有需要,交代一聲,伍慈願意代勞,何須勞動將軍。”

“嗯,好說。”窩盔冷淡地回答一句,再不理會伍慈,跨步進了政務院主事劉徵理事的大堂。伍慈呵呵一笑,誕着臉跟了進去。

“咦?二位這是?”聽見聲響,坐在上首的劉徵從案牘中擡起頭,好奇地打量堂上窩盔、伍慈和堂外恭候的四名隨從。

“老大人——”窩盔靠近兩步,低聲問道:“姑爺南下建康是否很危險?汝等是否做了應對?”

劉徵瞥了眼伍慈,伍慈嘻嘻一笑,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劉徵再次轉對窩盔道:“窩盔將軍是否弄錯了,大將軍南下建康拜偈天子,此乃人臣之本分,怎麼會有危險?”

窩盔聞言氣得咯咯一笑,譏諷道:“老大人。窩盔隨侍民王身邊,豈會不知歸降大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是姑爺也沒瞞過窩盔,老大人倒口緊得很。”

“對啊——”

劉徵不慌不忙地說道:“窩盔將軍既知是怎麼回事,就該明白歸降大晉的是民王,大晉朝廷就算有所懷疑,也只會想法算計民王纔是,怎會對徵北大將軍不利?”

“未必!大晉朝廷若是用姑爺來要挾民王呢?”窩盔不以爲然地搖搖頭。

劉徵沒有回答窩盔的疑問,反問道:“以窩盔將軍之見,大晉朝廷若用徵北大將軍的安危能否要挾到民王?”

“這個。。。”窩盔一窒。原本他以爲麻秋很看重石青,大晉朝廷若以此要挾必定成功,可經過南臺別野適才所見和自己身負的使命推斷,麻秋似乎更傾向於獨自掌握中原,並開始着手準備了。

劉徵呵呵一笑,道:“窩盔將軍明白無法用徵北大將軍要挾民王,大晉朝廷想來也會明白這一點。是以,徵北大將軍此行不會有任何兇險,要不了多久就會返回鄴城。”

“是這樣嗎?”

窩盔埋頭想了一陣,感覺劉徵所言未必全對,卻也有幾分道理,心中憂慮因此稍減,於是衝劉徵抱拳行禮道:“謝謝老大人解惑,窩盔告辭了。”招呼了隨從揚長而去。

窩盔離開後,劉徵的臉色即刻沉重下來,對伍慈哀嘆連連道:“大將軍雖然年少,卻向來老成穩重,此次怎地這般莽撞。唉——只怕任我等說破嘴皮,中原人心還是會出現浮動的。”

“浮動就浮動吧,沒什麼大不了的。危難時刻見人心,大將軍在時,一個個人模狗樣裝得都挺像,眼下大將軍不在,誰忠誰奸可就清清楚楚了。哼哼——”

冷笑兩聲,伍慈滿不在乎地說道:“老大人放心,大將軍是從死人堆裡殺出來的,大晉若是以禮相待就罷,若是妄想困住大將軍,哼!憑大將軍的本事,再有天騎營、衡水營相助,不定能將建康翻個底朝天呢。”

劉徵慎重地搖搖頭。“未必。天騎營、衡水營還不到四千人馬,遇到事時能保着大將軍突出重圍就行,想大鬧建康可就差得遠了。”

伍慈哈哈大笑道:“哈哈哈——老大人太瞧得起建康了。老大人應該知道,大晉朝廷最重要的兩支人馬一個駐守在荊州,一個駐守在揚州,不過,老大人是否知道,防守建康的臺軍有多少人馬呢?”

劉徵一怔,揣摩道:“建康乃大晉都城,防守豈會薄弱,怎麼也有六七萬人馬吧。”

伍慈嗤地一笑,道:“五六萬人馬?果真如此的話,桓溫率四萬荊州軍移鎮武昌,健康也不會嚇成一團糟了。伍慈不敢欺瞞老大人,據可靠消息,建康臺軍總數不及三萬,分別駐防於宮城、丹陽郡城、石頭城、東府城等九地。可以說,只要天騎營混入建康,有事時突然發難,敵明我暗的情況下,即使不能佔據局部優勢,亦絕不會處於下風。呵呵,何況大晉臺軍常年不經戰事,戰力甚至不如揚州軍,有何懼怕之處?”

“真的?這是哪裡來的消息?可靠嗎?怎會如此?”劉徵只覺不可思議,連番追問。

伍慈沒有回答消息來源,避重就輕道:“老大人不知江東情形,據說建康朝廷盛行制衡之道,建康豪門爲制衡司馬氏皇室,以抵禦強敵之名,將主力人馬調駐荊州、豫章、揚州。司馬氏擔心豪門坐大,又用荊州兵馬制衡建康世家,建康世家和司馬氏擔心荊州乘機坐大,又用揚州兵馬制衡荊州。。。這裡面的情形極爲複雜,一團麻樣,三言兩語說不清,不在江東感同身受很難體會得到。”

“難怪大晉無所作爲,原來朝廷上下只顧相互糾纏去了。唉。。。此乃亡國之兆啊!”劉徵連聲感嘆,臉上的憂色漸漸消褪下來。

伍慈一揖手道:“能讓老大人心安,伍慈可放心告辭了。往後這段時間,鄴城局勢就交由老大人負責維持了。”

“哦?行雲這是要到哪裡去?”劉徵愕然一愣。

伍慈回道:“前段時間大將軍交代伍慈辦一件事,眼下出了些紕漏,說不得伍慈只好親自走一趟,估計要離開鄴城大半個月。”

“那就去吧。”劉徵揮了揮手,沒再繼續追問。

伍慈辭別劉徵,匆匆來到監察院採風司皇甫真隱居的院落。皇甫真和六名護衛裝扮成流民模樣,已經收拾好行囊,見到伍慈,皇甫真說道:“行雲兄。可否啓程了?”

“出發。”伍慈再不廢話,一招手帶着這支小隊伍離開了監察院。

第9章 荀羨之薦十六章 放膽直言四十三章 契機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一章 驚變下三十七章 依靠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四十章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四十九孫威來了八十一章 博浪六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五十四章 燒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四十六章第4章 力的領悟七十九章 博浪四二十章 郗愔迴轉八十三爲了勝利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二十三章 狩獵下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第5章 再續前盟第3章 悍民軍來了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十二章 出巡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七十章 奉詔北上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四十章 牛人高論第1章 煎熬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四章 分化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六十章 酒盟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第4章 桓衝北上第10章 至方君子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六十四章 消息八十二章 博浪七十七章 是否當斬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二十五章 聯軍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二十五章 詐城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
第9章 荀羨之薦十六章 放膽直言四十三章 契機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一章 驚變下三十七章 依靠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二十章 火燒懸瓠城四十章四十九章 合肥遇險四十四章 楊羣的青兗印象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五十章 騎兵間的戰鬥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七十五章 北方的壞消息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四十二章 中毒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十三章 鄴城的框架二十六章 血腥的襄國之夜五十四章 浮光暗影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四十九孫威來了八十一章 博浪六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五十四章 燒八十章 必須付出代價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二十章 關中的意外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七十二章 挺進豫州四十六章第4章 力的領悟七十九章 博浪四二十章 郗愔迴轉八十三爲了勝利四十五章 四月初八五三十二章 踏上旅程二十三章 狩獵下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第5章 再續前盟第3章 悍民軍來了十八章 擱置爭議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十二章 出巡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七十章 奉詔北上五十四章 一手硬還要一手軟四十章 牛人高論第1章 煎熬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四章 分化七十八章 博浪三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六十章 酒盟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五十五章 意料之外的大魚五十七章 不起眼的轉折七十九章 慕容霸的祈禱第6章 初來乍到 沒人關照八十九章 困窘的燕國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第4章 桓衝北上第10章 至方君子三十八章 變通之道三十二章 急轉直下六十四章 消息八十二章 博浪七十七章 是否當斬六十六章 停止攻擊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下六十三章 司州的形勢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七十章 突破方向廣陵第2章 青兗的政治四十八章 露餡後的責難三十三章 標語和童謠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二十五章 聯軍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四十七章 慕容恪的謀算五十五章 盟友就是用來吞併的二十五章 詐城二十六章 剃頭擔子三十一章 需要等級嗎二十七章 意外的意外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九章 一槍封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