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章 大晉風流人物

石青說出“沒有北伐先驅”的時候,真正的北伐先驅踏上了北上之路。

徵北軍大將王頤之和淮南塢堡大督護糜嶷遵諸衰之令,率兵由淮陰北上,過泗口、襲奔彭城、下邳。一路之上,各塢堡壁壘紛紛響應,彭城、下邳守將開門輸誠。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玩兒一般,北伐先驅打開了北上中原的門戶。

捷報飛馬快傳,不幾日到了建康。

建康。諸氏別宅。

四十六歲的諸衰木然望着庭院裡的一株曲柳。曲柳迎春早,春去倦怠的也快。此時的枝葉蒼翠到了極處,暗綠中隱隱透出黃斑。

秋天即將來到。

諸衰露出一絲難以察覺的黯然。

能讓諸衰動容,確實難得。王導贊諸衰“皮裡陽秋”,謝安譽諸衰“口雖不言,胸有四時之氣。”諸衰沉穩非常人可比。

當然,能讓諸衰動容的決不是這一抹枯黃。

五天前,諸衰帶苻雄來到建康,敦請朝廷出兵北伐。令他想不到的是,朝堂之上一片反對聲浪。朝廷諸公不反對北伐,只反對諸衰北伐。衆口云云:諸國丈身份尊貴,不能深入險地,需另遣人率師北伐。

話裡話外透出來的意思諸衰明白,北伐事業太耀眼,大夥都想幹。

朝廷諸公咄咄逼人,讓諸衰感受到極大的壓力,一時萎靡,免不得探春悲秋。

就在這時,王、糜二人的捷報到了。

“來人!快去宮中,向太后稟報佳音。”捷報一到,諸衰頓時忘記了曲柳枝葉上的黃斑,沒有猶豫,立刻派人通知女兒諸太后。隨後,自去梳洗換衣,整理儀容。

沒多久,太后宣諭,召諸衰前往淑華殿議事。

諸衰緩了一緩,隨後從容入宮。

來到淑華殿之時,朝中重臣到了不少,看到諸衰,個個面含微笑,無聲地招呼示意。諸衰目不斜視,木然走到大殿上首,對着一道珠簾作揖。“臣諸衰見過太后,見過皇上。”

珠簾用的是南海珍珠;三千六百顆米粒大的珍珠串成三十六條珠鏈,晶瑩璀璨,耀眼生花。夏末的穿堂風輕輕拂過,珍珠相互碰撞,叮噹鳴響,清脆悅耳。

比珠簾更耀眼的是簾後傾國傾城的諸太后,年輕美麗的面容若隱若現。比珍珠相撞更動聽的是諸太后的聲音,清麗婉轉。“免禮。國丈請坐。”

淑華殿兩側各有二三十張席塌。上面稀稀疏疏,依照各自地位,坐了十幾人。

諸衰道聲謝,轉到右手第一張席塌上跪坐。他的對面,左手第一張席塌上,是一個溫文謙樸的年青人。這是總理朝綱的會稽王司馬昱。

待諸衰坐定,司馬昱謙和一笑,道:“國丈,聽說徵北軍前部已拿下彭城、下邳,廓清徐州。不知。。。”

儘管這個消息已經傳開,司馬昱話畢,殿中還是響起一陣興奮得嗡聲。

諸衰雙目低垂,面無表情地回道:“不錯。確有此事。”

“好!”諸衰下手几席外,一個穿着不文不武,不倫不類的中年人站起來,昂聲道:“收復故土,誅滅胡醜,便在此時。國丈大人,謝某願領豫章兒郎渡江北上,出安奉、進據汝南穎川,爲徵北軍呼應。國丈以爲如何?”

諸衰眼皮未擡,他知道說話的是徵西將軍謝尚。謝尚駐軍豫章,這時候跑回建康,其意分明,是想在北伐大業中分一杯羹。

未等諸衰回答。殿裡就響起一個清朗的笑聲。“哈哈。謝徵西說笑了。謝徵西既名徵西,何故徵北?”

笑聲中,一個風神俊逸,風度翩翩的中年文士颯然步入殿中。衝四周團團一揖。道:“聽聞徵北軍北上,中原士民無不倒戈相迎,不費一兵一卒盡收徐州重鎮。由此可見,石胡殘忍暴掠,已觸天怒,覆滅即在眼前。我大晉順天應命,舉仁義之師,解民衆倒懸,旗號所至,三五萬人馬足以,何須勞命傷財,舉全國之軍北伐?再則,兵貴神速,如今徵北軍先部鋒頭正熾,一路北上,如沸湯潑雪;怎能爲了聚合大軍,延誤時日,墮了士氣?浩以爲,國丈麾下徵北軍足以抵定中原,無需再遣王師。”

“淵源之言大善!”司馬昱拍案讚歎。

說話之人是大晉建開將軍、揚州刺史殷浩殷淵源。殷浩舌辨無雙,乃江東數一數二的名士,也是司馬昱最爲看重之人。他一開口,殿中人大半點頭附和。

諸衰暗自心許。不過,他還聽出了殷浩的潛臺詞:北伐大業由徵北軍一軍足矣,不需要徵西大將軍桓溫擅自出兵北上。

前幾天,徵西大將軍桓溫遣使來奏:荊州軍渡江北上,移師安陸,意欲北上伐趙。請朝廷允准。

這個消息令許多人像吞了個蒼蠅一般,很膩味、很不舒服。

桓溫算什麼?一個不懂黃老、不解玄妙、不喜風流、目中無人的濁流。只因運氣好,才立下抵定蜀中的大功,如今得隴望蜀,竟想把北伐中原的功績收入囊中。這如何使得!

故此,這段時間,建康城內風潮如涌;話題是北伐,爭論的焦點不是徵北大將軍諸衰,而是徵西大將軍桓溫。士林清議,千夫所指,盡是桓溫狂餑不遜、傲慢無禮之事。建康城有所不知,桓溫北伐,此時已是有心無力。因爲林邑(今越南)王文起兵叛亂,桓溫部屬滕畯率交州、廣州之兵前去平定,結果大敗。桓溫後院起火,已顧不上北伐了。

聽出殷浩的潛臺詞,諸衰知道,爭論的結果出來了:絕不能讓桓溫主持北伐!

“真的可以嗎?”珠簾後傳來諸太后又驚又喜的聲音:“蔡大人。你老以爲如何?”

聽到‘蔡大人‘這個稱呼,諸衰眼皮抖動了一下,擡起眼簾注目對面第二張席塌。如果這個大殿還有一個人能令他動容,無疑就是此人。其他人不能,甚至會稽王司馬昱也不能。

這個人就是光祿大夫蔡謨蔡道明。光祿大夫之職是蔡謨自己認可的職位,事實上,一年前他就已是侍中(宰相),朝廷早已頒旨,令其爲侍中、司徒,領尚書事。可他一概辭去,遲遲不上任。時至今日,仍然只掛光祿大夫的職位。

蔡謨是個老人,很老的老人,老的一點精神都沒有,眯着眼拘攣在席塌上,似乎睡着了,又似乎沉醉在另一個世界。他似乎沒有聽見諸太后的問話,身子動也未動。

“老大人。太后問你,由徵北軍一軍單獨擔綱北伐如何?”坐在他上首的會稽王側過身子,附在他耳邊溫聲問道。

蔡謨動了一下,眼皮也沒睜開,嘴裡吧嗒一聲,咕噥道:“不行。。。”

“不行”!!!

聲音很輕,殿中人卻無不聽得清晰。殷浩、謝尚蹙起眉頭,司馬昱稍稍一怔,隨後笑面如初。諸衰心頭咯噔劇烈跳動了一下。

“爲什麼呢?”珠簾後響起驚異的疑問。諸衰雙眼一眯,盯視着老人雙脣。

蔡謨眼皮動了一下,睜開一條縫,看向諸衰,正好與諸衰的目光相遇。他鼻子裡發出一聲悠悠長嘆,隨即閉上眼,不一會兒鼾聲大作,看來是真的睡着了。

淑華殿一片靜寂,只有輕微的鼾聲時起時伏。

“國祚氣運,豈容兒戲!”寂靜聲中,殷浩憤然疾呼:“北伐大業,請太后乾綱獨斷!”

司馬昱無可奈何地望望蔡謨,跪坐着的身子朝珠簾微微一躬:“請太后決斷。”

“那。。。就這樣吧,命徵北軍主力立即北上,接應前部先鋒。”珠簾後傳出的聲音,三分怯意,七分無助。

“稟遵太后旨意。”諸衰躬身應命。這一刻他心中空空落落,往昔的興奮已蕩然無存。

朝議散了,衆人三三兩兩離去。

蔡謨的瞌睡不翼而飛,精神十足地走在前面,第一個跨出淑華殿門。

“老大人。”一個高挑端方的青年官員喊了聲,快步追攆。蔡謨腳下不停,頭也不回,聞聲辯人。道:“是逸生啊。快走,快走,遲了,免不得一番羅嗦。”

青年官員是剛從江州刺史任上下來,回朝擔任護軍將軍的王羲之。看着蔡謨張皇模樣,王羲之苦笑,加快腳步追上。“老大人,這次北伐乃幾十年未遇之良機,你怎會以爲不成?”

此時蔡謨已換了一個模樣,笑呵呵地,親熱地和王羲之湊在一塊。淳淳道:“逸生。機遇被合適的人把握,纔算是機遇。如今朝堂,有人能把握機遇嗎?北伐大事,大晉傾國之力,也未必能一帆風順;何況徵北軍一部?可笑朝堂諸公,視如兒戲,國運攸關之際,忙着猜忌內鬥。呵呵,罷了。逸生,你我勿須煩惱,你寄情山水書法,我忙着採藥研究醫道。。。”

說笑中,兩人出了皇宮。這時,一羣敷粉寬袍的士子神采張揚地走過來。這些士子有的目光朝天,傲然不羣;有的癲狂癡呆,如瘋如魔,有的蹙眉不展,長嘆短惜地憂國憂民。

兩人立刻閉上嘴巴。

這羣人過去,王羲之正欲勸說蔡謨;忽聞嘻嘻哈哈一陣大笑,又一羣士子走過來。蔡謨促狹一笑。“這裡是富貴門,只怕每天有上千人想在此一舉成名。熱鬧的很。我們快走。。。”

話音一頓,蔡謨突然轉口道:“。。。罷了,我先走了。有個聰明人過來了,今兒沒辦法和你敘話。”說着,他腳下加快,一溜兒跑過皇宮對面。上了一輛牛車匆匆去了。

王羲之順着蔡謨說的方向望去。只見一輛帶篷牛車緩緩行來。

牛車四角侍立着四個青澀澀、粉嫩嫩的少女。時值夏末秋初,陽光依舊熾烈;曬得四個少女臉蛋紅撲撲的,鼻翼翕動,微微喘息。疼煞人了。牛車上有席,一個衣着隨便的文士頭靠方枕,半依半躺在席上,呼呼大睡。

看到此人,王羲之露出微笑。這是他的好友——謝家子弟謝安。

牛車駛到身邊,王羲之正想招呼,酣睡的謝安突然睜開眼,朝他擠擠,隨後閉上,再次發出沉沉的鼾聲。

王羲之搖搖頭,正不知他在搗什麼鬼的時候,斜刺裡衝出兩人,揪着謝安搖晃叫嚷。“安石,朝廷即將北伐,你該出仕。。。”

王羲之一看,來人是謝尚和謝萬。

謝安被兩人搖醒,迷迷糊糊道:“北伐?好啊。駕者,快。衝鋒,我們是北伐軍。。。”

牛車駕者聽話地一揚鞭,牛車忽地加速,軲轆軲轆遠去了。恨得謝尚、謝萬連連頓足。

望着遠去的牛車,王羲之心中生出一絲悵惘:這些聰明人怎麼都不願追隨大晉北伐的步伐呢?

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10章 至方君子第7章 獻計十七章 密謀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第2章 重返鄴城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四十章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章 疏而不漏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四章 夜謀第5章 會合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五向西追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第4章 抵達鄴城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二十八章 彌合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六十三章 建制七十七章 博浪二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六十七戰事八十章 博浪五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七十六章 博浪一四十一章 難阻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七十七章 博浪二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七十章 夜襲旱寨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十三章 反覆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第5章 殺威棒?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六十章 驚變中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三十三章 值得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五十章 聯繫上了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8章 原來如此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第1章 序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
四十一章 修道之人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10章 至方君子第7章 獻計十七章 密謀十六章 南安雷弱兒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第2章 重返鄴城五十一章 失望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第2章 小耗子歷險記(中)四十章六十九章 合併三十章 疏而不漏第10章 至方君子二十四章 夜謀第5章 會合六十六章 夜襲孫家塢四十章 旱鴨子的無奈六十六章 山重水複三十八章 雷弱兒的煩惱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五向西追六十六章 登陸作戰十六章 惡狼志願兵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第4章 抵達鄴城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三十二章 祭竈節中二十八章 彌合十一章 安離趙諫黎半山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第1章 智與勇的選擇題六十三章 建制七十七章 博浪二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六十七戰事八十章 博浪五二十四章 霹靂天兆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八十六章 逼近對壘四十五章 宣誓與族旗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七十六章 博浪一四十一章 難阻三十章 感覺敏銳的人七十七章 博浪二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七十章 夜襲旱寨十七章 關中來得喜訊三十四章 五斗米互助社十五章 傳國玉璽的僵局十三章 反覆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三十五章 不關乎正義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四十四章 我們的家五十三章 襄國之戰三七十一章 有理由嗎第5章 殺威棒?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六十章 驚變中誤操作章節請勿訂閱十九章 武術與殺法八十二章 就叫新華吧十五章 監察部採風司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八十四章 虛晃一槍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三十章 以後的打算補全三十三章 值得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五十章 聯繫上了三十章 鄴城二三事第8章 原來如此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三十七章 此地非良鄉第1章 序五十三章 四千打劫三萬二十二章 情勢互易三十三章 祭竈節下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三章 大英雄前來犒軍五十一章 信念與本能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