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

二十六章接觸上了

九月初一。

馬頰河、衛河之上架起了兩座浮橋。從枋頭移防過來的中壘營會合樂陵的豪傑營跨過浮橋,踏上支援渤海郡逢約、劉準的旅途。軍帥府長史王猛從肥子趕來,和石青密議一夜後隨軍北上,擔綱北上新義軍步兵督帥。

與段勤一戰,新義軍騎兵傷損近千,於此同時也繳獲了三四千匹戰馬,這些戰馬不僅讓石青麾下騎兵補充到八千二百騎,還爲新義軍義務兵組建了一個騎兵訓練營。

九月初三,司揚本部以及義務兵歷城營趕到樂陵,會合樂陵倉的李歷部在衛河南岸一線佈置防禦;將防禦之責交給司揚後,石青和麾下八千二百名騎兵緊隨步兵的步伐踏上了北上渤海郡的征途。

鮮卑兩路大軍八月底進入河間、章武,兵鋒所指之處幾乎沒有遇上真正意義上的抵抗。歷史上,因爲渤海賈堅在後提供支撐的緣故,河間、章武兩郡的塢堡農莊給慕容氏造成了不少困擾,以至於鮮卑大軍真正肅清兩郡是在九月下旬招降賈堅之後的事了。

此時有些區別,因爲石青橫插一手,賈堅沒能回到渤海郡經營地方。逢約、劉準兩股勢力比較弱小,不能爲兩郡土豪提供足夠的支持;是以。鮮卑兩路大軍一路暢通無阻,九月上旬便廓清河間、章武全境。

九月初五。

鮮卑大軍回師薊城。慕容評爲章武太守,封裕爲河間太守,率部留守兩郡。臨行前,慕容恪囑咐二人,有機可趁之時可攻伐渤海郡,若無合適機會,勿須急於南下。對慕容氏來說,此次進兵取下章武、河間兩郡已算功成,兵力再向前伸展,很容易受到側翼魯口、冀州的威脅,一旦如此,,應對起來將十分吃力。

九月初七。封裕收到渤海郡柳縣族兄封放的一封信。在信中,封放表示願意歸降慕容氏,並敦請封裕出兵攻打滄縣、南皮,他將從柳縣出兵予以配合。

封氏是渤海郡望族。晉室南渡,天下無主,羯胡石氏和匈奴劉氏相互攻伐,中原因此大亂。北方民衆爲避戰亂,紛紛遷移,或南下江淮,或北上出塞。渤海郡封氏在族長封釋的引領下,大多北上出塞,融入慕容鮮卑部落之中。其中大燕國鼎鼎有名的封懏、封抽就是封釋之子,封奕、封裕就是封釋之孫。封放則是留守渤海郡的封氏子弟,與封奕、封裕乃是同輩族兄弟。

接到封放的來信後,封裕有心給留守渤海郡的封氏子弟一個立功出頭的機會,於是給慕容評去信,將詳情告知,請慕容評兵出青縣,於己配合呼應,拿下渤海。

九月十三,鮮卑大軍兩路並舉,慕容評率三萬大軍出青縣南下滄縣,封裕率兩萬大軍出樂城(今河北獻縣附近),兵鋒直指東部與渤海郡交界的清涼江。

九月十五。

滄縣。

鮮卑人四面圍困,展開猛烈攻擊。大魏幽州刺史劉準毫不示弱,指揮部衆頑強抵抗,雙方鏖戰一日,各有損傷。

清涼江西岸。

封裕鬱悶無比地望着對岸。整整一日,他的兩萬大軍沒有獲得絲毫進展。不知從哪冒出來五千騎兵,將河間東百十里的清涼江東岸照顧的嚴嚴實實,沒給他留下半點偷渡、搶渡的機會。

看樣子只能等待接應了。

黃昏之時,封裕悶悶地迴轉營房,先給坐鎮薊城的慕容俊、慕容恪去了一封信,回報攻伐渤海的因由以及大軍在清涼江的處境;隨後又給滄縣的慕容評去了一封信,請慕容評儘快南下,以便接應他這一部人馬渡江。

北上薊城和滄縣的信使離去之後,封裕喚來一個封氏子侄,命令他偷偷潛過清涼江,趕赴柳縣,請封放出兵南皮,以分擔他強渡清涼江的壓力。

接到封裕書信之時,慕容評已經探明渤海郡背後是新義軍在提供支撐。他以極其嚴厲的口吻給封裕回了一封信,叮囑他切切小心在意,萬不可冒進,以免重蹈枋頭軍的覆轍。信末提醒道,要不了多久,清涼江便會封凍,到那時進軍便會萬無一失。

新義軍的名聲和戰績早已傳到北方鮮卑人耳中去了。不僅慕容評聽說過,封裕也聽說過,接到慕容評的回信後,封裕謹慎起來,不再急於過江。清涼江兩岸漸趨平靜下來。

九月二十三。

不知根底的封放集結出五千私兵,冒冒失失來到南皮,試圖分擔清涼江西岸封裕的壓力,被新義軍騎兵一陣衝殺,大敗虧損,倉惶逃回柳縣,閉門鎖關,再不敢出門。

此戰過後,戰局忽然平靜下來。封裕大軍沒有渡過清涼江之前,慕容評不願孤軍深入,所以不再下力攻到滄縣。

伴隨着雙方一天天地僵持,天氣越來越冷,也許是擔心清涼江封凍,封裕大軍渡江隔斷己方退路,滄縣守軍終於決定突圍了。

九月二十八。凌晨。慕容評被一陣騷動驚醒了。

“突圍?滄縣守軍突圍了?”聽到這個消息,慕容評又驚又喜,抓起袍子,一邊往身上披一邊疾步邁出大帳。

南方不遠,黎明前的夜空紅彤彤的。這種紅不是旭日渲染出來的的,而是沖天的大火映照的。滄縣——這個橫亙在鮮卑大軍面前十餘日的堡壘,正經受着滔滔烈火的洗禮。

“誰放的火?”慕容評下意思問了一句,隨即便感覺問的多餘。

“是滄縣守軍。”親衛依舊給出了回答。

望着被大火映照的通紅明亮的天空和原野,慕容評疑竇叢生。“突圍之時,他們爲什麼要放火?不怕暴露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點難度,旁邊的親衛訥訥了一陣,答道:“也許。。。他們不想把滄縣留給我們吧。。。”

“有一點道理。但不全對。”慕容評肯定地點了點頭,截然道:“他們大張旗鼓地撤退,也許是爲了吸引我軍追擊,然後。。。哼。趁夜色伏擊!”

“將軍英明!”

親衛的恭維更堅定了慕容評的想法。一瞬間,他便拿定主意,下令道:“傳令全軍。不得擅自追擊。天明之後,我軍以堂堂正正之師壓上去。”

滄縣與南皮相距約有七十里。當日黃昏,幽州刺史劉準麾下三四千青壯兵丁及志願兵中壘營、豪傑營在新義軍騎兵的護衛下撤進南皮,與逢約部會合;石青率領騎兵在南皮與渤海郡交界處遊弋,與南皮保持着呼應。

沒過多久,慕容評大軍趕上來,旋即包圍了南皮。第二天一早,封裕麾下的河間軍渡過清涼江,與慕容評會合。晚些時候,柳縣封放得到消息,再次集結出兩千人馬,趕到南皮聲援慕容評。

自此。南皮城外集結出五萬鮮卑大軍;城內是新義軍與渤海羣雄的聯軍,合計約有一萬三千左右,此外,在城南三十里外,另有八千餘騎新義軍。

盤算了一下實力對比,慕容評頗爲撓頭。

單從數量上來說,鮮卑大軍無疑佔據着絕對的上風。但是,這個上風還沒有大的不計較攻防損傷比例的程度。如果不計代價地強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玉石俱隕。更令人煩惱的是,新義軍騎兵在後虎視眈眈,讓鮮卑大軍根本無法全力施展攻擊。

“裕願率一萬精騎南下,將新義軍騎兵驅趕過馬頰河,再不容他們北上。”封裕看出南皮戰事的關鍵,於是嚮慕容評請令。

慕容評沉思半響,搖了搖頭。“不妥。。。”

封裕再想說時,慕容評說道:“封太守。對手並不弱,且背依本土,隨時會得到支援補充,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有。你真有把握一戰而勝?”

“封某。。。”封裕遲疑了。慕容評說得有道理,越往南去,己方越是被動,對方越是有利。想了一想,封裕問道:“以輔弼將軍之見,該當如何是好?”

“請求援兵。”

慕容評似乎有了主意,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既然已經與新義軍接觸上了,乾脆就大打一場,將他們逐到馬頰河以南,不讓他們北上搗亂就是了。”

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一百章 四面楚歌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二十五章 聯軍第7章 獻計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10章 匕現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三章 值得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五十傾巢而出二十二章 狩獵上第5章 韓氏入宮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第1章 序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五十章 聯繫上了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十八章 江湖高手七十二章 分道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六十章 酒盟第1章 天塹變通途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三十七章 依靠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七十四章 前夕上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四十一章 難阻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五十四章 燒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9章 反覆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章 驚變中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第4章 第一步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第6章 郎闓的發現十四章 好苗子第8章 紙老虎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三十七章 依靠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五亞聖後裔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第10章 回家第3章 連環箭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第5章 殺威棒?四十五章 逃遁第4章 桓衝北上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第9章 行蹤泄露三十六章 邂逅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第7章 佈政第一步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第6章 石虎死了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8章 原來如此
第7章 出路在哪裡七十章 不一樣的思維一百章 四面楚歌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二十五章 聯軍第7章 獻計六十章 慕容恪的疲憊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第9章 勝未必可喜第10章 匕現第3章 目的何在?三十六章 連番意外一百零二章 投名狀三十三章 值得五十五章 臨戰前的軍議五十三章 用什麼下酒八十五章 選擇和算計五十傾巢而出二十二章 狩獵上第5章 韓氏入宮十五章 精雕細琢的風情第1章 序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五十八章 橫江之策五十章 聯繫上了十三章 見到姚弋仲十八章 江湖高手七十二章 分道二十八章 意外的邂逅五十六章 襄國之戰六六十章 酒盟第1章 天塹變通途九十二章 不眠之夜五十一章 以攻代守五十二章 誰會記住三十七章 依靠五十八章 襄國之戰八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四十五翻臉不認人七十四章 前夕上四十九章 再見佛圖空二十九章 我的女人我做主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三十章 不一樣的承擔六十三章 諸葛攸顯能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四十一章 難阻四十二章 四月初八二五十四章 燒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八章 各施手段七十九章 博浪四第9章 反覆六十五章 夜襲下六十章 驚變中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第4章 第一步七十八章 梳理行動第6章 郎闓的發現十四章 好苗子第8章 紙老虎十六章 義士的失望十六章 衆望所歸的督帥第5章 隨時指點你三十七章 依靠四十八章 兄弟間的話題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二十八章 各有算計四十一章 還是稱帝的好三十五亞聖後裔三十二章 上黨風雲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五十七章 襄國之戰七第10章 回家第3章 連環箭一百零一章 水火無情二十二章 辣手未摧花三十四章 鄴城的陰影第5章 殺威棒?四十五章 逃遁第4章 桓衝北上五十八章 張遇複姓三十一章 三個戰場三十一章 祭竈節上二十九章 天網恢恢第2章 大晉朝廷的要求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六十七章 麻姑的決定第9章 行蹤泄露三十六章 邂逅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8章 慕容霸的成長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第7章 佈政第一步第1章 尷尬人之間的閒談第6章 石虎死了六十八章 根絕仇恨第8章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