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

作品相關 六十三章王猛之請

儘管祖鳳關閉城門的命令下得很及時,還是無法遲礙有心人的動作,張遇在西苑喊出“石青被大晉朝廷處死、麻秋被蔣幹刺殺”的口號沒多久,就有兩匹快馬從鄴城東門出城,經建安驛、混轎、廣宗一路向北狂奔。

兩天後,“石青謀逆失敗被朝廷誅殺、蔣幹不服麻秋轄治率戍衛軍叛亂、麻秋被刺身亡、鄴城因各方人馬相互廝殺而成廢墟。。。。。。”各種傳言甚囂塵上,在冀州城以北到處流傳。南下燕軍聞訊大振,攻擊得更爲猛烈;民軍不知消息真假,士卒心中忐忑,士氣大喪,守城戰變得艱難了許多。

五月初十晨,冀州北城。

精神抖擻的慕容霸披掛整齊,率三千鐵騎在城下往來馳騁,親自向守軍喊話勸降。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王兄所謂的戰機是什麼了。石青死了、麻秋死了、鄴城亂了,民軍除了投降還有其他出路嗎?

城上,假徵北大將軍王猛手扶垛口,微笑着看向城下叫囂勸降的燕軍,只是他的心底卻不像表面這般從容,好似被清涼的晨風拂過,生出絲絲縷縷的涼意。沉寂了一段時間的燕軍突然變得如此囂張,四處宣揚“石青已死、鄴城大亂、蔣幹謀逆、麻秋遇刺”的消息絕非無因,王猛甚至相信其中大半可能是事實,他唯一不能接受的是“石青已死”這一條消息。

石青已死?!可能嗎?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地說死就死呢?王猛冷笑搖頭,他寧肯相信燕軍細作被石青欺騙也不相信石青會這麼容易地死去。對他來說,堅信這一條就足夠了,蔣幹叛亂、麻秋遇刺、鄴城大亂的消息確實令人擔心,但是隻要石青還在,一切都會過去的,中原很快就會好轉。

這個信念支撐着王猛,讓他能夠勉強掛起笑容對左右說道:“燕軍大敗在即。大將軍放出的謠言迷霧已經把他們糊弄的分不出真假了。”

“原來是謠言啊。哈哈哈——咱說這是咋回事呢,大將軍哪那麼容易就被大晉朝廷害了。”萬牛子哈哈大笑,對王猛所言信之不疑;常苦兒跟着附和,連聲說是。

丁析、王寧等人沒多說話,只是陰沉地望着城下耀武揚威的燕軍。

王猛哈哈一笑,道:“鄴城若有什麼變化,祖夫人定會遣人回來通報的,沒有消息到來之前,諸位切莫隨意輕信敵軍謠言。呵呵,想來祖夫人的消息要比敵軍可靠的多。”

丁析、王寧等人都是一凜,點頭附和道:“不錯!”祖鳳的果敢堅毅深得軍中人心,一想到她在鄴城,衆將好受了一些。

“燕軍的謠言也許會對士卒有些影響,諸位請各回本部,轉告麾下士卒,安心守城,不要中了敵軍奸計。如果所料不差,今明兩日之內,祖夫人必定有消息過來,王某到時會盡快轉告諸位。”王猛一揖手,恭請衆將回守城地段,各自安撫手下士卒。

鄴城的消息遠比預料的來得更快,臨近中午,在南城協防的將軍府記室韋伯陽帶着兩名信使匆匆來見王猛。

“王將軍!石大將軍沒事!鄴城也穩定下來了!”剛剛踏上上馬道,韋伯陽搶在信使前面先就興沖沖地嚷了起來。

王猛雙目一亮,身子顫了顫,脫口叫道:“大將軍沒事!太好了,太好了!”

“沒事,沒事啊。。。。。。”嗡地一聲,左近的數十名士卒得聞消息一起鼓譟。

王猛壓抑下激動,輕咳一聲,向四周虛按。“封鎖消息,諸將士不許鼓譟。。。伯陽,這兩位是祖夫人遣來的嗎?上來說話。”他後一句是對韋伯陽和兩位信使說的。

兩位信使正是祖鳳爲穩定前方軍心遣來的緊急通傳信使。上了城樓,其中一人把民王遇刺、豫州軍作亂,張遇、張煥、韓氏伏誅、王泰歸順等鄴城變亂一事詳細相告,又把石青安然北返在宛城阻擊荊州軍、青兗徐三州民軍攻入揚州牽制荊州軍、祖鳳生產順利、宿衛軍以條子爲首的將官請求麻姑回鄴城主持麻秋喪事等等消息也都告知王猛。

信使說完之後,王猛陷入了沉思。

放在平時,信使說得每一個消息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想到這麼多大事竟然湊到了一塊。這些事若是一一了結,到時候不僅是中原,甚至是整個天下的格局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此刻,由不得王猛不潛心思索。

沉思之中,眼光無意掃到城下連綿的燕軍大營,王猛心有所動,無論未來如何,都要先把眼前的對手擊敗纔是。

“來人!傳令城內各位將軍、各位大人,即刻前往大將軍府會議。”王猛瞧了瞧頭頂正中的日頭,補充了一句道:“大將軍府會負責招待午飯的。”

傳令親衛走了以後,王猛上下審視了韋伯陽一陣,直到看得韋伯陽渾身不自在時,他纔開口說道:“伯陽。王某有一事相托,不知伯陽可敢往燕軍寨中走一遭?”

“只要王將軍用得着,別說是燕軍營寨,就是薊城燕王宮,韋伯陽也敢去。”韋伯陽毫不在意地應承下來。“有何指令,請王將軍儘管吩咐。”

王猛點點頭,招手將韋伯陽喚到近前,附耳低聲交代道:“待會伯陽去一趟燕軍大營,告訴慕容霸,王某有意歸降,如今正在聚衆商議歸降一事,爲了安撫衆將之心,請他把燕軍納降條款予以明示。”

韋伯陽一愣,怔忡不定地望向王猛。

王猛一笑,再次附耳說道:“此驕兵之計耳,吾欲使燕軍喜上添喜,忘乎所以。汝此去燕營,只可做惶恐不安狀,萬勿泄露半點大將軍無恙的消息。”

韋伯陽豁然開朗,驚喜道:“王將軍是想。。。。。。”

王猛微微頜首道:“去吧——伯陽以記室參軍的身份擔綱請降密使,足以顯示王某的誠意,慕容霸應該不會怠慢的。”

“王將軍放心,屬下應付得了慕容霸。”韋伯陽自信地回了一聲,揖手而去。

王猛跟着下了城頭,帶着祖鳳信使迴轉大將軍府。來到府門前的時候,大將軍府內外已經聚集了不少心急的將官。見到王猛,衆人一下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嚷道:“王將軍,可是鄴城有消息來了。。。。。。”

王猛四周團團一揖:“諸位請去議事堂吧,王某去請夫人,稍後就來。”說罷,不再多做寒暄,帶了信使徑直去內宅請見麻姑。

石青、祖鳳走後,麻姑和一衆僕婦侍女守在內宅;麻姑不喜歡參事,平時領着一衆僕婦侍女在內宅種花植草,自得其樂;外面爲各種消息鬧得紛紛亂亂,內宅卻是桃源一般清靜異常。

王猛的請見讓麻姑頗感詫異,她沒請王猛進內宅說話,自己直接去了內宅門口,好奇地問道:“王將軍,石青有消息來了?”

王猛凝重地說道:“回稟夫人。大將軍無恙,已安然回到豫州。只是民王。。。。。。”王猛拿捏着語氣,帶着濃濃的悲滄哀聲說道:“民王斃了——”

“嗯?你說什麼?”麻姑不信地問了一聲,話問出口,她才徹底明白是怎麼回事,當即臉色刷地一下白了,不敢相信地喃喃道:“父親。。。。。。怎麼可能?一定是出了什麼事。。。。。”

王猛偷偷覷了一眼,見麻姑臉色蒼白,雙目含淚,顯得十分悲傷,只是精神卻沒有萎靡,儘可支撐的住,他不由得暗暗鬆了口氣,點頭附和道:“夫人明見萬里,鄴城確實出事了。民王是被賊子刺殺的。”

出奇的是,麻姑聽說麻秋是被刺身死的,悲傷反而消減許多,神色間添了些無奈。“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進入殺道,不是殺人就是被殺,終歸逃不脫這個結局。唉——王將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聽見麻姑平靜的問話,王猛詫異地瞟了一眼,但見對方雙眉緊鎖,神光黯淡,外表看不出多少戚容,內裡卻又一種濃郁之極的悲哀。只是這悲哀針對的似乎不止是麻秋,似乎還有石青、祖鳳、還有他王猛等等一切在亂世間掙扎的世人。

王猛大奇,不知麻姑的表情爲何如此古怪,稍傾,他收攏心神恭聲稟道:“稟夫人,是這樣的。。。。。。”

用了一盞茶的功夫,王猛將鄴城之變詳情稟給麻姑知道,末了說道:“夫人請節哀順便,死者已矣,難以挽留;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不管是大將軍或是夫人,只要在世一日,免不得就要掙扎一日。”

麻姑淡然道:“王將軍勿須擔心,塵歸塵,土歸土,父親脫身殺道,重入輪迴,此乃運數使然,麻姑不會爲此傷心太甚。王將軍話中另有玄機,不知是何意思?”

王猛斟酌着語氣回答道:“民王不僅是夫人之父,不僅是屠軍督帥,更是中原之主。民王的喪禮是一國之主的喪禮,必須有繼任者主持。是以,屬下以爲,條子請夫人回鄴城主持喪禮並非適宜舉措。”

麻姑嗯了一聲,意有所動。王猛心神大定,繼續道:“條子等屠軍將領的本意也許並非是想請夫人主持喪禮,民王突遇不幸,屠軍將士失去依靠,心中惶恐,不定他們想借喪禮之機,督請夫人到鄴城以爲依靠。其中苦心,還請夫人細察。”

“哦?原來是這樣。”麻姑有些恍然。

王猛肯定地點點頭,又道:“無論是爲穩定鄴城還是爲了不負民王恩義,兩萬屠軍將士必須要得到妥善安撫;是以,屬下以爲,夫人有必要回一趟鄴城。”

麻姑微一頜首,無可無不可地道:“好吧。我知道了,這就收拾東西回鄴城。”

“夫人稍待——”

王猛頓了一頓,神色肅然道:“夫人此行回鄴城安撫屠軍只是一件小事;另有一件重要無比的大事需要夫人領銜去做。”

麻姑平靜地問道:“什麼事?”

王猛截然答道:“請夫人統帶徵北大將軍府掾屬官吏,回鄴城恭請大將軍稱帝!”

“石青稱帝?!”被麻秋死訊刺激的一直有些麻木的麻姑終於有些動容,驚詫道:“石青不是不願意過早稱帝嗎?”

“此一時彼一時也。”

說到這個話題,王猛僞裝出來的哀慼不由自主地一掃而空,亢奮地說道:“大將軍以前不願意稱帝,主要是想經略的時間更長一點,統一天下的準備更充分一點。這種設想本來極爲穩妥,可惜的是眼下不成了。大晉徹底撕破臉和燕國聯手兩面夾擊,即使大將軍想繼續積蓄實力也不可得。既然如此,不如索性稱帝,向天下昭告大將軍吞吐萬里之志,以便英雄豪傑能夠果斷抉擇響應景從。另外,眼下民軍正與晉軍、燕軍三面作戰,其中各有優劣;即便只是爲了鼓舞士氣,打破戰局僵持,大將軍也應該稱帝。”

麻姑思索着說道:“王將軍說得我不是很懂,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不過,恭請石青稱帝一事,由祖鳳妹妹居中策劃就可,爲何一定要我領銜呢?”

“這個。。。。。。。”

王猛面現爲難之色,沉吟半響才隱晦地解釋道:“祖家乃名門世家,深孚衆望,二夫人自大將軍舉事以來,一直相隨左右,無論是在軍中或是在鄴城,都極具威望。大將軍南下這段時日,二夫人坐鎮鄴城,居中調度,維繫着整個中原的安危,聲望威信更是到達巔峰。除大將軍外,中原再無第二人能如二夫人這般了。按說有二夫人襄助,是爲大將軍之幸事。然,日正則移,月滿則損。爲長遠計,二夫人應該多在府中哺育公子纔是。”

王猛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單衣早被溼透,一番話說得艱難無比,說完之後,他長長吐了口氣,向麻姑請罪道:“屬下滿口胡言,罪該萬死,請夫人責罰。”

“真麻煩——”麻姑幽幽嘆了口氣,不悅地說道:“我原本不喜歡摻和這些事,王將軍偏生要當面說破,沒得選擇地逼我入殻。說實話,我真的很想責罰你,奈何你一片苦心,我也不能不明是非。罷了——我依着王將軍的意思就是了。”

王猛大喜,連連作揖道:“夫人如此睿智,實乃大將軍之福,實乃屬下之福,實乃天下蒼生之福。屬下恭請夫人前去議事堂會見文武將官,共攘大將軍稱帝之盛舉。”

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全面開戰中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七十二章 分道六十章 漣漪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5章 殺威棒?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三十五亞聖後裔十二章 離開鄴城六十九章 合併八十章 博浪五十七章 密謀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十四章 齊人之福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十七章 是否當斬五十九章 驚變上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第10章 聯合操演十九章 穩住六十章 漣漪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七十章 夜襲旱寨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第6章 石虎死了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三十七章 各打各得五十六章 金鉤六十章 驚變中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7章 獻計四十二章 中毒八十四章 博浪九七十八章 博浪三一百章 四面楚歌第7章 禽獸不如!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七十章 奉詔北上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七十五章 前夕下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六十一章 議和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第6章 石虎死了四十七章 夜戰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4章 幫我作間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十一章 禍福由天
八十一章 何去何從全面開戰中第4章 人吃人的年代七十二章 分道六十章 漣漪八十七章 傳說是怎樣誕生的第5章 殺威棒?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二十七章 財帛動人心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三十五亞聖後裔十二章 離開鄴城六十九章 合併八十章 博浪五十七章 密謀九十六章 此地而來的噩夢二十五章 不會再有灄頭人十四章 齊人之福五十六章 以退爲進好處多二十九章 兩個女人四十二章 金堤喋血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二十章 想決戰沒門十七章 是否當斬五十九章 驚變上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第10章 聯合操演十九章 穩住六十章 漣漪三十九章 意料之外六十五章 全面開花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二十四章 勇者無敵七十章 夜襲旱寨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二十七章 開闢新戰場二十六章 接觸上了第3章 談婚論嫁二十一章 不怕死的女人第6章 姚氏兄弟四十三章 必勝的信心五十八章 痛打落水狗一百零七章 折戟白溝河四十八章 大兵壓界第3章 小耗子歷險記(下)第6章 石虎死了十九章 勝利的頂峰三十七章 各打各得五十六章 金鉤六十章 驚變中五十四章 襄國之戰四三十九章 北上盧奴二十章 全面開戰上五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十七章 是否當斬第7章 獻計四十二章 中毒八十四章 博浪九七十八章 博浪三一百章 四面楚歌第7章 禽獸不如!四十九章 火燒慕容評七十章 奉詔北上六十三章 王猛之請六十二章 板蕩識英雄七十五章 前夕下五十一章 僵持中的暗流第1章 天塹變通途七十一章 人要有覺悟五十七章 大禮的回報二十三章 南轅北轍四十三章 楊羣應聘記五十七章 敵我同行六十八章 麻姑勸妹七十六章 這個險值得冒三十八章 另外一場對話十三章 後現代的審訊七十三章 風滿樓下三十八章 變味的歡迎五十二章 你在害怕什麼二十七章 流言的解析六十五章 南下陳留六十一章 議和五十四章 心籠打開十一章 傳說中的人物二十六章 啼笑皆非四十五章 三月二十八五十二章 屠夫父親的一面十八章 戰爭節奏難掌握第6章 石虎死了四十七章 夜戰四十一章 博陵的幽州軍第4章 幫我作間第7章 佈政第一步五十三章 及時抵達三十五章 薛瓚的恐懼三十二章 好苗子要培養二十九章 以後的打算未完稍後補全五十二章 揚州的開局十一章 禍福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