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送鹽

天空湛藍,飄着朵朵白雲。一輪鑲着金邊的紅日,此時正圓,光芒四射,將河面染成了一片通紅,金光璀璨,吞天沃日。

河面上,露出了一個船的桅杆。整個船漸漸地,一點點地從水平面上冒了出來,船帆最上面那面旗幟,迎風獵獵作響,一個大大的“鹽”字在風中飛舞。

一羣人站在船頭。竹篾編織的斗笠下面,露出古銅色的臉頰,長期的風吹日曬,皮膚都已經皴裂。他們已經在船上晃盪了十來天,望着日益接近的城牆的輪廓,個個歡呼雀躍。

“大哥,前面就是平江城了,我們這次運鹽的最後幾擔鹽的買主,就是平江城內的幾個商戶。”一個聲音說道。

望着眼前巨大的城池,張陽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這城牆高八丈有餘,外面是青磚,上面有着一個個數不清的垛口,中間是巨大的城樓,下面的門洞也很寬敞,足夠兩輛馬車並排前行。

這就是平江城,南方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難怪那麼多有錢人喜歡在平江城居住,有這麼堅固的城池,應該非常安全。

船靠到了碼頭上,衆人開始七手八腳地拋錨,用繩子將船綁在碼頭的木頭樁子上。

“大哥,我們就這樣直接進去嗎?”

張陽扭頭看去,說話的是自己的三弟,其他人也都露出關切的眼神,最後這點鹽送到了,大家就可以返回白駒鹽場交差了。

“大家先把鹽搬上岸,跟在我後面看我手勢,我前去和城門口的軍爺交涉。”張陽底氣很足地說道。

自己擔任運鹽的綱司牙儈,也就是運鹽上岸後和各方面交涉的管事,這種事,自然是自己出面解決了。

幾個人站在城門口曬太陽。這些人個個額上的頭髮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兩條辮子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穿着又窄又緊的短長袍,腰間一條帶子,後面左邊掛着弓和腰刀,右邊掛着箭壺。

這就是標準的元兵的裝束了。

“來者何人?”看到有一隊人靠近,一個元兵端平了長槍,遠遠問道。

“軍爺,我們是泰州白駒鹽場的,前幾天平江城裡的幾個商號在我們鹽場定了兩引鹽,說這平江城裡的鹽快賣完了,一再催着交鹽,小人趕着來給送鹽了。”張陽快走兩步,上前說道。

自古鹽鐵都是官方專營,現在實行的是“鈔引法”,鹽一引400斤,官方發售鹽鈔。銷守淮南鹽的商人至兩淮鹽運使司買引後,至通州或泰州鹽倉支鹽,經揚州東關驗後放行。

“軍爺,我們可以進城嗎?”張陽問道。

“可有文書?”軍爺問道,總不能憑你一句話就放你們進城吧?

“有,當然有了,”張陽連忙從胸前拿出鹽場出具的文書,這文書已經蓋上了兩淮鹽運司的公章以及揚州東關的公章,證明自己這次運鹽是完全合法的。順帶將一個包好的荷包夾帶着送過去。

“這是孝敬幾位軍爺的。”張陽說道。

“恩,可以進城。”看着文書沒有問題,還有孝敬例錢的份上,軍爺發話了。

“謝謝軍爺!”張陽說着,招呼後面自己的同伴。

“走吧,進城了!”

幾個壯漢,挑着扁擔,扁擔前後各掛着一個大號陶罐,走起來扁擔咯吱咯吱地響。

兩旁是一個挨一個的房子,臨街的大部分都是磚木結構,房樑上面雕刻着美麗的花紋,富麗堂皇,真是有錢人的天堂。

一行人挑着扁擔,沿着街道緩緩地前行,離開了大街,拐進了衚衕裡,在衚衕裡七拐八拐地走了好長一段路。

大家都很小心地左右看了一眼,沒有人注意。

“按原計劃,士義和士德,你倆帶大家把官鹽交給商號,士信,你和我去把我們自己所帶的鹽賣掉了,最後在城東打鐵鋪外面匯合。”張陽小聲地說道。

衆人將手伸進放鹽的陶罐裡,從裡面提出了一個用油布包裹的磚頭大的小包。

每個陶罐裡,除了官鹽之外,還攜帶了五斤私鹽。

張陽和士信兩人解開腰帶,將外面的長衫脫掉。

裡面露出自己特製的坎肩來。這個坎肩,就一個特點,口袋多,前面有四個大口袋,後面兩個口袋。每個口袋的大小,剛好將五斤鹽包放在裡面。每個口袋的後面,特意加了一條麻繩,用來承擔重力,麻繩和肩膀上的墊肩相連,這樣保證足夠的強度。

幾個人開始幫張陽和士信兩人將鹽包放到口袋裡。

立刻,張陽感覺到了鹽的重力,還好,這六袋鹽,也就三十多斤,和扁擔的重量比起來,那就輕多了。

剩下的兩袋鹽,被放到了小腿上的袋子裡,一邊五斤,剛好一副沙袋的重量。

再穿好外面的衣服,什麼都看不出來了。

張陽感覺自己有點像賣hailuoyin的。

這套裝備,也是自己發明的,現在,自己要用它來撈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哥,我們走吧。”士信說道。

“好,大家分頭行動。”張陽說道。

衆人散去。

張陽和士信兩人,順着衚衕接着前行,很快,就來到了一戶大院的門前。

門口是兩頭石獅子,大門凃着朱漆,下面包着一層鐵皮,銅泡釘在上面顯得格外耀眼,一看就是個有錢的主。

張陽上前扣了扣大門。

“誰啊?”應聲出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人。

“請問管家在嗎?我們有事相商。”

“我就是,有什麼事就說。”來人很不耐煩地說。

“我們有青鹽,價低質好,請問府上需要嗎?”張陽小聲地說道。

“多少錢?”

“一百文。”

來人眼前一亮,外面賣的青鹽二百文,還時常缺貨,而老爺太太小姐們又喜歡用青鹽漱口,這青鹽每個月得消耗幾斤,真要是這麼便宜,那每斤多出來的一百文,就進自己口袋了。

“我看看,你可別拿大塊的海鹽來蒙我。”

士信靈活地拿出了一包。“這一包是五斤上好的青鹽。”

小心揭開油布的口,管家看着裡面露出的鹽,立刻笑眯了眼:顏色潔白,粉末均勻,看質地,應該是青鹽中的極品了。這種青鹽,商號裡售價在三百文一斤左右。這下賺了。

“好,我要,你還有沒有?”管家說道。

“沒有了,您要的話,我下次給您帶過來。”張陽及時制止住了衝動的士信。

“好,一個月後你再來吧,那時這包鹽就用清了。”管家說道。

“好,那下個月一定給您送來。”張陽樂呵呵地接過了管家遞來的五分銀子。

兩人走遠了。

“哥,我們發啦。”士信高興地像個孩子。“我們那一擔鹽,運到這裡來,才賣二兩銀子,而咱這五斤的一小包,就賣了五分銀子。”

“所以我們要做高端產品,鎖定高檔消費者。”張陽說道。

士信搖搖頭,不懂。

“哥,你咋不讓我多給他幾包啊?咱一下賣光了不是更好嗎?”士信說道。

“這你就不懂了吧?咱們現在是在搞零售,不是批發,他一家能用多少啊?咱需要多跑幾家,積累長期穩定的供貨關係,咱們的出貨量才能增大,錢纔會越賺越多。你把這地方記清楚,以後我就讓你來送貨了。”張陽邊說邊走,“再找下一家去。”

才走了幾道街,兩人身上的口袋就全部空了,看來這平江成的大戶太多了,在這裡賣自己帶來的私鹽,再好不過了。

每個人帶了四十斤鹽,每斤鹽一百文,這可是八兩銀子,這的確能稱得上是一筆鉅款了。自己當運鹽工,一年的工錢也就是一兩多銀子。

來到城東的打鐵鋪前,其餘的人已經送完了鹽,在那裡等待了。

他們四下張望,一直盼望着的身影,突然出現在眼前。

“大哥回來了!”士義和士德說道。

“辦得怎麼樣了?”士義低聲問道。

張陽沒有說話,士信已經拿出胸前的荷包,用力地搖晃了一下。

立刻,裡面傳來銅錢碰撞的聲音。

衆人立刻喜笑顏開,要不是顧忌四周人多,就要歡呼起來了。

張陽拿過士信的荷包,解開口,開始給大家分錢。

“元明,元紹,你們兄弟倆母親長期臥病在牀,給她買點東西補補,說着遞過二百文錢。”

“伯升,呂珍,你們兩人家裡兄妹幾人,家裡需要糧食,買點米回去吧。”

“文炳,天騏,你們兩人都是單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點錢留着,找個好婆娘吧。”

張陽遞給每人一百文錢。

大家每人都拿到了錢,都感覺這一趟沒有白來,跟着大哥,纔會有好日子過,憑着鹽場的工錢,連飯都吃不飽,要不是被大哥拉來運鹽,還過着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呢。

“大哥…”

張陽看着衆人,眼光中露出的崇拜,這種感覺,真是舒服啊。

“大家放心,只要跟着我張士誠,一定會讓大家有飯吃,有錢花,有媳婦娶,現在,大家採購自己需要的東西去吧,一個時辰後,我們在碼頭集合。”

衆人散去,就只剩下自己的三個親弟弟了:士義,士德和士信。

“大哥,我們是不是也分點啊?”士義說道。

“不行,我們的錢要集中到一塊使用,擴大我們的規模,我們這趟只是探探路,看來這樣做是完全可行的,下來,我們要把我們的事業做大,我們要讓平江城所有的大戶都吃上我們自己產的精鹽,我們的資本,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賣私鹽也算事業?士信不滿地想到。

“走吧,回碼頭。”張陽說道。

走到城門口,忽然發現一堆人在前面的牆旁邊圍着。

“怎麼了?”士信說道,“我去看看熱鬧。”

一會兒,士信垂着頭回來了,“還以爲有什麼好事呢,原來是紅巾軍又鬧事了!這下,又該緊張了。”

“別說話,這裡耳目多,回到船上再說。”士義說道。

紅巾軍?張陽心頭一震。

……

注:元代平江,即今江蘇蘇州,當時已經是一座比較繁華的城市。

新書上傳,請大家多多支持,點擊,收藏,推薦。謝謝支持!

每天至少兩更,請放心收藏!

第19章 劫糧(一)第113章 家規第238章 火器“大師”焦玉第196章 帶隊支援第65章 神箭手卞元亨第96章 天闕銃第194章 甕中捉鱉第284章 雪雪的進攻第77章 鍊鐵(一)第218章 勸降第324章 練兵第14章 救人第302章 南進!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298章 失控第214章 說服第193章 水上戰鬥第225章 大婚(三)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11章 發現赤鐵礦第66章 視察基地第272章 應對第315章 兵臨城下第113章 家規第378章 動亂江州第178章 借糧第89章 手榴彈的威力第51章 酒館定大計(一)第182章 攻打丁溪場(一)第197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104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一)第277章 前奏第20章 劫糧(二)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360章 失憶第332章 周莊第306章 猛將常遇春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第204章 初會沈家第25章 三號基地第16章 天下大勢第93章 魯興是人才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176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一)第309章 常遇眷來投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347章 遭遇第202章 施耐庵是卞元亨的表哥第4章 粗鹽提純第142章 何照依的憤怒第309章 常遇眷來投第14章 救人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144章 暫住殺人港第364章 造船第67章 基地的支柱產業第234章 請君入甕(二)第94章 改進,改進!第125章 探子劉三第138章 訂婚(二)第2章 我是張九四第331章 弘文館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365章 進逼應天第218章 勸降第239章 帶焦玉回基地第255章 水戰第152章 詳談第390章 回馬槍第58章 粗鹽提純流水線第12章 泰州城(一)第3章 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第26章 三號基地的第一頓飯(一)第156章 發現紅巾軍千戶第117章 商談第104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一)第357章 進攻應天府第171章 先攻興化還是鹽場?第321章 出城反擊第372章 別尋他徑第123章 發兵第95章 製作槍管第28章 殺人港(一)第229章 天闕銃的系列化及萬能的原動力第222章 專一第162章 開戰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318章 再次招安?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294章 功虧一簣第150章 說服第60章 旁敲側擊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8章 吃魚第233章 請君入甕(一)第305章 各有對策第357章 進攻應天府第235章 請君入甕(三)第87章 落入孫德崖手中第365章 進逼應天
第19章 劫糧(一)第113章 家規第238章 火器“大師”焦玉第196章 帶隊支援第65章 神箭手卞元亨第96章 天闕銃第194章 甕中捉鱉第284章 雪雪的進攻第77章 鍊鐵(一)第218章 勸降第324章 練兵第14章 救人第302章 南進!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298章 失控第214章 說服第193章 水上戰鬥第225章 大婚(三)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11章 發現赤鐵礦第66章 視察基地第272章 應對第315章 兵臨城下第113章 家規第378章 動亂江州第178章 借糧第89章 手榴彈的威力第51章 酒館定大計(一)第182章 攻打丁溪場(一)第197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104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一)第277章 前奏第20章 劫糧(二)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360章 失憶第332章 周莊第306章 猛將常遇春第249章 祖墳風波(二)第204章 初會沈家第25章 三號基地第16章 天下大勢第93章 魯興是人才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176章 白駒鹽場的晚上(一)第309章 常遇眷來投第103章 峰迴路轉第347章 遭遇第202章 施耐庵是卞元亨的表哥第4章 粗鹽提純第142章 何照依的憤怒第309章 常遇眷來投第14章 救人第168章 海魯丁和西山驢的末日第144章 暫住殺人港第364章 造船第67章 基地的支柱產業第234章 請君入甕(二)第94章 改進,改進!第125章 探子劉三第138章 訂婚(二)第2章 我是張九四第331章 弘文館第216章 下一個目標:興化城第365章 進逼應天第218章 勸降第239章 帶焦玉回基地第255章 水戰第152章 詳談第390章 回馬槍第58章 粗鹽提純流水線第12章 泰州城(一)第3章 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第26章 三號基地的第一頓飯(一)第156章 發現紅巾軍千戶第117章 商談第104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一)第357章 進攻應天府第171章 先攻興化還是鹽場?第321章 出城反擊第372章 別尋他徑第123章 發兵第95章 製作槍管第28章 殺人港(一)第229章 天闕銃的系列化及萬能的原動力第222章 專一第162章 開戰第203章 先打泰州?第318章 再次招安?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294章 功虧一簣第150章 說服第60章 旁敲側擊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8章 吃魚第233章 請君入甕(一)第305章 各有對策第357章 進攻應天府第235章 請君入甕(三)第87章 落入孫德崖手中第365章 進逼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