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進軍杭州

至正十三年十一月底,從高郵府殺來的反賊出人意料地以極快的速度,打下了常州,平江,前鋒直逼江浙行省的首府:杭州。

江浙行省,已經是一片慌亂之中。

這幾年,整個元朝在起義的暴*之中,飄搖不定,作爲元朝最富庶的江浙行省,也是刀光劍影。

就在去年,至正十二年七月,天完紅巾軍政權派人攻入了杭州路,項普略(又名項甲、項奴兒、項普壽)、彭瑩欲兩人,率軍攻克了杭州城,行省官員紛紛逃竄,參政樊執敬自殺。

後來,皇上急命圍攻濠州的軍隊撤離,與江浙行省平章三且八一起攻打杭州的紅巾軍,項、彭等被迫棄守杭州,退回徽州,官軍一路反攻,才狠狠地打擊了天完政權。

作爲已經稱帝的徐壽輝,其實非常受妥歡帖木兒的重視,無奈的是,南方水網遍地,北方的騎兵派過去了也不會有大用場,而朝廷缺乏水軍,對於天完政權,妥歡帖木兒拿不出有效的辦法來。

但是,各地的地主武裝,對紅巾軍非常嫉恨,從今年春天后,南方各地紅巾軍普遍遭到官軍和地主武裝鎮壓,天完紅巾軍由盛勢轉入低潮。現在,官軍在卜顏帖木兒、蠻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參知政事哈臨禿、左丞禿失裡、西寧王牙罕沙等率領下,向天完都城——蘄水發起進攻。預計很快就會拿下蘄水陷落,天將完政權徹底幹掉。

誰料,又出來一個朱元璋,佔領了採集。

採集雖然並不著名,但是,這代表着江北的紅巾軍也想向江南發展了,江浙行省非常重視,命令各地的守備隊抽調力量,前去圍剿這支突然出現的紅巾軍。

只有一個徐壽輝,就夠自己受的了,幸好現在快死翹翹了,要是再來了朱元璋,那自己還怎麼活啊?江浙行省左丞達識帖木兒一邊慨嘆自己運氣不好,一邊調集人馬,圍剿朱元璋。

南面得圍攻徐壽輝,兵力不能抽調,唯一能調的,就是東北部這些暫時還安定的地區,所以,達識貼睦邇陸續從常州,平江,松江,嘉興,甚至首府杭州,調集了近十萬的兵馬,去圍剿集慶。

將朱元璋趕回江北去這是所有江浙行省官員的共識。

還好,在這支生力軍的攻擊下,集慶的朱元璋,雖然沒被趕下水去,卻一直被窩在集慶,無法向四方擴展。

除了官軍,各地的地主武裝,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汪同、程國勝、俞茂等組織的“義兵”,幫了很大的忙。

這已經是朝廷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對這些地主武裝,都封了官職,編入了正規軍,甚至給他們糧餉。

但是,沒想到,就在這個空檔,兵力空虛的東北部,出了問題。

難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切,彷彿都在和朝廷做對,徐壽輝,朱元璋,張士誠,三人彷彿是商量好的,讓行省顧首不顧尾,陷入了危險之地。

先是徐壽輝,牽制了行省的兵馬,所以,纔會讓朱元璋得手,佔據了採集,纔會導致東北部兵力空虛,纔會被張士誠鑽了空子。

在江浙行省,純種的蒙古軍,探馬赤軍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新附軍,戰鬥力不高,這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

從採集調回部隊?這樣的話,就等於將朱元璋這條猛獸放了出來,在江北,朱元璋就讓淮南江北行省頭疼不已,現在,要是讓朱元璋在自己行省站住了腳,那就想當麻煩了,要是不調的話,張士誠怎麼辦?

達識貼睦邇感覺自己手中的力量捉襟見肘,拆了東牆補西牆,結果,哪堵牆都塌了。

讓他最不可思議的,就是張士誠來得好快沒有任何徵兆地,下了常州,剛得到常州被打的消息,連平江都失陷了,常州是小城,可是平江卻是江南的大城啊,城池堅固,兵馬衆多,卻連一天都沒有堅持得了,就失陷了。讓他對張士誠,從心底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張士誠軍隊的戰鬥力,比朱元璋和徐壽輝加在一起還強百倍

張士誠的軍隊,是自己最大的威脅想起朝廷的百萬大軍,都在高郵府前面碰得頭破血流,達識貼睦邇就心頭一緊。

“大人,大事不好。”突然,參知政事匆匆而來。

“發生什麼事了?”

“大人,反賊張士誠,拿下了平江路之後,並沒有在平江路里面多做停留,而是,立刻接着揮兵南下,現在,已經打下了烏程”

烏程?達識貼睦邇心頭一驚,這個張士誠,還真是個不能輕看的人物,他本以爲,張士誠打下了平江之後,得在平江裡面呆一段時間,畢竟平江是個大城市,這種鄉下來的土包子,還不得遊歷一番?

沒想到,張士誠看重的根本就不是平江,在平江城,沒有多做停留,接着向南,已經打下了烏程。

常州,平江,烏程,這一條線下來,另一端,就直指自己腳下的土地,杭州了。

這個張士誠,胃口還真大,想要連杭州也一起吃掉?

“立刻抽調集慶和南方的軍隊,即刻回援杭州。”達識貼睦邇終於下定了決心。

暫時先給朱元璋和徐壽輝留**路吧,迫在眉睫的威脅,是張士誠。

張陽指揮着自己的軍隊,從來沒有感覺像現在這樣爽快過。

當初當綱司牙儈,需要低三下四地處理各方面的關係,見到一個看城門的小兵都得賄賂。

建立基地的時候,東躲西藏,最終找到了合適地方。

而起義向韃子宣戰,也是迫不得已採取的手段。

終於,自己發展到了今天,現在,自己踱跺腳,就能將大地撼動。

烏程是個小城,只有幾千守軍,和往常一樣,幾炮下去,守軍就投降了,派一個千人隊駐守,張陽帶着自己的軍隊,接着南下。

連日來的作戰,讓這些士兵深感疲憊,但是,勝利的喜悅沖刷了他們的疲勞,他們現在彷彿有使不完的精力,堅決地執行着張陽的每一個命令。

士氣可鼓不可瀉,藉着這股勁,一直衝進杭州城,自己的這一個戰略大包抄完畢之後,再好好地休整軍隊吧。

隨着佔領地盤的擴大,留下了一部分軍隊駐守,張陽的軍隊,已經少了六千人,不過,江北的戰事已經結束,第六營和第七營,已經將防備移交給第五營,他們也移交過江。

如果杭州城也能像這樣順利地拿下來,那就好了

不過,張陽並不這麼樂觀地認爲,因爲,杭州和別的地方不一樣,那可是江浙行省的首府所在。

在江北,張陽下高郵,拿泰州,卻故意放過了揚州城,因爲揚州城是行省首府所在,他並不想過度刺激行省。而且,有揚州城做屏障,還可以暫時不與朱元璋衝突。

而杭州,這卻是他必須要拿下來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即平江)蘇杭之地,是江浙最富庶的地方,有了這裡,兵員,糧餉,賦稅,自己的實力,將會得到極大的發展。

“大哥,大哥。”一個傳令兵終於追上了張陽,說道:“大哥,我是第一營的,奉命給大哥報信,在平江城,發現了大哥的兩位熟人。”

士義派來報信?需要這麼興師動衆嗎?兩位熟人?是誰啊?

張陽接過信,打開一看,士義雖然是個老粗,也會寫幾個歪歪扭扭的字,實在不會寫的,就用圖畫表示。

沒辦法,事情太過隱秘,士義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得請示大哥,究竟怎麼處理。

張陽略已瀏覽,明白大概,何照依和敏敏都在平江,何照依在做糧食的生意,想運糧去大都,但是得自己點頭同意。還有,敏敏居然和何照依在一起,這個敏敏,目前成了燙手的山芋,這恐怕也是士義請示自己的原因。

問題就出在,敏敏是蒙古人,還是脫脫的女兒,不過,現在脫脫已經成了階下之囚,敏敏的身份,就非常尷尬了。

不如,將脫脫弄過來?張陽的腦子裡,冒出這麼一個想法,將脫脫弄來的話,利用他的影響力,能夠兵不血刃地拿下許多城市,不過,脫脫太師是死忠朝廷的人,雖然被小人讒言,他能聽自己一個流寇的嗎?

張陽知道,在這個世上,有一種精神境界,叫做忠君之道,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是脫脫這樣的人。他恨不得殺掉自己,會投降自己嗎?

腦子有些亂,張陽決定,先答覆第一條,運糧去大都,絕對不可,除非,朝廷能首先對自己做出足夠的姿態來。不過,鑑於對大都的同情,運些木薯,小豆之類的,還是可以的。

自己先做出這些友好的表示來,看大都方面怎麼辦,反正這些東西,在南方都是無用的,尤其是自己佔領的這些地區,稻米已經足夠食用。

大軍越過德清,離杭州越來越近了。

此時,江浙行省青田九都武陽,一個已過不惑之年的男子,正在自家的院子中沉思。

他身材依舊挺立,鬍鬚卻已經飄飄,兩雙有神的眼睛,依舊充滿了自信,他,就是落魄不得志的劉基,字伯溫。

劉基自幼好學敏求,聰慧過人,由父親啓蒙識字,十分好學。閱讀速度極快,一目十行,更重要的是,還能融會貫通。12歲時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爲“神童”。十四歲即入郡庠(即府學)讀書。

十七歲那年,劉基離開府學,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周程(程顥、程頤)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

雖然出身儒家,但是劉基並不侷限於儒學經典,他博覽羣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他在一家書屋看到一本天文書,便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此書。第二天竟能從頭至尾背誦如流。

二十三歲的時候,劉基赴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本來以爲可以從此有一番大的作爲,誰知他的仕途卻是坎坷曲折、跌宕起伏。

劉基考中進士後,因爲漢人的身份,卻沒有被立刻授予官職,二十在家閒居3年。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爲江西高安縣丞。

雖然是個小官,卻可以施展自己的一腔報負,上任後,劉基開始了對自己理想的實踐,做官爲民。對高安幾個劣亦昭著的豪強惡霸,堅決予以嚴懲,並對縣衙內貪贓枉法的官吏也進行了整治,高安縣的社會風氣很快就有了好轉。

劉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贏得了百姓的讚譽。被百姓喚作了青天大老爺。

但是,無數的流言飛語,開始在朝中流傳,劉基對官場的黑暗並沒有看透,他不會做官,得罪了許多人,只好辭官回家。

辭官後,劉基返回青田,直到至正三年,朝廷再次徵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後來因檢舉監察御史職,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還給他許多責難,他只好上書辭職,這次短暫的做官經歷,還不到一年。

但是,劉基終於看透了元朝的**,這種朝廷,根本就不會長久,他辭官回家,並沒有閒着,而是左右打探,知天下之事,他在等待着東山再起的機會。

劉基看到,元朝是絕對不會長久的,這個天下,還是漢人的,他雖然老了,但是,一番如青年的熱血還在身上流淌,好男兒,誰都想建功立業,參加起義軍,再次打出一個漢人的天下來

現在,四處兵峰已起,南面的徐壽輝,江北的朱元璋,一直都在戰鬥着的劉福通,都有着不低的實力,不過,劉基並不看好他們,他們還缺乏一個條件:氣運。

昨晚觀察天象,那股代表着龍氣的星象,已經南移,開始他還並不敢確認,而現在,他幾乎已經可以肯定,那股龍氣盤踞之地,正是高郵的張士誠。

(在這個年代裡,迷信真的很重要。)

龍氣南移,因爲,張士誠已經進軍江南。而龍氣越來越盛,張士誠,應該會在江南稱帝

第116章 會見何照仁第359章 意外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297章 脫脫失權第355章 謝再興投降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02章 南進!第207章 高郵府的對策第94章 改進,改進!第218章 勸降第350章 渡口戰鬥第183章 攻打丁溪場(二)第265章 將計就計第49章 都是鹽引惹的禍第379章 常遇春攻城第155章 發現秘密第117章 商談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60章 旁敲側擊第363章 篡位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170章 戰壕的作用第113章 家規第81章 另闢蹊徑第170章 戰壕的作用第352章 來援第386章 常遇春進攻大都第15章 傷口發炎了第3章 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第314章 平江路第296章 彈劾第206章 大都第375章 宜興水戰第369章 戰船入役第59章 湯和的任務第105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二)第158章 探子,探子第354章 炮轟第242章 回揚州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154章 幹掉跟屁蟲第206章 大都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392章 帝國擴張第88章 逃跑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199章 回白駒場第169章 抓活口第88章 逃跑第370章 聯合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57章 基地開工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315章 兵臨城下第96章 天闕銃第265章 將計就計第380章 窮途末路第390章 回馬槍第109章 進攻橫澗山(二)第174章 湯和的進攻第241章 坐山觀虎鬥第11章 發現赤鐵礦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81章 另闢蹊徑第335章 造船廠(一)第80章 鍊鐵(四)第244章 獲救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263章 再出新招第312章 三百騎兵下常州第370章 聯合第86章 回濠州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87章 進攻皇城第224章 大婚(二)第102章 闖軍營第356章 向朱元璋,開戰!第119章 卞元亨的訓練第74章 遇襲第317章 進入平江城第253章 備戰第73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74章 遇襲第43章 半自動火銃第352章 來援第42章 進攻芙蓉寨(四)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81章 歸宿第275章 水戰三步走第69章 朱元璋自立門戶第162章 開戰第31章 殺人港(四)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319章 進軍杭州第9章 突火槍,射擊!第201章 海水曬鹽第98章 危機四伏第152章 詳談
第116章 會見何照仁第359章 意外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297章 脫脫失權第355章 謝再興投降第261章 進軍高郵府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02章 南進!第207章 高郵府的對策第94章 改進,改進!第218章 勸降第350章 渡口戰鬥第183章 攻打丁溪場(二)第265章 將計就計第49章 都是鹽引惹的禍第379章 常遇春攻城第155章 發現秘密第117章 商談第250章 軍火庫炸了?第60章 旁敲側擊第363章 篡位第307章 下泰興(一)第170章 戰壕的作用第113章 家規第81章 另闢蹊徑第170章 戰壕的作用第352章 來援第386章 常遇春進攻大都第15章 傷口發炎了第3章 殺人償命,血債血還第314章 平江路第296章 彈劾第206章 大都第375章 宜興水戰第369章 戰船入役第59章 湯和的任務第105章 給朱元璋送回禮(二)第158章 探子,探子第354章 炮轟第242章 回揚州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154章 幹掉跟屁蟲第206章 大都第172章 冤枉的劉子仁第392章 帝國擴張第88章 逃跑第110章 進攻橫澗山(三)第199章 回白駒場第169章 抓活口第88章 逃跑第370章 聯合第257章 唯一的水路被堵死第57章 基地開工第166章 水上戰鬥(一)第315章 兵臨城下第96章 天闕銃第265章 將計就計第380章 窮途末路第390章 回馬槍第109章 進攻橫澗山(二)第174章 湯和的進攻第241章 坐山觀虎鬥第11章 發現赤鐵礦第118章 天闕銃的刺刀第81章 另闢蹊徑第335章 造船廠(一)第80章 鍊鐵(四)第244章 獲救第273章 糧食危機第263章 再出新招第312章 三百騎兵下常州第370章 聯合第86章 回濠州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87章 進攻皇城第224章 大婚(二)第102章 闖軍營第356章 向朱元璋,開戰!第119章 卞元亨的訓練第74章 遇襲第317章 進入平江城第253章 備戰第73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74章 遇襲第43章 半自動火銃第352章 來援第42章 進攻芙蓉寨(四)第327章 沒有中毒?第381章 歸宿第275章 水戰三步走第69章 朱元璋自立門戶第162章 開戰第31章 殺人港(四)第310章 南進路線第287章 激烈戰鬥第319章 進軍杭州第9章 突火槍,射擊!第201章 海水曬鹽第98章 危機四伏第152章 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