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節 基地升起蘑菇雲

“總座,我們今年的經濟數據已經完成編纂了,看來今年的經濟增長率下調至8%已成定局。”苗若曦看着報表有些難爲情。畢竟在她的建議下,趁着美國經濟危機調整產業結構,才造成中國的部分實體經濟被轉移到海外。

“沒什麼,我們如果一直保持13%以上的增長率,那麼經濟危機到來的時間也就不會太長了。所以通過降低增長速度來調整經濟板塊,着力拉動消費,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纔是長遠之舉。”

“嗯,總座遠見卓識,屬下佩服。從去年的調整來看,我們的經濟發展中的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了,如果繼續被經濟發展的高速度掩蓋,勢必會導致今後的重大危機。”苗若曦看着吳宸軒十分仰慕,這位和自己父親一起創業的叔叔其實才剛剛過知天命之年,但是他的眼光之準,讓很多國際上的經濟大家都不得不歎服。“現在我們的社會福利已經超過歐美的一般水平,但是考慮到我們九億人口的基數,是不是要考慮整個社會的運營成本,適當提高社保繳費人羣和基數?”

“可以通過對社保繳費人羣範圍的增加來調節,另外從太初六年的特別基金中補貼一部分進來。目前的人口紅利還沒到生效的時候,未來的十年裡纔是中國的社會福利收支平衡的重要階段。”吳宸軒合上報告,其他的經濟問題已經都經過了反覆論證,還有基地的國民經濟矩陣來驗證,不會有大的偏差,只有社會保障問題由於牽扯麪太廣,不得不由秘書處進行了全局推演纔給元首提供了一份可研報告。“小苗,明天我和你父親都要去西北,有件重大的事情等我們去到場觀摩,你如果有時間也可以隨你父親一起去,就說是你吳叔叔批准的。”

“嗯,好,我給我爹說。”苗若曦知道元首口中的重大事情只怕都是能載入帝國史冊的大事,有機會親歷自然不容錯過,再說她爹也是最寵愛這個天才閨女。不過她沒有想到的是她將看到的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爲止所展現出來的最爲恐怖的破壞力。

太初十一年10月16日清晨,東方漸亮。這片晨曦,是在大漠深處人們的緊張期待中升起的。他們在期待濟南核武器研究所的許紹光等專家拿出有關第一顆原子*彈的最後一組計算數據。

前兩天下午,就在看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當口,濟南的總裝備部副部長馬瑞卻收到了一份來自羅布泊的馬蘭基地急電。報告說,有兩種可能會造成原子*彈試爆失敗:一是原子*彈中的鈾-238自發裂變產生的中子引起“自燃”而提早核爆;二是化學爆炸未能激發核爆炸。

十萬火急!馬瑞立即報告了政務院總理周仲輔。當晚,周仲輔總理把馬瑞叫到政務院的總理辦公室,問他有什麼看法?馬瑞認爲化學爆炸的可能性不大,因爲多次聚合爆轟試驗都沒有出過問題;至於鈾材料自發裂變到底有多大概率,要請專家再研究計算。

周仲輔直接問道:“試驗可能會發生什麼結果?”馬瑞想了想答:“有三種可能,第一是乾脆利索,第二是拖泥帶水,第三是完全失敗。”最後,他自信地說:“第一種可能性最大。”在秘書處就以凡事細緻過人著稱的周仲輔總理仍叮囑他說:“要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工作。”

馬瑞不敢怠慢,冒着風雨,連夜趕到濟南長清區的放射物理研究所。汽車還未停穩,劉傑就跳出車子跑上樓,他找到理論物理學家許紹光、中子物理學家莫洪文和數學家袁佳柳,佈置任務說:“場區出現新情況,總理要求重新計算一下成功的概率,8個小時內給我結果。”

15日凌晨,數據終於出來了:“經計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失敗率小於萬分之一。”嚴謹的計算和必勝的信心,再次激活了799基地“零時”的各項準備工作。

年在799基地的爆炸學高工孫炳福回憶道:“10月15日,核試驗指揮部向各參試單位下達了戰鬥命令:10月16日爲‘零日’,各單位從現在起,做好一切準備。”

那天上午,他所在的擔任核爆炸測試任務的丙07組,分乘3輛卡車奔向各自在爆炸區負責的測量線,進行最後的調試和安裝。孫炳福小組的齊子芳留在接收站負責信號接收,楊潔祿和孫炳福到3個信號發射點進行現場調試和安裝。

“到了離爆心7公里的發射點,楊潔祿負責調試和安裝,我負責監督和記錄,以防出錯。他先和田樹元舉行無線通信,再將定時鐘表調整到第一次開機時間,然後打開電源開關,最後將發射機裝在埋在地下的鐵箱子裡,以防遭到核爆炸的破壞。他每操作一步,我都要確認正確無誤,纔在記錄表上打個對號。在完成了14公里、20公里這兩個信號發射點的安裝和調試後,才驅車返回基地。”

擔任總裝部副部長馬瑞的秘書李子明在解密期限過後告訴記者,核試驗委員會初步商定爲太初十一年10月14日,15日凌晨才最後確定爲16日15時爲“零時”,並報告總理周仲輔批准的。

此前,799基地的天氣預報部門說:從10月15日至20日之間將會出現符合試驗條件要求的好天氣。10月10日23時10分,首次核試驗總指揮張作相將軍、副總指揮左愛民的報告送達政務院總理辦公室。

次日,元首批准了這一報告。周仲輔的短箋是寫給時任總裝部副部長馬瑞的:“望告張、左,同意他們來信所說的一切佈置,從10月15日至20日之間,由他們根據現場氣象情況決定起爆日期和時間,決定後報告我們,你們來往電話均需通過保密設施以暗語進行。”

第二天,799基地氣象部門再次預報,16日左右有出現好天氣的可能。核試驗委員會便把試驗日期瞄準這個日期。

13日,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召開會議,一致認爲試驗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可以進行正式試驗,並確定:第一,這次試驗一定保響,確保安全,基本保測。第二,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第三,“零”時選擇的關鍵在於氣象預報。第四,要做好成功和失敗的兩手準備。

遵照周仲輔總理的指示,核試驗委員會還規定了來往電話電報的“暗語”,如“203”爲“首次”、“管道”爲“實彈”、“噴塗”爲“裝配”、“下河”爲“裝配間”、“登山”爲“鐵塔”、“香燭”爲“雷*管”、“燒香”爲“裝雷*管”、“體溫”爲“劑量”、“血壓”爲“氣象”、“零日”爲“起爆時間”等等。

李子明還告訴記者,10月14日18時25分,他們接到799基地辦公室報告:“根據對血壓(氣象)情況的分析,經過試驗委員會研究確定,以正點減四(16日)作爲零日(原爆日期)”。

周仲輔總理當即批示:“馬瑞副部長並告張、左兩位同僚:同意16日作爲零日,請以暗語加密告張左兩人,零時確定後望即告。”李子明即用保密電話把總理批示傳達給羅布泊試驗場區指揮部,場區各項試爆工作彎弓待發。

期盼已久的“零時”終於確定,14個小時30分鐘後,大漠深處鐵塔上的中國首枚原子*彈即將震撼世界。

在799基地附近的羅布泊深處裡,一個巨大的鋼架高聳入雲,直指蒼穹。這座有十幾層樓高的鋼架頂端安放着一個大傢伙,這就是世界第一枚原子*彈,綽號“迅雷”。3公里外的掩體裡,許多核科學家和中華民主帝國軍政官員正靜靜地注視着塔尖。吳宸軒和一衆重臣以及數名年輕的官員都在八公里之外的防輻射掩體裡靜靜的等候着那驚天一爆的到來。

這是一枚技術比較

複雜的內爆型裂變原子*彈,裡面安上了鈈239,外面是常規烈性炸藥。其中,鈈芯只有6.1公斤重,形狀如同一隻橘子。按照程序,一旦引爆,常規炸藥先爆炸,然後產生超音速的衝擊波,使鈈239核燃料達到並超過臨界質量,產生連鎖反應,在極短的時間內釋放能量。這種能量的釋放是十分巨大的,幾乎可以摧毀周圍一切。從理論上來說,科學家們都清楚原子*彈的深刻含義,但誰也沒真正見過它的威力。所以,大家急切盼望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然而,科學家們感到擔心的是,一旦常規烈性炸藥爆炸威力不夠,原子*彈就無法起爆。

10月16日14時59分15秒,也就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前的45秒,一位山東大學的物理學教授齊永毅撥動了主導傳送器的開關,每個預先收集了的電子就在預定的極其準確的幾百萬分之一秒時間內,進入指定位置。這樣,第二、第三級的鏈式傳動器就開動了。15秒後,吳宸軒在張作相的指引下按動了最後一道保險解除的按鈕,30秒倒計時開始,核爆炸已經無可阻止了。

15時00分,一剎那,一切都同時發生。當然,人們對以幾百萬分之一秒來計算時間是無從辨別的,所以可以說沒有人看到了原子*彈的第一道閃光。但是他們的確看到了在遙遠戈壁灘映出來的耀眼反光。有些昏暗的天空頓時亮堂無比。閃光剛過,巨雷在空中炸響。一個火球猛地從塔頂躥向空中。大地頓時濃煙滾滾,熱浪洶涌。空中的火球越躥越高,直衝雲霄。放眼望去,一根巨大的火柱頭頂煙雲往上猛躥,高度超過一萬米。不一會兒,空中形成了一朵碩大的蘑菇雲。世界首枚原子*彈終於成功試爆!由於原子*彈是在羅布泊的核試驗場爆炸的,因此,整個爆炸行動的代號叫作“樓蘭行動”。這枚原子*彈核當量爲1.9萬噸左右,超過了主持核試驗工程的物理學家許紹光先生的預期。

核爆炸過後,大家放眼望去,高達30米的鋼塔已經所剩無幾。科學家們說,在原子*彈的爆心,溫度超過100萬攝氏度。原子*彈爆炸後,巨大的高溫已經將鋼塔絕大部分熔化。在鋼塔的腳下,炸出了一個大坑。

當蘑菇雲升起的時候,衝擊波一直刮到幾十公里外的觀看臺,竟然掀掉了禁區外圍正在執勤巡邏的國防軍士兵的鋼盔。吳宸軒在掩體裡一動不動,在他凝視的望遠鏡裡,而基地裡的坦克和採樣裝甲車正衝進核爆炸區,天上的轟炸機改裝的採樣飛機也鑽進了蘑菇雲……

而地震儀器上那一段綿延的波峰記錄下了這驚天地泣鬼神的一爆,東京地震臺率先發布中國西北再次發生淺源地震的消息,中國*政府隨後表示經過調查並無人員傷亡的報告,確認爲無害地震。中國的秘而不宣讓這個改變世界版圖的重大事件隱秘的雪藏了八年之久,直到中國參加二戰才由國防部總裝部公佈出來,而此時中國的核武庫裡已經有200顆蓄勢待發的核彈頭可以在24小時內抹掉任何一個大國85%以上的城市和工業。這顆“迅雷”所帶來的影響可遠遠不是799基地裡那些歡呼雀躍的工程師和戰士們在此刻所能理解的,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和敬愛的元首以及衆多將領高官一起狂歡慶祝。

在數年之後,羅布泊深處的荒原上,799基地的第二代軍人們從千里之外的首都運來了一塊濟南青花崗岩,在爆心的中央矗立着一塊石碑,上面鐫刻的是吳宸軒親筆草書:“首次核試驗爆心”。50年之後,曾被核火燃燒過的沙礫已被風沙覆蓋。不知名的小黃花和駱駝草,仍在頑強地展示着生命的重生,但這裡的水文地質和土壤樣品,依然是國家機密。歷史永遠記得太初十一年10月16日15時,就在此地,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化作天地驚雷。

(本章完)

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四十五節 七大原則定國策第六十節 三峰殲敵第一陣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一百一十六節 前田喋血匯泉灣第二十一節 濟南商會初長成第四百八十三節 深遠包抄獵羣羊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二百四十一節 吏部掛號生事端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六十節 三峰殲敵第一陣第三百二十四節 歐戰爆發賣貨忙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十二節 強攬買賣釀衝突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四百零三節 盡誅禍根判官團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二百五十三節 武昌首義兩湖風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三百二十六節 共和六年風和雨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一百五十節 情報戰線先交鋒第十一節 鬧事堵門動傢伙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五十九節 打了孩兒娘出來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十五節 合作融洽買軍火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二百六十二節 防長之爭起波瀾第五百五十九節 硝煙瀰漫硫磺島第二百七十節 亂局紛起論軍餉第一百六十二節 兵和一處出奇兵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五百六十九節 掃清外圍登奄美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七十八節 編練新軍建軍校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五百三十二節 春季反攻烏克蘭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五百七十一節 大和最後的一搏第四百一十三節 南海斬倭放豪氣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四百三十二節 憂心忡忡英美法第八十二節 君子約定爲段公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
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四十五節 七大原則定國策第六十節 三峰殲敵第一陣第三百三十五節 遠東雄鷹初試翼第五十三節 試新炮剿匪蒙山第四百六十節 十五年海軍假日第一百一十六節 前田喋血匯泉灣第二十一節 濟南商會初長成第四百八十三節 深遠包抄獵羣羊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一百九十三節 新軍戰術終大成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二百四十一節 吏部掛號生事端第一百四十一節 防禦威力初顯效第六十節 三峰殲敵第一陣第三百二十四節 歐戰爆發賣貨忙第一百五十一節 武翼出征到遼東第一百九十六節 吾與亂黨不兩立第十二節 強攬買賣釀衝突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八十一節 救吳氏芝泉求助第四百零九節 炮兵集羣顯神威第四百三十三節 窮途末路日本島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四百零三節 盡誅禍根判官團第四百九十五節 國防體系之大成第四百五十九節 G9大會的召開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五百九十一節 戰後掠影國際續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五百七十九節 曾被遺忘的指針第二百五十三節 武昌首義兩湖風第二百二十三節 吾家有妹科技狂第三百二十六節 共和六年風和雨第四百六十五節 春和景明趕山會第一百五十節 情報戰線先交鋒第十一節 鬧事堵門動傢伙第二百二十四節 中華雛鷹練鐵翼第五百四十八節 鋼鐵抉擇大會戰第五十九節 打了孩兒娘出來第四十二節 大觀園危在旦夕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五百八十五節 戰後掠影軍事篇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五百四十三節 貫通歐亞大陸橋第十五節 合作融洽買軍火第三百九十三節 中等收入的陷阱第二百零九節 星臺論政得彼岸第二百六十三節 誰敢橫刀立駿馬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四百六十四節 帝國刑法修正案第二百八十三節 混亂之戰追與逃第三百七十一節 爛尾一戰貢比涅第一百二十二節 血濺京師陝西巷第五百四十五節 決定命運五分鐘第二百六十二節 防長之爭起波瀾第五百五十九節 硝煙瀰漫硫磺島第二百七十節 亂局紛起論軍餉第一百六十二節 兵和一處出奇兵第五百二十六節 蠢蠢欲動北極熊第五百六十九節 掃清外圍登奄美第四百五十五節 中華精神的昇華第四百二十三節 石原兵敗麟蹄城第四百六十二節 扶不扶的大拷問第三百七十二節 巴黎和會預備會第七十八節 編練新軍建軍校第四十八節 回省城再續新篇第一百七十節 血雨腥風應有涯第四百零四節 行政首都遷泉城第五百三十二節 春季反攻烏克蘭第一百四十九節 整軍備戰正規化第三十八節 羣梟聚會平安鎮第二百零一節 誘人亦或是右任第二百八十六節 南北諜戰風波詭第四十一節 老營外痛殲敵匪第四百八十八節 卡梅隆分析報告第五百七十一節 大和最後的一搏第四百一十三節 南海斬倭放豪氣第四百二十節 旌旗十萬下江南第五百八十九節 戰後掠影印度篇第五百八十六節 戰後掠影軍事續第一百八十九節 大通學堂不速客第三百零三節 低調做事高調人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二百二十節 宸軒老施雙雄會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三百二十二節 巴爾幹風氣雲涌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四百五十三節 八方支援匯甘隴第二百二十一節 完善施裡芬計劃第四百三十二節 憂心忡忡英美法第八十二節 君子約定爲段公第三百一十九節 跛腳總統是黎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