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學術交流

第989章 學術交流

在處理完住宿和採購生活物資後,科威爾一行人開始自己的工作。

他們的第一站就是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而非託木斯克帝國大學,雖然託木斯克帝國大學是當地的頂流,但是和東非目前人才需求並不匹配。

因爲託木斯克帝國大學以文科爲主,並沒有理工院系,這是目前歐洲很多大學的通病。

傳統大學裡都以藝術,宗教,文學,法律等爲主流,託木斯克帝國大學成立於1803年,再過三年就是百年老校,而這樣一所古老的院校,其設置的科目也就和歐洲古早大學一樣。

而反觀託木斯克理工大學,其雖然成立於1896年,也就是四年前,但是從學校名稱就可以看出來和託木斯克帝國大學的不同定位。

“歡迎幾位客人到我們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做客。”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的校長和教師們對於這批從東非遠道而來的客人是十分歡迎的。

無他,託木斯克這個地方,難得見到外國人,不要說外國人,就是俄國本國人,如果不是政策原因誰會跑到這個鬼地方發展。

而科威爾一行人的到來,自然十分引人注目,更不用說他們是來自東非這個神秘的國度,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而言,東非都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國家,短短几十年裡就能將非洲那片荒蕪大地,建設成腳踹葡萄牙,硬掰英國的世界大國。

東非對於俄羅斯這種慕強國家來說是值得尊重和充滿吸引力的,當然,道聽途說的成分更多,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敢說自己是“東非通”,因爲東非一直都很封閉。

所以不管是對陌生人到來的好奇心,還是對東非這個國家的獵奇心理,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全體人員都對科威爾一行人充滿了熱情。

其實還有一層原因,科威爾一行人首先拜訪的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這讓本學校的人員感覺很有面子,畢竟東非人員是打着引入人才和文化交流的名義到託木斯克市的。

而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不管歷史底蘊還是本國受重視程度,都不如託木斯克帝國大學這個老牌俄羅斯名校,所以東非人的到來說明什麼?說明在東非人眼裡本校比託木斯克帝國大學重要啊!

這是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師生的心理,當然,東非駐俄國遠東工作小組的成員心理就沒有這麼複雜了,對於託木斯克帝國大學的實力,大家還是很尊重的,只不過東非重視理工類人才,不可能從託木斯克帝國大學招一批藝術家,文學家或者宗教學人士。

“你好,木洛托夫副校長,感謝貴校的熱情,我是萊茵帝國姆貝亞國立大學的教員科威爾,主要負責機械專業的教學任務,這位是……”

科威爾向木洛托夫校長一一介紹了自己小組的成員,小組成員裡大多數都是大學教師或者東非工業領域的精英。

瞬間,大家的熱情更高漲了,畢竟從科威爾小組成員的構成來看,大多數都是理工類的精英人士,而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的很多教師也是如此,所以大家有不小的共同語言。

木洛托夫問道:“科威爾先生,冒昧的問一句,不知道你是東非本國院校培養還是歐洲留學後回國效力的人員?”

科威爾:“這沒有什麼不能說的,我確實是接受過本土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但是也接受過歐洲的大學教育,不知道木洛托夫校長聽沒聽說過德國的斯圖加特高等技術學院,我在那裡進修過兩年,至於我在萊茵帝國的母校則是蒙巴薩國立大學。”

木洛托夫沉思了片刻說道:“斯圖加特理工學院,斯圖加特作爲符騰堡的政治中心我倒是有所耳聞,不過沒有去過,因爲我當年只去過法國求學,至於斯圖加特高等技術學院就更不可能聽說過了,不過,如果是德國的學校,那實力應該不錯。”

“至於你所說的蒙巴薩國立大學,還有你所任職的姆貝亞國立大學,對於我而言,那就更陌生了,畢竟在我們俄國,關於萊茵帝國的消息還真不多,包括教育領域。”

科威爾笑着說道:“當然,萊茵帝國相對俄國而言是比較偏遠的國家,我們的很多學校雖然實力不錯,但在歐美沒有什麼知名度。”

而科威爾此話一出,就讓木洛托夫拿不定主意了,他也很想了解一下東非高等院校的實力。

於是,他對科威爾說道:“科威爾先生之前說你是機械類的教員,我本人是化學專業的,我們校長倒是對機械比較擅長,不過他在聖彼得堡出差,所以很遺憾我本人不能和你進行一些交流,真是讓人惋惜。”

科威爾擺擺手道:“校長先生能夠擔任託木斯克國立理工大學的校長職務,那必然有過人之處,雖然和我的專業不重迭,但肯定相關學識水平很高。”

說着,他將小組中的一名成員推出來說道:“這位是我們萊茵帝國哈拉雷工業大學的萊明頓先生,他剛好是一名化學家,我想和校長你肯定有共同語言。”

在對外交流中,因爲早期東非地理位置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東非已經成了其他國家通用對東非的稱呼,這就像遠東帝國的在各個朝代有很多國家名稱一樣,但是如今固化爲“中土”。

木洛托夫饒有興趣的看着這個被科威爾推薦的年輕人,能被東非冠以化學家,恐怕在東非化學領域不錯的成績,所以木洛托夫也決定以萊明頓爲切入點,看看東非人的成色。

“你好,萊明頓先生,我們也算同行,不知道伱……”

萊明頓這個人顯然沒有科威爾那樣能說會道,所以很快就被木洛托夫套了話,不過一番交流下來,木洛托夫很快就確定了萊明頓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他也在歐洲留學過,甚至木洛托夫還認識他的歐洲導師。

“奧拉基爾教授竟然是你的導師,我曾經在比利時和他見過幾面,至今還有書信交流,只不過他有你這麼優秀的學生我是沒想到的,只不過一直沒聽他說起過。”

萊明頓:“我在畢業後就回國工作了,和導師的一些交流也只能通過書信,加上工作原因……”

木洛托夫這也才大概瞭解,萊明頓很多成果是在東非學術界比較出名的,但是在歐美就不太響亮了,這和東非的體制有關係。

實際上,從九十年代開始,東非學術界已經在世界有些影響力的萌芽,只不過東非教育體系成型完,剛剛開始結出果實,至少像科威爾的母校蒙巴薩國立大學在德意志地區就比較出名。

但是因爲各種原因,東非和歐美的學術交流始終會受到限制,而東非作爲後進者,目前還處在縮小差距階段,只在個別領域獨步天下。

而機械和化學,顯然都是東非的短板,所以木洛托夫爲沒有從科威爾和萊明頓身上看到太多的閃光點,不過相對於其他人而言絕對是足夠優秀了。

實際上也是如此,如果科威爾一行人肯定不是東非最頂尖的人才,要不然也不至於到託木斯克這個俄國遠東城市來進行人才引入和學術交流。

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16章 對話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04章 飲食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041章 新農業第658章 方針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099章 鋼鐵第964章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39章 鄰居論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471章 漏洞第467章 觀察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4章 消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68章 分歧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03章 威脅第967章 奧拓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86章 咖啡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008章 分析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193章 “理想國”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4章 貿易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248章 普吉島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64章 勸說第154章 發“貨”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66章 比較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368章 插曲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3章 在柏林第867章 推銷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83章 引入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189章 邀請第332章 稻種第1199章 討論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382章 渡河第494章 假情報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581章 “火車頭”第904章 卡賓達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041章 新農業
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16章 對話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04章 飲食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041章 新農業第658章 方針第47章 聯姻事宜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099章 鋼鐵第964章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39章 鄰居論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471章 漏洞第467章 觀察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4章 消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68章 分歧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03章 威脅第967章 奧拓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86章 咖啡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008章 分析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193章 “理想國”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44章 貿易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248章 普吉島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64章 勸說第154章 發“貨”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566章 比較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368章 插曲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3章 在柏林第867章 推銷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383章 引入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189章 邀請第332章 稻種第1199章 討論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382章 渡河第494章 假情報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581章 “火車頭”第904章 卡賓達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041章 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