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貿易繁榮

類似卡森百貨這樣圖謀比屬剛果市場的東非企業不在少數,卡賓達市和金沙薩市的不少企業都參與進去,甚至連更遠的羅安達,洛比託,本格拉等城市的企業和資本也插了一腳進來。

這顯然會在小小的比屬剛果引發一場波瀾,最後還要看誰技高一籌,成爲最後的贏家。

當然,比屬剛果歸咎到底也不過人口幾十萬的殖民地市場,東非人口超過比屬剛果人口的城市就有好幾座,所以比屬剛果發生的競爭對東非政府而言只是小打小鬧。

如今,歐洲纔是東非最重視的全球市場,除此外,亞非拉很多地方也同樣不差,與之相比,比利時的剛果殖民地市場只能算開胃菜之一。

……

萊茵市。

東非的交通運輸部門最近可以說忙昏了頭,鐵路,公路,水路以及海運全面發力。

源源不斷的物資從東非內陸向沿海地區輸入,再通過東非的港口,向歐洲等地區輸送,最後再火急火燎的返回東非本土。

光是,歐洲的需求,就已經讓東非政府感覺吃力,更何況東非不僅要照顧歐洲,還要兼顧亞非拉等衆多市場的龐大野心。

東非的海事局局長約翰李爾彙報道:“目前我國註冊商船總噸位已經超過五百萬噸,其中三百萬多噸負責歐洲市場的貨物運輸,同時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商船也在爲我們服務,算上其他國家,全球大約有一千三萬噸商船直接或者間接爲我國貿易服務。”

從三五計劃開始,東非民用造船業可以說開足了馬力生產遠洋船舶,硬生生將東非商船總噸位從三百多萬噸提升到五百多萬噸。

這還要受益於當時東非和英國和解條約的影響,在兩國和解的第一年東非確實按照英國的安排,沒有在海軍上有太大動作,這使得當時東非能夠集中力量擴大民用造船業。

“目前我們和德意志地區的貿易量極大,可以說德意志地區的大量商船都在爲我們和德意志地區之間服務,我們本國商船作爲第三方國家,承擔了主要任務。”

目前德意志三國的商業船舶中,就有大約七百萬噸爲東非和德意志地區之間服務,這個規模可以說十分龐大。

畢竟德意志三國,也就是德國,東非和奧匈帝國登記商船總量才一千多萬噸,其中東非第一,德國第二大,奧匈帝國排在最後,而德國的商船幾乎大部分都要跑東非的業務。

主要原因在於英國,俄國和法國威懾下,許多歐洲國家被迫和限制了和德國間的貿易。

就比如小麥,德國雖然糧食勉強自給自足,但是這是包括小麥,大麥,土豆等糧食作物的情況下。

而小麥作爲德國重要的口糧之一,在戰前德國自給率也只有百分之八十,每年有百分之二十的缺口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

而這百分之二十的缺口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沙俄,但是現在俄國已經斷絕了和德國的貿易。

這種情況下,質量偏差的東非小麥就了機會,如何質量上肯定不如東歐平原,但是量大管飽還便宜。

東非的小麥產區面積本來就不小,這些年水利設施和農業技術應用,使得東非小麥收穫達到一年兩季以上,並且單位產量也大大提高,完全可以滿足德國全國的需求。

而德國連小麥這種主糧都需要進口,其他諸如肉蛋奶,瓜果蔬菜等等非口糧農作物缺口自然也很大。

交戰雙方動輒百萬大軍,這種情況下,大量勞動力人口都投入戰場,反之,農業和工業人口自然出現大量缺口,而且軍隊的消耗量比平常明顯增加,所以德國小麥進口肯定比戰前還要高,根據東非政府的推算應該在百分之三十左右。

好在小麥雖然是德國人重要的口糧作物,但不是唯一選擇,當年拿破崙就是藉助歐洲農夫的土豆來供養軍隊。

當然,作爲麪包的主要原料,所以小麥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小麥肯定優先保證軍隊供應,這也是德國迫切需要從東非進口大量小麥的主要原因。

畢竟這個時代歐洲人對面包的追求基本和生活質量劃等號,某二戰狂人上臺就是拿麪包作爲口號,而蘇聯更是以黑麪包作爲前線蘇軍戰鬥力的重要保證,甚至因爲糧食短缺問題,無奈增加鋸末來增加飽腹感,一戰俄國政府垮臺也是民衆打着要麪包,不要戰爭的口號。

約翰李爾接着說道:“全國港口運營的壓力都比較大,這些年我們新建和改造完成了二十多座現代化集裝箱港口,但是,歐洲卻不缺乏相關設施,給貨物調度增加了麻煩。”

集裝箱也是東非運輸業的大殺器,從1908年開始,東非開始推進統一標準集裝箱在全國貨物運輸中的推廣工作。

進一步加強鐵路,公路和海路之間的聯運,這就需要對東非現有港口進行升級改造,畢竟集裝箱雖然方便,但是也需要大型設備來實現吊裝。

如今東非主要港口基本實現了這一目標,但是東非以外的國家就不同了,比如德國,一些小港口根本沒有大型設備來裝卸集裝箱,不過這也不是東非該考慮的事情,東非只需要把貨物運到即可。

而集裝箱的一大優勢就是方便鐵路運輸,很多物資只要通過港區的鐵路就能直接運輸到前線,所以德國對於集裝箱還是比較滿意的。

戰爭開始初期,東非很多出口軍用品就是成箱直接輸送到前線,滿足德軍的需求,比如藥品,醫用棉花等等。

在這一點上,德軍對東非產品還是十分滿意的,不僅量大,而且質量也相當高,這也是必然的,東非可沒有因爲戰爭突然爆發,就以次充好,畢竟恩斯特爲了這場大戰早就開始了籌備。

反觀,美國就不一樣,美國企業沒有做好準備,而戰爭突然爆發後,很多美國企業拿到訂單後,也來不及生產,所以很多戰場產品質量堪憂。

結果就導致如今歐洲交戰各國,在一些重要軍用品上選擇東非,尤其是醫用產品,這可是事關士兵生死的東西,容不得馬虎。

而美國的“黑心棉”和東非生產的戰場專用“醫用棉花”,只需要簡單的前線反饋,正常情況下各國後方的採購部門就應該知道怎麼選擇。

總而言之,在戰爭初期,東非和美國的商業競爭中,東非取得了先手優勢,而美國企業連生產線都還沒有鋪開,只能看着大量資金流入東非人的口袋。

當然,後面美國肯定能補齊這些缺口,但是,一戰中歐洲市場利益最豐厚,可歐洲外的市場也同樣重要,等美國在歐洲獲得成績的時候,東非在其他區域也取得優勢了,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

雖然戰前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體,但是東非現在也不遜色美國多少,尤其是在工業領域,東非和美國之間已經處在同一水平,超過了德國。

這一點從鋼鐵產量上就可以有最直觀的反應,目前東非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三千多萬噸,而美國因爲戰前經濟危機的原因,即便現在臨時擴產也纔剛剛恢復到三千萬噸出頭,單以鋼鐵產量來看,東非已經成爲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

東非和美國的鋼鐵產量都在三千萬噸以上,而排在第三的德國只有一千三百萬噸,連東非和美國的一半都不到,其他國家更是無法和三國相比。

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981章 捷徑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609章 提升第837章 颱風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451章 人口(續)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58章 夜襲第361章 k001第780章 追蹤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7章 探險隊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65章 抵押物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62章 後續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62章 後續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847章 畜牧業第124章 水井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336章 東非菜?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8章 奧匈帝國第426章 回歐第30章 多多馬第336章 東非菜?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276章 “老朋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200章 電氣化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156章 軟刀子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40章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39章 利薩海戰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37章 戰爭第1024章 監視第153章 送酒第494章 假情報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60章 革新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57章 索加第231章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
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981章 捷徑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609章 提升第837章 颱風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451章 人口(續)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58章 夜襲第361章 k001第780章 追蹤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7章 探險隊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65章 抵押物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62章 後續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62章 後續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847章 畜牧業第124章 水井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336章 東非菜?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8章 奧匈帝國第426章 回歐第30章 多多馬第336章 東非菜?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276章 “老朋友”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1200章 電氣化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156章 軟刀子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40章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39章 利薩海戰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37章 戰爭第1024章 監視第153章 送酒第494章 假情報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60章 革新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57章 索加第231章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