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勸說

暫時先把斐迪南的話當真,可是讓奧匈帝國保護東非這件事,弗朗茨也不能輕易答應,即便東非派自己的弟弟過來也不行。

“人口不等於國力,雖然東非的土地也不小,可是這些改變不了東非是一個小國的地位。”弗朗茨說道。

這句話說出來沒有任何問題,當前世界不是說有人口和土地就能算大國強國的,要是這麼算那遠東和印度應該排在最前列。

弗朗茨對東非的國土還停留在上一次,就算東非這些年東非無限制擴張,頂多在三百多萬平方公里。

這就是刻板印象,在弗朗茨看來非洲還有其他玩家,像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勢力,他們再拉也不至於光看着東非吃肉,而且土著再不堪大用,東非想消化掉這些土著,恐怕也需要時間,美國屠殺印第安人都不至於十年內完成,實際上現在美國人還在繼續對西部殘存的印第安人進行迫害。

“東非整體上確實不是一個強國,地理位置也不算太重要,可是我們東非的戰略地位對奧匈帝國很重要!”斐迪南說道,“奧匈帝國的海軍勢力在地中海,甚至可以說只能輻射東地中海區域,而現在蘇伊士運河把地中海同印度洋聯繫在一起,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在英法手中,這也是奧匈帝國海軍的發展困境,但是我們從地圖上這麼看,東非在蘇伊士運河的南方,奧匈帝國在蘇伊士運河的北方,如果我們兩國海軍聯手,那你知道這意味什麼麼?”

意味着什麼?那就是蘇伊士運河被兩國海軍聯手包夾在中間,那就等於間接性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不過東非海軍有這個實力麼!

答案是肯定的,至少紙面實力上如此,別人不清楚東非海軍的實力,奧匈帝國海軍肯定了解,東非的艦艇大部分訂單都是由奧地利來完成的,實際上在兩國實力對比中,東非海軍力量已經是最接近奧地利海軍的指標。

當前東非服役的主力鐵甲艦是三艘,遠不及奧匈帝國海軍,但是還有三艘正在建設,一艘已經開始設計,加上這次東非海軍又要訂購一艘排水量七千五百噸頂級鐵甲艦,明年這個時候東非現役鐵甲艦數量就能達到六艘,到1880年東非就能擁有一支規模媲美奧匈帝國海軍的印度洋艦隊。

當前奧地利海軍的鐵甲艦數量是十艘,其中有兩艘是從意大利海軍奪來的,託東非訂單的福,去年開始奧匈帝國海軍也開始新增了兩艘鐵甲艦建設,所以這個數據明年會提升到十二艘,到1880年奧匈帝國的鐵甲艦數量大概可能會一直維持在十五艘上下左右。

東非到1880年鐵甲艦數量不會超過奧匈帝國海軍,即便在斐迪南的提議下,東非新增了一艘鐵甲艦,加上弗里德里希號鐵甲艦,東非鐵甲艦也僅達到九艘,而這幾年不知道奧匈帝國是否還有新的造艦需求,當然奧匈帝國海軍的老船居多,其中七艘鐵甲艦是利薩海戰前的服役的。

不過東非海軍的紙面實力不差,內核比奧匈帝國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缺乏配套的海軍培養體系,經驗豐富的水兵和高級海軍軍官極度缺乏。

這方面雖然有奧地利海軍扶持,可奧地利海軍派往東非的海軍軍官都是些不受歡迎新人,沒有指揮海戰的經驗,至於斐迪南大公他屬於海軍建設能力滿級,指揮能力有幾成功力,恐怕沒人知道。

所以作爲新興勢力,東非海軍的具體戰鬥力不可得知,裝備上這幾年投入很大,人才跟不上,不過只靠着裝備數據確實已經可以和北洋水師那樣比較唬人了。

“嗯,東非海軍這些年實力增長確實不錯,連我都有些羨慕和嫉妒,如果從海軍方面合作確實有和帝國海軍相匹配的實力。”

一想到東非海軍的發展,弗朗茨也不得不承認黑興根王室是真有錢,而且捨得下血本,恐怕只有英國皇家海軍才能壓東非海軍一頭。

實際上奧匈帝國海軍一開始也想着把老船賣給東非,自己造新艦的,但是奈何東非是買方市場,奧匈帝國卡不了東非的脖子,而且恩斯特也不太想接手那些“古董”。

爲了應對列強,恩斯特硬生生用錢在短時間內打造的東非海軍,本來海軍素質就不算高,裝備再菜,那東非海軍的境地可就尷尬了。

而且恩斯特主要是想用這批購買的軍艦應付個二三十年,把時間拖到二十世紀,這一點只有新艦可以滿足。

東非可以向奧匈帝國下訂單,也能向英國,法國,意大利甚至是德國和沙俄下訂單。

實際上恩斯特自己的造船廠多花點功夫也能堆出鐵甲艦,這麼多年大筆投入和黑興根遠洋貿易公司把飯喂到嘴裡,四大造船廠積累了豐富的造大船經驗,其中本土的巴加莫約造船廠已經開始試水,嘗試製造東非第一艘國產鐵甲艦,雖然排水量只有區區的兩千五百噸。

“不過我們對於海洋的渴望並不強烈,奧匈帝國的位置天然對爭奪海洋霸權不利,因爲你是我兄弟的原因,我也不怕你笑話,就是對歐陸霸權的爭奪,實際上帝國也已經放棄,因爲我們失去了德意志,所以再也沒有這個機會,現在帝國就像一艘在大海上漂泊的大船,但是身爲這艘大船的舵手,我不知道該駛向何處,只能盡力安撫水手們,讓這艘船繼續前進!”

斐迪南還是第一次聽到弗朗茨這樣悲觀的情緒,他說道:“弗朗茨,其實伱做的已經很好了,實際上奧匈帝國的問題是早就已經被帝國前輩們埋下,他們也無法想象到如今這種強大的民族情緒對帝國的影響,只能說是時代拋棄了帝國,等到你掌握這個國家的時候,已經很難再轉向。”聽到斐迪南的安慰,弗朗茨很是開心,這個曾經讓自己頭疼和擔心的弟弟現在也開始會體諒自己了!

不過斐迪南畫風一轉道:“不過,正是因爲如此,帝國才更應該和東非聯手,尤其是奧地利,我們這些年對匈牙利的妥協太大,而其他民族看到匈牙利的成功經驗後,如果也有樣學樣,那未來的帝國的命運只有四分五裂,而當帝國不存在時,這意味着哈布斯堡家族也處於危險境地。”

“我們和東非結盟就能解決這種困境呢?”

“當然不能!”斐迪南大公肯定的斷定道:“但是我們有有能力消化掉帝國的一些不穩定因素。”

斐迪南喝了口茶後接着說道:“實際上東非一直在實行一項計劃,那就是避免奧匈帝國的解體,着力點就在於通過東非的移民策略,弱化奧地利周邊一些重要地區獨立的風險。”

斐迪南的話果然引起了弗朗茨的興趣,東非干涉奧匈帝國內政?感覺有一股天方夜譚的味道。

“這個計劃沒有紙面文書,但是效果已經得到體現,那就是針對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以及捷克地區的人口進行改良,從1873年經濟危機開始我們有計劃的從上述地區移民,集中於三個地區的斯拉夫人,以失業工人和農民爲主,把他們引入東非,消弱三個地區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根基。”

“其實還有之前意奧戰爭你還記得罪魁禍首是誰麼?”

“恩斯特!”

“就是他,他的根本目的還是爲了加強奧匈帝國的實力,尤其是穩定帝國的人心。”

“但是這件事帝國承擔了風險,而且恩斯特也在戰爭中賺了不少。”

“可是最後選擇權在你手裡,不是麼?你心動了,而且賭贏了,意大利來不及消化自身國力,恰逢法國被普魯士纏住,奧匈帝國拿回了失地,帝國的榮光彷彿又回來了一樣!”

意奧戰爭對於奧匈帝國的民衆自信心是一劑強心劑,證明了古老帝國寶刀未老。

斐迪南接着說道:“包括這次經濟危機,黑興根財團對於穩定帝國經濟所起到的作用,我不必多說,僅僅是鋼鐵訂單就保證了帝國經濟沒有徹底崩塌。”

弗朗茨被斐迪南大公這麼一說才發現,自己好像真受到了恩斯特的不少照顧。

“爲什麼是奧匈帝國?德國明顯更強大!”弗朗茨問出了自己最後的疑問。

這就讓斐迪南大公有些尷尬了:“咳咳,你都已經說了,現在德國很強勢,但這恰恰不是東非心怡的合作對象,因爲合作的基礎是互相需要,更重要的是實力對等,很明顯德國政府有些過於強勢,這樣的國家東非合作起來肯定沒有和奧匈帝國放心。”潛臺詞就是奧匈帝國對於東非沒有威脅性。

弗朗茨聽完臉都黑了:“喝完茶就趕緊離開吧!”

“那聯盟的事!”

“等我消息。”

第287章 西逃第99章 岸防炮第388章 換師第80章 農業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289章 教學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64章 肉類第33章 尋找“光明”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387章 初交手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6章 道路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451章 人口(續)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4章 飲食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72章 備戰第539章 鄰居論第700章 龍騎兵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03章 “大殺器”第474章 討論第545章 孤兒第18章 遠洋貿易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04章 借人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616章 行蹤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304章 調停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88章 情報戰第572章 停火線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564章 貴人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396章 推測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99章 預判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58章 密謀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26章 回歐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24章 幸福第144章 貿易第351章 過往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96章 交戰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704章 底氣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6章 咖啡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87章 西逃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章 接觸戰
第287章 西逃第99章 岸防炮第388章 換師第80章 農業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289章 教學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64章 肉類第33章 尋找“光明”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387章 初交手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6章 道路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451章 人口(續)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4章 飲食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472章 備戰第539章 鄰居論第700章 龍騎兵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03章 “大殺器”第474章 討論第545章 孤兒第18章 遠洋貿易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504章 借人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616章 行蹤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304章 調停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488章 情報戰第572章 停火線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564章 貴人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396章 推測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99章 預判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58章 密謀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426章 回歐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24章 幸福第144章 貿易第351章 過往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496章 交戰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704章 底氣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6章 咖啡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87章 西逃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章 接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