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

一號運河分爲三段開工,第三鎮轄區已經挖掘了三公里,因爲地處瓦米河同小萊茵河下游之間沖積平原上的原因,這裡的的泥土比較鬆軟,土層深厚,不存在多少石塊,難度很低,像二號運河和三號運河就不可能這樣了,二號運河和三號運河更靠近山前沖積扇平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沉積此地的巨石和碎石。

爲了保障一號運河發掘工作,恩斯特從德國黑興根日用品公司下屬工廠高價購買了六萬副優質鐵鏟和鋤鎬。

從自己的公司採買,價格上並不實惠,但是質量絕對可以保證,當前德國貨,以山寨和粗製濫造爲主,黑興根財團旗下的企業在這方面相對要強一個檔次。

因爲恩斯特比較重視標準,所以黑興根財團的公司也定製了相對嚴格的企業統一生產標準,質量比較優越,但是廉價就不太可能了。

像黑興根日用品公司這樣認真做產品的公司也就避免不了被山寨的命運,不過黑興根日用品公司也有應對的方案。

除了在商標上想辦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有自己的專營店,而這就是黑興根系超市和商店存在的意義,只要是在這些授權的商店和超市購買的工具基本上都是正品。你要是貪便宜從別處買到了假貨,那也怨不到黑興根財團旗下企業的頭上。

當然,按照當前歐洲工人和農民的收入水平,首選肯定還是低價格爲主,東西次一點也能自動適應,拿到鐵匠鋪里加固加固,縫縫補補又三年。

而黑興根日用品公司因爲在歐洲低價市場沒有多少份額,而中高端產品市場又不如低端市場龐大,所以中高端產品的生產就會被東非王國消化掉一部分。

作爲半計劃經濟的東非,在產品質量上是比較挑剔的,多樣化不高,但是用料紮實,且耐用。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東非這種幾億年沒有開發過得土地,再不用點先進工具,那開發難度就太高了。

……

運河挖掘出來的土方直接被堆在河道兩岸,勞工推着小推車把泥土倒在河岸上,隨後由河岸上的勞工整平。

康斯坦丁親自下到河牀上巡查勞工工作狀態,這讓隨身護衛如臨大敵,他們儘量把康斯坦丁圍在中間,同時又保證一定距離,防止影響國王的感官。

監工們也比較謹慎,甚至拿出了配槍,隨時防止意外發生,康斯坦丁到這裡並沒有提前通知,所以他們並不知道來的是什麼大人物,謹慎就對了。

康斯坦丁開口說道:“大家不用緊張,我的安全由護衛負責就可以,你們繼續工作,照常就可以!”

國王發了話,運河負責人也就對監工們示意了一下,於是開始繼續忙碌於監督勞工幹活。

“這些勞工的衣服,看起很像……”康斯坦丁看到勞工穿的衣服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是的陛下,以前的老款式已經停產,但是機械設備並沒有退休,所以就專門用來生產短衣短褲,發給這些勞動。”

老款式指的就是當初東非移民人手一套的簡易普魯士軍服,現在已經不再生產和免費發放,東非國民目前可以使用萊茵盾在專營店購買新款式的工裝。

但是那些機械設備被恩斯特保留下來,專門給土著勞工生產衣服穿,畢竟東非朗朗乾坤之下,可不能讓他們光着身子幹活,太不雅了。付出一些成本也不白費,現在奴隸貿易查的緊,而傳統運奴船的一個特點就是黑奴是沒有衣服的。

這樣,英法等國的檢查船隻,鑑別是否非法販奴,就看黑奴是否光着身子,東非發給土著勞工的衣服,到時候就可以起到作用。

同時這些衣服還可以幫助美國買主省下不少事,不用多掏錢,浪費布料,只要到了目的地就可以拉到農場幹活。

在和海地合作後,東非王國自己做的奴隸生意就很興隆,東非出售的奴隸都是在東非有過“工作經歷”的,有的甚至掌握多種技能,而且價格比以前奴隸貿易時代還要低,有時候一些有缺陷的奴隸甚至直接成批充當贈品白送,這就讓南方種植園主們相當滿意。

而更滿意的是海地政府給奴隸簽發了勞工證明,這就讓南方種植園主可以繞開聯邦政府的法令,繼續合法畜奴。

不僅如此,他們自己還做起了二手販子,給北方工廠主提供廉價勞動力服務,經過東非三年到五年馴化的黑奴,在服從性上不比遠東華工,印度人,意大利人差,而且價格上更加便宜,進一步助推了當前美國和加拿大的鐵路建設。

在東非移民署甚至單獨設立了一個奇葩機構——海地移民局,這個海地移民局是正兒八經的海地官方機構,但是海地本土並不存在,畢竟到世界各地到海地除了大海是沒有任何限制的。

東非官方會給運往美洲的奴隸,簽發一整套的證明,給他們安排上專門的英語和法語的雙語證件。

而理由也很正當,那就是海地政府在今年一月份頒佈的人才引入計劃,藉口是海地政府爲了本國經濟發展,招收世界各地移民。這套計劃公佈後,目前除了非洲沒有其他區域和國家響應。

海地經濟是否得到發展了呢?答案是確實得到發展了,而且是高速發展,海地政府以及各方勢力都可以從奴隸貿易中分一杯羹,就連普通海地人都能獲得利益,只要肯掏一點錢,就能解決婚姻問題,同時獲得屬於自己的奴隸。

這就使得海地普通人也有能力開發更多的土地,前提是其能鎮壓奴隸暴動,而這時候東非政府又可以提供服務了,買奴隸送槍支。

隨着德萊塞步槍的裝備,以前的老式步槍如何處理就成了問題,而眼下東非陸軍又要淘汰德萊塞步槍,那些老古董就更沒有用處了。

有了槍支供應和穩定的奴隸供應,海地的種植園又可以運作,海地人把當年法國人使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套,有模有樣的用在從東非購買來的奴隸身上,奴隸種植園再次出現在海地國土上,這些東非黑人又不是自己的同胞,可以使勁壓榨(海地黑人主要來自西非)。

爲了照顧海地的奴隸生意,最近恩斯特打算把東非的一些老舊船隻免費送給海地,包括在海軍服役的兩艘桑給巴爾風帆軍艦。

畢竟東非到海地的奴隸運輸,東非可以解決,但是海地到美國的運輸,就只能靠海地人自己解決了,很明顯海地拉胯的運力很難獨自解決這個問題。

光靠東非贈送的船隻還不夠,東非政府特意和桑給巴爾蘇丹國商量(命令),讓桑給巴爾蘇丹國把自己用不上的一些老船也報廢掉,這些年桑給巴爾蘇丹國背靠東非賺的也是盆滿鉢滿。

有了錢,桑給巴爾蘇丹國的商人也就換了不少新船,至於舊船反正用不上,那就連同桑給巴爾蘇丹國海軍的船隻一起送到海地去。

隨着東非王國對桑給巴爾蘇丹國控制日益加深,桑給巴爾蘇丹國再留着海軍也就沒必要了,除掉東非當年從桑給巴爾蘇丹國手裡拿到的兩艘戰艦,桑給巴爾蘇丹海軍還有十二艘戰艦,這是因爲當初東非王國只拿了桑給巴爾蘇丹國大陸部分的軍艦,而桑給巴爾島部分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第487章 太特城第367章 鐵甲艦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9章 閒談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19章 農忙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418章 學徒第624章 要人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06章 “收破爛”第451章 人口(續)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75章 大逃亡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606章 後悔第488章 情報戰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12章 美食節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3章 國際調停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07章 換牌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769章 籌碼第624章 要人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49章 野心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472章 備戰第629章 教育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345章 援助團第417章 炊事車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404章 暴富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8章 打探第289章 教學第58章 密謀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596章 壓迫感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426章 回歐第51章 坦噶港第199章 結款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72章 停火線第128章 打探第700章 龍騎兵第474章 討論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32章 稻種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82章 抉擇第371章 生意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94章 硬氣第99章 岸防炮第404章 暴富第80章 農業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96章 交戰第92章 挖牆角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
第487章 太特城第367章 鐵甲艦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79章 閒談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19章 農忙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418章 學徒第624章 要人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206章 “收破爛”第451章 人口(續)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75章 大逃亡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606章 後悔第488章 情報戰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12章 美食節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3章 國際調停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07章 換牌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769章 籌碼第624章 要人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49章 野心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472章 備戰第629章 教育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345章 援助團第417章 炊事車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404章 暴富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8章 打探第289章 教學第58章 密謀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596章 壓迫感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426章 回歐第51章 坦噶港第199章 結款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572章 停火線第128章 打探第700章 龍騎兵第474章 討論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332章 稻種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82章 抉擇第371章 生意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394章 硬氣第99章 岸防炮第404章 暴富第80章 農業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96章 交戰第92章 挖牆角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