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年底
1868年,又到了年底。
東非人口兜兜轉轉達到了一百七十五萬。除了新移民人口外,還有東非第一波嬰兒潮。
這兩年相對安定的環境,加上東非對女性移民的政策傾斜,移民婚姻問題的逐漸改善,新成立家庭佔據了東非家庭的大多數。
既然成家立業了,自然要傳宗接代,東非一直在吃戰爭紅利,領土面積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增加,都給移民生育提供了動力。
這個時代,養育孩子的成本極低,加之移民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基本上都是放開了生。
這些移民,只要多努力工作一點,就能多養活人口。
東非殖民地的移民基本沒有什麼危機意識,主要是東非太空曠,自然條件太好,失去了歐亞大陸上內卷的環境。
除了移民人口外,土著勞工並不算在東非人口統計範圍之內,今年土著預計在一百三十多萬左右。
非洲大陸實在是不缺土著,即便東非本土的土著都被控制起來,但土著既要承擔繁重的工作,還會被東非殖民地賣掉,所以損耗還是很大的。
但是東非向西擴張的時候又會抓一批迴來,補充東非缺失的勞動力,典型的奴隸經濟,而且有進有出,形成了閉環。
奴隸經濟下,東非的基礎設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創造出來,整個東非的城市和村落之間都被道路連接起來。
同時奴隸的廣泛使用,讓東非人可以輕易開闢數倍的土地,平替牲畜和機械,支撐東非的農業規模。
東非殖民地收穫的糧食主要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移民口糧,一部分是奴隸的口糧,一部分銷售海外。
其中,移民的口糧佔比最大,倒不是移民吃的多,而是新到東非的移民都是一窮二白的,又不可能立刻投入生產,前期的口糧完全由東非殖民地墊付。
而且東非搞土地開發,村落城市建設,或者是四處征戰,這些都需要大量糧食作爲保證。
奴隸的口糧,佔比也不小,奴隸數量擺在那裡,這些人吃的總量就少不了。
爲了解決奴隸吃食,東非種植了大片玉米和木薯等做爲奴隸口糧,這些東西產量高,方便打理,基本種在地裡就能長,所以奴隸伙食很容易就得到了解決。
用於銷售的糧食,是東非殖民地主要經濟來源,但是糧食種植具有周期性,加之移民源源不斷涌入,目前東非用於出口的糧食並不多,不過憑藉龐大的耕地面積,數量依舊可觀。
出口的糧食自然要選擇質量最好的,這樣在歐洲市場上纔有競爭力,藉助低人力和土地成本,東非糧食出口利潤很可觀。
相較於糧食作物而言,經濟作物肯定更暴利,但是現在東非存在時間太短,許多經濟作物還沒有進入收穫階段。
比如肯尼亞的咖啡園,從栽種到結果至少需要三五年時間,大湖沿岸的橡膠園更是需要六到八年時間,還有金雞納樹等特色物產都需要時間。
只有劍麻,丁香,花生等經濟作物進入到可持續生產,出口的階段。
下半年,東非面積擴張動作並不大,主要是對米通巴山脈西側的土著進行了簡單驅逐。
米通巴山脈西側是東非高原到剛果盆地之間的緩衝地帶,地形比較崎嶇。
佔領米通巴山脈區域只能算是對上次西北戰爭的延續,所以東非政府並不是很重視。
整個米通巴山脈區域,原始森林密佈,人煙稀少,再往西去就是熱帶雨林氣候。
所以東非殖民地很輕鬆的就將此地,約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收入囊中,主要是前世剛果北基伍省和南基伍省兩個地區。
這個時代,剛果王國還在西邊大西洋沿岸吃灰,米通巴山脈區域最強的勢力就是被東非消滅或者趕走的西北八國。
作爲西北八國的遺產,米通巴山脈區域被東非順勢收入囊中,再往西就是龐大的熱帶雨林,幾乎很少有適合生存的地方。
剛果盆地內也沒有國家存在,全部都是些部落,被統稱爲西北班圖人諸部,和已經被消滅的東班圖人諸部相對應。
也就是後來比利時入侵此地,才整合出前世剛果金的雛形,大名鼎鼎的比屬剛果自由邦。
現在剛果地區原本米通巴山脈被東非佔據了,註定此地沒有比利時人的位置。
而明年,東非還要按照去年的計劃將剛果南部的加丹加高原和贊比亞東部吞掉,所以未來留給比利時人的只剩下真正的剛果盆地,也就是熱帶雨林區域。
但凡是稍微適宜人類居住的高原和山地,都被東非殖民地預定或者已經佔據,而且東非殖民地的出現,未來肯定會影響到列強關於非洲的刮分,未來會怎麼樣變動性很大。
目前恩斯特對於剛果盆地的腹地是沒有興趣的,熱帶雨林,人類禁地的名聲不是吹噓出來的。
今年一整年,東非領土擴張並不是很大,加在一起大約五六十萬平方公里,主要就是西北部。
其中西北八國最費工夫,但是消滅和驅趕了西北八國之後,東非在當地也建立了穩固的統治,除了北非的埃及,沒有其他勢力可以威脅到此地。
除了人口和麪積,東非還初步建設了傳統的手工業體系,來滿足殖民地移民的需求。
包括鹽場,磚窯廠,石灰廠,各類手工業作坊……
這些都是接手原桑給巴爾蘇丹國東部地區上的產業後,逐步向內陸推廣的。
技術含量低,產量低是其特點,但是東非殖民地就是一張白紙,先解決有無問題才能尋求後續的發展。
技術含量也代表着容易被從業者掌握,適合在東非這種文盲遍地的環境裡傳播,真搞太先進的東西,就殖民地移民的文化水平,恐怕機器的保養都是難題。
而東非學歷最高的一批人,也就相當於小學水平,就這樣還分散在各地政府機關裡,用來維持東非殖民地的運轉。
當然,東非今年也是修了幾個現代化工廠,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也算引入了。
機器和零件全部依賴進口,同時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每個工廠從建設到生產階段,都需要歐洲的僱員盯着。
最重要的是東非沒有完備的產業鏈,在歐洲缺什麼可以從鄰國進口,所以哪怕小國也可以藉助歐洲完備的工業體系實現工業化。
而東非周邊,只有一個埃及實現了半隻腳邁入工業化,而且還被英法和奧斯曼帝國斬斷了。
隔壁莫桑比克殖民地完全是葡萄牙人用來吸血的地方,葡萄牙本土工業化水平都不算高,更不用說殖民地了,所以東非工業化的條件依舊不成熟。
當然,如果肯砸錢就算南北極都能建摩天大廈,但黑興根財團不是福利機構,恩斯特把持下的黑興根財團本身就再不斷給東非殖民地輸血,才換來今天的人口和規模。
放整個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家,就好比東印度公司當年開發印度一直虧本的話,英國政府早就放棄印度了。
爲什麼殖民者沒有盲目擴張,說來說去還是成本問題,殖民地運營也是需要成本的。
東非最應該擔心的問題是不要倖幸苦苦開發建設,最後給別人做了嫁妝,所以人口和軍隊是東非殖民地核心。
有人才能提供更多的兵員和軍費,有一直規模大,裝備先進,戰鬥力強的軍隊才能保衛東非殖民地的安全。
而且對於恩斯特這樣的殖民者來說,人也是財富,質量不行,數量足夠一樣可以爲黑興根王室彙集財富。
就像前世印度,普通人過的再水深火熱,絲毫不影響印度企業依靠印度的人口和市場做大做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