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城鎮化率

“嗶……嗶……嗶……”

一陣尖銳的哨子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在移民過渡點裡來回遊蕩,尖銳的聲音吵醒了正在熟睡的移民。

二十三,013寢室。

正在熟睡的袁野,突然從牀上起身:“什麼動靜?”

這時李濟也醒了過來,他揉了揉惺忪睡眼:“大清早的,怎麼就擾人清夢!還有這個聲音是哨子發出來的吧!但是也太難聽了。”

就在衆人吐槽時,哨子聲終於平息,但是接下來又有一道悠揚的聲音從遠處若隱若現的飄蕩過來。

“咚……咚……咚……”

這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鐘樓發出的聲音,當達累斯薩拉姆市鐘樓響起,也就代表着東非早上六點整了。

不過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鐘樓,在移民過渡點也就是醒着的時候,才能聽到,這也是東非移民署使用哨子叫人起牀的原因。

在李濟等人隔離開的移民居住區,東非移民署員工正在給移民提供叫醒服務。

沿着走道,一個挨一個的用警棍拍着房門,“砰砰砰……”木製的房門好像隨時都會被爆破。

“起牀了!不要睡了!趕緊起來洗漱,晚了可就趕不上飯點了!”

先用德語喊一遍話,然後用漢語喊一遍話,本來懶散的移民們聽到飯點,也趕緊穿上衣服,從牀上折騰起來,誰也不能阻擋移民對乾飯的熱情。

這個時代的普通人,睡懶覺有的是機會,東非大部分移民來自鄉村,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睡眠還是不錯的。

如何填飽肚子纔是大難題,可以說種子種下地,剩下就只能交給老天爺了,風調雨順勉強度日,稍微有些災難就要鬧饑荒。

歐洲還好一點,遇到災荒了進廠還能避免餓死,遠東大多數人就只能逃荒了。

當然,歐洲情況好不了多少,1871年德國城鎮化率才百分之三十點六左右,法國則是百分之三十一,奧匈帝國是百分之二十五,這還是城鎮化率。

城市化水平就更低,因爲大部分鄉鎮是依託農業生產,相當部分鎮民,依然從事第一產業,只是住在鎮子上,黑興根鎮就是這樣,如果年景不好,許多人也面臨破產風險。

這個時代活的最滋潤的還是英國人,其本土城市化水平超過百分之六十,工業已經成爲其經濟主體,而最近幾年因爲東非,北美,沙俄農業增產,國際糧食價格持續下降,工業國的食品價格相當穩定,甚至有下降趨勢。

在1871年,東非的城鎮化率是百分之十七點三,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鎮化率百分之十二),這在農業國中屬於偏高水平。同期的美國,城鎮化率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比東非要高。沙俄則是百分之十一左右,比東非要低,而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遠東城鎮化率更是僅有百分之四左右。

東非城鎮化率偏高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人口偏少,加上移民居多,爲了加速各民族融合,東非會傾向於把人口集中一些,杜絕單一民族聚居,這是政策上的考慮。

其次是東非農業發展比較注重協作,所以人口比較集中,在東非殖民地建立之前,東非是真正的不毛之地,野獸比人數量都多,這樣的環境下,開荒土地上沒有一定數量的人口,不出三個月又會被大自然回收。

所以東非農業頗有一種舉國體制的味道,需要中央統一調度資源,清除野獸有時都需要出動民兵組織,甚至是軍隊,何況這裡還有不少土著政權存在。

最後,還有這些年黑興根財團也在東非置辦了不少產業,光是新建成的巴加莫約造船廠就有工人超兩千人,劍麻產業更是突破五千名工人就業。

不過以上原因只能說並不是最主要的,東非城鎮化率偏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數量龐大的黑人並沒有被計算到東非人口中。

黑人人口幾乎是東非移民人口的四倍還要多一點,這還是在東非驅趕了不少黑人後的結果。

這也造成東非人的生活比較單調,但是生活水平在世界上並不算差,畢竟有礦,有地,有可壓榨人口(黑人),加上公司化治理,避免了小農破產,即便某個地區糧食減產,也可以從其他區域通過調撥糧食平攤掉這點損失。

更何況東非本來就是一年糧食多收,普遍在二季以上,這個因素很重要。

就比如遠東爲什麼宋代以後人口和產業加速向南方聚集一樣,南方即便遭災也可以及時補種,不至於像北方一樣顆粒無收,冬季不遇到極端氣候也不用擔心凍死風險。

東非則更進一步,全域內氣候差別不大,降水雖然也有季節性,但是足夠多,而且沒有遠東極端,整體糧食產量不會有太大波動(刨除掉不斷開荒因素)。

前世,遠東把耕地質量分爲15個等級,其中最優等的土地主要分佈在南方,耕地質量等別總體最優的前三位是長江中下游區、華南區、江南區,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南方耕地熱量更加充足,一年三收,中等地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四川、山西等地區,東三省黑土地雖然肥沃,糧食質量高,但是熱量不足是一個大問題,只能說有得有失。

用農業專家的話說:“東北黑土,一攥就出油,但由於光、水條件,一年只能一熟,這是先天不足。不管用什麼技術,一季水稻畝產就是一噸多,玉米也是一噸多。這隻能是單產冠軍、一季冠軍,耕地質量等別是建立在週年產量上的,一年三熟的南方更具優勢。”

如果按照這個前世遠東標準,東非大部分耕地都屬於中等偏上水準,大湖區則是優等,所以東非註定是個農業大國。

雖然,移民們爲了乾飯,起牀的積極性被調動,但是向來重視秩序和衛生的移民署可要給他們加大點難度。

“把被褥都整理好了!東西不要亂堆亂放,一會有人來檢查,要是有誰敢邋遢,別怪我沒提醒你們,後果自負!”

“你們041寢室怎麼搞的,地上灰塵這麼多,趕快把這裡搞乾淨,不然晚飯就別吃了。”

“這是誰的衣服,編號8856,這才新發幾天!你聞聞這味,像話麼?趕快去洗乾淨!”

……

衛生檢查的熱鬧很快就引起了援助團成員的注意,只聽到移民居住區一陣嘶吼聲,還有移民們洗漱時的嘈雜聲。

安德:“世嚴兄!東邊這麼吵!而且好像有人在訓斥,鳥語(德語)和漢語都用上了,這東非不會是在虐待移民吧!”

李格:“厚度老弟,待我去問一問就知道了!”

於是李格向着東非移民署給他們安排的嚮導居住的房子走去。

“咚咚咚……”

“誰啊!起這麼早?”

“……”李格有些懵,因爲對方說的是德語。

一會,房門被打開,看到站在門外的李格,嚮導纔想起來,這些人不會說德語。

嚮導:“李格先生!伱有什麼事麼?”

李格:“哦,是這樣的,爲什麼東邊居住區那邊早上那麼嘈雜?”

“你就問這個?實際上和你們沒有太大關係,那些都是新來的移民,他們自然要接受一下東非的教育,不然很難適應東非的居住環境,如果沒有其他事,你們就接着睡吧!不用管他們。”

李格:“這倒不至於,我們只是好奇,請問我們可以去那邊看一看麼?”

“啊!那邊有什麼好看的?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的人罷了,不過你們要真是好奇,可以去看看,不過要快點回來,別到時候忘了吃飯。”

李格:“沒有問題,真是不好意思,打擾您了。”

“哪裡哪裡!我本來就是爲你們提供諮詢服務的,啊……”嚮導打了個哈欠道:“我先去洗漱了,你們有什麼事就先自己拿主意吧!只要別出移民過渡點範圍就行。”說罷,嚮導就轉生回屋去翻找毛巾和牙刷了。

李格帶着消息回來:“厚度老弟,走,我們去看看那邊,什麼情況!”

安德:“世嚴兄,這被允許麼?”

李格:“沒有問題,我已經問過了,只要不出移民過渡點,我們是可以自由活動的。”

安德:“那同去!”

於是兩人向着移民居住的地方過去,這還是兩人第一次見到東非移民,熱乎的,像達累斯薩拉姆市那種在東非定居多年的移民沒什麼好看的。

移民居住的地方集中在東邊,這裡人來人往,很是熱鬧,現在大家忙着洗漱和打掃衛生。

許多人脖子上掛着毛巾,拿着牙刷到公共浴室洗漱,還有正在疊被子的,掃地的。

李格和安德注意道這裡十分擁擠,但是井然有序,小小的宿舍裡住着八個人,卻也不髒亂,也可能是移民沒有什麼行李的原因。

李格:“厚度!我感覺這裡不是什麼移民點,而是軍營!”

安德:“確實如此,他們這統一的衣服樣式,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和東非的軍警制服一樣,只是在顏色等細節上有些許差別!”

李格:“還有,你注意到了麼,這裡移民和達市居民的形象也大不相同,普遍有些消瘦。”

這是必然的,遠東移民尤爲嚴重,如果李格等人見識到剛剛下船的移民,那幾乎就和剩下半口氣了差不多,而移民過渡點裡大多數移民都修養了一段時間,能有現在的精神狀態就不錯了。

第177章 放牧第101章 招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84章 談判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555章 羞辱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732章 雙輸第496章 交戰第438章 倒計時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431章 居所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81章 “火車頭”第471章 漏洞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81章 “火車頭”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520章 發電廠第612章 美食節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460章 衝突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60章 革新第336章 東非菜?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231章第140章 新品第713章 不畏戰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51章 坦噶港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504章 借人第258章 夜襲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20章第36章 濱海區第404章 暴富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35章 休整第696章 油井第31章 部落衝突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382章 渡河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364章 燃燒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539章 鄰居論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61章 檢閱第65章 電燈第327章 南下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47章 登陸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60章 革新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53章 送酒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76章 高等教育斐迪南大公第547章 登陸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
第177章 放牧第101章 招人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84章 談判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555章 羞辱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732章 雙輸第496章 交戰第438章 倒計時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431章 居所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581章 “火車頭”第471章 漏洞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581章 “火車頭”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520章 發電廠第612章 美食節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460章 衝突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60章 革新第336章 東非菜?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231章第140章 新品第713章 不畏戰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51章 坦噶港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504章 借人第258章 夜襲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220章第36章 濱海區第404章 暴富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35章 休整第696章 油井第31章 部落衝突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382章 渡河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364章 燃燒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539章 鄰居論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61章 檢閱第65章 電燈第327章 南下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47章 登陸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60章 革新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53章 送酒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4章 一日政治第476章 高等教育斐迪南大公第547章 登陸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