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

王芬依舊很客套地在刺史府中準備了接風酒宴,對於這些官場的利益也都已熟悉。

看着桌上豐盛的菜餚,管彥並沒有多少食慾。此時他更關心的是城外集結大軍隊!

“文德此戰可還順利?”王芬面帶微笑地開口說道。

“哎呀,說到此戰,還得多謝王大人啊!”

“哦?此話怎講?”

管彥眼珠狡狤地轉了轉:“那日與張燕率領大軍與小弟對峙。賊軍數萬之衆,聲勢浩大,我軍士卒頗以爲懼!

王芬聞言,面色也凝重地問道:“軍心不穩,士氣不振,乃兵家大忌!文德如何處之?”

管彥一臉佩服地看向王芬:“就在此緊要關頭,小弟斗膽報出了兄長威名,賊軍聞之,不禁惶恐自亂。小弟趁此良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張燕不能相敵,故而投之!”

“哈哈~~~”王芬一聽,不禁洋洋自得哈哈大笑起來。

“兄長威名震懾十萬賊兵!如此佳話必然千古傳頌,爲世人敬仰啊!縱然張燕反出太行,然一時芥蒂之癬,不足爲慮矣!”管彥乘熱打鐵,又是一記馬屁送上。

“文德過譽啊!愚兄治理冀州,盡心盡得罷了,縱有小成,也是這冀州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共助之力!”王芬這句說得誠懇至極,管彥連連點頭附和。

不過,王芬旋即一臉悲天憫人的模樣說道:“只是這大好局面,縱然愚兄再爲努力,也是徒然無功也!”

王芬眼睛偷瞟了下管彥的臉色,繼續說道:“上次你我兄弟所議之事考慮如何了?

終於提到正文了,管彥心中頓時棄了警戒之心,面色裝作深以爲然道:“兄長,我班師歸來時,心中一直思慮此事!靈帝無得,蒼生殘喘。如今我又接到消息:西涼王國再與陳倉叛亂。朝廷已遣皇甫嵩和涼州刺史董卓共同鎮壓。兄長正可利用此契機,爲蒼生黎民計,爲天下百姓計,舉兵從義,另立乾坤!”

“好好好!”王芬撫掌大笑,連道三聲好:“文德如此忠心,待合肥候繼承大寶。愚兄便推舉賢弟爲大將軍!”

管彥感激涕零拜道:“謝兄長提攜!”

王芬忙扶起管彥:“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客氣,來來來,飲酒飲酒,七日後我便起全州之兵,迎合肥候爲帝!”

“好!”管彥舉起酒杯:“小弟敬兄長一杯!”

“同飲同飲!”王芬仰頭飲盡美酒,完全沒有注意到管彥眼中異樣的目光。

七日後的清晨,鄴城外臨時用巨木搭建了一個九層高的祭壇。

“九”這個數字在古代可不是隨便用的,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爲陽數和陰數,奇數爲陽,偶數爲陰。陽數中九爲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爲“九五至尊”。

щшш▪ ttκΛ n▪ c○

皇帝的龍袍上會有九條龍,皇宮內會有九道門等等,這個皇帝專屬的數字表明瞭今天這個祭壇的不平凡。

管彥事先的得到王芬的消息,只率親衛護衛祭壇之側。這也符合管彥的計劃,三千虎賁還有大用!於是,管彥很痛快的答應了王芬,剛過卯時,便率領幾十親衛在祭壇旁邊靜站。

辰時三刻,鄴城之中,一頭戴九龍金冠,身穿黑色團龍龍袍的矮胖子在冀州一衆官員的簇擁下走出了鄴城城門。

衆人走進,管彥一眼便看到了那矮胖子身旁的王芬,王芬今天所穿非是平常所穿的刺史服,東漢的官員辨別品介高低乃是以印綬來區別。

“印”乃是官員的官印,若官員不主動示出,便不可分辨。一般都是以官服腰間的“綬帶”來辨別。

管彥一眼就看出,這綬帶的品介乃是三公之品。這王芬看來要當定這個“開國功臣”了!

只見王芬一股俯視天下的眼神掃視了下靜立的三軍將士。不過當看向管彥時,王芬的臉上還是擠出了一絲笑容,管彥也忙微微點頭示意。

那矮胖子必是今天要“登基”的合肥候,衆人把他簇擁到祭壇下後,便紛紛散立兩側,只讓合肥候一人獨自登上九層祭壇。

合肥候在祭壇上“訓練有素”的鼓搗了半天后,王芬給旁邊一親信使了個眼色,那人忙走到祭壇之下,從一旁托盤上雙手取過一長緞展開念道:

“大漢自太祖高皇帝起,至今已近四百年。今漢帝劉宏,昏庸無道,寵信奸佞,其才,不足以治天下;其德,不足以安萬民。本候不忍大漢四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更不忍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故以高祖後裔之名,繼承大統!平除奸佞,匡扶漢室!”

親信讀完,王芬率先對着祭壇上的合肥候下跪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冀州衆官員,以及衆將士紛紛隨着王芬跪下,口中三呼萬歲。

合肥候彷彿早已經料到一樣,雙手虛擡,面無表情的說道:“衆愛卿平身!”

“謝萬歲!”

王芬親信立刻又從托盤上雙手取出一黃緞聖旨,緩緩展開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召曰:

朕初等大寶,新開天運,建年號爲:天運。願冀州刺史王芬擁立之功居功至偉,可爲國家棟梁,特冊封爲丞相!賜九錫,總領天下政事!欽此!”

“謝皇上!”

王芬謝恩後,站起身來,緩緩走到祭壇之前。一股意氣風發之氣從王芬那因興奮而通紅的面頰上毫無保留地散發出來。

“新帝登基,普天同慶!然洛陽僞朝依舊把持天下命脈,本相甚爲擔憂啊!”洛陽的政權立刻變成了“僞朝”,這王芬的定位還真轉換的蠻快!

管彥不懷好意地起鬨道:“天運必興!天運必興!”

天運乃是新皇帝的年號,管彥這麼一喊,地下的將士紛紛一起跟着那喊起來。

上萬人的喊聲齊聚起來,震徹雲霄,讓王芬大爲滿意。

王芬眼珠子一轉,忽然止停了吶喊聲:“新帝登基,自當重賞開國功臣。管彥聽封!”

聽到喊自己的名字,管彥愣了一下,忙給旁邊的小七使了個眼色,自己便一溜煙地小跑道王芬面前下拜道:“末將在!”

王芬看着面前恭敬下跪的管彥,心中瞬間充滿了滿足感,權利的滋味真好!

“着封管彥爲大將軍,總領天下之兵!”

“謝皇上,謝丞相!”管彥站起身,對着王芬微微一笑,

王芬回敬一笑:“管大將軍,來爲衆將士說幾句吧!”

看着小七地身影漸漸跑走了,管彥眼中浮現一絲戲謔之色:“好!就聽丞相的,說兩句!”

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九十二節:反了!第六節:泰山賊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十節:糜家小姐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六十五節:龍虎騎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五十八節:病賢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二百二十一節:李傕求官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零六章:遭遇羌胡第三百零一節:呂布北出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二百一十八節:暗潮洶涌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
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九十二節:反了!第六節:泰山賊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十節:糜家小姐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一百六十五節:龍虎騎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五十八節:病賢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二百二十一節:李傕求官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五十四節:拐賣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零六章:遭遇羌胡第三百零一節:呂布北出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二百一十八節:暗潮洶涌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