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節:龍虎騎

“我?”二人同時瞪起雙眼看着管彥。

管彥軍中雖不說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但是人才濟濟還是能算得上的。

且不說跟隨管彥最久的周倉、紀靈,這二人不僅跟隨管彥最久,而且這二人也非庸才,各個作戰勇猛,乃兩員猛將。

除去周倉、紀靈,還有臧霸、馬騰。臧霸有着大多數武將沒有的機智和冷靜,而且武力也與紀靈不相上下,管彥素來最看重臧霸。還有馬騰,平定韓遂之戰時,馬騰本欲豁出性命爲韓遂報仇,但是在管彥忠孝仁義的斥論下,馬騰棄暗投明,投在管彥麾下。可以說,管彥還是十分看重馬騰的。

總之,不管橫排還是豎排,都輪不到馬超和龐德這兩個小字輩統領精銳鐵騎。

管彥有管彥自己的想法,馬超、龐德日後都是三國中頂頂有名的大將。馬超率領西涼鐵騎殺得曹操聞風喪膽,割須棄袍,名震天下!而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時,常騎白馬馳騁奔殺,曾一箭射中關羽中額,被蜀軍稱作“白馬將軍”。時值漢水暴溢,他率諸將與關羽殊死搏鬥,箭嫉射盡,又短兵相接。而他格鬥益怒,膽氣愈壯,力戰多時後因小舟被洪水打翻爲蜀軍所擒。關羽敬重他的剛毅威武,以封將勸降,但他卻怒目不跪,怒斥關羽,最終殞身殉節。

這二人的事蹟,管彥心中可是甚爲明瞭的。俗話說先知先覺,這兩個未來名將若是不以重用,真是暴殄天物了。

但管彥也不能如實講明,只能說:“你二人年輕氣盛,力敵千鈞!我組建的鐵騎正是要這種奔銳之氣!想我大漢冠軍侯霍去病,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如此之勢,某甚傾之!你二人便要爲我練出此等鐵騎!”

管彥把兩人比作大漢第一英雄霍去病,二人怎會不開心?當下欣喜道:“末將定不負主公厚望!”

管彥點點頭:“你們去忙把,把老周叫來!”

“啥事啊!”

人未到,聲先至。

“主公找我有事吩咐?”周倉一路小跑地來到管彥面前。

管彥笑了笑:“沒事找你幹嘛?”

管彥站起身,來回踱步道:“老周啊,你還記得洛陽大宅裡的‘匠作坊’嗎?”

“當然記得!”周倉手舞足蹈說道:“從早到晚乒乒乓乓的,真想砸了那地方!”

管彥擺擺手,笑道:“你砸了那地方,我非要打斷你的手不可!今天有一事需要你去做!”

“何事啊?”周倉湊過身來。

管彥的臉色慢慢嚴肅起來:“你即刻率領三百親衛,日夜兼程前往洛陽,將匠作坊三十六名匠人全部帶來冀州!”

“全都帶來?”周倉擰着眉頭問道。

“對!”管彥重重點點頭:“還有,老周你務必注意了,匠作坊的三十六匠人一個都不可少,若有人不欲隨行,汝便以重金好生勸之!若其堅決不從……”

“堅決不從怎麼辦?”周倉追問道。

管彥的目光忽然變得冷漠:“殺!”

周倉愣了片刻,抱拳一回:“喏!”

周倉率領三百親衛出發了。不管能來多少,一定要將馬鐙這個秘密暫時封存起來。

但是當看見馬超騎着裝配馬鐙的戰馬轉了一圈後,管彥眉頭有緊鎖了起來。

這馬鐙雖說藏於馬腹之下,不太引人注目,但若在行家眼裡,這一點小變化恐怕難逃他們的眼睛。

管彥站在校場上來回踱步着,思考着如何才能把馬鐙藏的更不引人注目。

現在三月下旬,初春之際,但是隆冬所殘留的寒氣卻還未全部散去。再加上冀州乃是中國北方,這天氣較以其他地方要更爲冷一些。

空曠的校場上並無任何擋風之物,凜風肆無忌憚地吹打在管彥身上。

“主公,莫要着涼了!”戲志纔拿着一件暗紅大氅爲管彥披上。

管彥的思緒拉回現實中,看了看面前消瘦的戲志才,管彥又把大氅拿下爲戲志才披上:“志才啊,你身體素來不好,需好好休養纔是啊!”

一個在管彥看起來很平常的動作,但是戲志才卻感動萬分!在這些謀士看來,禮賢下士乃是明主的第一步!有如此明主,戲志才如何不感慨萬分?

“謝主公!”戲志才感動地抱拳一回。

管彥笑了笑拍了拍戲志才的肩膀。

戲志才雖然和管彥身高差不多,但是身形卻消瘦多了,大氅乃爲管彥量身定製,披在戲志才身上就顯得有些空曠了。戲志才的身子完全被大氅罩在裡面,只有下襬部分露出了點青色的長袍。

大氅…大氅…管彥腦袋裡忽然靈光一閃:人外面能罩件衣服,爲什麼不給戰馬外面也套件一副呢?這樣便可把馬鐙藏在裡面,讓外人無法直視了。

管彥腦袋裡冒出了中世紀歐洲騎兵的樣子,那些騎兵的坐騎,外面都罩了塊大布,畫着些十字架什麼的,總是還蠻拉風的。

當然,管彥並不是爲了耍帥纔想起給戰馬套衣服,將馬鐙的秘密延遲傳世,纔是管彥的初衷。

管彥立刻蹲下,撿起一塊石頭在沙土上塗畫起來,邊畫邊說道:“志才啊,這個事你去辦一下。你照着個樣子,做一千件罩在戰馬上的罩布。記住,這罩步的長度一定要沒過馬腹!”

給馬做衣服?戲志才自認爲也博古通今了,但是這個主公總是有點出人意料的東西做出來,這個給馬穿的衣服又是做什麼呢?

但是,看着管彥的樣子,戲志才也知道現在不是相問之時,於是應了聲便小跑出校場,按管彥的吩咐去辦事了。

戲志才匆忙跑開,管彥卻依舊盯着地上的那個草圖。

罩布是做好的,不過這光禿禿的是不是難看了點?那些外國騎兵又是十字架,又是叉叉,又是什麼獅子,看起來好看多了!我是不是也在上面畫點啥呢?

中世紀的騎兵,大都是基督教徒,故而盾牌,衣服上都是十字架;中國的軍隊自然也要有中國的特色。

中國傳統形容勇猛,多以龍虎之名,那我這部隊就叫做龍**!罩步之上印上龍虎團圖,也作爲我寡言部隊的一個標緻!對,就叫“龍**”!

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二百一十二節:呂布敗走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三百零一節:呂布北出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九節:徐州糜竺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
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二百一十二節:呂布敗走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二十八節:錯打錯着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二百九十四節:四圍濮陽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三百零一節:呂布北出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九節:徐州糜竺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