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

管彥帶着龐德、馬超二人匆匆向府中趕去。來到府門前,劉管家早已在門房中等候多時。

一見管彥的身影,劉管家匆匆迎上來道:“大人回來了啊!”

“嗯,劉管家,汝在此作甚?”管彥問道。

“大人,議郎蔡邕和車騎將軍皇甫嵩已在府中久候多時了!”

“什麼?”管彥先是一愣,忙邁步向府裡衝去。

“管冀州!管冀州!”忽聽身後呼聲,管彥轉頭一看,夜色濃濃,只見一人正大步向自己跑來。

這誰啊?待來者跑近,藉着府門微弱的燈光,管彥這纔看清來者身着青衣,外罩一層銅甲,似是軍士打扮,頭頂簡單地用一條靛色布條纏繞着髮髻。只是這小卒長得脣紅齒白,甚是有股英氣。

“汝是何人?尋我何事?”

小卒一抱拳:“在下乃幷州刺史丁原帳中親衛!”

“哦!”原來是丁原的人:“丁公遣汝來何事?”

“丁刺史特令小人跟隨管冀州左右,丁公囑咐小人:若管大人有何差遣,小人則火速趕往幷州通報!”

這丁老頭倒也是個倔犟、重義之人!管彥點點頭笑道:“那行吧,孟起,先帶這位兄弟下去歇息吧!”

管彥又隨口問道:“對了,汝姓甚名誰?”

“在下張遼!”

“哦,張遼啊!”管彥忽然一轉身,瞪着雙眼看向張遼。

“你再說一遍,你叫什麼?”

管彥的反應有點嚇人,張遼擡眼小心看了下管彥:“在下張…張遼!”

管彥頓時一腦門子汗,雙手互搓着來回踱步。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張遼啊!張遼一生,戰功累累,尤其逍遙津一戰,張遼威震敵國,聲名大噪,成爲歷史推崇的名將之一!“張遼止啼”也成爲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

不過天下同名同姓者甚多,哪知此張遼是否是彼張遼也?

管彥試問道:“汝可有表字,何方人士?”

張遼抱拳一回:“小人表字文遠,雁門馬邑人士!”

是了是了,就是這個張遼。看着這個面色還很稚嫩的張遼,管彥恨不得撲上去親一口。以前總是爲了招賢納士而發愁,陳登、戲志才、臧霸等等衆文臣武將,哪個不是經理坎坷方被管彥收服?如今卻自己跑來一個,怎不叫管彥開心?

管彥嘴裡一個勁地說:“好……好……”搞了旁邊的人都莫名其妙的。

老管家劉峰湊上前去:“主公,蔡大人和皇甫大人還在廳中等候啊!”

管彥一拍腦袋:“哎呀,差點誤了正事!張遼,現在命汝爲我門下督,在周倉將軍手下辦事!”

一來就有封賞,張遼欣喜地抱拳回道:“謝大人!”

管彥點點頭,這才慌忙向內廳跑去。

“老師、蔡大家,讓二老就等,彥之罪過也!”管彥一臉笑容地說完,便作勢欲跪。

皇甫嵩伸出腳尖,點着管彥的膝蓋,笑罵道:“好了好了,莫要裝腔作勢,現在汝乃一州之首,這成何體統?”

管彥擺擺手:“一日爲師,終生爲父,子跪父,天經地義!再說蔡大家乃當世大儒!我等讀書之人無不對蔡大家佩服地五體投地!此禮聊表寸心耳!”

蔡邕聽完哈哈大笑:“看來文德官至冀州牧,學問沒長,倒是這官場的溜鬚之風進步不少啊!”

皇甫嵩、管彥一同哈哈大笑。

皇甫嵩說道:“好了文德,你坐下,還有正事相問!”

管彥也不嬉鬧了,忙端坐一旁,側耳聆聽。

“聽你家將說,你方纔匆匆去丁建陽帳中,究竟因何事?”

管彥臉色一正,忙把方纔的事情細細說了一遍。

皇甫嵩、蔡邕聽完後均皺起眉頭,皇甫嵩嘆息道:“董卓近日威逼利誘,盡收何進殘軍;如今又得呂布相助,如虎添翼也!哎,這洛陽城大亂將至矣!”

蔡邕也點頭說道:“董卓現今越發囂張跋扈,吾二人正爲此事而來!”

蔡邕捋了捋鬍鬚繼續說道:“方纔文德不在府中,董卓再召羣臣,商議廢立之事。袁本初當場怒斥,董卓本欲殺之,只是衆臣苦勸,故而放袁紹離去。”

“哦?袁紹居然如此硬氣?太傅袁隗難道未曾言語?”管彥狐疑起來,這袁隗是個老狐狸,按道理應該不會讓袁紹去頂撞董卓,他就不怕董卓把袁紹咔嚓了?

蔡邕搖搖頭:“袁太傅默然不發,只是爲袁紹求情。而後董卓爲顯寬厚,令袁紹爲渤海太守,連夜赴任去了!”

管彥一拍腿:“這就是了,袁隗必料定董卓會有此舉!”

皇甫嵩和蔡邕同時相問道:“爲何?”

管彥回道:“如今洛陽城中,董卓一家獨大,上至陛下,下至百官,皆看董卓臉色行事。袁隗料定董卓爲服人心,必寬示袁紹,外放他地。故而藉此令袁紹與洛陽之外尋一根基之處,待日後大用!”

管彥的分析,條理清楚,絲絲透徹,皇甫嵩不禁點點頭,寬慰地看向管彥:“文德終成大才矣!”

管彥忙回道:“全耐老師教導之功!”

皇甫嵩哈哈一笑,爲有這個弟子感到十分高興。

管彥看了看一旁同樣很是開心地蔡邕,心頭不禁浮起了一張精緻的面孔。

“蔡大家!”

“文德何事啊?”蔡邕揚眉一問。

管彥略顯扭捏地問道:“不知這半年來蔡小姐可好?”

當着別人老子的面,問別人的女兒過的怎麼樣,狼子野心啊!

蔡邕臉色微微一變,想起了那日管彥與蔡琰在府中私會的樣子,不禁慍怒地哼了一聲。

管彥尷尬至極,不知如何向這未來老丈人套近乎,只得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皇甫嵩。

皇甫嵩看着管彥的樣子,不禁一笑,對着管彥微微頜首,好像在說:“放心,看你老師的!”

皇甫嵩拍了拍蔡邕的肩膀:“我說蔡老頭,琰兒也不小了,汝有何打算啊?”

蔡邕面色一苦,嘆了口氣:“琰兒命苦,吾欲帶其回陳留老家,靜養心性!”

說道最後一句,蔡邕聲調一揚,瞥了眼管彥。

管彥忙給皇甫嵩使了使眼色。

皇甫嵩看着管彥,笑的更歡了:“蔡老頭何必如此,文德也二十有四,已到婚配年紀,且二人素有情誼,汝何不順水推舟,成全他們?”

蔡邕彷彿心中氣還未消:“男女之情,當循古禮,三媒六證,缺一不可。像爾等私會後園,成何體統?”

管彥哪還敢說什麼,忙像小雞啄米般點頭道:“是是是~~~”

皇甫嵩擺擺手:“你個蔡老頭還來勁了,好好好,爲了這徒兒,我便豁出這老臉,吾以文德之師、車騎將軍之名,正式向蔡大家提親,可好?”說着,皇甫嵩便欲作揖下拜。

蔡邕心裡其實沒那麼生氣,蔡琰能嫁給管彥,也許是蔡邕心中最好的結局了。何況他也不敢大咧咧接受皇甫嵩這一拜。

蔡邕忙起身拖着皇甫嵩的雙臂,接着狠狠地看着管彥:“便宜你小子了!”

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六節:泰山賊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二百一十二節:呂布敗走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一百六十二節:王芬之死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八十八節:耿鄙之謀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
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六節:泰山賊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二百一十二節:呂布敗走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一百六十二節:王芬之死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五十節:三英戰呂布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三百零二節:雙雄再聚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八十八節:耿鄙之謀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