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

袁進看着劉協躊躇不定的樣子,想起了袁隗對其最後的囑託,心中暗下決心,眼神堅定地看向劉協,默默地從袖中摸出了一把匕首。

“你想做甚?”畫風突變,劉協看着袁進手中的匕首,嚇得一個踉蹌,又倒回座位上。

“大王,太傅去,小人本當從之,只因太傅遺令,故苟延殘喘。今太傅之言物,皆以轉至大王,洛陽東門處,自有太傅故吏職守,大王可安然相去;若天明,管彥必將追查至此,屆時玉石俱焚,大王自思之,小人去也!”說罷,袁進匕首直插心窩而去,眨眼間,袁進便痛苦倒地身亡。

袁進佝僂着身子,倒在劉協面前,心窩處一灘黑血慢慢流出,不一會,一股濃厚的血腥氣便已充斥着整個房間。劉協呆坐在座位上,雙眼呆滯的看向袁進的屍體,心中卻是澎湃萬分:袁進也許說的對,這件事管彥肯定是要追查下去,自己雖然是陳留王,但是論實力、人脈遠遠是遠遠不及袁隗的,袁隗四世三公,當朝太傅尚且如此下場,那自己又會是什麼下場?留在洛陽遲早爲管彥所害,倒不如按袁隗謀劃,尚有登天之機!

劉協輕輕撫摸了下傳國玉璽,目光變得柔和、溫暖,彷彿是父輩撫摸着愛子的額頭一般。

“來人!”劉協忽然一把抓過傳國玉璽放入懷中,向門外喊道:“立刻備馬!”

一刻鐘後,數十匹良駒自陳留王府中疾馳而出,直奔洛陽東門而去,東門副將立刻誅殺守將,令城門大開,隨那一行人出城而去。

此事報到紀靈處時,已過半個時辰,紀靈立即派五十精騎追趕,然事出突然,又逢夜色昏暗,五十騎兵東出洛陽追趕兩個時辰都未曾看見任何身影,只得作罷回城。

翌日,驃騎將軍府長史戲志才入朝奏明天子袁隗密謀造反一事,皇甫嵩、蔡邕、盧植等老臣共同參奏,漢帝劉辯震怒,但念於袁隗三朝老臣,又已自盡身亡,着奪其爵位,以庶民之禮葬之。戲志才上書進言當夷滅三族。皇甫嵩、盧植、馬日磾等人出言發對,蔡邕則不做言語,戲志才怒曰:夜襲驃騎將軍府,形同謀反,豈可輕恕乎?隨即令鞠義調集三千先登士卒駐守洛陽各處,再另紀靈調集金吾衛八百,捉拿袁隗、王允等十一家共同舉事之人,並其三族共一千餘人,斬首於洛陽西郊,一時間,哀鴻遍野,洛陽之人提“管”色變。

按照皇甫嵩等人的意思,袁隗王允肯定要懲治,但是夷三族就有點過分了,何況還不只是袁隗、王允二人,此事牽連十一家,上千人,這麼大的殺戮只有董卓在時纔有,如今好不容易安靜了幾年,洛陽又要經此動盪,這是皇甫嵩絕不願意看到了。

若是管彥在洛陽,皇甫嵩若是開口,管彥定然不好拂其面子,可如今管彥不在,戲志才、沮授、紀靈等人個個火氣沖天,根本沒人去在乎他們幾張老臉,情急之下,皇甫嵩等人唯有辭官以明心智。

這一切都看在戲志才的眼裡,也在他的規劃中:管彥過於仁慈,纔會讓袁隗這個隱患有可乘之機,如今既然抓住了把柄,定要把着洛陽城的反對勢力滌盪一淨!

沒過數日,洛陽城的鐵血清洗便已經傳向了大漢的各州各地,可是這個事件的主人翁——管彥卻因爲一路奔波,未有停頓,反而對於此等大事卻一無所知。

自洛陽出發七日後,管彥一行終於來到了長沙城南兩百里的小縣城——攸縣。

攸縣東西環山,中部地坪開闊向南北敞開,古有“衡之徑庭、潭之門戶”之美譽,實乃荊南咽喉所在,孫堅素有“江東猛虎”之稱,故入主長沙後,荊州牧劉表便派其從侄劉磐在此領兵防範。

攸縣小城,有爲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此長居的民戶不過千餘家,這天色尚未入夜,城門口便已門可羅雀,冷清至極。

經過錢財打點,管彥一行很順利的入城了,找尋了一處客棧,管彥從店小二那邊打探到了黃忠的住所後便帶了典韋匆匆而去。

這黃忠好歹是個地方上的中郎將,居住之所卻是簡陋至極,若非門口有兩名甲士把手,恐怕誰也想不到這是一名大漢官員的所在之處。

“請問這是黃將軍在家否?”管彥客氣的向前詢問守門士卒。

這士卒倒是機靈,一看管彥雖然衣着簡樸,卻是散發着一股藏不住的上位之氣,再加上腰間那柄寶劍和身後魁梧的侍衛,恐怕不是常人,當下便客氣的回到:“我家黃將軍,每日入夜前必往城防巡視,公子可過些時辰再過來尋之。”

“原來如此,我自去尋之,多謝!”管彥瀟灑一笑便轉頭向城門頭走去。

待管彥轉身離去後,那名士卒看向另外一名士卒,不屑說道:“這必又是荊州派來的世家子弟前來巡視,哎,既然主公不信任黃將軍,不知黃將軍爲何還如此賣命,真是奇怪!”

“唉唉唉,少說幾句,咱們站好崗便是!”另外一名士卒年歲稍長,打斷了對方的埋怨,二人不約而同地嘆了口氣,對視一眼,便又扶着兵器站起崗來。

“什麼人?”城門口地一隊人馬攔住了正欲走上城牆的管彥,厲聲問道。

管彥訕訕一笑,在洛陽“橫行霸道”慣了,如今倒是忘了在攸縣。

“這位軍爺,小弟有要事求見黃將軍,煩請通報一聲!”

“哼,黃將軍豈是你想見便見的?莫要在此搗亂,否則把你抓起來!”一個貌似這些軍卒領頭之人,不耐煩地直朝管彥擺手。

典韋聞言,向前一步,龐大地身軀擋住了部分落日餘暉,渾身地煞氣,好似順着典韋地身影籠罩着前方几名士卒。

“你你……你,你想做甚?”領頭士卒踉踉蹌蹌連退幾步,慌忙拔出兵刃,顫抖地看向典韋。

典韋一言不發,威至如此!

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七十六節:河北高覽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二百二十九節:馬尿淬火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
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二百七十三節:依依在目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七十六節:河北高覽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二百六十一節:家將之後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二百二十九節:馬尿淬火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一百九十九節:各懷鬼胎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一百八十九節:復坐帝位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一百八十七節:再言廢立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第七節:城門風波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