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泰山賊

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天空像是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雲霧,又高又遠。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山樑上爬出來,如同一盞大燈籠,把個湖畔之地照得亮堂堂,將樹枝、幼草的影投射在湖面上,花花點點。管彥靜靜地躺在帳篷裡,頭卻伸出帳篷外仰望着漫天繁星。這樣的天,這樣的水,這樣的空氣是在後世裡面絕不會有的。管彥深吸一口氣享受着這一份寧靜和安逸。

“有賊人!”一聲長嘯撕破了長夜的靜謐。帳外騷動起來,管彥一個翻身出了帳外,周倉也正從帳中匆忙走出。管彥問道:“周將軍,發生何事?”周倉指着官軍營寨答道:“似爲他們出了事端。”

只見一個黑衣大漢已被四十多個官軍夾在中間,黑夜之下,大漢相貌並不看的清。只見他右手握着一個繯首大刀,左手正扶着官差押送的犯人。蔡哲躲在兩名官兵後面大聲說道:“兀那賊人,若束手就擒,吾且可留汝全屍。”黑衣大漢冷哼一聲,閉口不語,只是眼睛警戒的看着四周官兵。有兩個官兵欲從後偷襲,黑衣大漢一聲大吼,扭身橫劈大刀,刀法兇悍,均斬脖頸,一腔熱血噴了大漢滿身。見此狀,其餘官兵左右惶恐相顧,皆不敢近。

雙方僵持半刻,大漢架着的那囚犯氣喘吁吁地說話了:“吾兒宣高,爲父已年邁,死則死矣。務要爲我拖累,速速離去。”聽到這句話管彥心道:原來是兒子來救老子,倒也孝順。宣高?有點熟悉啊。

正當管彥思考時,大漢大吼一聲揮刀自上而下一招“力劈華山”將面前一名官兵生生劈成兩半,大聲道:“父親養兒十八載,兒孝思不匱。今父親爲貪官所害,兒當舍七尺之軀,保父親無恙!”說罷一刀砍斷老者鎖拷,護着老者慢慢往後退着。

這次衆官兵爲大漢威勢所鎮竟無一人敢靠近其十步之內,李信看此情形心裡急了大聲道:“爾等若被囚犯逃脫,回城如何向太守交代?太守之手段諸位忘否?!”看來這個太守是個心狠之人,衆官差果然被這句話威脅到了,紛紛咬咬牙往大漢*去。

但是這個大漢武藝高強,李信心理面還是沒有底,他眯着眼準備想個什麼計策來制服這個漢子。

無意中李信瞄到了站在不遠處的管彥衆人,李信眼睛一轉朝管彥拱手道:“那位公子,今賊人作亂,公子亦乃兗州人士,望公子相助,事後太守大人必有重謝!”李信這番話可謂是胡蘿蔔加大棒,既提醒管彥你是兗州人,我們可是兗州泰山郡的官差,是地頭蛇。又許諾管彥如果幫忙了太守大人會獎勵你們。

管彥心中一思量,微微一笑:“吾等願助大人一臂之力!”李信大喜:“好!煩請速速拿下此人!”管彥轉過頭對周倉輕言幾句。周倉嚴重閃過一道寒芒,輕聲道:“公子放心。”此時衆黃巾力士均已站在一邊看熱鬧,周倉回過身大吼道:“兒郎們抄傢伙!”

黃巾力士算是黃巾軍裡最精銳的部隊了,心裡雖然被周倉的一吼搞得莫名奇妙,但是手頭上卻沒停下來,紛紛拔出兵刃舉向夜空。周倉走上前輕聲低語了一番,衆黃巾力士臉上纔出現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眼中出現了一抹狠色。接着周倉大吼一聲:“弟兄們,殺~~”五十黃巾力士跟着周倉向那黑衣大漢衝過去,準確的說,好像是向官差的隊伍衝去……

周倉一衆衝的就快跟官差隊伍撞上了,李信心裡還想:還衝這麼急幹嘛?都快撞上了,走上去直接剁不就行了。

李信想的不錯,不過不是剁黑衣大漢,而是剁官差!周倉把刀反握平舉,趁着衝勁向李信奮力扔去,長刀夾帶着破空的撕裂聲,尖嘯着插進了李信的胸膛,直至沒入刀柄,刀勁帶着李信的身體又向後飛了三四步李信方悶聲落地,衆官兵一看,這李信早已死透了。

管彥看着李信這死法,心想:這周倉好大的力氣,不愧爲給關二爺抗刀的。周倉扔出長刀後,絲毫沒有停頓。他帶領着五十黃巾力士虎入羊羣般的從官軍背後殺了進去。這是一邊倒的戰鬥,這些地方官差平日裡除了會仗勢欺人,根本沒受過什麼訓練,戰鬥力十分低下。再加上週倉衆人出其不意的從背後突襲,不出一柱香的時間,四十多個官差被屠殺殆盡。

管彥看着滿地的屍體,心裡很難受,不是憐憫這些官差,而是殺人這種事情自己從來沒有見過,何況冷兵器的戰鬥往往的殺的人支離破碎,鮮血滿地。管彥強忍着嘔吐的衝動慢慢走到周倉面前說道:“周將軍,巡視下有無活口,務必保證一個不留!”“諾!”周倉一抱拳便帶着兩個黃巾力士去巡視了。

這時候管彥才近距離的觀察到了黑衣大漢和老者容貌:黑衣大漢身高八尺,體寬肩闊。臉上黝黑,劍眉入鬢,下巴上稀疏的鬍子說明此人年歲還不大。

再看老者,乾枯的面龐與大漢相似七八分,只是面部多了些皺紋,多了些滄桑,三縷長鬚讓老者增加了些許斯文氣息。

管彥朝老者一拱手:“先生尚安否?”老者顫抖着雙手回禮道:“多謝公子援手,宣高,快來叩謝恩人。”說着便拉着大漢往下跪。管彥慌忙托起二人手臂:“先生折殺我也,使不得,使不得。”

廢了好大的勁,管彥纔將二人扶起,管彥向老者問道:“剛纔聽聞這些狗官說道,先生乃犯官,不知先生爲何人也?”

老者長嘆一口氣:“公子爲我救命恩人,吾當無所隱瞞。吾乃臧戒,任華縣獄掾。只因依據國法,不肯聽從泰山太守憑私慾殺人,固爲太守所恨。前日命其手下尉曹掾史蔡哲前來收押我。而今正到此地。”

說着,臧戒指了指大漢繼續說:“此乃吾長子臧霸,字宣高。”臧霸?!管彥心中一驚:泰山賊臧霸!如果記得不錯,臧霸先事陶謙後事曹*,其間臧霸還聚集了一些兵馬自成一方霸主。在曹*手下時很受曹*看重,受到很高的待遇。江東虎臣韓當也曾是其手下敗將。

管彥自己發着呆,倒讓臧霸、臧戒父子渾身不自在。臧戒小聲問道:“公子何故?”管彥一驚,打個哈哈答到:“啊~這個~吾觀宣高武藝高強,真乃當世虎將也!”臧戒聽了這句話倒是很受用,自豪道:“宣高自幼以勇壯聞名鄉里,且熟讀兵書,老夫常以子爲傲矣。”說罷,臧戒開心地捋了捋鬍子。

管彥心裡很想知道他們的去向,便小心問道:“不知臧公意欲何從?”提到今後的打算,臧戒神情立刻萎靡下來,嘆了口氣說道:“如今朝廷外有黃巾,內有腐政。吾已老矣,願得一處,頤養天年。”臧戒閉上雙眼,說不盡的滄桑與無奈,乾枯的右手擦了擦隱隱泛着淚光的眼角,接着說:“老朽唯惜吾兒,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

聽到這句話,管彥食指大動,試探道:“若臧公信任,宣高可隨吾而行。某雖無才,卻可爲宣高尋份差事,必不負其勇武之名!”

“哦?”臧戒一驚,消糜的眼神頓時充滿了神采,看着管彥說道:“公子乃吾父子之救命恩人,吾兒若跟隨公子,既能尋得一個好前程,又能報答救命之恩,老朽求之不得矣!”臧戒拉過臧霸接着說:“吾兒速速拜見主公。”臧霸倒是很聽話,撩起袍子便要下跪。

管彥按住臧霸肩膀,面無表情地看着臧戒說道:“且慢,臧公不問我爲何人乎?”臧戒上下打量了下管彥說道:“吾觀公子氣宇軒昂,衆家將皆孔武有力,想必公子必是望族之後。”

“吾乃青州黃巾軍少渠帥管彥!”管彥盯着臧戒一字一句道。

其實管彥真心實意想臧霸留在身邊,但必須讓他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否則現在騙他,以後紙包不住火被臧霸知道實情,萬一一怒把他宰了那就虧大了。

臧戒聽到這句話如當頭一棒,呆立着,神情複雜地看着管彥,許久,臧戒長嘆口氣道:“汝爲賊,吾爲官,本應捉拿你歸案。”周倉一聽大怒:“汝二人真乃忘恩負義之徒,欲拿我家少將軍?先問我手中寶刀可願否!”說罷便要拔刀砍人。

臧霸也毫不含糊,拔出刀來護着臧戒,剛剛的戰友轉眼間就成了敵人,管彥轉身死死按住周倉的右手大聲說道:“周將軍勿動,且聽臧公說完。”周倉瞪了一下臧戒再看了看管彥臉上堅定的表情,哼了一聲,收刀入鞘,轉過身去不再看着臧戒父子。

管彥對着臧戒一拱手說:“敢問臧公現任何職?”管彥聽過臧戒前面自我介紹過,他明知故問就是提醒臧戒:你自己被上官陷害,差點被宰了,還說自己是什麼官?你現在跟我一樣都是被官府通緝的人。

果然,管彥的這句話讓臧戒表情顯得很痛苦。“哎~吾亦知如今自身難保,且如今天下大亂,太平道有席捲天下之勢。然我臧戒身受大漢俸祿,爲官也罷,爲賊也罷,只求問心無愧,我在世一天絕不允臧氏後人禍亂大漢!”臧戒言辭雖厲,管彥卻從中好像聽出點意思。

臧戒深深地看了臧霸一眼接着說:“待我死後,吾兒可自來尋管將軍報今日之恩。”

臧霸嚇了一跳,忙跪下說道:“父親福壽綿長,怎可輕言生死?”臧戒倒是笑了起來:“宣高當知生死天定。吾身本患疾十餘載,今又遭此劫難,心力具疲矣!”管彥嘆口氣說道:“臧公何必如此?不如……”話未說完,臧戒舉起乾枯的手掌打斷了管彥的言語:“將軍勿須多言,命乃將軍所救,若將軍欲留下,吾父子當引頸就戮。若欲有緣再見,望將軍令衆人讓出一條路。”管彥就盯着臧戒看着,瘦弱的臧戒卻毫不示弱的盯着管彥。

管彥心裡很糾結:這是在這個世界裡遇到的第一個將才,但臧戒對自己的身份如此耿耿於懷,雖然說自己死後就讓臧霸前來投效,但怎知他是不是誆騙我的。殺了二人又十分可惜,怕錯失機會。哎,終於明白當年曹孟德對關羽的心情了。管彥和臧戒就這麼對視着。不知道是誰開了頭,二人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良久,笑聲漸漸停止,管彥朝臧戒深深一作揖,說道:“臧公高節,我等雖爲太平道衆,然亦以忠義爲戒。公既不願留,彥自不會強求。”說罷,管彥一揮手,站在四周的衆黃巾力士皆退到管彥身後,管彥右手往前一展說道:“臧公,請自便。”臧戒沒有說話,只是朝管彥抱抱拳,然後在臧霸的攙扶下轉過身去,慢慢地朝官道走去。管彥一直看着二人的身影,直到漸漸地沒入了黑夜中……

---------------求收藏,求票票,求花花--------------------------------

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六十二節:王芬之死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十節:糜家小姐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八節:噩夢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六十六節:新帝繼位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
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十九節:出征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一百八十四節:己吾典韋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三十九節:武聖關公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三十三節:趙雲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六十節:回師鄴城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六十二節:又遇牛人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六十二節:王芬之死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十節:糜家小姐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八節:噩夢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三百一十五節:初見張繡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四十節:皇甫嵩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三十二節:人畜之別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一百六十六節:新帝繼位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十節:對飲紀靈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四十九節:呂布發威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一百五十一節:沉悶高順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七十五節:滿江紅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一百三十七節:西園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