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

“哈哈~~”聽聞高覽之言,管彥反而大笑一聲:“有趣!有趣!高將軍真乃性情中人也!”

管彥這一笑,倒是讓高覽覺得手足無措,愣在作爲,不只如何是好。

“袁本初四世三公,聲明遠博,振臂一呼,附從者萬餘!而吾本不過青州小吏耳,智薄才淺,何以成今日之勢?”管彥大袖一揮,指向帳中諸人,自傲道:“全賴吾帳中英才也!位得其人,人盡其才,適才適所,人事相宜。有此四法,袁紹何以勝我?高將軍爲我所用,必能一展所長也!”

正當管彥給高覽洗腦時,一士卒悄然入帳,在陳登耳旁悄言數句後又退了出去。

“主公,你看衆將皆已把酒相候,我等還是莫要刮噪,暢飲言歡方是正是!”陳登給管彥使了個眼色。

在衆人當中,敢這麼跟管彥說話的也就只有陳登了,而且管彥也已看到了陳登眼色,心中會意,便笑了笑點點頭。

“戲先生,你我與主公三人,咱們帳外走走如何?”陳登若有深意的話語,戲志才也心領神會,便搶先走出帳外。

三人在帳外借着依稀的火光沿寨行走,巡邏兵卒遇到後紛紛行禮避讓,管彥一一笑着點頭示意,等着陳登開口。

“主公,密探報:今日袁紹多有書信往公孫瓚軍中的趙雲處,不知有何圖謀。”陳登見周圍已靜,開口說道。

“哦?竟有此事?”提到了趙雲,管彥的思緒又有點飄飄然,趙雲與自己尷尬的關係着實讓管彥感到煩憂。

“莫非公孫瓚與袁紹有何聯繫,又或趙雲與袁紹暗通款曲?”戲志才先是發出了疑問。

管彥聞言搖搖頭:“公孫瓚之性絕不容袁紹,只欲除之而後快;而趙雲志高義長,更不會從袁紹之流!”

管彥雖然不擅於設計定謀,但是對於一些大方向的把我特別是人性的判斷還是比較準的,這得益於他後世的一些經驗,戲志才和陳登縱然再聰明,在這一點上也是不及管彥的。

見到管彥如此篤定,陳登接着說道:“若無暗通之先,那多半是反間計,恐怕我等設其南進之計,要落空了。”

戲志才也贊同道:“袁紹看來是要東進渤海,渤海乃其根基所在,若其安然所歸,加以時日,待其將養生息,必再爲大患。我一計,可釜底抽薪剷除袁紹!”

好!管彥最喜歡聽這些人說:我有一計!聽起來就那麼的提神!

“軍師且講!”

戲志才,細眯雙眼,悠然說道:“此事還得落在高覽將軍身上……”

三日後,高公孫瓚風聞袁紹多與趙雲接觸,心中有所顧忌,令退寨十里,與趙雲相隔,以防有變;趙雲聞之大怒,領數十親衛前往公孫瓚營中,希望面陳解釋,被公孫瓚拒之門寨門外,亂箭相阻;按照公孫瓚的想法,若是趙雲沒有反心,待回幽州後,矛盾自解;若是趙雲有了反心,此時萬不能給趙雲機會,畢竟趙雲的武勇自己還是很清楚的。

公孫瓚此舉讓趙雲頗爲寒心,回寨後破天荒的獨自飲酒,閉帳不出。

就在這時,袁紹令顏良、文丑各領五千兵馬自鄴城西、北門突圍,以牽制管彥、張燕,而袁紹自領一萬精兵自鄴城東門而出,直撲趙雲大寨。

趙雲立刻領兵相抗,趙雲軍容嚴整,更兼自己萬夫莫敵,手中亮銀槍,誇下白龍駒,在袁紹軍中左突右衝,殺得袁紹人仰馬翻,一時間竟以三千兵馬抗住了袁紹一萬人馬的進攻。

再看公孫瓚,自領着七千鐵騎並沒有直接加如戰圈,而是圍城了一個更大的包圍圈,就等着袁紹突破。

袁紹着急啊,這次勝敗關乎生死,趙雲如此神勇,區區三千人馬竟然也突破不過去,何況還有公孫瓚在虎視眈眈。

袁紹終是一時人傑,存亡之時,自領軍衝鋒,急令三軍:臨敵退者斬,突圍者賞萬金!袁紹軍勢大振,趙雲堪堪不支,損失過半。看着外圍的公孫瓚一部,趙雲心急如焚,想自己一心事主,卻被公孫瓚如此猜忌,如今唯有戰死沙場,以明心志,哎真不如當初隨了管彥!趙雲想到此處,心存死志,當下一拍馬大喝一聲,帶着滿身血跡又衝向了袁紹陣中。

看着趙雲消耗差不多了,公孫瓚暗笑一聲,這才令手下兵馬加入戰鬥,另外立刻遣人前往管彥、張燕處求援。

雙方膠着相戰,不分勝負,這時一員大將領數十兵馬自山林中疾奔而出,殺向了公孫瓚軍中,口中呼喊:“高覽在此,主公何在?”

高覽在袁紹軍中效力數年,袁紹士卒多是認識高覽的,而且作爲軍隊底層,他們只知道常山郡失了,可也不知道高覽的去想,他們素知高覽勇武,在這戰場中看見己方大將殺來,頓時間欣喜若狂:“高將軍,主公在那處!”

高覽順着士卒們的指向,帶着數人疾奔而去,口中邊走邊喊着:“主公,高覽來助!”

袁紹着周邊本還圍着層層士卒,換做旁人自然沒那麼容易衝過去,可高覽口中大聲呼喊,這層層士卒一時間也楞在那,不知所措。

袁紹護衛大將乃是呂曠、呂翔兩兄弟,素來對袁紹忠心耿耿,高覽的大呼聲早已落在他們耳中,常山郡陷落已有十天,常山郡的守衛全軍覆沒,守將高覽也生死不明,這早不來,玩不來,偏偏在這亂戰時衝了出來,而且不去衝鋒殺敵,卻是直奔袁紹而來,作爲護衛的警覺性,呂曠立刻上前大喊:“高將軍且先駐馬!”

可高覽好像沒聽見似的,兀自策馬衝來。

呂曠忙對袁紹說道:“主公,高覽恐怕來者不善,請速下軍令攔之!”

“這個……”袁紹聽着高覽的呼喊,心中多有顧慮:這高覽可是手中大將,若是以往沒了那就沒了,可如今正是相鬥膠着之時,手中只有張郃一人,獨鬥趙雲過不,若是有高覽相助,則勝率大增!這心中有了顧慮,袁紹多謀無斷的性子凸顯無遺,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攔住高覽還是讓高覽過來。

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四十四節:師徒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八節:噩夢第七節:城門風波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九十節:傅燮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
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四十一節:劉備求官第一百二十六節:猖狂賊子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二百零八節:約法兩章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二百五十五節:衆將回朝第十八節:管彥爲官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四十五節:十常侍郭勝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四十二節:太平要術第四十四節:師徒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九十七節:帳中議事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七十二節:偷天換日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二百零七節:大膽狂徒第一百五十七節:反目成仇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八節:噩夢第七節:城門風波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三十二節:主公休慌(求收藏、花花)第二百七十四節:再起烽煙第二百三十四節:府中質問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九十節:傅燮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四節:購糧之計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一百九十三節:心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