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

周瑜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下思緒,繼續說道:“今將軍掌朝廷法器,依兵戈之利,或可攻一城、略一地,

然若欲平復天下,當以軍輔政,瑜以爲,將軍當‘奉天子而令天下’!”

“啊!”管彥驚呼一聲,猛然站起來,腦中思緒洶涌。

在後世中記憶裡,管彥對於曹操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寧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而印象最深的一個政策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原是曹操手下一個名叫“毛玠”的謀士提出的,原話爲“奉天子以令不臣”,爲了刻畫曹操的奸詐,褒義詞“奉”也演化成了“挾”。

在演義裡,毛玠之出場了一小段看,就是赤壁之戰中接替張允出任“水軍副都督”。其實曹操對於毛玠評價很高: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爲哉!

周瑜所說的“奉天子而令天下”雖然字有不同,但是含義和目的是完全一樣的,真的難以想象,如此經典的集團政治方針竟然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提出來的。歷史中英年早逝的周瑜,除了留下“火燒赤壁”的經典之作,上天便沒有給他更多的展現機會,如果管彥的到來,卻看到了周瑜不僅僅有着傑出的軍事才能,更是有着極爲優秀的政治才能!

看着管彥驚訝的樣子,周瑜心中打起了鼓:是我提出的謀略有問題?還是我謀略的方向與驃騎將軍的追求方向相悖?

其實周瑜對於自己的這個想法的正確性還是有信心的周瑜怕的是自己提出的這個政策理念不符合管彥的政治方向。

要知道,大漢雖經多難多災,但氣數尚在,“奉天子以令天下”聽起來還算客氣,但是實質上已經逾越了傳統的“忠君”理念。周瑜之所以敢提出來,一則是因爲管彥的誠懇,二則是通過揣摩管彥以往的形式風格並不像那種“迂腐”之人。本是信心滿滿的周瑜,被管彥的一聲驚呼嚇得心裡沒有底了;畢竟是十幾歲的孩子,縱是經天緯地之才,但還是缺少着人情世故的鍛鍊。

“是否瑜所言欠妥?”周瑜小心翼翼地賠禮說道:“瑜年幼,望將軍勿要怪罪!”

“不不不~”管彥忙擺手:“公瑾所言,吾深以爲然,方纔失態,乃彥心中驚歎公瑾之才耳!汝細說之!”

得到了管彥地肯定,周瑜地信心又足了些,整理下方纔打亂地思緒,繼續分析道:“曹操勢大,數月間得陳留、濮陽、許昌等地,兵多將廣,此次攻伐徐州,看似報其復仇,實則掩而欲奪其地;然陶公主事徐州多年,治下民富糧足,爲人寬仁,頗有威望,故徐州有難多又英雄相助;若曹操強攻,鹿死誰手尚未得知也!”

周瑜簡單得分析,條例清晰,管彥聞言點點頭,表示贊同。

周瑜得到鼓勵,進一步說道:“將軍若欲使曹操罷兵,可三策並使!”

“好好好!”管彥鼓掌大笑,他就喜歡這種有條理得分析而且又有策略選擇得感覺:“公瑾大才,速速講來!”

“第一策,曹操出兵,是以張闓殺父之仇爲由,若陶徐州能擒此賊獻於曹操,可使曹操師出無名,此乃義謀!第二策,聞溫侯呂布爲將軍所逐後輾轉青、徐二州,募兵近萬,早有奪城自立之意,將軍可以朝廷之意,命其爲兗州牧,其必攻濮陽,此乃間謀!第三策,渤海太守袁紹、汝南太守袁術多對曹操不滿,萬不會坐看曹操得徐州!將軍再若以朝廷之名許以官職,陳兵與野,曹操必有忌憚,此乃兵策!有次三策,不出一月,曹操必然罷兵回守!”

若是以前,管彥定然興奮地鼓掌叫好,不過經過這幾年地鍛鍊,管彥早就做到了寵辱不驚的“境界”

管彥用滿面的微笑來掩蓋心中的波濤洶涌:“甚合吾意也!公瑾,依你所料此三策有多大把握?“

周瑜思索一番:“第一策或有運氣所在,二、三策所行之意正是‘奉天子以令天下’!謀之必成!”

聽完周瑜信心之語,心中豁然開朗,再無陰霾。此事有了解決辦法,管彥看着還略顯稚嫩得周瑜,心中又有了另外一個自認爲更重要得想法:“公瑾啊,陪我到後院走走如何?”

周瑜微微一笑:“恭敬不如從命!”

二人一出門,守在門口的典韋便走到管彥身後,開始行使自己的護衛職責。但管彥想要給周瑜施展“計謀”時卻不希望有第三人在場。

“典韋,勿須跟隨,我與公瑾在後院走走。”

“喏!”

管彥、周瑜二人一前一後地走在後院裡,忽然一行鴻雁飛天而過,管彥仰頭看了片刻,忽然問到:“敢問公瑾之志爲何?”

冷不丁地的一句詢問,讓周瑜措手不及,周瑜立刻思索起來,但是彷彿以前的所有暢想在這一刻、特別是在管彥面前都無法形容出來,或者形容的總是很乏力。

一直等着鴻雁飛離視界,管彥纔回過頭來看着還在思索的周瑜。管彥看着周瑜的樣子不禁笑了笑:“公瑾,我先講一講我的志向吧。”

周瑜一聽,立刻把思緒從剛纔的事情中脫離出來,饒有興致地看向管彥:“瑜洗耳恭聽!”

“黃巾之亂時,彥隨家師攻破廣宗,手刃賊首張樑,以立頭功!”說道自己當初地光輝事蹟,管彥還很自豪:“賊首得滅,家師犒賞三軍,吾乘興狂飲百杯,席間忽起興,以劍抒情,以歌詠志,公瑾欲聽否?”

周瑜這種還處於“躁動”的青年,一聽此話立刻頭如搗蒜,眼睛發光。

管彥哈哈一笑,微閉雙眼,回想着那一段狂放不羈的時刻,“倉~”的一聲,太阿神劍應聲出鞘,隨着管彥“太極劍”的舞起,《英雄歌》再次唱出:“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二十三節:危機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二十節:大宅門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八節:噩夢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三十一節:佳人相助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八節:噩夢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八十八節:耿鄙之謀第二百七十五節:再聚陳登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四十四節:師徒
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二十三節:危機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四十九節:再見黃寧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八十六節:捷報長安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二十節:大宅門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九十八節:馬騰投韓遂第七十三節:西北烽煙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三百一十節:管彥做媒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二百三十三節:將相和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八節:噩夢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五十八節:病賢第二百三十五節:違心送行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八十五節:錦袍小將第一百五十九節:從公而去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百六十七節:周倉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七十七節:便宜你了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七十二節:董卓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二百四十四節:兵助陶謙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一百三十一節:佳人相助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八節:噩夢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八十八節:耿鄙之謀第二百七十五節:再聚陳登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二百五十二節:再合溫候第三百一十七節:見龍卸甲第一百六十九節:何進身亡第一百零七章:董卓當槍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四十四節:師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