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城門風波

經過十多天的鞍馬勞頓,管彥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崇墉百雉的下邳城外!三丈城牆,巍峨矗立。高聳的城樓在一碧如洗的天空的襯托下,顯得那麼的壯觀。管彥騎在馬上看到這種城牆,覺得後世裡電視劇裡的那城牆真的跟玩具一樣。此情此景也讓管彥心中豪情大起,管彥右手高舉,把手中馬奮力往前一甩,大聲道:“兄弟們,進城!”衆人皆揮馬鞭,馬兒吃痛,均向下邳城門涌去。

古彭徐州,歷史悠久,地傑人靈。龍飛之地,將相之鄉。猛士如風,謀士如雲。現今,下邳乃徐州治所所在,更是富饒之極。富饒之地,城守兵卒自然倍增。

下邳北城門的守將早就注意到了管彥一行人,眼看着一衆人離城門不足百步了,守將高高舉起手來,示意周圍兵卒戒備,然後大聲朝管彥道:“城門重地,來者駐馬!”管彥自然不想與城門守軍發生衝突。

於是,當他聽到城門守將喊話,便舉起左手示意衆人減速。管彥一行人騎着馬漫步前行到了北城門口,管彥一個翻身,穩穩落地。周倉大聲命令道:“下馬!”五十黃巾力士聞令整齊劃一的翻身下馬。守將一看管彥的裝扮,再看看後面衆人的氣勢,心中暗道:必是大族公子出遊。

守將發呆的時候,管彥一拱手先開口了:“這位將軍請了,不知何事?”城門守將忙回禮道:“吾乃下邳北城門伯,只因律法規定:城門不可縱馬疾馳,故斗膽喊之。”守將擡起頭看着管彥小聲說道:“吾觀公子面生,不知是何方人士?”管彥答道:“吾乃兗州人士,家中長老遣吾前來徐州辦事。”

“哦~原來如此。”守將心道:原來不是徐州本地人士。眼睛咕嚕一轉對管彥說:“不知公子一行共幾人?”管彥問道:“何故此問?”守將道:“尊上令,進城一人須繳納一百錢稅。”

管彥沒有回話,一根筋周倉先火了:“吾等從兗州趕來,路上城池或不繳稅,或繳十餘錢。汝今一人便收一百錢,欺人太甚矣!”

城守的臉瞬間陰了下來,冷冷的說:“爾等欲抗州牧之令乎?”周倉和一干黃巾力士上前一步道:“怕你不成?”

這時,管彥伸手橫在周倉面前對城守校尉道:“校尉大人奉令收稅,吾等亦當守法發繳稅。”管彥微微轉頭對周倉說:“周管家,取六千錢交予校尉大人,多出的八百錢就當請校尉大人喝茶了。”說完,管彥朝城門守將拱拱手。

待周倉瞪着雙眼把錢交到守將手中後,管彥再次拱手道:“門伯大人,吾等先行了。”說罷左手拉起繮繩,右手示意周倉等人跟上。

在管彥與城門守將擦肩而過的時候,城門守將悶聲說道:“慢着!”管彥一驚,以爲他看出了什麼端倪,強顏對守將說道:“門伯大人還有何事?”城門守將用小拇指挖了挖耳朵,用指甲一彈,“漫不經心”地說道:“州牧大人還有令,今太平賊人作亂,朝廷剿賊而征馬。爾等人可進,馬卻留下。”

管彥太吃驚了,太吃驚於這個門伯的胃口了。要知道,現在的一匹馬,基本能頂到後世中一輛小車了,這就相當於你在高速公路經過一個收費站,人家不要你的過路費,要你把車留下!縱使管彥脾氣再好,也無法忍受這個門伯的貪婪了。

管彥雙手十指交叉背在身後,這是在路上管彥和周倉等黃巾軍約好的信號,這是提醒他們準備戰鬥。衆黃巾軍看到管彥的手勢,右手均輕輕的放在了刀柄上,就等管彥一聲令下就開始戰鬥。

管彥心中很糾結:如果打了,這次購糧的計劃算是失敗了,而且自己還暴露了目標,能不能安全歸去都是個問題。但是如果按城門守將所說的做,那就虧大了:一匹戰馬要近十萬錢,也就是黃金兩斤,五十匹好馬就需要黃金五百斤!夠買兩萬石糧食了。最主要的是怕不能及時購買到馬,耽誤了回青州的日期,青州可是有六千餘人的嘴巴張開着等着呢!

管彥已經拿定主意:打!大不了多跑幾個小縣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糧食賣。正當管彥準備發令開戰時,眼角瞟見城裡一輛豪華的馬車慢慢地向城門駛來,只見馬車黑楠木車身,雕樑畫棟,巧奪天工。 馬車四面絲綢裝裹,鑲金嵌寶得窗牖被一簾淡藍色的縐紗遮擋,讓人無法看清裡面坐着的人。

轉眼間,馬車已行駛到城門口,車伕看到一隊人馬跟守門軍官正堵在城門口,忙回過頭,撩開厚厚的絲綢簾門,跟裡面說了些什麼。

不一會,車伕跳下車,撩開門簾,一個身材略微有點發福的中年人在車伕的攙扶下慢慢下了馬車。只見此人皮膚甚是白皙,闊鼻大眼,臉上始終帶着淡淡的笑意。管彥心道:好一派富態之像。

城門守將看到此人下車,忙顛顛的走過去,滿臉笑容的低頭道:“糜大人……”話還沒說完,校尉口中的糜大人便揮手打斷了他的話,問道:“發生何事?”門伯慌道:“這個……”還沒等他編好話語,周倉再次開啓了火爆模式。這次管彥倒沒有阻止他,只見周倉粗魯地指着城門守將大聲道:“這狗官徵我等進城稅每人一百錢,又妄言我等留下馬匹方可進城,天下哪有此等無法無天之徒?”周倉一說完就後悔了:自己造反是最大的無法無天之人,還說別人無法無天。想到這裡周倉不禁老臉一紅,好在別人都猜不到他想的什麼,還以爲他義憤填膺呢。

那位糜大人轉頭看到守將身邊的小吏抱着一個大包袱,裡面隱有錢幣露出,心裡便有數了。他皺着眉向城門守將問道:“可有此事?”城門守將此時已是急的滿頭大汗,忙道:“徵稅一百錢確是下官之錯,然徵收馬匹乃是污衊之詞。如今黃巾賊四起,州牧大人命我等務必固守城門,嚴防黃巾賊人滲入。這位公子非我等相熟之人,且又身帶兵刃,若不暫先扣下戰馬,下官恐生事故,望大人明鑑!”這門伯倒是聰明,承認小錯誤,撇清大錯誤,縱是要罰也是輕罰。

管彥聽到這些話,心裡暗道:今天這話是說不清了,不如息事寧人。管彥對那位糜大人拱手道:“這位大人,恐是方纔我等未聽清楚,故有此誤會。既是誤會,此事便不再提了。吾乃管彥,兗州人士,奉家族長老之命前來下邳購糧。”“哦?!”聽到購糧,糜大人好像很感興趣說道:“吾乃徐州別駕從事糜竺,字子仲。若公子欲購糧,吾二人尚可一談。”

糜竺!管彥印象裡對糜竺映像很深刻。劉備前期三大謀士:糜竺、簡雍、孫乾。糜竺不僅在謀略上對劉備有貢獻,在財力上的貢獻更是居功至偉:呂布襲取下邳之時,擄劉備妻子,劉備轉軍廣陵海西,糜竺進妹於劉備,出奴客兩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劉備軍勢得以復振;而且糜竺看人之準也是在三國中數一數二的:劉備依曹*,曹*表糜竺爲嬴郡太守,糜芳爲彭城相,但糜竺堅決不接受,隨劉備周旋;最終被劉備拜爲安漢將軍,地位猶在諸葛亮之上,是蜀漢待遇最高的老臣子。

管彥上下打量着糜竺,卻沒有像以前那樣發呆流口水,而是拱手道:“久仰糜大人之名,待吾等尋處暫住之地,必到糜大人府上拜訪。”糜竺微微一笑回禮道:“虛名而已,竺正欲出城辦些瑣事。公子先速速進城,今日晚間,公子可來我府中商談。”“既如此,糜大人請自便,彥等先行進城。”說罷,管彥深深作一揖,糜竺只是微微拱手回禮,畢竟兩人身份還是有差別的,糜竺已經算是很客氣了。

-------------------呆子求花花,求收藏啊,保證讓讀者大大們滿意而歸-------------------------

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一百六十六節:新帝繼位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三百零一節:呂布北出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八節:天下將亂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六節:泰山賊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四節:購糧之計
第一百零二節:龐德戰馬超第四十六節:回行青州(求收藏,求一切)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一百四十八節:以六敵一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一百二十八節:袁術長論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五十五節:張燕歸降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八十七節:衆使來賀第五十六節:諸葛亮?!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一百六十六節:新帝繼位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二百八十八節:周禮無爲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三百零一節:呂布北出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五十九節:拜賢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八節:天下將亂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八十節:風水輪流轉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一十七節:靈帝相召第六節:泰山賊第一百節:爲今之計第一百五十三節:引蛇出洞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一十節:怒罵馬騰第一百六十三節:冀州之主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一百七十三節:廢立之事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二百六十節:不覺自醉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六十九節:復漢乎?第六十一節:戲志才之論第二百零二節:施連環計第二百五十九節:劉協參政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十七節:管彥掛帥第一百七十六節:天降大任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一百九十四節:密會呂布第二百六十六節:黑色風雲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二百八十六節:此生不反第二百九十八節:高順出山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六十八節:月旦評第二百九十七節:擄子爲質第二百五十節:糜竺之託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四節:購糧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