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

翌日,管彥朝堂上書二事,一則陶謙病重,舉馬騰爲徐州刺史,以固民生;二則曹操擁兵自重,擾亂地方,請旨討之。

去打曹操,自損實力,袁隗當然喜聞樂見,在徐州刺史一事上,袁隗本欲阻攔一番,但是考慮到韓馥還未能順利接任冀州牧,何況在陶謙旁弄個刺史,也是個麻煩事,於是也順水推舟的未有任何阻攔。

當朝,聖旨便下,傳諭天下。

一方動,天下起!剛平穩數年的大漢天下彷彿因爲管彥的戰略設定而變得更加動盪起來。

西北李傕、郭汜、張濟三大軍閥本都是董卓舊部,董卓死後,爲抗管彥,合而共進,夯實了西北基礎,但近兩年來,並未跟管彥發起任何矛盾,而且管彥目前的心思和舉動都是看着東面,並未有任何覬覦西北的舉動,於是這三個人暗自打起了小算盤,誰都想一統對方人馬,再復董卓輝煌。

按照實力來講,應該是李傕、郭汜家底最爲雄厚,張濟稍弱,但奇怪的是,幾次摩擦,都是以張濟取勝收尾,經過數月發展,張濟實力隱有蓋過李傕、郭汜之勢。

再看西南東南,劉焉病亡,劉璋繼任益州牧,獨大於西南,只有與其有殺母之仇的漢中太守張魯偶爾有點衝突,孫堅、劉表各守其地,還沒有爆發衝突,整個大漢南部整體還算平穩。

只是北方倒是特鬧起來,先是幽州太守劉虞指責公孫瓚窮兵黷武,爲公孫瓚起兵所殺,公孫瓚自領幽州牧;後來韓馥受朝廷之令任任冀州牧,臧霸剛交接離開第二日,袁紹便領三千精兵突襲冀州城,韓馥上任還未到一日,便兵敗被殺,袁紹也順理成章了自領冀州牧。

如今管彥唯一擔心的就是前往說服鞠義的沮授的安全,連忙派出三路探馬前往打探,並令已在路上的臧霸立即便裝返回冀州,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沮授並安全帶回。

在擔心之餘,管彥不禁感到一絲好笑:袁隗費勁心思推薦的韓馥,上任不到一日便被自己的侄子宰了,不知道袁隗得到消息會是個什麼反應?

“反應?爾等想要什麼反應?”

袁隗府中,衆黨人又聚在一處,商討着冀州發生的大事,袁隗看着堂中重任,臉色頗爲難看的接着說道:“本初殺了韓馥,自領冀州牧,實非吾授意!”

看着堂中面有疑色的諸人,袁隗心中暗罵一聲,但確實百口莫辯,誰讓袁紹是他的侄子呢!

“太傅,吾等費盡心機爲韓馥謀得冀州牧,爲的就是有朝一日引爲外援,滌盪朝中奸佞,如今竹籃打水一場空,該當如何?”問話的乃是許久沒有路面的王王允。

袁隗思索片刻:“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冀州落在本初手上,總比握在管文德手中好,若哪天真要舉事,本初也不會枉顧我令,諸位以爲如何?”

“甚是,甚是……”

堂下一片附和之聲。

袁隗捋着鬍鬚繼續說道:“管彥羽翼已豐,若無必要,勿要與其有爭執,我黨人再也經不住損失了!”袁隗閉上雙眼擺擺手:“若無他事,爾等且回吧!”

衆人對視一眼,起身齊呼:“下官告退!”

說罷,衆人三三兩兩的小聲議論着,一邊緩緩走去客廳。

看着衆人慢慢離去的身影,叱吒大漢朝堂幾十年屹立不倒袁隗,第一次感到一絲無力之感:“黨人執政無望了嗎?”袁隗口中喃喃念道,他已經從剛纔衆人的眼神中看出了異樣。黨人經過黨錮之禍,一直幻想着東山再起,在大漢朝堂再次發出璀璨的光輝,可是這麼多年的努力,卻只能看着別人一步步坐大,先有何進、董卓,再有呂布和如今的管彥,自己總以爲別人是自己的棋子,如今發現黨人彷彿纔是別人的棋子!

想到此處,袁隗一縷灰髮落至前額,道不盡的滄桑落寞。

袁紹四世三公,祖輩多爲黨人領袖,但是袁紹卻志不在此,而且自小聰慧的他早已從數次黨錮之禍中悟出了黨人不能成事的道理,袁紹過分的迷信實力,這也是正史中他放棄用力漢帝的機會,平白送給了曹操一個契機的原因。

袁紹深知袁隗的理念,勸是勸不來的,一切還是要靠自己,擁有了地廣人豐的冀州,才能讓自己大展拳腳。

這次突襲冀州的方案乃是手下第一謀士田豐所出,冀州鄴城中正歌舞昇平,袁紹大肆犒賞三軍,宴請衆將,而田豐卻以“防臧霸回攻”爲名,去城牆巡視城防去了。

袁紹本想今天好好誇下田豐,多加封賞,以示自己厚待良才之心,想不到田豐如此掃興,看在田豐有大功的份上,就不跟他計較了。想到這,袁紹繼續與衆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享受着勝利的喜悅。

鄴城之外一小村落的茅草屋中,香氣四溢,有五人正圍坐桌邊大快朵頤。

“沮先生,平時看您斯文倜儻,哪知吃飯會如此生猛!您慢點,給我留點啊!”說罷,大漢便忙向一塊肥肉伸出筷子,卻還是慢了一步。

沮先生左肘撐着桌子,右手的筷子上正緊緊夾着塊膩乎乎的肥肉:“老周,你看你膀大腰圓的,少吃一塊如泰山去一石,無關痛癢;而先生我骨瘦如柴,此肥肉於我,如四腿於桌,缺一不可啊!”說罷,一口塞進肥肉,吃的呼啦呼啦的,油花直冒。

“宣高,你看看你準備的什麼飯食?”老週一拍桌子,賭氣道:“餓了一天,飯都吃不飽,他孃的,不吃了!”

“哈哈哈!”宣高大笑,指了指桌上其他的素材和粟米飯:“老周,你還莫範橫!這還有些吃食,我可告訴你,吃好了咱們得趕路,到時候再喊餓,可連這些都沒有,你就吃土吧!”

“此次便算了。”老周想了想,又拿起了筷子,扒拉了一大口粟米飯,口中囔囔道:“回去後,你得請我吃頓好的!”

這屋中衆人便是管彥帳下諸人:周倉、沮授、臧霸和戲志才,另外一人便是管彥唸叨着的鞠義!

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五十九節:拜賢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三百零四節:縛虎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九十節:傅燮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
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九十九節:朝堂論事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一百三十六節:州牧重置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一百二十九節:經筵開論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五十四節:黨人離心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六十二節:賈詡長略第一百二十三節:字令明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八十節:夫妻對拜第八十二節:北宮之盾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一百零三節:夯貨周倉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一百三十四節:八校之主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二十八節:管忠賜字第一百三十九節:西園之辱第七十七節:戰北宮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二百四十三節:徐州勢危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五十九節:拜賢第八十九節:營外遇事第一百七十四節:吾劍不利否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七十九節:三問趙雲第二百五十六節:水調歌頭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一十六節:震懾之勢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四十四節:師徒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四十節:袁紹發飆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三節:慌忙出計第一百三十五節:八校之主(二)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節:初來三國第二百八十三節:子龍相歸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二百三十七節:沮授出計第二百一十五節:急火攻心第九十四節:請君入甕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一十一節:呂布敬酒第四十七節:山虐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一百一十八節:視爲親信第二百零五節:納妾寵妻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三百零四節:縛虎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一百四十四節:蔡邕發怒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九十節:傅燮第二百二十三節:計延三路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七十節:滌盪洛陽第三十六節:安喜縣第二百五十八節:明爭暗鬥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第二百六十三節:四大家將第六十四節:愛蓮說第三百零七節:一斬一收第三十七節:鞭打督郵第一百二十四節:馬鐙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二十六節:回敬秦揚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