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節:論地方發展

孫策拍了拍胸口上的硃砂:“孟起的槍頭其實先捅到了我!”

電光火石的事,觀看者確實有時候是看不清楚的,但對於當事者來說,手中兵器的觸感卻是非常靈敏的;一前一後,只是眨眼間的事情,這看似一絲絲的誤差,在實戰中卻是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超曾經一招重傷臧霸,這也只是看見結果,沒看到過過程,而臧霸又是個悶葫蘆,對於此戰從來不多說;很多人都以爲馬超是使詐或者偷襲才傷的了臧霸,但今天這短短的“一戰”,再也沒有人敢小覷這年輕人。

俗話說“水漲船高”,雖然惜敗馬超,但是孫策的名號在管彥軍中也必然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了。

酒足飯飽又看了這麼一場精彩的比鬥,也到了收尾的時候,管彥遣散衆人,又爲孫策、周瑜安排好了住處,這纔回房休息,臨走時,管彥囑咐二人早點休息,翌日要帶他們兩到洛陽城中逛逛。

看到管彥離去,孫策、周瑜並沒有直接休息,二人都來到孫策房中圍坐桌邊飲起熱茶慢聊起來。

“兄長,今日惜敗是否心中有不快?”周瑜玩弄這手中茶杯,微笑問道。

孫策擺擺手:“你知我非心窄之人,怎會因此而不快。只是笑自己見識短淺,以爲以己之武功縱不能天下無敵,至少難遇一戰之人!想不到啊,驃騎將軍手下隨意一個年輕小將便已能勝我一籌!”

孫策發出了這番感概,讓周瑜深以爲是。自小和孫策一起長大的周瑜對於孫策的武力還是非常有信息的,尋常大漢很難從孫策手上走的超過三回合,就算孫堅本人也坦然現在想勝孫策,是幾乎不可能的。

就這麼個孫堅軍中縱橫無敵的存在,在管彥軍中卻被一小將打敗,這完全出乎了周瑜的預料。

“兄長不必自惱,我看那馬超武勇過人,在驃騎將軍軍中恐怕也難招第二人!”周瑜安慰孫策道。

孫策依舊擺擺手:“其他人吾尚未觀察,但是就觀察驃騎將軍身邊那護衛典韋,恐怕我不是其對手!”

“能作爲驃騎將軍的貼身護衛,這武藝自然不會差,兄長也不必多慮,爲將者,非逞一人之勇,而是統率千軍萬馬,攻城掠寨,方爲上將也!”

“嗯!”孫策點點頭:“周瑜,哦不,現在應該叫公瑾了,呵呵;公瑾啊,汝飽讀詩書,計謀百出,你我兄弟今後當攜手橫掃天下!”

二人都是有夢想的年輕人,趁着酒勁,二人聊的很晚方纔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翌日,天公不作美,濛濛細雨輕撫在人們的面龐,帶來了一絲絲的清涼。

可這天氣並沒有影響管彥、孫策、周瑜三人出門的興致。按道理來說,典韋肯定是要跟着一起去的,但是今天管彥卻不要典韋隨行,說放他一天假,蔡琰自然不允,管彥大笑道:“今天有伯符同行,有何懼哉?”

說罷三人只是撐了把油傘便匆匆出門而去。

細雨綿綿,卻趕走了大街上大部份的行人,路邊的街鋪中,因爲沒什麼生意,有打盹的,有聚一起聊天的,也有看着外面發呆的。

可即便是這樣,大漢的帝都也是要比其他的一些小城鎮繁華的多。

孫策富春人,周瑜廬江人,長這麼大見過最大的城池應該就是長沙了,跟洛陽還是沒法比。在這種雨天的“蕭條”景象下,二人倒是還是看地很興奮。

孫策的武勇,管彥是見識到了,可這周瑜管彥倒是想考究考究,久居上位,管彥的思維也是快多了。

既然逛大街,那就以發展爲題了!

“公瑾,汝可明政事?”管彥問道。

“略通一二!”周瑜很謙遜地回答。

“那吾有一事,望教之!”

“將軍言重了,瑜若有知曉,當盡言無忌!”

“好!”管彥踱步道:“彥自青州從軍,轉冀州、戰涼州,後肅清朝野奸佞,爲政洛陽,這其中途徑各種城市,或高樓林立、繁花似錦,或殘瓦破房,蕭條至極。公瑾,你我非迂腐之人,當知立國之本非是什麼廟堂內的高談闊論、也不是衆人口中的忠君愛國,立國之本惟有二字——民生也!!”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原來的百家爭鳴局面漸漸地爲一家思想代替。儒家思想本是好的,但漸漸的,帝王爲了鞏固統治,曲解了儒家思想中的部分概念,再加上政治越來越腐敗,這喊口號的越來越多,但是做實事的越來越少。

東漢中期起政治便混亂不堪,先是外戚、宦官爭權奪利,本有一匹有志之士組成黨人,欲還政治清明,但漸漸地也都變成了一個爲了利益而奔走的團裡了。

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能說出“民生”二字的能有幾個人呢?

“以彥之見,國富則民強,且問公瑾,若使一地富殷,當從何入手?”管彥甩出了自己問題,雙眼直直盯着周瑜。

周瑜之前曾經想複製丹陽之兵於一處,只是孫堅認爲不太可能,而拒絕了他。今天被管彥問到關於經濟發展的問題,自己還是有些見解的。

周瑜思索片刻回答道:“一地之發展,惟有交通、政治二點,二者取其一可繁榮一地。”

說得這麼簡單?管彥有點興趣了:“公瑾且講!”

“古往今來,交通樞紐之地必爲繁華之地,如徐州下邳,荊州襄陽,豫州潁川等等均爲交通發達之處,路通則財通,人力、物力流通順暢,此地必將繁榮。”

這一說管彥就明白了,這不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嗎?看來後世的總結果然是精華,有空還得歸納歸納!

“第二點,則是一時之富;如西都長安,原爲先秦僻壤之都,後一掃六合,天下政令皆從此出,重臣富賈皆聚此處,焉能不富?再如各州治所,每朝每代皆有變動,治所遷何處,則何處富,類此之例,數不勝數;此乃政治所富也!”

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五十三節:糜貞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
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二十三節:危機第七十節:馬屁之王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五十二節:將計就計第二百一十七節:颶風過崗第一百一十六節:提刀上馬第一百九十六節:天兆之意第一百零四節:定計破狄道第一百一十五節:蔡府佳句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一百七十九節:迎親進門第二百節:圖謀冀州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一百四十七節:兵發常山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四十六節:受命借兵第五十五節:敘舊第三十五節:兵發冀州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七十一節:大佬之爭第六十七節:管彥之謀第二百六十八節:平亂後事第一百零八節:韓遂中計第一百四十六節:冀州王芬第一百七十節:挾帝出逃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二百七十二節:疾馳回京第三百一十九節:西北戰事第二百八十二節:烏頭之毒第七十九節:窮途末路第四十八節:鶴峰(求收藏,求一切)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十二節:立威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二百四十八節:計留周瑜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七十八節:追殺第一百九十二節:沮授獻計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五十三節:糜貞第八十一節:擒北宮第二百八十四節:管彥得子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七十六節:雙雄之約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一百一十三節:女子何人?第一百四十一節:再起烽煙第三百零六節:國士待之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二百九十三節:飛將軍呂布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十五節:營中突變第六十六節:二雄相爭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二百五十三節:周瑜自薦第二百一十節:天色將變第三百一十二節:弘農郡第二白三十八節:曲有誤周郎顧第一百四十二節:支走管彥第二百三十節:步軍之主第二百九十一節:共伐呂布第二百九十九節:趙雲追擊第一百九十節:計定殺賊第二百四十六節:問計周瑜第二百四十二節:天元樓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九十一節:內訌第一百九十八節:扳手腕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第二百二十二節:冀州烽煙第二百一十九節:棋盤論勢第一百九十一節:身後之名第二百二十七節:長沙太守第一百二十二節:受邀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二百四十九節:暫領徐州第二百六十四節:出京求賢第二百二十六節:論功行賞第九十五節:伏擊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三十二節:再謀冀州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三百零三節:大佬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