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

兩日後午時,十幾騎快馬弛到秋山底下,未待馬身停穩,爲首之人便是縱身而下,向山頂疾奔而上。

在值衛的營兵帶領下,那人疾步行至楚南風所居營帳門口,“龍勇衛散直汪青參見楚先生……”

龍勇衛專職宿衛大內宮廷,若非受郭榮親命,絕無可能會離京,正與穆道承言談的楚南風,心頭一緊,站起身子,“可是有要事?”

“武先生、華先生他們遭難……”

楚南風但覺雙耳如雷轟鳴,全身毛孔一凜,竟是跌坐而下。

洛逍遙心神大震,疾步竄到汪青身前,顫聲道:“你、你說什麼?!”

“武先生他們遇難了……”

洛逍遙驚呆之中,忽覺微風一動,眼前汪直的身形一空,卻是見他被楚南風提起向山下疾掠而去,頓一回神,便是縱起身子緊隨其後。

去澶州城購置宅院的蕭慕雲、林婉真二人,回程行到離秋山五里之處,但見楚南風、洛逍遙神色凝重一前一後疾縱而來,後面跟着一隊人馬,心下詫異之中,只聽掠身而過的楚南風言道:“隨爲師回開封……”

蕭、林二人互視一眼,但覺不妙,立時掉轉馬頭,策馬揚鞭緊追楚南風、洛逍遙身後。

進了開封城,隨着汪青的引領,師徒四人直奔開封府衙內的停屍房。

跪在停放武、華二人屍身木板邊上神情恍惚的孟小虎與常山,但見楚南風進來,二人同時站起身來,孟小虎顫聲道:“師兄……”

楚南風未爲作答,伸手在武望博、華千行二人的天關穴上窺探之後,臉上神情數變,怔怔呆立片刻,方是對着孟小虎詢道:“是在何處發現兩位師父……”

楚南風之所以如此作問,只因是他查岀武、華二人遇難時辰應有兩天,且二人皆爲自斷心脈而亡。但想是從秋山來開封途中遇上了智苦與智光,在兩大金身境高手圍攻之下,自知逃生無望,武、華二人才會自斷心脈。

“在離都城三十餘里的一處麥田之中……今早有村民發現之後報與村上里正,因兩位師父身上有出入皇宮的腰牌,那裡正便是將兩位師父送來開封府衙……”

孟小虎擦了一下滑落的淚水,“那時皇上還未退朝,聞訊之後便着令汪青去通知師兄,隨後便爲趕來衙門,看到兩位師父之後,皇上呆立良久,然後一言不發而去……”

此時衙內的捕頭接言道:“小的聽說聖上要準備發兵青龍山,說是、說是要將青龍山剷平……”

楚南風聞言心頭狂震,“小虎速帶我入宮……”

趕到大內文德殿前,但見郭榮站在殿廊正中,範質、王樸一左一右跪在郭榮身前,皆是扯住他的袍袖不放,長廊兩側又有十數名官員俯拜在地,而額頭鮮血直流的趙匡胤,卻是被兩位龍勇衛刀架脖子、按住肩膀跪在臺階前面。

“草民參見皇上……”楚南風躬身行禮之中,洛逍遙等人便爲俯身而拜。

郭榮但見楚南風行來,已是推開範質與王樸迎了上去,“師伯萬不可如此作禮……”

“皇上可否容我一稟?”

郭榮自也猜到楚南風來意,聞言嘆了一口氣,轉而望了一眼此時臉顯喜色的趙匡胤,‘哼’的一聲,引着楚南風行去御書房。

待郭榮屏退左右之後,楚南風言道:“兩位師父心念天下太平,聲教一統,但若皇上毀去大周龍脈,卻是會使兩位師父及趙師弟他們抱憾九泉。”

“遼人圖謀龍脈大運是想取而代之,但若不成,也是會生毀去龍脈之心,而龍脈大運自有天佑,卻非他們可毀……倘使皇上此下自己遣兵破壞,卻是遂了他們的心意。”

此下不能對郭榮言明佛劫之事,楚南風也只能言謊曉以厲害所在。

郭榮沉言良久,剛毅的神色旋而黯然,睜着淚花打轉的眼眶望着楚南風,“那如何才能尋出兇手?”

“兇手仗着‘漏盡通’神通遮蓋了修爲氣機,卻爲使人難以發覺,但明年秋時,他們必會與我正面以對……”

話未講完,郭榮疑道:“師伯何以知道明年秋時……他們會現身正面以對?”

江秋白被擄去之後,楚南風心知有些事情是要讓郭榮知道。在穆道承、明無從莫忘島趕回開封之時,就授意穆道承讓武望博透露與郭榮知道,只要護住一處葬冢便會使冢陣不爲人所破,但對於熒惑凌犯天市垣之事的細節,卻是未讓郭榮知曉。

楚南風略一沉吟,言道:“前些日子我無意中遇上一位高人,他是與布冢陣的朱先生同門,從他口中才爲得知有關護陣的方法。我一時忙於佈局引出兇手,卻是忘了告訴江師弟與皇上。”

“在明年入秋之時,天有異象出現,屆時地靈無應,是兇手破除葬冢的機會,那時只要破開一處葬冢,冢陣便失……”

“啊?!”郭榮一驚,“師伯可知何時?到時我遣兵去守……”

楚南風搖了搖頭,“異象未知會在秋時何日岀現,而在異象未出之時,我與穆前輩、明無大師無法分身別處,倘使先讓兵衛去守,卻是會被兇手慢慢殺光……”

“若兇手不殺兵衛,但想也會設謀易容裝扮混入其中,而我等一衆待異象出現方敢分身三處,傖促之間無法細查兵衛,屆時反是容易爲他們所趁。”

“此下兩位師公遇難,那師伯可有人手相助?”

楚南風心下一苦,但使郭榮不爲擔心,“人手之事我自有把握籌備,皇上不必擔憂。”

郭榮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片刻,言道:“我想讓兩位師公隨葬太祖皇帝寢陵之處……師伯可是同意?”

楚南風本想護送武、華二人回書院安葬,聞言但知郭榮想日後便於親自祭拜,望着郭榮殷切的目光,便爲點頭應允。

“多謝師伯成全。”

楚南風略一遲疑,“我方纔觀趙匡胤被兩位侍衛押着,是因他勸阻發兵而見怒?”

郭榮聞言神情但顯複雜,良久之後嘆了一下,言道:“趙匡胤爲了阻我發兵青龍山,卻是出言提及宣懿皇后……”

郭榮言中的宣懿皇后是魏王符彥卿之女,不僅性格沉穩果敢,且謙和溫婉。而郭榮雖英明神武,但脾氣是爲暴燥,每有使性發火之時,符皇后總是會從容勸慰,卻是能使郭榮消去怒火。

在去年兵發南唐之時,符皇后力阻不住郭榮御駕親征之舉,也隨軍前去,那時周兵初征不力,時值炎署又逢暴雨,卻使符皇后染上重病而薨。郭榮對於自己未聽勸阻執意親征使符皇后隨軍染病身亡,自是萬分自責,耿耿於懷。

而趙匡胤勸阻不下郭榮發兵青龍山,卻是問郭榮可記得符皇后的苦心,其意思是爲提醒郭榮不要一意孤行。心境本是悲憤難當的郭榮,聞言頓然惱羞成怒,便讓侍衛將趙匡胤拿下。

楚南風但知趙匡胤一時情急刺到了郭榮痛處,聞言心中暗歎,“趙匡胤用意是爲使皇上打消發兵青龍山念頭……且饒他一遭如何?”

郭榮搖頭苦笑,“師伯放心,我自不會肆意殺戮臣工,只是惱他出言無狀,才令人將他拿下……待會便是將他放了。”

………

十日後,秋山山頂營帳內,穆道承望着一臉感傷的楚南風,言道:“此下武先生他們遇難,卻是使我等護冢人手見短……大兄弟準備作何安排?”

“前輩以爲如何安排是爲妥當?”

穆道承反是問道:“以此下形勢,這三處葬冢之中,大兄弟認爲智苦會選擇何處入手?”

楚南風沉吟道:“智苦唯有十二個時辰的機會,在不能確認熒惑凌犯兩星何時出現,智光、龍從雲必是等智苦看出星象之後才爲出發。”

“青龍山去往這三處葬冢路程相差無幾,皆是要三四個時辰。而五老山與千鶴崗、秋山距有千餘里,卻須六七個時辰,倘使五老山無法得手,再趕去千鶴崗、秋山,他們已是無有時間……”

“但千鶴崗與秋山相距只有兩百里,只用一個時辰腳力,倘若發覺千鶴崗不能得手,卻可轉到秋山再圖,晚輩以爲他們會從這兩處入手……”

“大兄弟所言有理,但若如此,就以文益方丈所見,明無大師能窺星象天機,明年入夏之後就可先去五老山附近潛伏……”穆道承言語一頓,皺了皺眉頭,“不過讓誰相助明無大師守護葬冢?”

楚南風沉吟片刻,“讓逍遙與明無大師同去。”

穆道承聞言略爲一愣,旋而點了點頭,“他終是會知曉自身的使命,讓他前去也可,屆時遣上一些兵衛相助於他們……”

“晚輩以爲不宜遣兵衛相助……在熒惑凌犯兩星之前,智苦必會經常暗中查探這三處葬冢。五老山山周甚廣,山洞衆多,明無、逍遙潛伏其中倒是可行,若有兵衛相隨倒是容易暴露。”

楚南風言語一頓,沉吟片刻又道:“待明年入夏,我就讓慕雲、婉真回‘清心庵’,使方主事前來,屆時隨我去千鶴崗,而前輩就與文益大師守護此處。”

……

顯德五年六月初五,方元帶着兩名箭衛來到了秋山,與衆人見禮之後,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與楚南風,言道:“這是李觀書李先生的手信……”

“哦?!”楚南風一時詫異。

“婉真姑娘心中生有讓李先生出手相助的念頭,在與慕雲回‘清心庵’途中,便去了無悔山。聽聞那李先生對婉真所求未爲作答,卻是修了此信說是交與楚先生……”方元言道。

楚南風點了點頭,將信打開閱看之後便是收起,轉而望向洛逍遙,“此下已近入秋,你一兩日當可隨明無大師取道北漢去五老山,熟悉葬冢周邊地形,也好有上準備。”

穆道承接言道:“五老山葬冢所在與此處相同,皆在密林之中,是會限制了你劍式的發揮,但有謂鬥智鬥勇,倘若真的與他們對上,屆時也可利用樹木相擋與之周旋。”

洛逍遙望了一眼合什默言的明無,一臉鄭重應道:“弟子明白。”

兩日後清晨,洛逍遙、明無二人取道北漢去往蒲州五老山。到了五老山之時已是天黑,但恐智苦也會暗中前來查探,二人先是在玉柱峰尋了一個山洞落腳。

待到第二日午時,明無引着洛逍遙前去葬冢所在的東錦屏峰,進入山峰南面半山腰地勢平坦的樹林,在林中兩棵距有一丈之距的大樹中間明無頓住身形,言道:“這兩樹正中便是葬家所在……”

щщщ ▪Tтkд n ▪¢O 洛逍遙點了點頭,望了一眼兩樹中間地上,旋即便是四下走動,打量起周邊地形。

明無跟在他的身側,邊走邊道:”此處西、北兩面環有崖壁,西面崖高近十丈,北面崖壁有五十餘丈之高,兩處崖底距葬冢地穴皆有三十餘丈之遠。”

明無在江秋白未曾出事之前,卻是與楚南風來過這東錦屏峰,自是熟悉此處地形。隨着洛逍遙在樹林南側坡邊站定,指着南側依勢而下覆蓋山野向山底而去的蒼翠密林,明無又道:“南側山勢與我等方纔取道上來的東側相差無幾,唯是這落坡有三丈之深……若說智光前來,在防備我等守護的情況下,小居士認爲他們會從何處方向而來?”

洛逍遙沉吟片刻,“北處崖高五十餘丈,縱使他們身手了得,一縱而下當無可能,這南面落坡有三丈之高,站在此處守望,卻是容易發現他們。”

“東面坡勢是爲逐漸而高與這山林相接,縱長有六十餘丈,仗着密林遮掩而來,但十丈之內,我等也會發覺,晚輩以爲他們會從西面山崖而下……”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明無合什言道:“不錯,當日楚先生也是如此判斷,西面崖高僅十丈,以他們修爲一縱而下是爲容易,且是可仗居高之勢攻襲……”

“那大師認爲我等當如何佈防?”

“當日小僧曾與楚先生假設在西面崖頂設伏相狙,後來到了崖頂卻爲發覺此策不妥……南、北兩面是爲可以望見他們出現,唯東面密林相連,倘使他們從東面潛入,反是阻擋不及,是故認爲唯守在此林中爲上。”

洛逍遙略一思索,但覺明無、楚南風所見有理,聞言便道:“那就依此定策,屆時守在地穴之處。”

七月初九戌時,在玉柱峰山腰一處山洞中靜坐養神的洛逍遙,但見每日皆在洞口外觀看天象的明無行進洞內,心念一動,“可是熒惑凌犯的天象出現了?”

“正是。”明無點了點頭。

洛逍遙心中一緊,拿起水龍吟,站起身子,“那我等可早去佈防……”

“小居士莫急。”明無搖了搖頭,“待一個多時辰之後再去不遲。”

“爲何?!”洛逍遙一時驚疑。

“他們唯智苦才能發覺天象異變,無論他們此下是從青龍山出發,或是他們取在三處葬冢的中心地段而來,皆須三個時辰功夫,我等當可以逸待勞。”

“而此下天象異動,烏雲但生,恐是會有一場大雨降下,且先在洞中靜心養氣……”

明無言罷便爲盤腳而坐,閉目養神起來,洛逍遙反是心下激動,卻爲無法入念靜氣。明無似有所覺,誦起了‘破障音’功法經文,方是使洛逍遙心神消了浮燥,凝神調息。

待到亥時,二人便是離開山洞,但如明無所測,此下夜空中烏雲密佈,昏暗之下卻是使人心頭一陣壓抑。

疾縱而行有半柱香功夫,便是到了東錦屏峰山腰葬冢所在之處,二人未站定十息之數,天空中響起一陣低沉的雷鳴聲,就在一道閃電光亮透入林中之際,一聲驚天動地炸雷聲頓然響起,緊接着大雨傾盆而下。

二人分別站在葬冢地穴所在兩側的大樹底下屹立不動,任由透過枝葉間隙滴落而下的雨水打到身上。以他們的修爲,要使雨水不沾衣身是爲易如反掌,但二人心恐氣機波動引人發覺,卻是隱氣不發。

不知過了多久,一道閃電光亮掠過雷聲乍響之際,一條黑線從兩樹上空之間往下襲來,明無心念一動,一拳擊迎而上,電光火石間,那黑線卻是消失不見,明無縱身而起之中喊聲道:“守在此處……”

但在此時,灰濛濛雨色中,兩道身影從西側崖頂飛縱而下,一道身影竄入林中,一道身影夾着崩山之勢的拳罡,向竄出樹林的明無迎頭擊下。

來人正是智光與龍從雲,當趕到西面崖頂之上時,智光二人未敢輕舉妄動,此下雷雨交加,山風吹得樹林‘嘩嘩’作響,卻爲無從探知林中是否有人,智光便是元神出竅,攜着黑龍木而下,他心神有備,在明無出拳相迎之中,瞬間便收回元神。

而明無、洛逍遙但有驚覺,氣機也就生起,卻是被智光探出了修爲氣息,但知有一人是爲明無,另一人是郡主府見過的洛逍遙,便是與龍從雲現身攻襲。

明無敢竄出林間自也是心有所防,但知智光此拳勢不可擋,猛然間卻又疾墜而下,同時向後一退,但聽‘嘩啦’一聲驟響,樹葉紛飛、水花四濺之中,智光落入林中。

未待他站定身形,明無‘大忿拳’頓爲攻出,剎那間拳氣卻是帶着紛飛的樹葉、雨水向智光席捲而去。智光左腳後退半步,同時右拳驟動迎擊,‘呯’了一聲,二人一觸即分。

明無身形一定,迅速掃了一眼左身側,但見五丈之處洛逍遙與龍從雲纏鬥一起,進退從容,心頭一安,便是低喝一聲,揮拳欺身攻向智光。

大忿拳本是不弱於百劫拳,可惜當初留傳這拳法的高僧,卻是將它大開大合的威猛之勢演化爲後發制人,在近身肉搏之下,自也難將威力發揮淋漓盡致。但林中樹木間距不一,有的近丈寬,有的相隔三五尺,卻也制約了智光百劫拳拉開距離暴發威力的優勢。

而明無肉身不破功法雖爲破去,但移穴換位功底猶在,仗着百劫拳罡氣無法從穴竅遁入傷及脈絡,便是接連出拳。他修爲與智光相當,同樣受空間所制之下,卻反佔優,鬥有十餘招,便將智光逼退了五丈之多。

智光心機鬼詐,但知地形吃虧,當明無一拳擊來之際,不做擊迎,卻是閃到一棵樹後相避,在明無身形一滯之中,拔身而起向上竄出。

明無但知他用意所在,暴喊一聲,頓然拔身而起,身形掠出樹梢之際,便爲一拳向半空中智光的胸口擊去。

智光卻是化拳爲掌,掌心抵住明無拳頭之際,身形借力向後飄去,落在兩丈之處的樹頂上,一旦脫離林中空間的限制,智光但如魚入水,一招‘風起雲卷’使出。

剎那間,拳罡夾卷着雨水,明無但見一團斗大般的水球襲來,心念一動,‘降魔音’暴喊而出,同時元神暗動而岀,在一道尖嘯的破空聲中,拳氣集結的水球頓然破開,水花飛濺之中,明無的元神攜着罡氣從樹梢底下襲向智光腳底。

智光身後縛有三根黑木棍,是想逼進葬冢伺機引用元神之力使黑木棍破入地穴,是故元神守在百會穴遲遲未動。但在明無暴喊聲以及大雨聲掩蓋之下,卻是不知明無元神出動,待襲到腳底下兩尺之處方爲發覺。

此下引發元神、換氣相擋皆爲不及,智光情急之下,卻是引身下墜。明無目的本就是逼他回到林中,在智光身形如巨石墜下之時,電光火石間收回元神,同時也是落身林中。

明無落下身形卻是比智光快了一息之數,這一息之數卻爲明無取得屈膝弓身的先機,但如離弦之箭引着拳頭直擊而出。

明無拳罡甫動,已然牽發雨水激盪而開,距有一丈之遠的智光,但覺雨珠如爆豆炸來,心知此拳勢猛,不敢硬接之下,揮動衣袖盪開罡氣,引身暴退。

明無自是不會放過此下機會,接連揮拳攻上,智光疾退六七步之後,但覺身後有一樹身,頓然身形一頓,左腳向後一蹬,一拳擊迎出。

就在二人拳罡相撞發出巨響之時,又聽‘咔嚓’一聲,智光左腳所借力之樹只是一棵小樹,卻是承受不下他的千均之力,已然應聲而斷。智光左腳一空,心下一震,電光火石間,引着元神護往身前,同時雙腳連蹬而退。

明無仗着搶得先機的疾縱之勢,在智光左腳蹬樹擊迎,兩拳相撞之時,身形也是爲之反震後退一步,就在智苦趁機後退之時,低喝一聲,合着元神罡氣,傾力向智光疾攻而上。

智光退有近丈遠之時,但覺身後雨點嘩嘩作響襲來,心道不妙,定住身形,頓然暴喊一聲,亦是合着元神之力,一拳擊迎而岀,兩拳相撞之際,二人均覺腳下一陷,身形驟忽下滑。

原來明無望見智光離南側山坡邊只有一丈之遠,傾力相攻自是想把他逼下山坡,而智光發覺身後是山坡之時,離坡邊只有三尺。此下大雨傾盆,加上他頓住身形的千均之力,卻是使一大片山坡滑塌而下。

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六章 敵襲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七章 刺殺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一章  通寶閣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七章 刺殺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五章冷刀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四章 南下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
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九十章 易氣金訣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八十章 詠竹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六章 敵襲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七章 刺殺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一八八章      立誓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六七章 護冢之戰(八)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一章  通寶閣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一二九章 蒙面人第七章 刺殺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二三章 書房密談(下)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一七四章    決戰青龍峰(下)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一一二章 笑看風雨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五章冷刀第一一六章 清風驛刺殺(一)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八十三章 太上忘情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四章 南下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