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

這日,仙女湖東面船泊停靠的岸邊,風風僕僕行來一對少年男女,正是洛逍遙與蕭慕雲二人。

洛逍遙依着當初在歸龍島聽得張姓護法所言,纔來到仙女湖尋訪馬希蘭,雖說找對了地方,卻也不知楚南風已帶着馬希蘭去了房州,而他二人離開江寧分閣三天之後,方元也傳信告訴楚南風與馬希蘭回來的消息。

只見岸邊停泊着一艘小船,一位年有六旬的老漢在坐在船尾,與岸上三個身旁放着木匠工具的匠人言語。

見到洛逍遙與蕭慕雲到來,那老漢站起身子,笑呵呵道:“兩位貴客可是要到湖中島上一遊?不知是想去往會仙島還是龍王島?”他見到洛、蕭二人身着打扮,自是認爲來仙女湖遊玩的富家子女。

洛逍遙與蕭慕雲雖是想尋找馬希蘭,但也不知馬希蘭相貌,自也無從相貌衣着去打聽,見老漢詢問,望着湖光水色中依稀可見的連綿島嶼,蕭慕雲略一思索,言道:“船家可知哪些島上有女道觀或尼姑庵……?

洛逍遙與她一路行來,二人皆推測馬希蘭若是隱於湖島之中,即使不在道觀、尼姑庵,也會與這些方外之人接觸,故而纔有此一問。那老漢呵呵笑道:“姑娘是問對人了,這方圓百里的湖島,沒有我老漢不知道的地方,會仙島上有觀音廟,龍王島上有仙姑庵……”

卻聽岸邊坐在箱子上的一位木匠嗤笑一聲,“張老漢誇海口了吧,我等要去的莫忘島你就不知,哈哈……”

那張姓老漢瞪了一下那木匠,臉上但顯不服氣之色,卻也不與作答,望向洛、蕭二人訕訕一笑道:“這龍王島的仙姑庵與會仙島的觀音廟,時有達官貴人來此求籤祈福,求雨有雨,求子得子,甚是靈驗。”但聽蕭慕雲打聽道觀、尼姑庵,便也認爲是來求籤祈願。

洛逍遙與蕭慕雲本是衝着“千山一水有仙影”的“仙”字而來。如今到了仙女湖,又聽得會仙島、仙姑庵,一時間不知道該去哪兒,洛逍遙就隨口道:“那就先去龍王島的仙姑庵吧。”

張老漢臉上一喜,“好的,若是要老漢一日隨行,要須兩百文錢,貴客意下如何?”

見洛逍遙點頭答應,張老漢忙是招呼二人上船,跨步上岸解開船繩,篙子一撐,行舟離岸,對着岸邊的木匠哈哈笑道:“莫匠頭,你們就慢慢等吧,哈哈……許家丫頭的錢是不好掙了喔。”

蕭慕雲聽這張老漢話裡有話,便笑道:“船家,莫非你口中的許家丫頭是個惡人不成?”

張老漢略顯尷尬一笑:“並非如此,若說這許丫頭倒是個良善人家……嘿嘿,只是剛剛那莫匠頭的嘲笑之言,卻是讓老漢氣不過,故而老漢我也是出言氣他一下……”

“仙女湖上大大小小有九十餘個島嶼,其中無名之島有一大半,隨便取個名字,老漢如何得知?這湖岸上擺渡之人也有十餘二十個,除了那楊老漢……卻是沒人知曉這莫忘島在何處。”

言語中張老漢換了一下身位,撐着長蒿笑道:“那岸上的莫匠頭也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之人,自也不知莫忘島在於何處,卻出言取笑我老漢,真是笑死人……”

洛逍遙與蕭慕雲聞言但知這張老漢是個愛面子的較真之人,不禁相視一笑。

張老漢話語一頓,搖了搖頭,又道:“說來這許丫頭的師父也算是奇怪之人,放着好好的龍王島不住,偏要去什麼了無人煙的莫忘島……”

洛、蕭二人聞言心中皆是一動,但想這許家丫頭的師父應是位女子,蕭慕雲便是問道:“那船家可曾見過這許姑娘的師父……有多大年紀?”她不知馬希蘭的容貌,只得打聽起年紀。

“說起更爲奇怪……”張老漢搖頭道:“她的師父長年帶着帷帽,面紗及腰,卻是無法看出她的年紀,這五六年來,每月都會與庵中的師太,到岸上村鎮購置口糧等用品,老漢我也曾擺渡過她,卻從未聽過她講過話……”

洛、蕭二人聞言心中一動,洛逍遙正欲出言相詢,卻聽不遠處傳來一道聲音:“喂,老張頭,有客官乘舟啦,恭喜、恭喜。”二人探頭船艙之外觀望,只見不遠處行來一艘小船,擺渡之人是一位與這張老漢年齡相若的老者。

“哪有楊老哥你快活呀,這幾日應是賺了不少酒錢吧?”張老漢語氣發酸。

“還不是許丫頭照顧,她師父要到莫忘島居住,這幾日幫她移一些桃樹到島上,等幾日請你喝上幾口,哈哈……”那楊老漢笑道。

許是聽到有酒喝,張老漢便道:“那莫匠頭還在岸上等你拉去莫忘島……”

“我這就是趕過去接他們。”楊老漢點了點頭。

洛逍遙望向蕭慕雲言道:“師妹,這莫忘島倒是應該去看一看……”

蕭慕雲心中亦也此意,便對張老漢道:“船家稍等,待那楊船家接了木匠,尾隨其後去莫忘島可否?”

張老漢聞言一怔,收篙道:“姑娘這是爲何?”

“也不爲何……”蕭慕雲輕笑道,起身出了船艙,從腰間荷包中取出一兩銀子,遞給張老漢,“只是好奇而已,說不定這莫忘島景色宜人。”

張老漢乍見銀子,心中大喜,頓時眉開顏笑道:“也是、也是,只要公子與姑娘喜歡,我老漢擺渡之人,兩位貴客說去哪,老漢就去哪……”說着喜滋滋的接過銀子。

於是張老漢就慢悠悠地劃舟而行,大約過了一柱香時分,那楊老漢載着三位木匠而來,但見張老漢似是原地打轉般的行舟,神情但顯詫異,只道是洛、蕭二人喜歡此處湖色,故才如此緩行,與張老漢打了個招呼行舟而過。

張老漢便是撐船尾隨其後,但聽前面傳來莫姓木匠笑道:“呵呵,楊老哥,這張老頭想是要搶你生意,打探莫忘島之處來啦。”

楊老漢笑着應道:“這仙女湖人人去得,只要老張頭舟上的客官願意,與我何干,哈哈……”

兩隻渡舟相隔不遠,張老漢自也聽到他們的對話,卻也嘿嘿一笑:“這莫匠頭倒自以爲是的很……還是楊老兄明理。”

約莫行駛有半個時辰,隨着楊老漢的小舟來到一處島嶼邊上,蕭慕雲吩咐張老漢在岸邊相候,便與洛逍遙跟在楊老漢及三個木匠身後而行。

楊老漢此時想是看出是洛、蕭二人要來莫忘島,時不時回頭打量着洛、蕭二人,神色但見警惕,腳步愈行愈快,洛、蕭二人見他神情,猜他是要趕去告知張老漢口中的許姓女子,不禁相視而笑。

穿過一片樹林,只見眼前一片空曠之地,栽有奇花異草,南邊十餘丈處有座木屋,屋側有位身着青裙,頭髮低盤的女子,正彎身揚鋤挖地,聽到衆人行來的聲音,擡頭望來。

洛、蕭二人只見這女子年約二十七八歲,容貌雖不出衆,但亦有三分姿色,臉無妝粉卻帶着自然樸實之美,讓人望之親切,二人心猜她便是張老漢口中的許家女子,卻是不知她就是馬希蘭的弟子許聞香。

楊老漢疾步上前,與許聞香一陣言語,自是告訴她洛逍遙二人尾隨上島之事。許聞香聞言但感驚訝,對着莫姓木匠等人一番交代,便向洛逍遙二人走來。

想是見到洛逍遙帶有兵刃,許聞香便是拱手行禮:“小婦人許聞香,見過二位客人,不知二位來莫忘島所爲何事?”口氣雖是委婉有禮,卻也有以莫忘島的主人自居之意。

可惜洛逍遙未到抱丹大成之境,只能看出許聞香是“固元鏡”修爲,若沒有交手過招,卻是無法探岀許聞香的“太素心經”氣機。

蕭慕雲身爲女子,見許聞香詢問,自是搶先答道:“小女子蕭慕雲,與師兄二人來仙女湖尋訪一位師門前輩,無意間登島查看,請夫人見諒……”

她聽得許聞香自稱婦人,自也以夫人相稱。而見這空曠之地建有木屋,花草成行,無有雜草,想是有人精心呵護澆養,聽得許聞香以主人身份的問話,自也覺得理所當然,故而言有歉意。

“蕭慕雲?”許聞香聞言但覺耳熟,楚南風遇上馬希蘭之後,自也提及過洛逍遙與蕭慕雲這兩位弟子,許聞香跟在身邊自然也是聽過,當下心念一動,望向洛、蕭二人,略一遲疑,言道:“兩位請跟我來……”

洛逍遙與蕭慕雲驚疑之中,隨着許聞香來到一座土墳前,一見墓碑所刻之字,二人心中大震,互視一眼,異口同聲驚道:“師公……”

許聞香自也聰明,心中見疑之下,不想唐突相問,就將二人帶到易無爲墳前。

洛、蕭二人頓然跪拜叩首,洛逍遙雖從未與易無爲見過面,但他從小便上了太白書院,從楚南風、武望博等人口中聽聞過師祖易無爲的事蹟,心中神往已久,卻未料易無爲已是化爲黃土,乍然間悲意涌上心頭,熱淚悄然滑落。

而蕭慕雲未拜入楚南風門下之時,也早從師公穆道承口中聽聞過易無爲的大名,心中對未見面的師祖易無爲敬意亦與洛逍遙相同,此下心中傷感不已,珠淚亦是慽然盈眶。

跪拜之後,洛逍遙目光望着石碑上刻着楚南風與馬希蘭名字之處,神情激動地站了起來,對着許聞香急道:“我師父找到師孃了?他們如今在哪裡……”言語中環首四顧,想是要尋出楚南風與馬希蘭的身影。

此時許聞香已然確認眼前二人,便是自己先生楚南風言及的得意弟子,含着淚光應道:“先生與師父已經去了太白書院。”

洛逍遙與蕭慕雲二人一怔,相顧一眼,復是齊聲言道:“師姐?”此下卻也猜出許聞香是馬希蘭的徒弟。

許聞香喜泣參半的點了點頭,“蕭師妹、洛師弟……”

若按江湖規矩,洛逍遙入門比她早,她應稱洛逍遙爲師兄,但她從未涉及江湖,自是以坊間長者爲尊規矩而論。

相認之後,許聞香便是將楚南風與馬希蘭相遇過程告知二人,卻讓洛逍遙與蕭慕雲聽得淚眼相望,自是未料到師孃馬希蘭受了如此之苦。

當二人得知楚南風與馬希蘭打算以後隱居此島,而許聞香找木匠是爲了擴建木屋,改善島上居住環境,少年心性頓起,便是在南邊林中之處尋找合意的地方,取出銀兩要木匠加建幾間木屋,卻是爲自己日後來島居住準備,許聞香但見洛、蕭二人天真無邪,自是開心不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荊南南平王府西院的廳堂上,高若玉坐在玉案之後,望向左首座上、風塵僕僕的耿供奉,“耿先生辛苦了,此行打探得如何?”

耿供奉應道:“依郡主安排,耿某讓林侍郎帶着他的公子到了太白書院求學,十日後,那林公子打聽到了消息,洛公子確是書院中的弟子,其師父是書院的山長,姓楚名凱,字南風,正是耿某前些日子所推斷……十餘年前隻身殺上巫山劍派的楚姓高手。”

原來高若玉爲了打探洛逍遙的來歷,平叛內亂後,依莫不善從府州得來的消息,遣人去往開封打探江秋白的出處,便也知道了太白書院,再讓手下官員的子弟去往太白書院求學,以便落實洛逍遙的來歷。

“不過書院中的學子皆是不知洛公子的家世……還有那楚南風並無家室,洛姑娘口中所言她的武學來自洛公子的師孃……恐是有詐。”耿供奉狐疑道。

當初蕭慕雲曾告訴高若玉武學的岀處,確也並未說謊,但其中曲折很少有人知道。

高若玉美目一凝,沉吟片刻,問道:“那楚先生可是收有女弟子?”

“依林侍郎公子打聽的消息……那洛公子是有兩個師妹,一位姓程名柔,聽說是楚南風的外侄女,一位姓蕭名慕雲,來自雲州之地……”

“蕭慕雲?洛慕雲……看來這洛公子所謂的妹妹應是他的師妹無疑。”高若玉珠眸英氣頓生,“行了個欲擒故縱之計,利用本郡主招攬之心,誆去了“驚甲”,嘿嘿,好個洛姑娘、好個蕭慕雲……”

她聰慧之人,當下自也覺到中了蕭慕雲的計算。不過她心有男兒之志,對於人才求賢若渴,當感到蕭慕雲誆她,卻不爲忤,復是展顏輕笑,“這太白書院學子個個都不簡單,能招來爲我荊南所用,不亞於千軍萬馬,葛秀,去轉告林侍郎讓他公子好好在書院學文習武,本郡主自有重賞……”

身側的葛秀正欲行禮領命,卻聽高若玉又道:“另外再挑選一些聰穎的官員公子,送至書院求學,所有費用皆由王府支出。”

葛秀想是知道高若玉用心,臉顯敬佩之色,躬身行禮道:“屬下即去安排。”

此時,只見高保融與高保勗一前一後走了進來,高若玉等人便是起身見禮。

高保融坐上高若玉讓出的位置後,望着高保勖,嘆了一口氣,“十弟,你與玉妹說吧……”

“是,王兄。”高保勗點了點頭,望向高若玉言道:“我昨日親自前行相邀魯先生入仕相助,卻是爲他婉拒……”

高若玉聞言神情一愣,望向高保融,沉吟道:“即然如此,妹妹覺得仍按前日所定……依可出兵嶽州。那劉言復叛,此下楚地正亂,南漢已趁機奪了楚境西南數州,而邊鎬兵敗,想是要退出楚地,中原疲於應付遼漢虎視,此時正是我荊南奪楚之時……”

高保融點了點頭,“玉妹所言甚是,只見堂上文官多有反對,皆言我荊南兵弱,且糧草不足,仗着水險但可自守……”

高保勗接言道:“兵馬糧草倒未必如這些文酸之人所慮,只是人心不一,恐壞大事。魯先生威望甚高,可惜先王甍逝後,不予朝事,不若玉妹前去求下十三姑姑,讓封先生前去相請……”

這時有一護衛疾步奔到廳堂門口,行禮道:“稟王爺,惠寧師太到訪。”

高保融三兄妹互視一眼,驚訝之餘站起身子,忙向廳外行去迎接,原來這護衛口中的惠寧師太正是高保勗口中的十三姑姑。

當年高季興在位之時荊南水災,百姓死傷重多,高季興心有所感,認爲是自己施政失德所致,便讓自已的五個女兒岀家爲尼,以攢功德,消除天災。

這惠寧師太俗家之名爲高幼真,在高季興近二十個子女中排行十三,入了荊南江陵府“承恩庵”受戒。

高家三兄妹剛到通往“銀安殿”的連廊時,便見葛秀引着一位四十餘歲模樣的女尼行來,身後跟着一位年過五旬身材槐梧的老者,高家三兄妹忙是躬身行禮:“見過姑姑……見過封先生。”

惠寧師太臉色平靜的點了點頭,隨着高若玉三兄妹的禮迎,進了廳上落座。

想是有多年未來到這王府,惠寧師太環顧廳內的佈置,眼神中似有感傷,目光落在站立主位邊不敢入座的高保融,“此乃議事廳堂,保融你身爲南平王,安可站立?”

高保融忙道:“侄兒遵命。”方自入了主位坐下。

惠寧師太微微一笑道:“今日貧尼就以姑姑的身份與你們三兄妹談談……”

高保融三兄妹齊聲應道:“但聽姑姑教誨。”

惠寧師太點了點頭,“不說歷朝歷代,就言這數十年來,周邊朝廷藩國之中爲了爭奪帝王之位,骨肉相殘,無所不用其極。”

“我高家有幸,蒙先父王教導有方,從先王兄與我十七位兄弟姐妹,到你們十餘位兄妹……從未有禍起蕭牆之事,敢問哪位帝王之家能做到如此?”旁座的耿、譚兩位供奉及韓月等人聽得倶皆暗暗點頭。

“先父王遺訓,你們兄妹想是記在心上了。”惠寧師太言語中目光掃過高保融、高保勗二人,停留在高若玉身上。

高若玉忙是執禮應道:“若玉與衆兄長都未敢忘卻祖訓,‘根枝連體,水露同澤,思德而爲,大勢而趨。’這十六個字,我等日日皆是爲念。”

“好。”惠寧頷首微笑,“本根得地水之潤破土而壯,枝葉承霧露之珠餘澤而下,相輔相成方得參天之資。‘根枝連體,水露同澤’……從你們兄妹友愛來看,倒是不負先王留下這八個字的用心。”

高若玉何等聰明,但聽惠寧話意未盡,想是“思德而爲,大勢而趨”卻是另外說辭。

果不其然,惠寧頓了一下,嘆息道:“可卻未明白先王所訓“思德而爲,大勢而趨”的含義,你們可知五位姑姑受戒佛門之因?”

未等高若玉三人作答,惠寧又道:“先父王即位之時,荊南可謂是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有賴先父王勵精圖治,方使荊南安定繁榮,只因一年水災,百姓受難,先父王自責治理有失,只道自己德不配位,而致天災臨我荊南,便遣我五姐妹受戒佛門,以攢功德……”言至於此,頓了一頓,臉上隱見苦楚之色。

“四姐入寺兩年之後,鬱鬱而終……”惠寧停復是停了一下,低嘆一聲,又道:“那日我從“承恩庵”來到王府,想……想抱怨於先父王,卻無意間見到先父王在後院“苦心齋”中失聲痛哭,口唸四姐名字……方知先父王並非無情之人。”

“天下行事之難者,莫過於受制於情,但想先父王爲荊南子民之心,爲子女者豈能因自身之情愛而違了父輩大義……”

衆人一時心中感慨,歷來賢明帝王因天災之故,多有下罪已詔,如高季興讓五個女兒出家祈福,爲民消災卻不多見。

惠寧口中的四姐,是爲高季興的第四女,已是心有所屬,被遣入佛門之後,情絲未能斬斷以至抑鬱而終。

惠寧當時知曉其姐身亡,心中自是怨恨高季興無情,便是回到了王府,想向其父高季興發泄心中怨恨。

不意高季興亦因愛女抑鬱身亡心生自責,在“苦心齋”中暗下痛哭不已,卻也讓無意中見到了惠寧心知其苦,終是默默離開,一腔怨恨自也從此消去。

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九章 破敵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四章 南下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五章冷刀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章 敵襲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四十六 言親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二章 兵禍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四章 南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十二章 救人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十六章 燕仲長
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四十二章 神僧無跡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七十六 白髮哀情出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一五三章 紫金山之戰(五)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六十九章 卓青蓮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二十七 慕雲三式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九章 破敵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一九章 清風驛刺殺(四)第一零二章 高平之戰(四)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三十五章 歸順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四章 南下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一零章 偷天換日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五十七章 沈連城第一八一 章     困局第一四七章 涼州行(四)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六二章 護冢之戰(三)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五章冷刀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一五一章 紫金山之戰(三)第六章 敵襲第四十八章 燕王李弘冀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第三十三章 獻寶第一三六章 誅殺卓青蓮(五)第一一八章 清風驛刺殺(三)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八十六章 破境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七七章   報仇雪恨(三)第四十六 言親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一零八章 雙龍池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二章 兵禍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一二六章 殺豬刀法(三)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一七二章   出海(下)第七十八章 策馬論俠義第四十三章 龍衛營第四章 南下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十二章 救人第三十九章 八脈還魂針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一二一章 龍氣易脈(下)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十六章 燕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