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

此時,林益等人隨着韓月來到了廳堂之上,莫不善竟然也在其中,見到洛逍遙坐在廳上,不由得一愣,忙趨步上前見禮,訕訕笑道:“見過洛公子。”竟然忘了應先與高若玉行禮,但聽林益等人對高若玉的行禮之聲,方自尷尬的對高若玉見禮,“屬下參見郡主。”

“諸位請坐。”高若玉也未在意莫不善的失禮,待衆人入座後,神情一斂,正色道:“本郡主接到消息,王叔高從義,身爲我荊南水師指揮使,勾結南唐意圖謀反,欲陷我荊南百姓水深火熱之中,此等亂臣賊子,百死莫贖其罪,望諸位統領齊心協力,助本郡主誅殺此賊。”

林益、莫不善等人聞言互望一眼,齊聲言道:“但聽郡主吩咐,我等萬死不辭。”

“好,”高若玉點了點頭,略一沉吟,緩聲言道:“那水師營寨是在城南三十里處江邊……林統領、閔統領兩位率左龍衛與鳳鳴衛諸人,隨本郡主兩日後前去平叛……”

“郡主,不可親自犯險……”耿供奉驚道。

高若玉知他言下之意,笑道:“耿先生不心擔心,安扎在江岸上的水師雖有三千人,但並非個個都有反叛之心,若非本郡主親自前去平叛安撫,恐人心不定。”

“水師中的幾位叛將身手一般,本郡主突然現身,必心有疑懼,林、閔、韓、葛四位統領屆時可迅速將首惡誅殺,餘衆自會懾服,況且諸多兵士家眷都在城中,諒也不敢亂來。”

“顧、徐兩位統領可領右龍衛兩日後午時入城,化裝成尋常百姓,聽從譚先生安排,熟悉一下城南門的情況,屆時可將那守門都尉劉思義及城中接應一衆反賊誅殺,守住南門,不許任何人岀入……只要宿衛營不動,劉思義一衆自也不會察覺,憑譚先生與右龍衛諸人身手,得手應是不難。”

高若玉她將龍衛營駐紮在這島上,就是作爲不爲人知的奇兵。

“本郡主擔心的是南唐來的三位身手不明的人物,兩日後,反賊必是分兵攻襲王府與府尹行衙……”高若玉停頓一下,沉吟片刻,道:“耿先生,若是對方有一位身手是抱丹大成之境,可是應付得了?”

高若玉心知高保勖的生死事關重大,城內尚有一些官員態度不明,若平時署理荊南諸事的高保勖身死,這些官員必有依附高從義之心,屆時局勢必是兇險無比,她亦是身懷武功之人,自也知道抱丹境與神念境的差別。

“身懷抱丹大成之人,雖有人投身朝堂之上,但要其行暗中刺殺之事,多也自恃身份,不屑爲之。若是抱丹小成修爲之人,耿某與嚴執事二人應能抵擋的住,雖不能殺了對方,但拖延到郡主回來之時,應無問題。”耿供奉沉聲應道,若能拖延到高若玉率衆人歸來,自然是勝券在手了。

“如此甚好。”高若玉點了點頭:“那逆賊府中本有五六位身手是神念境之人,還有南唐來的三人,兵分兩路之下,最多五人攻襲府尹行衙,莫先生加上行衙中的三位供奉,與耿先生、嚴執事六人想是應付的下……而譚供奉城門事畢,亦可脫身前去策應。”

“那王爺府中如何防護?”耿供奉臉有憂色。

“王爺府中尚有三位客卿加上宿衛營的幾位歸真大成之人,應是可以對付。”

衆人心中自有疑慮,雖知南平王慵懶,凡事皆由其弟高保勖署理,但畢竟是王爺身份,若有閃失,自也影響士氣。心想若是高從義傾力攻打王府,南平王豈不是危險之至?此時但見高若玉神態從容的回答,想必暗中亦有後手,相視一眼,衆人心頭皆是大定。

“兩日後是那逆賊殊死一博之時,想必會傾巢而出……但其身邊應也會留下一兩位供奉人物保護,倘若那時使人出其不意反殺到他的府中,或是可將逆賊高從義拿下。”

衆人但覺高若玉此計甚妙,若能將高從義誅殺或擒拿,屆時恩威並施,必能將局勢安定下來,斷了叛軍垂死掙扎的念頭,自是少了諸多無謂的犧牲。

高若玉頓了一下,望向洛逍遙,卻是展顏輕笑,“此事就有勞公子出手了。”

林益等龍衛營四位統領皆未見過洛逍遙身手,聞言之下,心中大震,以他們的身手,但覺洛逍遙只是歸真大成之境,高若玉如何敢將此等大事交付於洛逍遙一人手中。

即便是耿供奉、莫不善見識過洛逍遙武功,但聽高若玉叫他隻身一人前去高從義府上,自也是一時不解,臉顯疑色。

洛逍遙略一遲疑,點了點頭:“好,只望郡主莫要忘了約定。”此話自然是指相助高若玉之後,需將水龍吟歸還,坐在斜對面的莫不善眉頭一皺,心中自也明白洛逍遙口中的約定是什麼意思,不由得尷尬苦笑。

高若玉頷首微笑,“好,那公子且將“驚甲”帶上,以免手無寸鐵。”

“那就多謝郡主好意了。”洛逍遙望了一眼案上的寶劍“驚甲”,點頭應道。

“潛入那逆賊府中,亦頗多風險,洛公子若有安排,但可自行決策,若玉不敢幹涉。”高若玉此言自是暗示洛逍遙若身後有高人,自可招人相助。

耿供奉、莫不善,林益等人此時方知高若玉的用意,卻是藉着此事誘使洛逍遙身後之人爲己所用,鬆了一口氣之下,心中對高若玉自是愈發敬畏。

“但諸事皆有變數,城外駐營雖人多勢衆,卻並非一條心,本郡主倒有安撫的把握,城內卻變數極大,或有未知的文臣武將參與,尤其是南唐來的三人,不知其身手高低,諸位務必小心,本郡主誅殺了逆賊親信之後,自會迅速趕回策應。”

洛逍遙但見她英氣逼人的俏臉上略有一絲憂色,竟不由自主的與耿供奉等人互視一眼,皆拱手齊聲言道:“郡主放心,我等自當全力以赴。”

高若玉自小聰穎好學,深受其父高從誨的喜愛,署理政務之時,多將她帶着身邊,耳染目睹之下自也通曉權謀之變,膽識謀略更非府中謀士幕僚可及。

平常諸多事情,當她點到爲止之時,自然有人心領意會在臺面下無聲無息中將事情解決,此下之事非親預不可,不能居中調籌驟變,自然會擔心謀有所疏,而至全盤潰敗,幾經推敲之下,終將諸多細節一一佈防。

洛逍遙雖年幼失母,身爲通寶閣的少閣主,亦從未受過委屈,八歲時投身太白書院,受教孔聖敦敦之禮,又是楚南風之徒,皆無人會欺心於他,自然落得人心皆善之感。但受燕仲長脅持之險,加上莫不善的仁面詭心之舉,自也嚐到了書院長輩口中的人心險惡。

他本性敏慧,受挫之後自也成熟穩重,當下應了高若玉的安排,心中亦有一番打算,見高若玉諸事細節推敲佈置之後,便起身作別:“在下就先告辭,兩日後定當替郡主分憂。”

“好,有公子此言,若玉自可高枕無憂,耿先生,替本郡主送洛公子出島。”高若玉喜道,明豔麗人的笑容乍然顯現,竟也站起身來,緩緩將洛逍遙送至聽濤院外。

通寶閣江陵分閣,廳堂上坐着一位年約三十五六歲的漢子,皮膚略黑,蓄有短鬚的方臉上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望着主位上的洛逍遙言道:“少主,真的不用管事與箭衛暗中幫忙?”這漢子姓古名橫山,是江陵府分閣的長老。

“此次與古長老一起插手朝堂之事,已是與閣中的規矩相違,萬不可再動用其他人。”

洛逍遙他在太原經歷了與柳宮文相鬥一事,自也小心翼翼,不敢託大。從臥龍島回閣之後,就找明竅山麓境修爲的古橫山相助,只言尋找明無僧人一事中,受了宿衛營中爲官的師弟恩情,故而協助平叛,他身爲通寶閣少閣主,古橫山自是欣然從命。

“可是對方人多勢衆,萬一有個變數……屬下萬死難辭其咎。”心中想到閣主洛寒水受傷之事,古橫山就心驚膽顫。

“目前最難測的就是南唐來了三個人物,高從義舉兵造反,必求速戰速決,若有抱丹境之人,定會遣去刺殺南平王兄弟二人,留在身邊護衛之人最多是神念大成之境,高從義料不到反叛之事已是泄露,岀其不意之下,你我二人足夠應付得了。”

古橫山欲言再勸,但聽外面傳來打更之聲,只聽洛逍遙道:“亥時到了,叛軍子時舉事,此刻應是有所行動,此去高從義府中應用不到一盞茶功夫,三刻之後,古長老隨我前去。”

高從義的府中,後院巷中陸陸續續閃岀一批人馬消失在夜色之中,伏在不遠處屋頂上的洛逍遙與古橫山二人,但聽遠處隱約傳來喊殺聲,心知叛兵已經動手,便也起身疾向高從義府中掠去。

潛上穿堂屋頂觀望,但見廳堂上燈火通亮,一位年過五旬身着緞袍的男子,正負手在廳上來回走動,廊道和庭院上站有十數個護衛,洛逍遙心猜那男子應是高從義,便低聲對身旁的古橫山道:“古長老拖住那些護衛,我去對付那高從義。”

古橫山點頭之時,洛逍遙已仗劍疾身俯衝而下,劍光一閃,逼開廊道上舉刀砍來的護衛,剛躍進廳內,燈火驟然俱熄,左側一道劍光閃起,眼前但見五個星點亮光襲來,忙頓下身形,右腕一抖,舉劍相迎。

“當、當”兩聲輕響,火花濺起之際,那人兀已變招,一劍疾刺洛逍遙左胸,洛逍遙身在廳內門檻邊,身後廊道護衛也是舉刀攻來,欲退不能,情急之下,側身右避同時,一招“房兔點睛”攻向那人。

那人隱在廳內左側,洛逍遙從屋頂衝下之時,便用劍氣滅了廳中燈火,洛逍遙剛躍入廳內,舉劍相攻,本是佔了先機,未料此時洛逍遙以傷換傷的打法,即使刺中洛逍遙左臂,自己的右胸亦會被洛逍遙劍氣所傷,只得收招後退。

洛逍遙兵行險招,心道僥倖,交手之下已探出對方身手略高自己半籌,心下大定,而此時古橫山也殺到廊道上,與衆護衛廝殺起來,他身手相當神念大成,一衆護衛雖人多勢衆,驟然之下,卻是被他長棍逼得紛紛四散而開。

此時廳中雖無燈火,以洛逍遙的修爲自也能夜中視物,避到右側廳上交椅之處時,但見對面劍光幻起,一道凜人的劍氣奔襲而來,卻是層層疊疊,紛湧而至,精妙之處,竟不亞於“星宿劍法”。

洛逍遙不敢硬接,右腳勾起交椅撞向劍光,同時疾退,豈知那劍氣劈散交椅,木屑飛濺中,餘勢依是不減,傾瀉而來,洛逍遙身子忙是急旋,閃到廳中堂柱之後,方纔避開,只聽“突、突”聲響,劍氣擊中柱子。

他對敵經驗雖少,但也知道自己劍法的長處所在,若是能搶到先機,青龍、朱雀以攻爲主的招勢方能展其威力,心念一到,借堂中大柱擋住對方劍氣之時,疾躍到廳上正中,一招劈出,卻使得是穆道承的“月霜刀法”中的“玉盤千毫”。

他手中的“驚甲”是劍亦刀,施展起來,刀意自也十足,那人心感驚訝,“咦”了一聲,仗劍迎上,黑暗中劍光如花,與“驚甲”所岀的刀意相交,火星四起。

二人方自交招分開,那人一聲輕喝,欺身而上,連出數招,劍光忽左轉右,劍氣縱橫,招勢玄妙卻與“星宿”劍法相若,洛逍遙變招迎敵之中,卻也隱隱猜出了對手的身份,猜想對方所使應是“六壬劍法”。

正如洛逍遙所料,與他相鬥之人正是“怒劍”的弟子顧言春。楚南風精於劍道,雖隱於書院,卻也對江湖上用劍名家頗有了解,自也將自己所知講與洛逍遙知曉。

“怒劍”的“六壬”劍法變化之精妙與“星宿劍法”異曲同工,而洛逍遙星宿劍法殘缺白虎、玄武十四招,尤是玄武七式以守爲主,是反守爲攻的契機所在。

此時對招之下自也不如顧言春攻守兼備,且兩者的劍意氣機相近,洛逍遙所出招勢卻是被顧言春有跡可尋,方交手六、七招,就被逼了步步後退,險象環生。

洛逍遙心想此人劍法攻守兼備,章法有度,除非施展楚南風自創的七式劍招,方有取勝的可能,而在這個陳設案几交椅狹小的堂廳內,卻是讓自己無法施出那七招的威力。

將要被逼退到北面靠牆的長案前,一聲輕喊,又是一招穆道承的“玉盤千毫”使岀,頓時一團光輪刀意劍氣護住了身前。“月霜刀法”之中,洛逍遙唯一修習了這招“玉盤千毫”,卻是因爲這招刀法,用劍也可發揮其威力,且是攻守兼備,能以守反攻。

顧言春未料洛逍遙心思敏捷,瞬息間能將劍式切換成刀法,且能連貫流暢,但見“驚甲”刃鋒刀意洶涌,刃尖劍氣襲人,自也不敢強攻,身形略是一滯。

洛逍遙藉機躍上後面的長案,右腳一蹬牆壁,一招“角蛟入海”使出,他的修爲氣機輸與顧言春一籌,而此時借這一蹬之力,氣機徒長,加上身居高處,凌空而下,將“角蛟入海”的威力發揮極致,顧言春只見一匹光練勢若疾電閃擊而來,不敢硬接,使招護住身前,同時腳尖一點,後退兩步。

“當”的一聲,顧言春但覺洛逍遙劍尖擊中自己長劍,勁力剛中帶柔,“驚甲”竟彎如月芽,卻將洛逍遙彈到了半空。

洛逍遙藉着反彈之力,凌空而起,左掌反拍堂廳的橫樑,又是借力疾掠至廳堂門口落下,腳尖復是一點,縱到了庭院之中。

廊道與庭院地上七零八落躺着八、九個受傷的護衛。而古橫山手持鐵棍正與一位三十餘歲雙手掄錘的虯髯大漢,混戰在庭院之上,“叮叮噹噹”聲中,棍錘相交下火花四濺。

那使錘的漢子見洛逍遙竄到庭院,暴喊一聲,雙錘罡氣驟漲,左錘擋住古橫山劈來的鐵棍,右錘砸向古橫山面門,欲逼退古橫山,伺機攻擊洛逍遙。

古橫山哪能讓他如願,也是一聲大吼,雙手一壓,那漢子頓覺左手如負大山,無力震開鐵棍,反被古橫山的鐵棍壓低,而鐵棍卻順着八棱錘滑過,迎面奔來,忙退後一步,收回右錘砸向棍尾,古橫山借勢身形向右一閃,背對洛逍遙,復舉棍攻上,或進或退與那漢子打鬥起來,自然是不讓那漢子轉向洛逍遙的身側,以防他出招偷襲。

顧言春見洛逍遙竄到庭院,便也躍出廳堂,揮劍擊出,洛逍遙見狀使岀一招“秋水悲心”,欺身迎上,楚南風當初創這一招之時,心緒難平寄予劍意發泄,念起意生,劍意卻是先柔後剛。

洛逍遙右手一動,劍意已生,待劍擊出,劍氣已至顧言春的面前,顧言春乍覺一陣劍氣如溪流奔流而來,待到身前兩尺處卻如巨浪洶涌襲來,忙頓住身形,收劍變招護守,又覺劍氣如水花濺開,不由大駭,疾身而退,閃到廊道柱後,才堪堪避開。

若是一個月前,洛逍遙自也無法發揮如此威力,如穆道承所言,洛逍遙的天蠶體臨陣破境而不自知,壓力愈大,氣機的爆發力愈廣,與柳宮文等三人在太原一戰,雖受了傷,卻讓他體內的脈絡擴張,氣機趨漸圓滿,已隱有踏入神念大成門檻之勢,當初了覺言過的凌布衣,也是天蠶體體質,若有人挑戰,來者不拒正是如此原因,就是求在激戰中突破。

到了庭院之中的洛逍遙,卻如旱魚入海,劍氣威力爆發而出,顧言春從未見過如此精妙劍式,自也不敢硬接,退入廊道柱子之後,無意中卻也限制了洛逍遙施展楚南風的招式,洛逍遙求勝心切,卻是躍上近丈寬的廊道,一招“箕豹岀林”攻出,顧言春年過四旬,浸淫劍道有十餘年,對於“六壬”劍法氣機相似的“星宿”劍法,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岀虛實所在,便也岀招攻上,又自搶了先機。

三招過後,洛逍遙亦被逼下庭院,顧言春此時便是不敢放鬆,招招緊逼而上,唯恐拉開距離,洛逍遙又使岀怪招。

但顧言春終是小覷了洛逍遙,廳堂內狹小的空間尚困不住於他,更何況是這寬近七丈、長十餘丈的大庭院。

當顧言春一劍刺來,洛逍遙不退反進,手中的“驚甲”貼着顧言春的長劍的劍身划進,火花飛濺中,二人的劍柄相抵,洛逍遙大喊一聲,用力一推,復而化剛爲柔,藉着顧言春相抗之力,腳下一點,後縱兩丈開外,緊接着一招“長影暗雪”使出。

顧言春未料到激戰之中,洛逍遙尚能有如此的心機,被洛逍遙借力退去之時,亦感洛逍遙會使出新招攻來,便一劍斜劈而出,同時向後閃去,自也避過洛逍遙這一擊,復見三丈外洛逍遙變招攻上,心神一凝,盯着劍氣幻化的星點,一招迎上,“當”的一聲,抵住了洛逍遙的“玉霜驚梅”一擊。

顧言春畢竟是劍法大家,此時已知洛逍遙身兼數家功法,當洛逍遙一出新招,便拉開距離避開,待洛逍遙將楚南風所創的七招使完,重複再使出之時,顧言春也大至熟悉的劍氣厲害所在,自也能欺身迎上相鬥,雖不能破開這七招的劍勢,但憑藉着氣機勝於洛逍遙一籌,十餘招過後,卻也能進退從容。

高從義府中的護衛大都已出動去攻打王府、府尹行衙,所剩的十餘個護衛多被古橫山擊傷倒地,卻有兩個未受傷之人躲在院角,此時但見洛逍遙、古橫山二人皆被攔下,自也提刀上來,想伺機偷襲,洛逍遙在太原曾吃過此虧,此下瞥見有護衛摸了過來,恐受偷襲,不由得分心提防。

顧言春似也看出了洛逍遙的顧慮,心念一動,運起的師門所傳的“粘字訣”,劍法氣機突慢,手中的長劍貼着洛逍遙“驚甲”的劍身,膠着進退,他的修爲若輸於洛逍遙,使用“粘字訣”自己慢下來同時,拖不住洛逍遙速度,反被以快制慢,無異於自殺,顧言春此下就是仗着氣機勝於洛逍遙,纔敢出此招數。

他雖看不出洛逍遙劍招破綻所在,但也熟悉劍氣變化的軌跡,敢近前相鬥,而使出“粘字訣”,並非想勝過洛逍遙,而是想拖住洛逍遙的速度,讓旁邊的護衛能瞧出洛逍遙身後的破綻,伺機下手偷襲。

洛逍遙但覺劍意受阻,對方攻守亦是見慢,心中也料出顧言春的用意,急念之下,氣轉周天,陡然氣機暴漲,欲破開顧言春的“粘字訣”。

顧言春哪敢怠慢,便也是大喊一聲,同時亦傾力壓制洛逍遙的速度,身後的兩個護衛但覺時機到來,便舉刀砍向洛逍遙。

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二章 兵禍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四十六 言親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十一章 報恩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章  通寶閣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六六章 護冢之戰(七)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
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十九章 十二春秋消無形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四五章 涼州行(二)第一三三章 誅殺卓青蓮(二)第一五八章 無悔山之行第一七六    報仇雪恨(二)第三十二章 臥龍島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七十五章 言婚第一八九章    玉碎向君恩第五十三章 仙姑庵第八十八章 以彼之道反施其身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零七章 解散通寶閣第一一五章 履約(下)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八三章   兵變(上)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一六八章 護冢之戰(九)第一二二章 書房秘談(上)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八四章   兵變(中)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二十二章 甘少龍之死第二章 兵禍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一三章 赤子情懷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六十五章 惡訊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三十八章 劉繼業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零三章 高平之戰(五)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二十一章 順水推舟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六十六章 蕭雁北之死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一三七章 誅殺卓青蓮(六)第一五四章 紫金山之戰(六)第十章 百蟲毒經第一一一章 殺豬秀才第四十六 言親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五九章 天市人和陣第十一章 報恩第三十章 天雷音第一八七章     悲喜交織第九十九章 高平之戰(一)第五十九章 元嬰境〈上〉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十三章 太白書院第五十一章 法無我第一章  通寶閣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六十四章 隱門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一章  通寶閣第二十八章 洛明珠第一六一章 護冢之戰(二)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三九章 心疑第一七五章   報仇雪恨(一)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根枝相連第十六章 燕仲長第一六六章 護冢之戰(七)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零五章 高平郡主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八十二章 向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