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

“裴管事,箭衛之中可有善水之人?”

“有,賀先生的意思?”

“南風入了元嬰境界,方主事是爲抱丹大成,是可不吃不喝十天半月。而以他們的修爲,即使遇上風暴船隻覆沒,只要有飄浮之物借力,絕難使他們輕易遭難。”

“雖說海上茫茫,但想亦有諸多島嶼,我猜南風他們大有可能被風浪迫到孤島之上,裴管事你速去準備人手,一兩日後隨我出海探尋……”

裴管事應道:“賀先生言之有理,那老朽馬上去安排人手。”

林婉真一時牽心楚南風等人安危之下,卻未想到此處,聞言心神一定,望着裴管事離去的背影,言道:“弟子願隨師叔祖一同前往……”

“不可,穆先生生死不明,逍遙但需解救,慕雲已是亂了心神,你若隨我一同離開,必會讓她知曉你師父他們遇上險事,屆時定會使她心境崩渙。而茫茫大海,尋上你師父他們也非易事,或須數月也未可知。”

“可師叔祖一爲離開,師姐亦會相疑,而師父他們久未歸來,屆時她定也會有所猜斷……”

“我在這兩日內助她一臂之力,先將三門心經氣機融合,那時我當會大損氣機,可藉口閉關恢復爲由暗中離去。”

“而待她知曉之後,但知已有我去尋找了,心神自會有所安定,不會陷於一邊尋找你師父他們,一邊想救出逍遙的兩難境地。”

林婉真細一冷靜,但想自己心思何嘗不是如此,聞言暗自一嘆,略一遲疑,問道:“那爲何不讓江師叔此下知道師父遇險之事?”

“皇帝命懸一線,江大人唯一就是寄希望你先生(楚南風)的身上。但知你先生此下遇了險事,已無可能會趕回救醒明無大師,從速尋出逍遙下落……你說他那時的心境會是如何?”

林婉真一愣,但想江秋白心心念念就是爲了保郭榮周全,以使天下一統大業得成。若使知道郭榮無望得救,楚南風又陷險境,雙重打擊之下,恐是會一病而倒。

“但知皇帝無救,你先生遇險,江大人必會心神俱散,而他隨護皇帝身側,以皇帝之智,定會看出端倪。

皇帝非爲懼死之人,但大業未競,倘有生機,卻也是心抱希望。一爲知曉自身無救,求生慾望便爲消去,魄靈生機漸竭之下,性命恐是立馬會入了危境。”

賀梅言語一頓,嘆了一聲,“不到山窮水盡地步,當是不能放棄。慕雲但能貫通三門心經功法,屆時就會與皇帝續上半月左右壽元,有這半月時光,就有諸多希望……”

林婉真心頭一緊,“只能延續半月左右壽元?”

“縱使白雲先生出手,以他的修爲,也至多能延續一個月……”

“這是爲何?”

“一次出手救治,當會耗去五成氣機。而要使氣機恢復到再具出手之力,至少閉關靜修三個月。慕雲只有抱丹大成之力,能延半月之數,已是難爲她了。”

林婉真心下一驚,“如此說來,皇上他、他……”

“他此下只有六七天生機,待慕雲相治之後,至多是二十天時日……”

此下但知要救郭榮已無可能,林婉真想起不惜犧牲性命要護郭榮周全的武望博等人,頓然悲由心起,珠淚奪眶而出。

賀梅見狀暗自一嘆,言道:“我晨時探了明無大師的脈息,感覺他氣機已爲恢復不少,但想他三五日內便會醒來。”

“啊?!”林婉真一時又爲驚喜。

賀梅神色凝重的望着林婉真,“慕雲心念穆先生生死、救出逍遙,見到大師醒來,定會打聽龍脈靈穴所在而急於尋去,江大師心憂皇帝性命之下,恐也會如此作想,屆時你須相阻與他們……”

“這……”一旦明無醒來,林婉真也是心想詢出靈穴所在,立馬尋去救岀洛逍遙,聽得賀梅如此吩咐,卻爲一愣。

“靈穴雖爲智苦所圖,以我所知,要使靈穴認主但需時日,智苦他們應還會守在龍脈之處。而即使智苦重傷閉修,但還有智光,明無大師若無七成之力,加上方幫主恐也非智光之敵……”

林婉真心頭一急,“但不知靈穴認主時期多長,此下已過近月,萬一他們早爲得逞,屆時帶師兄離開,當如何是好?而待大師恢復七成之力至少三個月時日,此下事急,唯是調上三五千兵馬圍攻,纔有可能救出師兄。”

“明無大師曾得文益方丈指點,對於靈穴認主時日當爲知曉,即使不知,也可請教司天監之人。”

賀梅言道:“歸元丹是爲益氣神藥,雖說尋常間不可妄服,但大師受傷之下,多服卻是無礙。而以他金身境修爲催化藥性,見效當快,倘使與他一月之數,恢復到七成之力是可做到。”

“兵士雖衆,只宜寬廣之地打鬥,那龍脈靈穴隱於山腹,但須大師與方幫主合力纏住智光,方有機會靠近……而智苦傷勢實是不知,我等此下猜斷他受了重創需閉關靜修,但使有誤,屆時卻是會反受他們傷害。”

“但弟子恐無法阻止師叔、師姐行事……”

“一旦大師醒來,且將你先生遇險之事與告,並告與他我之顧慮,大師佛門高僧,定力非凡,當會冷靜行事。”

“若非憂心於你先生他們的安危,我亦是作想留下助力……”賀梅嘆了一聲,搖了搖頭,“我知你心中也是急於尋救逍遙,但要知此事關鍵所在纔可。”

林婉真心念一動,“望師叔祖指點……”

“救出逍遙,修復他被剝離的地魂,劫道必會重聚。智苦用‘易氣金訣’所佈陣法便爲衝開。皇帝不失最好,一旦他已身亡,陣法破開之後是爲會驚動了天道。”

“即使靈穴已爲認主,替代之人終非真正負有天命,屆時當會受到反噬,新的應劫帝王當會入世,智苦所謀自爲成空。”

當賀梅、方常勝趕來相助之後,楚南風卻是將佛劫之事告知,是故賀梅知曉其中的關鍵所在。

“而龍脈之地的入口當是只有一處,此下你先生未歸,要對付智苦二人實屬不易,最爲妥當辦法……就是傾力守在入口之處,將他們困在靈穴之中,但待我尋到你先生歸來之日。”

林婉真但知賀梅所言大是有理,心神一振,“但若探出智苦受了重創閉修,屆時就傾力攻取,倘使他能帶傷而戰,我等便拒守入口。”

“正是。”賀梅點了點頭,站起身形,“我去助力慕雲貫通心經功法,這兩日內你且爲我們護關,不可讓人打擾。”

她本待蕭慕雲在融合第三門心經時出手,此下急於尋找楚南風等人,便是不惜耗去五成真元助力蕭慕雲。

林婉真心知厲害所在,聞言執禮應道:“弟子遵命。”

****

五月廿六日酉時,澶州行宮,郭榮望着剛剛趕來風塵僕僕的江秋白,言道:“穆先生可是尋到,明無大師傷勢如何?”

“穆前輩生死不明,大師爲賀先生所治,性命已是無憂,只是昏迷未醒。”

郭榮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又道:“我有一事不明,還望師叔明言……”

“皇上請講。”

“那智苦將逍遙師弟帶出海外,楚師伯尋他而去,我想知道……逍遙師弟生死是否與龍脈有關?”

當日冢陣破去,洛逍遙被擄,郭榮心中已是見疑,也曾問過楚南風,智苦擄去洛逍遙的用意。楚南風當時解釋智苦是爲行脅迫手段,想用洛逍遙性命相逼,使自身不插手龍脈之事,郭榮那時倒爲相信。

而楚南風到陣前帶走方元,一同岀海尋洛逍遙之事,郭榮也爲不知。直至穆道承、明無出事之後,才爲得知楚南風不在青龍山,而是出海相救被智苦帶走的洛逍遙。

郭榮但想智苦目的是爲破壞青龍山龍脈,不可能無緣無故帶洛逍遙出海。又深知楚南風是大局爲重之人,且謀略過人,當不會輕易被智苦用洛逍遙誘離青龍山。

在江秋白、賀梅趕回開封之後,也曾詢過隨護身側的方常勝此中原因。方常勝是從楚南風口中得知了佛劫之事,但事關重大,自不敢輕言與告,只得推爲不知,此下江秋白歸來,郭榮便是詢問原因所在。

江秋白未料郭榮有此一問,心頭矛盾萬分。深知郭榮憂國憂民,志圖一統江山使天下太平,是爲他的本心。若使告知他佛劫之事,卻是會讓他認爲此下自身的行舉,是消除怨氣的功德使然,會使他心境大爲受損。

而郭榮一旦得知自己傷病是劫道散去引發,在楚南風未歸,洛逍遙未爲解救的情況之下,也會有了求生無望的心思,更會加重病情。

江秋白心念百轉,卻是想不岀如何應答郭榮所問爲好,沉吟之中,但聽郭榮長嘆一聲,又爲問道:“那我此下傷勢可是與龍脈靈穴被奪有關?”

郭榮在陣前傷發之時,孟小虎的傳信未到,但江秋白等人隱是猜到青龍山龍脈出事,唯恐郭榮擔心,只得謊稱當日受智苦所傷,陳摶出手相救之下未爲根治的原因。

但知郭榮聰慧過人,已是猜出厲害所在,不能實情與告之下,心頭大苦的江秋白,只能硬着頭皮言道:“皇上所傷乃是當日舊傷復發,與龍脈靈穴被奪確爲無關。”

郭榮神情若有所思片刻,言道:“那師叔可是尋到了白雲先生?”

“這半個月來,微臣尋遍華山諸峰,未曾見到白雲先生蹤跡,想他是隱於某處秘洞靜修。”江秋白言道:“不過即使無有白雲先生,此下慕雲她也會醫治皇上傷病……”

旁聽的方常勝眼神一亮,喜道:“蕭姑娘她也習得‘太易心經’?”

“慕雲尋到了柳宮文這惡賊,已將此賊誅殺,在他身上得到了‘太易心經’,此下慕雲在修習功法,聽賀先生有言,這五日內當可貫通‘太易’、‘太初’、‘太始’三門心經功法。”

對於常青青被擄一事,當日唯恐郭榮、江秋白等人擔心,孟小虎卻未傳信與告。穆道承、明無出事之後,江秋白趕回開封才爲得知,此下郭榮有了傷病,更是不能言出。

“天命有年,想是強求不得,師叔不必安慰與我……”郭榮聞言卻爲搖了搖頭,言語一頓,神情一端,“但還有一事相詢,望師叔莫要瞞我。”

江秋白心頭一震,不敢直視神色雖爲憔悴,但可洞徹人心的郭榮眼神,應道:“皇上請講……”

“龍脈靈穴被奪,對於天下一統國運可有影響?”

江秋白但知此問無必要相瞞,也瞞之不下,“聽文益方丈言過,對一統大勢無有影響,但國運年祚是有損一甲子之數。”

其實江秋白所知佛劫之事得自楚南風口中,但恐在郭榮追問下應對不及,先推說是從已爲圓寂的文益口中得知。

“可是有挽回機會?”

但使救出洛逍遙,使劫道重聚,縱然郭榮身亡,只要天道察覺,使新的應劫帝王入世,便可使國運無損。江秋白心知此問與佛劫息息相關,唯恐郭榮再爲追問,略一遲疑,言道:“有。但此中關鍵所在……如何破解被奪靈穴,唯楚師兄知曉。”

但聽此言,郭榮臉色一喜,“天下非一家一姓之人所能固有,但使靈穴被奪無損一統天下大勢,能使百姓太平安生,我此下縱使身亡,也是無憾……”

未待郭榮講完,江秋白忙道:“皇上何出此言,此下慕雲但可救治皇上傷病,楚師兄不日也會歸來……”

“師叔與楚師伯不願將智苦奪取龍脈大運真相告與,定是有不得已苦衷,此中內情我不知也罷。”郭榮微微一笑,言語一頓,話鋒一轉,“一甲子天下太平之數有損,卻會使多少百姓流離失所,但若我身亡,師叔與楚師伯當要不惜代價奪回靈穴……”

江秋白內心深處自是萬萬不願郭榮有絲毫閃失,但聽此言猶如遺囑,心頭一酸,卻是未與作答。

“楚師伯當日曾言是遼人想奪我大周國運,此下看來倒不盡然,可惜當日文益方丈及明無大師以神通查探,也是窺不出朝中何人懷不軌之心。”

楚南風當日曾讓文益、明無二人,用‘天眼通’神通窺望朝堂百官氣運,推演身辰八字,以期從中尋出與智苦合謀的替代之人,卻是一無所獲。

郭榮站起身子,伸手從御案文書中翻出一道布囊,從中取出一塊木牌,望向江秋白,“師叔可記得此牌?”

江秋白看了一眼刻有‘點檢做’三個字的木牌,點了點頭,“微臣記得。”

“四方文書送到開封,尚書省是有權打開查閱,擬以處置方案,再轉到陣前與我批覆。此牌無有可能逃了過尚書省官員查看,尚書省官員若有看到,絕不敢不問出處將它裝入箱中送到陣前。”

“當日忙於攻打契丹,對於其莫名其妙出現文書之中,也未與在意,此下想來,此牌或是那圖謀不軌之人暗中置混公文之中。”

江秋白心頭一震之中,又聽郭榮言道:“這木牌尺餘,卻是不止只容三字,師叔以爲‘點檢做’之後是何文字?是‘點檢做亂’還是‘點檢做帝位’……”

在四月中旬兵至寧州之時,押送軍藥的嚴秋等人也恰好到陣,而隨着捎來的公文之中卻爲發現了這木牌。但知身爲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對郭榮忠心耿耿,是有人圖謀陷害張永德,纔會在木牌上刻字,讓郭榮臆測猜忌。

而當時郭榮查問過嚴秋等人,得知無人知曉這木牌如何混入公文之中後,卻是一笑置之,未作別了言語。此下但聽郭榮明言猜斷木牌後面文字,江秋白心頭一驚,“無論後面是何字句,若使與智苦有關,其目的想是讓皇上猜忌張大人……”

心知郭榮英明智慧之人,斷不會輕易中了別有用心之人的詭計,江秋白也未將相勸郭榮莫要上當的話語言出。

郭榮自也明白江秋白言下之意,嘆了一聲,“先帝之時,征戰在外倚重於侍衛司兵馬,我亦爲如此。但高平之戰,若非我親征,在何、樊二人統軍之下,大周江山想是已爲不保。”

“攻打北漢返京之後,我將‘控鶴’、鐵騎’兩軍調編殿前司之中,擴充神虎營,使殿前司不僅有戍衛京都之責,也可同侍衛司一般,有野戰在外的權力。”

“使兵權不爲一人獨攬,非爲防範心存不軌之人作亂,而是防範攬權之人出現如樊愛能、何徴之輩,貪生怕死,臨陣脫逃壞了大事。”

“對於張永德、李重進二人,我是爲信任有加,但猜將此牌混在公文中之人的用心,是讓我猜忌張永德,但有一事,使我不得不生去了張永德軍職之心。”

“這是爲何?”江秋白頓然又爲一驚。

“我自傷病之後,方幫主恐我勞累,歸京途中,便是讓我一路慢行。前七日到達這澶州,方幫主探我脈息紊亂,勸我在此多停留一段時日,待氣息平穩後再回開封不遲,我便依了方幫主所言。”

“澶州離開封不遠,朝堂官員得知我身體有恙,卻是前來覲見探望。我此下容顏憔悴,唯恐羣臣見了胡亂猜測,便是未讓他們得見,吩咐有事可讓張永德轉稟即可。”

郭榮接過方常勝遞來的參茶,喝了一口,茶碗一放,搖了搖頭,又道:“外人不知我此下不宜趕路,若是勸我回京也就罷了,而張永德知我病勢,今晨進言相勸我趕回開封,卻是有負我對他之期望。”

江秋白但知郭榮英明,若非張永德措詞大爲不當,絕然使他心生失望,聞言便道:“張大人如何與勸皇上?”

“他言道:‘天下未定,根本空虛,四方諸侯唯望我大周朝堂有變。皇上此下龍體抱恙,想是四方諸侯也是知曉,澶州與京都距離甚近,不如早點歸去,以安定人心。若是因片刻勞累之慮滯留澶州,萬一有所不測,社稷宗廟又當如何託付?!’”

“我身體有恙,是有不測之虞,且不怪他岀言無狀。但即使我有不測,宗訓自可繼統,豈是他如此見問?我當時問他何以會有此念想,他言稱這是羣臣的意思……師叔認爲他可是負了我的期望?”

江秋白心下一嘆,卻是未料張永德會如此作言。此下郭榮身體抱恙,但有羣臣在外非議,張永德當是立馬喝斥,穩定人心纔對。而即使郭榮真的生了不測,其長子郭宗訓當可繼統,身爲重臣的張永德更不應見問郭榮。

“此下龍脈靈穴雖爲被奪,想那替代之人也非是可以輕易取了我大周國運。張永德手握重兵,聽得他如此愚不可及之言,方知他是毫無主見之輩,我若不測,但想他定會爲人利用,是故才決意去他軍職,以免日後給師伯、師叔奪回龍脈靈穴留了後患。”

江秋白雖知奪回靈穴只要救回洛逍遙便可,但如郭榮所言,此下大周朝堂算是兵強馬壯,智苦所尋的替代之人要謀大周國運,也非易事,若使手握重兵的張永德,爲其利用,卻是大大不妙。

“那皇上打算讓何人接替點檢之位?”

“曹彬或是趙匡胤,師叔以爲這二人之中誰更爲合適?”

曹彬的姨母是爲郭威的貴妃,與郭榮算是有表親之誼,此下奉職晉州兵馬都監。

“曹大人爲人謙恭,行事穩重,且謀略不凡,若使入職殿前都點檢,是可勝任。但殿前司諸多將領,皆是隨皇上南征北戰立了汗馬功勞才得以升遷,倘若讓他乍然間接替張大人之務,恐難以服衆,也會使人覺得皇上任人唯親。”

郭榮微微點了點頭,沉吟片刻,言道:“趙匡胤此下是殿前都指揮使,接理來說應是他接任都點檢之職。但我觀其與人結交,帶有江湖草莽意氣,難有大局爲重的胸襟,而與諸多將領稱兄道弟,他日但成朋黨之患……”

“皇上若有所慮,不若先讓都點檢之位空出,將殿前司兵符收與樞密院節制,但有行軍打仗,先由樞密院與令方可。”江秋白言道:“再將曹彬調到殿前司奉職,委與諸班任意一處副指揮使職權,待日後有了戰功,可將都點檢之務委任。”

“倘使殿前都點檢之務空出,殿前司所屬的‘控鶴’、‘鐵騎’、馬軍、步軍、大內禁衛諸指揮使,恐是會生岀爭權之念。”郭榮搖了搖頭,略一沉吟,又道:“不過師叔所提建議,將兵權收歸樞密院節制倒是可行,就讓趙匡胤與任都點檢之務罷了。”

此下四方未定,一統天下行軍打仗卻是要武將才可,兵權放在文臣身上,卻是有延誤軍機之虞,江秋白言出此策只是權宜之計,卻未料被郭榮釆納。心下苦笑之中,但想蕭慕雲修了‘太易心經’,已是有機會貫通四門功法,無有陳摶之下也可修復洛逍遙被剝離的地魂。

只要楚南風歸來,救出洛逍遙,郭榮性命便可無憂。但使郭榮無恙,兵權在樞密院也是不足爲慮,心念一到,便爲言道:“此事只是防範未然,微臣所議未必周全,皇上但待痊癒之後再決斷不遲。”

郭榮微微一笑,對江秋白所言也未言答,卻是站起身子,“走,師叔、方幫主陪我一起去營帳走走,也好讓三軍兵馬安心,同時與告明日起駕返京。”

郭榮已爲傳信孟小虎五月廿七歸京,是故江秋白一回開封后,立馬趕到澶州。此下但見郭榮精神生起,與方常勝心頭皆是一振,點頭應命之中,一左一右陪着郭榮行去三軍營帳。

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九章 破敵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五章冷刀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三章 送親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四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三章 送親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四章 南下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九章 破敵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楔子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三章 送親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六章 敵襲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
第六十七章 真相第九章 破敵第一八五章   兵變(下)第一四六章 涼州行(三)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八章 飛鴿傳書第一五二章 紫金山之戰(四)第三十六章 交換條件第九十一章 錦囊第一四四章 涼州行(一)第四十四章 平叛〈上〉第五章冷刀第一零一章 高平之戰(三)第一七三章    決戰青龍峰(上)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三十四章 郡主第三章 送親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七十二章 江湖情苦男兒蒼第一五六章 謀劃第一二八章 明月長存第四十五章 平叛〈下〉第七十七章 心靜悔遺害第九十三章 智苦僧人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五十八章 內鬥第一百章 高平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一六三章 護冢之戰(四)第三十一章 失劍第一七九章   海難第十四 千機散〈上〉第一三零章 魂失悟命通(上)第一六五章 護冢之戰(六)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第一六四章 護冢之戰(五)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第一七零章 扶搖子第一八零章  殿前都點檢第六十章 元嬰境〈下〉第十八章 蕭二公子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八十九章 破障音第二十六章 水龍吟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四三章 太易心經第四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天蠶體第三章 送親第二十三 護衛府第九十七章 劫傷(上)第五十二章 仙女湖第九十五章 十朝元老(下)第一三五章 誅殺卓青蓮(四)第四章 南下第八十五章 譚道人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一六零章 護冢之戰(一)第三十七章 苗家傳承第一三八章 驚變第五十四章 馬希蘭第一三四章 誅殺卓青蓮(三)第九章 破敵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五十章 父愛無疆第一零六章 氣運之分第九十二章 北上第七十三章 渡口驚變第七十章 身陷韶州第一六九章 一世錢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八十七章 念情劍法楔子第八十一章 毒書生第一二七章 破蠱入境第七十四章 龍從雲第七十九章 言謊第四十一章 拂水龍吟鳳梧揚第一三一章 魂失悟命通(下)第十五章 千機散〈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三章 送親第一四二章 解惑第一二四章 殺豬刀法(一)第六章 敵襲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約第四十七章 意外收穫第一五五章 夷門山糧倉第七十一章 負情蠱第一一七章 清風驛刺殺(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入夢劫第一七八章   報仇雪恨(四)第一零四章 降龍掌第九十四章 十朝元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