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

李千里主動挑起這樣一個話題,心中也是不乏忐忑,但又實在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眼下看似雍王對他禮遇有加,但他自知彼此身位相差懸殊,雖然談不上雲泥之判,但如果他不是還有一層皇命在身的話,也不是所有宗家年長者入京都會受到雍王的親自接待。

畢竟神都革命已經是一年多前的事情,改周歸唐後,不乏李氏宗親欣喜若狂,除了歸朝分勢之外,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歸鄉祭祖。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多有李唐宗室在長安出出入入,也沒見雍王真正禮待誰人。

說事務繁忙也好,說雍王倨傲也好,總之眼下的雍王是有這樣目中無人的底氣。

李千里此前際遇本就不同於其他李氏宗親,歸朝後過得頗不如意,如今獲得一個面對面與雍王接觸交流的機會,自然是按捺不住,想要將心中盤桓已久的算計稍作傾吐。

此時雍王神情不見有什麼明顯的喜怒變化,他也只是試探着說道:“宗家子孫,生來富貴享用不盡。但殿下與我,雖然有此尊貴命格,卻也多受世道迫害,如今所享,不可說全憑祖蔭……”

李潼聞言後點點頭,講到這個話題,他們這李家兩大舔狗敗類是不乏共同感受的。不過很顯然李千里所言重點並不是這一番同志情誼,至於其人要講什麼,李潼也略有猜測,只是等着李千里繼續說下去。

“在國而言,用士唯功以論。在情而言,亦有親疏之別。所以雍王殿下分陝垂治,權重關西,此乃衆望所歸,無論朝野又或宗家,俱無意義。”

講到這裡,李千里停頓了有十幾息,但見雍王只是淺笑,沒有什麼更明確的態度流露,於是便又繼續說道:“但如今宗家情勢,的確不夠清晰分明。倫序親疏、乃至於資望取捨,頗有錯置混淆,不合聖明之治……”

話講到這裡,李千里又停了下來,一雙眼睛頗有期待的凝望着雍王,等待雍王給自己一個迴應。

見自己若不開口,李千里是不敢再繼續說下去,於是李潼笑了笑,才嘆息道:“朝情內外,我尚可斗膽試言一二。但宗家是非,則就遠非小子能夠放言闊論。歸朝以前,隴西公聲跡幽隱,少爲世道所知,歸朝驟攫於高位,的確是有些不能服衆。”

聽到雍王這麼說,李千里忍不住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並又連忙說道:“豈止不能服衆,簡直衆怨沸騰!立朝百官,宰相豈是尋常時位?宗家事務繁密,又豈是俗流能作仲裁!”

他們彼此所言的隴西公,便是如今朝中宰相李思訓。李思訓以殿中監而拜相,併兼領宗正之事,可以說是如今李唐宗室中在朝最爲顯赫的人物之一。

李潼跟李思訓倒是沒有什麼過節,或者說壓根就沒有什麼交集和了解。除了知道其人書畫技藝不俗之外,還知道李思訓是盛唐奸相李林甫的伯父,然後就沒有什麼瞭解了。

當然無論瞭解與否,以行臺目下與朝廷的關係,任何一位宰相都是行臺潛在或者直接的敵人。李思訓資歷淺薄,在棄職隱遁之前,唯一可查的資歷就是曾經官居江都縣令。憑這樣的資歷歸朝拜相,真的是有點說不過去,根腳實在是太薄弱了。

雖然其人也有一層唐宗室的身份,但其所出身郇王房本身與正經的李唐皇室就已經很疏遠。作爲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是李唐宗室的始祖,其嗣子李昞便是高祖李淵的父親。

郇王李禕則就是李虎的第六子,從這裡就分了叉。只看李千里他大侄子李禕在起名的時候根本就不避郇王諱,便可見親疏。

李千里直指其人血緣疏遠、根本不算他們本家人,也自有其底氣。李千里作爲吳王李恪的嫡長子,與當今皇帝是一個親爺爺的堂兄弟。在武週一朝重點打殺太宗、高宗子孫的情況下,李千里一家可謂是與帝室一脈關係最爲親密的宗親了。

至於出身郇王房的李思訓,那根本就是連清洗都排不上號的外門親戚,可如今無論在朝中還是在宗家,都有如此崇高地位,李千里對此自然大大的不忿。

特別是在其人際遇如此被冷落的情況下,再看紅得發紫的李思訓,心態真是崩了一地,就差直接指責當今皇帝用人不當了。

現在雍王表態對李思訓也不怎麼感冒,李千里自然也是欣喜有加,但還有一點不足那就是雍王所言只是就朝事以論,但卻不說宗家是非,這讓李千里構思已久的一些話不好直接說出口。

李千里想要改變自身處境那是必然的,否則武週一朝也不會舔得那麼用力。往年因此受惠,如今則受困於此。

有那樣惡劣的前跡,李千里也不指望他能取代李思訓而拜相,成爲李唐宗室在朝中代表。畢竟李思訓只是根子薄弱,他則底子又潮又髒,朝廷包括皇帝本人對他的接受度必然不會太高。

可就算不能拜相,但身爲宗家耆老這一血脈身份卻不是假的。現在皇帝越過他而以李思訓爲宗正卿,處理各種宗家事宜,這簡直就是當他是死的!

李千里心中對此自然是恨得牙癢癢,所以入京之後順從雍王,討要秋賦的公事提都不提,只述情誼,就是希望獲得雍王的善意與支持,希望能夠保證他在宗家的地位。

但雍王明確表態對宗家是非不感興趣,李千里雖然節操不高,但一時間也實在拉不下臉來作控訴請託。

在沉吟一番後,李千里才又驀地長嘆一聲,繼而說道:“近時讀書,觀前人記事,有遠志小草之論,有感於時,可謂深刻。人事依稀有類,滿朝讀書人,唯不識此章啊!”

李潼聽到這話頓時一樂,所謂遠志小草,乃晉人郝隆以物喻人、譏諷謝安,山居爲遠志、出則爲小草。當然謝安身爲風流宰相,其所主持的淝水之戰對東晉朝廷有續命之功,這樣的評價自然是中傷。

不過李千里提起這話,顯然是意有所指,說的就是當今皇帝李旦。其人幽居多年,在武週一朝更是諸多唐家老臣誓死力保的皇嗣,寄託了許多人的期望。可出宮掌權以來,多昏政亂命,倒是頗爲符合遠志小草的評價。

這話講得就深刻得多了,李潼更加不會輕易表態。他對他四叔談不上有什麼不滿,無非各受時勢裹挾,不得不針鋒相對,私人情感方面,甚至還有些同情他四叔,纔不配位、舉步維艱。

況且就算對皇帝有什麼不滿,他也不會跟李千里這閒人討論,只是感慨他們李家善茬真是不多,李千里話講到這一步,可想而知必是滿腹搞事情的陰謀算計。

李千里等了片刻,見並沒有引發雍王共鳴,還以爲自己講得仍是有些隱晦,索性便一咬牙繼續說道:“宗家情勢有亂,豈止一樁啊!天家無私,諸情諸事都能牽動社稷安危。如今朝情混亂,論者不乏鍼砭,尤其與陝西道政治清明相論比較,更是讓人喟嘆有加!”

“這麼說,言重了。草野磨牙之論,且聽且疑。朝廷政治,還是可圈可點的。”

李潼就算有什麼陰謀,也不會跟李千里相論過深,聽這傢伙吐槽一番還算一樂,但若再講下去,可能就要有失尺度了。

“殿下內施仁政,外破強寇,凡所創建,有眼可睹,有耳可聞!論者竊議,殿下如今所以仍在次席,大器未能全作施展,無非困於老舊人士舊情固執而已。若非此困,唐業已經可稱得人矣!”

李千里話講到這一步,自然不甘心就此打住,索性起身繼續做慷慨陳詞:“遠志小草,如今已經彰然有判!生民更渴於治,此亦人心所指。殿下如今或爲諸情所困,不得不頓足關西,但這種種約束,也並非無計可解。須知如今宗家,尚有一器待用。廬陵幽在,只需待時而引。往年殿下壯功遭逐,若再……”

李潼見李千里並不適可而止,反而更作強言,勸他迎回三叔李顯,眉頭便皺了起來,並不說話,只將佩劍擱在了案上,望向李千里的眼神也變得冷冽起來。

李千里見狀,心中頓時一驚,忙不迭深拜在地,但口中仍作強辯:“廬陵於朝內,一片陌生,若得殿下招引歸朝,凡所計意,俱出殿下,此誠可爲墊足登高之器!殿下方今守於祖業,朝廷欲制難制,一旦廬陵歸京,更成分庭之勢……”

“此言散於春風,不傷宗家和氣!鬱林王既爲宗家耆老,還是應該常作匡正之計。言外的深意,我不以罪孽視之。寶劍常自磨,所殺何止千萬,但唯能容納在我情中者,此中血肉不忍試此鋒芒。”

李潼垂眼望着匍匐在地的李千里,抽劍輕彈沉聲說道。

李千里見雍王反應大悖於他的預期,心中已經是惶恐至極,可在聽到這番話後,不免又生出一二僥倖之想。看來自己這番進言,終究還是被雍王聽進了心裡,只是因爲彼此交誼仍淺,雍王纔不對他作正面迴應。

“狂言妄進,確失分寸!幸在殿下大量包涵,王教深刻,必謹記於懷,凡有言行事蹟,絕不敢遠在殿下情義之外!”

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191 少王竟知有我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445 死不入黃泉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101 出閣河東王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68 食心婢子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265 順水推舟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261 不欺少年窮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389 鄭女文茵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287 靈前敲詐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079 神宮巍峨0295 無妄之災0042 能奏《武媚娘》否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368 薛郎鐵頭0321 來君珍重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111 少王人物如何0103 府佐諸衆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263 娘子隨戲0238 洗劫武攸宜0039 羅網常設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192 太平公主登門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230 過平康款轡0270 兵入武氏邸0212 獨不見,自惶恐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447 嵩陽道大總管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033 雕蟲與公賞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037 春官武承嗣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011 仁智院家人們
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191 少王竟知有我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215 優才如此,孰能不愛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445 死不入黃泉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78 伏屍遍野,賊酋膽寒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749 山南房州,廬陵王城0101 出閣河東王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068 食心婢子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808 三原縣子,妻兒同榮0265 順水推舟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261 不欺少年窮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900 蕃國勢壯,公主長榮0896 應試不舉,斷須明志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389 鄭女文茵0186 上錯花轎嫁對郎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421 攸寧設局,千騎營變0992 岐王爲友,不羨知音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924 諸方來朝,羣蕃入拜0287 靈前敲詐0252 名王身死,自應有殉0079 神宮巍峨0295 無妄之災0042 能奏《武媚娘》否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773 熾情難表,惟乞一活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368 薛郎鐵頭0321 來君珍重0856兵強馬壯,殺氣外露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0811 集英羣才,開館納士0111 少王人物如何0103 府佐諸衆0426 閒遊苑池,賢內分事0263 娘子隨戲0238 洗劫武攸宜0039 羅網常設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192 太平公主登門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918 盡力而爲,不負此生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230 過平康款轡0270 兵入武氏邸0212 獨不見,自惶恐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488 庸人自擾,死不足惜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447 嵩陽道大總管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033 雕蟲與公賞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037 春官武承嗣0153 則天門前,死機隱現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738 行臺甲壯,南衙無兵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410 皇恩厚賞,代王迎親0011 仁智院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