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

有關青海王慕容忠請求歸朝或者舉部內附的記錄,政事堂記載可以一直追溯到垂拱四年。之所以是從這一年開始,是因爲吐谷渾先王諾曷鉢死於此年,慕容忠繼爲青海國王,正式前往安樂州統領其部。

換言之這傢伙從一開始就拎不清、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牴觸朝廷這一樁安排。從垂拱四年至今,各種形式的上奏便多達十數起之多。

這不僅僅只是李思訓自己的感受,此前歷任宰相對此也都有類似評語。

武周長壽年間,姚璹擔任宰相,提議政事堂編寫《時政記》,不僅僅記錄施政事則,更將當時君臣討論各自觀點、看法都詳細記錄下來。一者封存史館,用於修史。二者就是存留政事堂中,供繼任宰相們瞭解前任的施政綱領與各自理據,以避免朝令夕改、人亡政息。

當然,能夠擔任宰相的各自都有一套見解方略,而且所面對的時勢也未必相同,未必就真的蕭規曹隨、不敢逾越。但《時政記》的編寫,對於一些朝情大事的還原度極高。

《時政記》中就記載了一次前代宰相針對慕容忠其人其事的評價,其中前宰相李昭德的發言記錄就很具有代表性。

李昭德的看法是,自貞觀年間開始,吐谷渾便久爲藩籬之用,此前是用於防備吐蕃。但在吐蕃權臣祿東贊父子的攻略下,吐谷渾王室實在是軟弱無能,幾千裡疆國拱手而讓。

之後朝廷庇護吐谷渾,將之安置於安樂州,除了吐谷渾王室這一層國戚關係之外,也是廢物利用。將吐谷渾安置在河曲之左,進可以再次用來攻略青海,退可以平衡河曲之間鐵勒諸部與東突厥降戶的勢力對比。

鐵勒諸部與東突厥本爲世仇,此前朝廷將兩方安置於河曲內外,就是爲了讓他們彼此制約。可是隨着東突厥勢力死灰復燃,躁鬧於大漠南北,這種過於對立的局面不利於長久維持,分分鐘都有可能演變成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青海大非川一役,吐谷渾復國盤算落空。這一批亡國之衆安排在靈州賀蘭山南麓,就可以盯防鐵勒諸部與河曲六州東突厥亡戶,達成一個三角對峙狀態。

慕容忠十幾次請求歸國內附,翻來覆去無非兩個理由,第一是他久在國中,不能有力的掌控部屬。第二是鐵勒與東突厥對他慕容部都敵意滿滿,讓他寢食不安。

這傢伙真當自己是門裡親戚,不願意留在羈縻州擔任工具人,反而心心念念想要回神都當米蟲。

李昭德對此的看法是這傢伙再嗶嗶就弄死他ꓹ 換個聽話的。當然朝廷是沒有采用這麼激進的處置方案,而是又加親近朝廷的契苾明擔任金滿州都督ꓹ 用來統攝平衡這三方。

不過這是武周後期的安排了,隨着神都革命後一系列變故,契苾明加入雍王麾下ꓹ 河曲情勢朝廷已經無從插手。

慕容忠最近一次請求歸國,就是在雍王青海大戰之後ꓹ 這一次言辭與態度較之此前都要更加急迫。而政事堂當時的記錄,對此仍有極大的反對聲ꓹ 但最終也沒有決議拒絕慕容忠歸朝。

畢竟當時的情勢是當今聖人剛剛履極ꓹ 但周遭諸邦國入賀熱情卻並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慕容忠歸朝總能充個人場。而且行臺新設,朝廷也希望在河曲埋下一兩步棋子。雖然不贊成,但也沒降敕反對,算是默許。

慕容忠歸朝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行臺的傳書追責,而且措辭一次比一次嚴厲。當時那段時期也正是朝廷與行臺氣氛最僵硬的時刻ꓹ 神都朝廷中還在忙於清洗雍王一系的勢力,有關慕容忠的去留便也成了一個角力點。

當時甚至就連宰相狄仁傑都覺得不該將人交給行臺ꓹ 行臺指誰有罪ꓹ 朝廷便將人交出ꓹ 這對中樞威嚴無疑是一大損傷。更何況ꓹ 慕容忠身份特殊,還不僅僅只是唐家臣子。朝廷真要這麼做了ꓹ 無異於恩威自絕於遠邦。

但行臺連番上奏ꓹ 多的時候甚至一月之內五六起之多ꓹ 也讓政事堂衆宰相們頭疼不已。所以年前由宰相薛稷執筆,給予陝西道大行臺一個相對正式的迴應ꓹ 青海王賀新皇履極而入朝,何時歸部待定,行臺於此不要再作追問。

可以說,在青海王慕容忠的問題上,政事堂雖然沒有態度明確的施以包庇,但起碼也沒有承認行臺強加在慕容忠身上的種種罪責。

然而現在,朝廷不認,慕容忠自己卻認了,這究竟是在打誰的臉?

瞭解到這些後,李思訓再看慕容忠所呈交的這一份罪表,一時間不免大生感慨,朝廷已經在極力淡化此事,你慕容忠閒着沒事鬥雞鬥犬不好,非要作死刷存在感?

現在朝廷將要大肆追褒武週一朝死國朝士,本來就擔心行臺會有什麼過激舉動、橫加阻撓,必然是不願再橫生枝節。可這已經被刻意淡化的慕容忠居然自己跳出來,承認行臺此前諸種指摘有理,除了慕容忠自己活膩了之外,李思訓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別的理由能夠解釋其動機。

說這傢伙擔心久居神都、其部屬人馬或會被行臺瓜分兼併也不對,觀其此前言行,他巴不得一輩子在神都做米蟲呢。

想不通這傢伙究竟動機何在,李思訓也覺得這件事有些難辦。他倒不怎麼在意慕容忠心跡如何,可問題是其人歸都的時候,皇帝陛下予之禮遇頗厚,現在事情橫生枝節,總要請示下皇帝的意思。

稍作沉吟後,李思訓便吩咐吏員將慕容忠這一份奏表並政事堂相關卷宗裝入同一箱籠中,隨自己入宮請見。

在太平公主的建言下,皇帝李旦確定了接下來朝廷將要用事的重點,最近這段時間以來,精神一直處於亢奮之中。

讓他感到興奮的,不僅僅只有君臣同心協力、共同操弄一樁大事的熱烈氛圍。關鍵是在事務處理過程中,對皇太后臨朝以來各種施政得失的臧否評價,讓他沉迷不已。

以往在皇帝李旦看來,他這位母親就是他人生中一座高到令人絕望的山峰,此生非但都不可能攀越而過,哪怕僅僅只是這山峰所投下的陰影,都能籠罩他整個人生,讓他無從解脫。

可現在,他不獨已經站在了陰影之外,更能將這座高山逐分逐寸的挖垮,這種刺激與愉悅感,簡直是他生人以來便不曾享有,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正是出於這種心理,對於太平公主所舉薦幾人,李旦也尤爲看重,各加直殿學士,以備諸事垂問。

特別是被太平公主重點推薦的韋承慶,更讓李旦覺得國家非無士力可用,只是才力進用途徑並不暢通。

其實對於韋承慶,皇帝也並非從一開始就接納看重,反而因其過往的經歷而心裡埋着一根刺。

韋承慶是前宰相韋思謙之子,但其履歷中還有一個頗爲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前雍王李賢位居東宮時的東宮屬官。因李賢被廢,韋承慶也被貶出都,輾轉州縣達十數年之久。

對於那個已經去世的二兄,皇帝李旦心中是多存惋惜,但又因爲李賢的兒子,對前東宮官屬多多少少是存一些偏見。

因爲太平公主的舉薦,李旦抹不開情面,也是存着姑且一見的想法。但這一次見面會談,韋承慶所論時事諸情俱有獨到見解,頗投李旦意好,有的方面更是李旦思之不及,聽完後不免有大受啓發之感,心中自生一份相見恨晚的知己之情。

不過如今的李旦也非早前初入時局的萌新,特別是在經歷王孝傑一事後,對於時流拔授更加謹慎,不再毫無保留,一點心事俱付面上。

所以儘管他心裡對於韋承慶很是欣賞,但短時間內也並沒有再作提拔的打算,需要等到眼前所事初見成效之後再作考量。

今天早朝之後,李旦返回大內殿堂,又召來韋承慶等直殿學士,詢問事情進展如何。

不過此方談話剛剛開始未久,內侍便前來奏報李思訓求見。李旦心情正好,聞言後便讓人將李思訓引入殿中,並笑語道:“相公宗家長者,任勞繁重,若非急情要務,使員入告即可,無需諸事勤走。”

“此事未稱緊要,但牽連也是不小。臣不敢擅自決定,所以入宮請示。”

事無論大小,對於李思訓這一殷勤態度,李旦還是頗感滿意的。換了其他狀似恭良、內實矜傲的老臣,很難保持這種勤走請示的態度。

待到幾名直殿學士避入殿左側席整理卷宗,李思訓纔將剛剛收到的慕容忠奏書奉上。

李旦在稍作翻閱後,臉色陡然一變,拍案怒聲道:“這青海王,當真不知所謂!蠢物、蠢……”

見皇帝陛下反應如此激烈,李思訓也是一驚,忙不迭自席中立起,心中則不乏疑惑。青海王此番上表,的確是有些無視朝廷對他的恩恤,但似乎也並不值得皇帝如此大動肝火。

“這蠢物、這……如此情勢無感,如何能當大用!”

李旦又忍不住喝罵一聲,殿左諸學士聞此怒聲也忍不住側首窺望,特別韋承慶耳中捕捉到幾個關鍵詞:青海王、能當大用……欲作何用?

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112 神都水深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221 窺望河西0103 府佐諸衆0038 水漲船高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051 《逍遙王》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說幾句話0286 竇七暴斃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29 心似雙絲網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015 仁智院掌直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236 蜀商楊麗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說幾句話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012 耶耶的召喚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069 大麴《萬象》0389 鄭女文茵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094 大酺禮畢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225 無兒還有孫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067 協律頌今0161 宰相薦才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058 薛師懷義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274 只待神都制命0113 荒園生妖異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
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112 神都水深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221 窺望河西0103 府佐諸衆0038 水漲船高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051 《逍遙王》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617 龍鳳之種,貴不可言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說幾句話0286 竇七暴斃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229 心似雙絲網0697 治漕稱善,前惟耀卿0429 世事詭譎,父子分道0905 聖人有愛,蕃人得幸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915 贊普居內,殺賊有臣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0015 仁智院掌直0826 逃人不追,大開武舉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734 知己幸遇,長託此生0236 蜀商楊麗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622 作歌殺蕃,論氏震怒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372 拙子外送,嬌娘入門1031 癰疽之疾,剜骨不痛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說幾句話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012 耶耶的召喚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880 明君御極,壯風重回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085 滿堂諸衆,只當無物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069 大麴《萬象》0389 鄭女文茵0547 受命於母,人間未有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937 壯烈割捨,清白事唐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967 學士思苦,有家難歸0770 社稷存續,天命有歸0094 大酺禮畢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225 無兒還有孫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814 休戈遼東,整軍備戰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180 豈能笑罵由人0990 名臣欺世,子嗣無能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067 協律頌今0161 宰相薦才0549 昭德強悍,羣相喑聲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058 薛師懷義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274 只待神都制命0113 荒園生妖異0815 敵國大逆,我之強援0451 兒女長年,爲母赴死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