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 仁智院掌直

李潼在一座已經打掃好的亭舍中接待了李光順,當然還有從剛纔便一直跟着他的李守禮。

兄弟三人並席而坐,李潼不着痕跡的打量着李光順。老實說,對於和身邊這兩人就此兄弟相處,李潼心中還是存着幾分戒備與疏離。

他又不是李守禮那種全無心機、七情上面的性格,面對陌生人,總會多多少少有所保留。這一點,哪怕是他接受了少年李守義的記憶也幫不了他多少,想要熟悉起來,家人一般的相處,肯定還需要一些時間。

兄弟三人並坐亭中,李光順坐席要稍遠一些,距離李潼約在幾十公分外,不同於緊挨着李潼坐下、腦後甚至還能感受到呼呼溼氣的李守禮。這是一個敏感且略有自閉的人,哪怕在與兄弟們日常接觸,仍然下意識的拉開一些距離。

對於李光順這種表現,李潼並不感到意外,在他看來這纔是李賢的兒子們該有的謹慎,至於李守禮那純粹是個異數。

李光順也在打量着這個三弟,雖然在他眼中這幼弟除了略顯憔悴瘦弱了一些之外,與以往並沒有什麼區別。但給他的感覺卻與此前完全不同,彷彿換了一個人。具體哪裡變了,他卻又說不出來。

李守禮這會兒還在低頭沉思剛纔李潼所言,也並沒有急於開口,因是亭舍中的氣氛一時間略有尷尬。

過門總是客,李潼先擡手召來宮婢吩咐取茶待客,卻被告知院舍中尚無茗茶預備。李潼剛剛意識到眼下才是初唐,茶飲真正風靡天下還要到盛唐時期,中間還差着幾十年的醞釀傳播。

“只是兄弟閒坐,也無需飲品點心。”

李光順擡手說道,語速略顯急促,反倒顯出幾分謹小慎微。

李潼見狀便也不作更多吩咐,擺手屏退宮婢,順勢便與李光順閒聊起來,話題無非房氏的傷情,還有仁智院這個新的居住環境之類。

李光順在與李潼閒聊幾句後,忍不住又仔細打量他一番,頗有詫異道:“三郎言談,較之往昔真是大不同。”

這話李守禮聽到了,一拍憑几便眉飛色舞道:“是吧?果然阿兄也覺出巽奴不同,你可知爲什麼?我來告……”

話講到這裡,李守禮語調戛然而止,瞥了一眼李潼,轉又擺手道:“罷了罷了,當中緣故,娘娘不許我多問,巽奴不准我多說。不能說,不能說,阿兄你也不要再問!”

一邊說着,他一手虛掩嘴巴,另一手則作向下撫胸,似乎衝到嘴邊的話又生生嚥了下去。李潼將這模樣看在眼裡,對於其人究竟能否始終保守秘密真是不報什麼信心,就怕光咽話就能把這小子撐死。

李光順本來饒有興致側耳聽着,聽到李守禮這麼說,眸光閃過一絲黯淡,便也果真不再追問,只是眉目間的失落就連李潼都能感受到。

“二兄慣作誇言,哪有什麼……”

“罷了,既然娘娘叮囑,我也不再多問。”

李光順擺擺手,繼而便低下頭去。這一次就連大大咧咧的李守禮都察覺到他情緒不太對:“總之阿兄記住,這可不是什麼壞事。巽奴他、他可是……唉,往後我是要聽巽奴訓令的,阿兄你也要待他、嘿,恭敬一些吧。”

說話間,他又對李潼挑了挑眉梢,頗有幾分討好意味,似乎真的將這少弟當成了亡父的化身。

李光順垂首不語,又過片刻才做欲言又止狀,斟酌了好一會兒才又說道:“你們記不記得珠娘?早前咱們各自在監,她也被宮人引走,只是、只是大家都回來了,卻不見她,我不知何處去尋……”

李潼聞言後便搜尋少年李守禮的記憶,旁邊李守禮已經開口了:“是了,早間入此我還念着要請珠娘蒸糕來食呢,怎麼不見她?”

有了李守禮的提醒,李潼纔想起來。少年李守義留下的記憶駁雜又混亂,但幸在本身年紀不大,經歷又少,能記下的且留給李潼接受的人事也不多,只是乏於整理。

李光順所言的珠娘乃是他貼身的侍婢,有一手很巧妙的炊食技藝,早前也承擔一部分一家人的飲食,這是少年李守義對於其人的印象。

李光順神色黯淡且忐忑:“此前我尋問幾名宮官,都說不知。那娘子只是個尋常雜使罷了,或是被人遺在某處。我、我想請你們同我去見一見娘娘,請娘娘轉言直院宮官找一找她。”

李潼見李光順態度懇切又小心翼翼,但眉目間憂愁卻是濃郁得很,很明顯這個對他和李守禮而言只是一個妙廚的婢女,對於李光順而言有着非凡的意義。不過僅僅只是尋找一個走失的婢女,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何以李光順又請求他們兩個一同去向房氏說?

腦海中遺留的記憶沒能爲李潼解惑,原本的少年李守義對於家門內人事糾葛似乎有些遲鈍。

“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何必麻煩娘娘。眼下也是無聊,咱們一同去找宮官問一問吧。”

李潼說着便站起身來,不單隻爲這一事,他也想去看看安排掌管仁智院事務的女官是什麼樣的人。

李守禮自無不可,聞言便也站起來。李光順卻不好意思說剛纔在掌院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他與李守禮簡直是兩個極端,心思細膩敏感,哪怕在自家兩個兄弟面前都放不開言行。

此前聽鄭金絮叨,李潼對於家門人事已經有所瞭解。舊年其父李賢居在東宮時,殿下人氣也是旺盛,但之後被廢位幽禁,侍奉者多裁撤,長安幽禁幾年又被髮配巴州,落足巴州不久,李賢便被逼令自殺,之後殘餘家人再被押回洛陽,到如今還存留的東宮老人已經寥寥無幾。

房妃身邊尚有兩名舊年供事東宮的女史,再就是李守禮生母張良媛並李潼的奶媽鄭金,李光順所言珠娘算一個,還有就是那個還未及見面的小妹李幼娘身邊侍用兩人。除此之外,尚有七個舊年在巴州時地方進獻的僚人僕婦並宦者,只作粗勞役使,大概旁處也無從安置,便一直留用下來。

眼下仁智院灑掃忙碌近百宮婢、宦者,都非舊人,而是禁中安排過來。說起來,這些宮人們聽從的也不是李潼一家的命令,自有掌院女官負責管理。

皇宮大內同樣有官秩構架比擬外廷,皇帝的妃嬪屬於內命婦,本也有掌管宮事的職權。不過眼下就連皇帝李旦都只能幽居禁中,他那些妃嬪自然也只是虛設。當下直掌宮事的,主要是六尚二十四司的女官們。

這些女官負責的主要是宮事庶務,與上陽宮一衆待詔女官如上官婉兒分屬不同的系統。上陽宮女官本非定製,只是武則天女主執政的一個班底,類似於皇帝秘書省官員。

仁智院掌直位於院舍的左後方,一間廳室作爲直堂,兩排廊舍,一邊是倉房,一邊是居舍。

李潼登堂而入時臉色便微微一沉,因爲他發現這間直堂陳設居然比他的廳室還要更考究許多。

兩方寬近丈餘的大屏風擺設在堂上,彩紗細綾的屏面,精雕的檀香木作爲骨架,木架上還錯落有致的點綴着一些光芒絢麗的珠玉。兩座造型古樸的香爐擺設在堂上不起眼處,香菸蒸騰,滿室芬芳。另有一些精巧美觀的小擺件,將廳堂點綴得頗有貴氣,遠不同於自己居室的素淡,甚至就連房氏居舍都遠有不及。

當然,對於眼下尚還在努力融入這個時代的李潼而言,這些都是眼下不必計較的小細節。但他在意的是,一家人剛剛遷居仁智院,掌直女官的廳堂便佈置得遠比他們居舍要有格調,這說明掌直的女官並不將他們一家人放在眼中,甚至這一份輕視根本都不作掩飾,就這麼明明白白的擺出來!

當看到坐在正堂那一名掌直女官模樣後,李潼眸光又是一寒。他來到這個世界不久,見到的人也不多,而這女官恰好他見過,就是昨日在五殿後廊舍中,追趕嫡母房氏而去的那名被稱作徐典的女官。

掌直女官徐氏看到三王並行而入,一時間也有些詫異並侷促,但很快神態就恢復如常,起身緩行上前斂裙施禮,垂首道:“院室久廢,妾恭在直中,爲免怠慢貴人,整頓繁忙,尚無暇敬拜大王等,失禮之處,還望三位大王見諒。不知大王入直可有訓教?”

“掌直不必多禮,我們隨大兄來,是要問一問,我家有女侍珠娘,至今還沒入院。你來查一查,是不是引路的宮人找尋不到?”

李守禮眼色不濟,並沒察覺到身旁兄弟兩人神色都有幾分不自然,他踱步堂上,很快就看到擺放在案的一份雙陸棋具。他們剛纔行入時,婦人正在擦拭棋具沒來得及收起來。

他見獵心喜,走上去摸着那精緻棋具嘖嘖道:“我舊有一副象牙棋具,可惜搬遷居舍早就尋不見了。你現在就去做吧,我與阿弟暫借你這棋具戲玩一局,要快些,稍後娘娘尋我,可就沒時間等你。”

說話間,他已經坐了下來,手拍着那被擦拭得纖塵不染的棋枰,招呼兩個兄弟過去坐下來一局,渾然不知那掌直女官已經被氣得身軀頻顫。

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281 牡丹花下死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83 途窮生戾氣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355 大河漕幫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245 曲江櫻桃園0042 能奏《武媚娘》否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062 禁中亡命徒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360 祖孫情深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025 不如降黃巢0032 君子滿朝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016 大唐潑婦0223 軟飯香糯0141 劫掠金吾衛0245 曲江櫻桃園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楔子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456 誰沐代王恩威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294 門人遇襲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150 俱入彀中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20 願此心同我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238 洗劫武攸宜
0591 陳兵青海,敢否一戰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281 牡丹花下死0480 與虎謀皮,智小用大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083 途窮生戾氣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355 大河漕幫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803 戚族有防,國法大善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245 曲江櫻桃園0042 能奏《武媚娘》否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145 唐家分流,一一剪除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062 禁中亡命徒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360 祖孫情深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993 情緣玄妙,知錯難改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025 不如降黃巢0032 君子滿朝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016 大唐潑婦0223 軟飯香糯0141 劫掠金吾衛0245 曲江櫻桃園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楔子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456 誰沐代王恩威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294 門人遇襲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144 誰敢偷餵我的狗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628 社稷永固,百蕃恭服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150 俱入彀中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174 天恩浩大,不敢辜負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490 筋骨不展,言輕於風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805 冊授羣臣,大治將興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020 願此心同我0402 好長生者,必重醫卜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0238 洗劫武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