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樑滅亡了賽因布拉特的喀山汗國之後,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但是此時大明在黑海的領土,也已經與奧斯曼帝國接壤了。再加上兩河流域,還有大不里士明軍的存在,這使得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極爲恐慌。
在這個時候,蘇萊曼大帝不但開始了整個奧斯曼帝國的動員,並從歐洲各國拿到了相當多的物資支持。
但是他還覺得不夠,目光自然就放到了還沒歷徹底滅亡的薩非王朝身上。
塔赫馬斯普一世,雖然偏安於第比利斯,可是蘇萊曼仍然想要將他利用起來。
這次前來求見塔赫馬斯普一世的,是蘇萊曼身邊的易卜拉欣帕夏。
易卜拉欣已經知道了魯斯坦的死訊,雖然在朝堂上是他的老對手,可是同樣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來到第比利斯之後,在得到允許之後,進宮見到塔赫馬斯普一世的第一句話,便讓塔赫馬斯普一世極爲震動。
“陛下,您父親建立的薩非王朝,您甘心最後消亡於您自己的手中嗎。”易卜拉欣用略帶傷感的語調問道。
塔赫馬斯普一世,對於父親的印象已經模糊。但是他知道,他的父親伊斯瑪儀號稱無敵,並且對於詩歌典章研究極深。除了具備一個君主所必備的素質之外,還有着一個學者的學識與風度。
只不過伊斯瑪儀一世去世的早,那時塔赫馬斯普才只有十歲。
如今易卜拉欣提起了伊斯瑪儀,這引發了塔赫馬斯普的悲慟。
“帕夏,你說的很對,我不能讓父親辛苦建立的王朝毀滅在我的手中。”塔赫馬斯普點點頭,“不過,我也不能因爲你的一句話,就將原本還能存在的王朝送上絕路。你的意思我明白,奧斯曼帝國面對大明軍隊非常吃力,想約我們薩王朝一同出兵。可是我之前也已經與大明的軍隊交手不只一次,他們在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戰勝的。帕夏如果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請早一些講出來。如果沒有把握,而只是邀約我們薩非王朝一同作戰,那還是算了。”
易卜拉欣來之前就知道,邀請薩非王朝一同作戰,並沒那麼容易。
因此他並不氣餒,只是笑着搖頭道:“哪裡有什麼必勝的辦法,戰爭本來就是一半靠實力一半靠運氣。在實力上,奧斯曼帝國國內擁兵百萬之衆。而我奧斯曼的蘇萊曼大帝,也聯繫了歐洲各國,接收了無數的物資支持。相信我,有這些就夠了。今天我來見陛下,就是爲了拉上所有能夠聯合的力量,一同抵抗大明帝國。第比利斯這裡雖然暫時安全,但那是因爲有我奧斯曼帝國的牽制。如果我們駐紮在薩勒馬斯的軍隊後撤,我想大不里士的明軍,一定會出兵第比利斯的。”
塔赫馬斯普一世沉着臉道:“帕夏,你是在威脅我嗎。”
易卜拉欣卻並不緊張,只是淡淡的道:“我說的是實話。如果陛下不肯答應與我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同時出擊,那麼我們不得不擺出一副誘敵深入的姿態。相信明軍一定會來第比利斯,打通與黑海以北的明軍之間的聯繫。”
“是啊,明軍一定會進攻第比利斯。”塔赫馬斯普並沒有生氣,他嘆了口氣道:“帕夏的判斷與我所想的基本相同,明軍爲了更好配合對付奧斯曼帝國,一定會先將我們薩非王朝這個小勢力消除掉。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可以配合出兵。但是我有條件,我軍的一切後勤物資彈藥,都要由奧斯曼帝國提供。如果你們連這都不答應,那麼我還不如投靠明軍更簡單一些。”
易卜拉欣聽到了塔赫馬斯普一世的話,不由得笑道:“如果是十萬軍隊的後勤和彈藥,我們還出得起。”
“那麼事情就這麼定了,什麼時候出兵?”塔赫馬斯普一世問道。
兩人商定了細節之後,沒過多久,在黑海之上便出現了奧斯曼帝國的船隊。這些船隻給薩非王朝運送過去了物資和彈藥,使得塔赫馬斯普一世的實力又增強了幾分。
在而薩勒馬斯的奧斯曼軍隊,也開始在邊境地區頻繁的出動巡邏。
吳雲生鎮守大不里士已經兩年之久,對於邊境的動態向來非常清楚。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活動逐漸增加,這讓他生產了足夠的警惕。
他所處的位置,其實並不大好。大不里士雖然是座名城,可是這裡卻受到了奧斯曼帝國與薩非王朝兩方面的威脅。
如果他這裡不出亂子還好,一出亂子,必定受到兩方面的夾擊。對於這一點,吳雲生從來沒有存在着僥倖心理。
因此,吳雲生所堅持的就兩個字,死守。
即使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不斷在邊境地區挑釁騷擾,可是吳雲生除了派出探子收集情報之外,根本就不予過多的理會。
薩勒馬斯的奧斯曼軍隊主將名爲吉爾勒,他的年紀已經有五十多歲,擁有多年帶兵的經驗。
不斷的挑釁和騷擾之後,他發現明軍居然不爲所動。這讓吉爾勒有點猶豫,對方如此沉穩,說明明軍的將領是個非常謹慎之人。
但是奧斯曼與薩非約定的時間已經很近,塔赫馬斯普一世,這段時間已經出兵,甚至距離大不里士應該已經不遠了。
如果奧斯曼的軍隊不出動,那麼薩非王朝的軍隊就會自動退卻。
塔赫馬斯普一世不傻,他是絕不會先於奧斯曼軍隊,獨自與明軍交戰的。這是因爲雙方的信任度還不夠,也不能給明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吉爾勒無奈之下,只得帶着步騎各五萬共十萬大軍,向着大不里士進軍。
此時在大不里士的吳雲生,已經接到了兩個方向的消息,薩非王朝的塔赫馬斯普一世,與薩勒馬斯的奧斯曼吉爾勒,各自都帶着十萬大軍進逼大不里士。
這使得大不里士的壓力,一下子就增大了許多。
大不里士這裡只有五萬明軍,面對的敵人軍隊數量,一下就達到了二十萬人之多。
如果不盡快想出對策,那麼明軍死守大不里士就會非常艱難。
吳雲生派人給巴格達的楊洪義送了消息,請楊洪義的軍隊動一動,以策應大不里士。
而眼前的這二十萬敵人,吳雲生知道必須由自己來想辦法解決。
他決定放棄大不里士,帶領所有的五萬明軍,去迎擊吉爾勒的十萬奧斯曼軍隊。
吳雲生是經過反覆比較,才選擇的這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