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變臉

上午開市前,包括三菱、住友、島磨、豐田、索尼、松下在內的數十家集團與大型企業聯合宣佈,將利用政府擔保貸款回購流通股票,提高持股率。

日經指數應聲上漲,到上午收盤前收復9000關口。

日元匯率強勁回升,之前還在觀望的國際熱錢加速流入日本匯市,大肆買進日元。

到上午收盤時,至少有5000億美元進入匯市,日元兌美元匯率報收

更多的熱錢流入東京股市,恢復信心的日本投資者也紛紛入場。

牛市僅僅持續了一個上午,當天下午,日經指數與日元匯率再次急劇下探。

原因無二,當天中午,負責修復釣魚島導航燈塔的工程船離開那霸港。在東京金融市場開市之前,日本與中國艦隊先後離港,東海局勢急劇升溫。

戰爭危機使絕大部分投資者與中小炒家看空日本經濟。

從這一天開始,彥博等人正式炒作日元匯率。日元匯率升上130之後,彥博等人開始拋出日元,買進美元與歐元。隨着日元匯率在下午跌到135下,彥博等人轉而大量購買日元。

嗅覺靈敏的國際炒家迅速跟進,加大了日元匯率的震盪幅度。

對調任東海艦隊司令地林嘯雷中將來說。日本金融市場上地動盪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只關心何時能夠與日本“九十艦隊”決戰。

艦隊再次出港。林嘯雷也再次激動了起來。

四天前。與日本艦隊在釣魚島附近遭遇時。林嘯雷就想大打出手。回來後。他向海軍司令英常徽上將大吐苦水。把能說地都說了。只是英常徽也沒有決策權。打不打不由軍人決定。

與上次緊急出動不同。林嘯雷知道。此次出征絕不會空手而歸。

艦隊離港前。所有戰艦都裝滿了燃料。電子設備都做了全面檢測。武器彈藥從頭清點了一遍。除了沒給戰艦重新刷一遍油漆之外。艦隊處於最佳備戰狀態。

更重要地是。旗艦地保險櫃裡多了幾份“絕密”文件。

雖然還沒到打開文件的時候,林嘯雷並不知道里面的內容,但是他猜到,那肯定是作戰命令!

參加作戰行動的不僅僅有水面艦隊。

艦隊離開港口後,海軍航空兵就提供了空中掩護,還有數架大型反潛巡邏機在艦隊四周巡邏。

這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還有早已奔向戰場的潛艇。

最讓林嘯雷感到惱火的也是潛艇,特別是攻擊核潛艇。

出發前,林嘯雷只掌握了各艘攻擊核潛艇的大致活動情況,以及十幾艘常規潛艇的巡邏路線。別說林嘯雷,恐怕連英常徽與彭茂邦都不清楚六艘攻擊核潛艇,特別是兩+95攻擊核潛艇藏在什麼地方。

要怪,也只能怪林嘯雷自己。

作爲艦隊司令,他理應留在司令部協調水面艦隊與潛艇的作戰行動。想到將與日本艦隊決戰,林嘯雷硬是讓參謀長留了下來,親自率艦隊出征。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林嘯雷並沒考慮這麼做的後果。

海面上十四艘戰艦排成整齊的縱隊,劈波斬浪,向遠海疾馳而去。

看着蔚藍的大海,林嘯雷就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一年前,他成爲共和國家喻戶曉的海軍名將。現在,他將再次率領共和國艦隊迎戰強敵。

林嘯雷從不懷疑共和國海軍的戰鬥力。

能在萬里之外殲滅強敵,就能在家門口再建輝煌。

作爲“總導演”,紀佑國沒有爲派出艦隊感到激動。直到王元慶前來告訴他,東海艦隊已經按照計劃奔赴戰場,紀佑國才放下了手上的文件。抽完一根菸之,他又回到書桌旁邊,拿起了龐興龍送來的報告。

國內金融市場的問題並不大,產業結構調整與新興技術投入工業生產帶來的利好抵消掉了戰爭造成的負面影響。隨着新一輪基礎建設拉開帷幕,未來五年,共和國將進入投資高峰期。等到幾項主要基礎項目陸續建成,共和國經濟將進入又一個至少持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期。

紀佑國更加關心日本政府的“救市”措施。

日本首相在14日中午公開表態,願意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釣魚島爭端。中日矛盾有所緩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截然相反。

紀佑國不得不相信,小澤病急亂投醫、慌不擇言的發表了聲明,隨後遭到否決。

對日本的政壇局勢,紀佑國也有所瞭解。六年前,小澤取代鳩山出任首相時,紀佑國就斷定小澤是“傀儡首相”,鳩山也只是名義上的黨首,真正把持日本政壇的是以鳩山家族、福田家族爲首,替利益集團服務的政治世家。

表面上,日本政壇局勢

離;實際上,紀佑國卻瞭若指掌。

變化不定的政策、表裡不一的言行,表明日本政局進入動盪期,執政七年的民主黨大勢已去、混亂不堪的自民黨想捲土重來、勢頭正旺的右翼聯盟力求上位。三股政治力量相互制衡、相互削弱,只能使日本越發不堪。

龐興龍提交的報告中明確提到,日本政府爲各大財團與企業集團提供貸款擔保。

強有力的救市措施,同時也是政治交易產物。

標榜革新的民主黨一直在削弱各大財閥,政策偏向普通民衆。小澤突然向各大財團提供貸款擔保,名義上爲了穩定股市,實際則是用納稅人的錢拯救瀕臨倒閉的壟斷企業、爲各大財團輸血。

這項政策證明,民主黨與自民黨攜手,共同拯救日本經濟。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紀佑國並不相信,憑藉政黨、幾個政治世家、以及數十個集團企業就能拯救江河日下的日本經濟。

報告中明確提到,日本政府的擔保信用非常有限。

日本政府的赤字總額達到2015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40%,早該申請“破產保護”了。即便因爲相對特殊的政治體制,日本各大銀行會給政府面子,向瀕臨破產的企業提供貸款,也存在無錢可貸的問題。

政府出面擔保,無非是表明態度,提振國內投資者信心。

作爲精通經濟的總理,龐興龍對日本政府接下來可能採取的“救市”手段做了分析。辦法無非兩種,一是印錢,二是借錢。

通過央行增發貨幣,也就是俗稱的“開動印鈔機”,解決流通性緊缺問題,雖然辦法簡單,但是後患無窮。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引發惡性通貨膨脹,日元對內貶值,迫使生產企業壓低價格,努力擴大外銷市場。在兩者剪刀差的作用下,不但日本經濟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嚴冬,日本國民生活水平也將急劇降低。如果惡性通貨膨脹持續數年,民衆無法忍受生活水平降低帶來的影響,日本政壇將進入長期動盪期。政治動盪會對經濟產生作用,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使日本陷入長期衰退之中。

向世界銀行或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錢,雖然難度相對大一些,但是危害小得多。日本在IMF,也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數千億美元的提款權,還能從由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獲得鉅額貸款。對日本政府,準確的說是需要借貸的日本企業來說,應該考慮的不是能不能借到足夠的資金,而是怎麼償還欠款。如果日本經濟長期萎靡不振,大舉向國際機構借款,必然引發償還危機,最終使大量無力挺過經濟嚴冬的企業破產,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從中獲益。

兩害相權取其輕,龐興龍在報告最後明確提到,日本政府很有可能在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國際熱錢獲利撤離日本金融市場的時候向國際組織申請鉅額貸款,填補外匯缺口,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雖然紀佑國不太懂經濟,特別是金融,但是他相信龐興龍的判斷。

此時的日本就像行走在山道上的路人,一邊是萬丈深淵、一邊是陡峭山崖,既爬不上去、又不能跌下去,只能硬着頭皮向前走。

推一掌,還是拉一把?

紀佑國不會考慮這個問題,決策不是由他一個人制定,計劃早已訂下,行動已經展開,剩下的只是看日本如何跌下懸崖。

或許,還能加速日本的敗亡進程。

合上文件,紀佑國連着抽了兩根菸,直到王元慶進來開啓排風扇,他才滅掉了菸頭。

“艦隊出發了嗎?”

“幾個小時前就已離港,快要離開專屬經濟區了吧。”

紀佑國點了點頭。“晚上還有什麼安排?”

“能推的我都幫你推了,你想休息的話,我幫你把國務院會議也推掉。”

“讓龐總理主持會議吧,結束後再來向我彙報情況。”紀佑國揉了揉額頭,“晚飯準備清淡一點,這幾天胃口不是很好。”

“要不要請醫生來看一下?”

“我又沒病,看醫生幹什麼?”紀佑國看了眼秘書,“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我會注意身體的。”

王元慶暗暗嘆了口氣,也不好多說什麼。

等秘書出去後,紀佑國拿起了桌上的電話,撥通了軍情局的號碼。

開始的談話讓他想到了一個問題。

日本就是“病人”,還是病入膏肓的“病人”。所謂大病用猛藥,日本政府很有可能提前救市。

必須針對這種情況做出部署。

今日30更,殺上更新狀元榜第一位置,

第12章 平衡外交第23章 說客第34章 偷襲得手第30章 取捨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52章 利益共享第27章 高端競爭第60章 軍事變革第41章 大鬧龍宮第35章 主動迎戰第92章 揀便宜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27章 世界大戰第38章 快節奏第52章 死灰復燃第12章 地面戰鬥第65章 一舉兩得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55章 鞭長可及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7章 人財兩不誤第44章 機械戰士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1章 換裝序幕第2章 軍事政變第41章 一鍋端第44章 機械戰士第33章 戰爭降臨第34章 不眠夜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86章 奔赴戰場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6章 政治家第71章 民主表決第69章 人質第52章 利益共享第53章 新式戰爭第68章 必爭之地序十東方醒獅第36章 致命決策第18章 獨醒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45章 較勁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0章 不可靠序十五運籌帷幄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31章 兩重天第61章 功敗垂成第29節 虎口奪食第28章 孰輕孰重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5章 將計就計第67章 快速船隊第10章 秘密逮捕第3章 情報第14章 收復失地第66章 內在動力第1章 時過境遷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章 科學怪人第8章 人才第57章 挑戰書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129章 壞兆頭第28章 準備計劃第17章 戰略決策第20章 軍事禁運第81章 積極外交第60章 造勢第26章 領袖第23章 毫無秘密第12章 實力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47章 準點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74章 情報網絡第33章 揮灑自如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91章 守株待兔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4章 倫敦條約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35章 奇兵第109章 留任第58章 利益交換第83章 戰爭動員第93章 鐵腕首相第58章 大國心態第27章 不爛之舌
第12章 平衡外交第23章 說客第34章 偷襲得手第30章 取捨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52章 利益共享第27章 高端競爭第60章 軍事變革第41章 大鬧龍宮第35章 主動迎戰第92章 揀便宜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27章 世界大戰第38章 快節奏第52章 死灰復燃第12章 地面戰鬥第65章 一舉兩得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55章 鞭長可及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7章 人財兩不誤第44章 機械戰士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1章 換裝序幕第2章 軍事政變第41章 一鍋端第44章 機械戰士第33章 戰爭降臨第34章 不眠夜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30章 綜合素質第86章 奔赴戰場第29章 斬首行動第16章 政治家第71章 民主表決第69章 人質第52章 利益共享第53章 新式戰爭第68章 必爭之地序十東方醒獅第36章 致命決策第18章 獨醒第34章 艇長的選擇第145章 較勁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66章 有利有弊第10章 不可靠序十五運籌帷幄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126章 步兵之王第31章 兩重天第61章 功敗垂成第29節 虎口奪食第28章 孰輕孰重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5章 將計就計第67章 快速船隊第10章 秘密逮捕第3章 情報第14章 收復失地第66章 內在動力第1章 時過境遷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章 科學怪人第8章 人才第57章 挑戰書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129章 壞兆頭第28章 準備計劃第17章 戰略決策第20章 軍事禁運第81章 積極外交第60章 造勢第26章 領袖第23章 毫無秘密第12章 實力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47章 準點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74章 情報網絡第33章 揮灑自如第68章 必爭之地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20章 重大消息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91章 守株待兔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168章 軟硬結合第4章 倫敦條約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35章 奇兵第109章 留任第58章 利益交換第83章 戰爭動員第93章 鐵腕首相第58章 大國心態第27章 不爛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