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心態

※寸了劉曉賓的好意提到北京前,裴承毅就知道該甲曰了

4月口日,也就是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裴承毅在李存勳的陪同下去了元首府,當面向顧衛民彙報了德黑蘭之行的收穫。

讓裴承毅略感驚訝的是。顧衛民不但不太關心伊朗的情況,對中東戰爭有關的問題也不是很熱情。在裴承毅彙報了情況之後,顧衛民就將相關事宜交給了李存勳。並且讓裴承毅向李存勳負責。這個安排有點不合規矩,因爲李存勳只是軍情局長,就算有權有勢,也不能指揮現役陸軍上將,更不應該爲戰爭負責。按照常理,顧衛民作爲共和國軍事力量的最高統帥,就算沒有指揮戰爭的能力,也應該委託總參謀長指揮軍事行動。也就是說,裴承毅應該向林嘯雷負責。

當然,裴承毅並沒把這件事往心裡去。

顧衛民這麼安排,肯定考慮到了兩個因素。一是從大局出發,在必須避免與美國全面開戰的情況下,作爲國家元並,自然應該回避;換句話說,只要顧衛民沒有出面。不管中東打成什麼樣子都有挽回的餘地;事實上,美國當局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讓杜奇威去土耳其接管聯軍司令部。二是從現實出發,即裴承毅與林嘯雷的競爭關係,讓顧衛民不得不在兩人之間安排一個屏障,而且是一個兩人都突破不了的屏障;母庸置疑。有這個能耐的,除了顧衛民本人之外,就只有李存勳了;不說其他官員,就算讓顏靖宇與葉致勝來,也不見得能夠擺平裴承毅與林嘯雷之間的事情。

事實上,裴承毅並沒把林嘯雷看成對手,不管怎麼說,他跟林嘯雷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見過元首之後,裴承毅在次日單獨去了總參謀部。

按照李存勳的安排,裴承毅的檔案暫時還得留在總參謀部。正是如此。裴承毅纔不得不去總參謀部處理一些與人事有關的事情。

不得不說,裴承毅的運氣還算秘專。林嘯雷在兩天前就去外地視察工作了。

4月舊日,裴承毅帶着軍情局提供的資料,搭乘李存勳專門爲他申請的一架比打手 高速商務飛機。直接前往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也就是南亞戰區司令部所在地。

在南亞戰區司令部的選址問題上,還鬧出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因爲早就知道王元慶會在印度戰爭結束後推行第三次軍事改革,藉助共和國的海外軍事基地越來越多、急需加強管理的機會,用戰區製取代已經施行了幾個年的軍區制。所以在印度戰爭結束前,裴承毅就把部分前線司令部的設備送往了瓜達爾港,爲後來在那邊建立戰區司令部埋下了伏筆。

裴承毅這一做法明顯帶有私心,當時他已經做出了放棄競爭總參謀長的決定,並且認定自己是南亞戰區司令官的頭號人選。不管怎麼說,沃濟拉巴德就那麼大個的方。容不下戰區司令部。結果大家都知道,裴承毅白忙了一場。問題是。裴承毅選擇瓜達爾港,不是因爲瓜達爾港是最理想的選擇,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唯一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裴承毅不可能料到,王元慶會有那麼大的野心,在戰後一舉控制了印度幾處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也就是說,裴承毅的這個選擇多少有點倉促。

袁晨皓去了南亞戰區司令部之後,爲了司令部所在地的時期。與巴基斯坦當局、印度當局、以及國防部與外交部的官員鬧了不少矛盾,甚至還與印度戰後重建組織委員會發生過爭執,原因無二,戰區司令部至少編有數千人,加上設在港口時附帶的海軍官兵,整個基地的常駐軍事人員在一萬人以上,甚至會多達數萬人。對巴基斯坦與印度的任何一座港口型城市來說,一萬多常駐共和國軍人意味着每年數十億元的消費,也就意味着數十億元的收入與數萬個工作崗位。

對於並不算髮達的巴基斯坦與才網遭受戰火洗劫的印度來說,這筆收入大到足夠讓他們想盡辦法進行爭取了。更重要的是,除了經濟利益上的好處之外,巴基斯坦與印度當局還得考慮政治與外交上的好處,甚至得考慮軍事上的好處。結合這些因素,印度與巴基斯坦就不僅僅是爭取,而是爭奪了。

事實上,南亞戰區司令部的理想地址是印度半島南端的特里凡得琅。作爲印度南部地區的戰略重鎮,特里凡得琅擁有印度最爲完善的陸海空三軍綜合基地,還擁有印度最完善的航空航天通信中心。從地理位置上講,特里凡得琅深入印度洋,是共和國今後控制印度洋的理想基地。即便從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來看,因爲特里凡得琅面向印度洋,部署在該地的攔截系統能夠有效彌補西南方向上的漏洞。即便從經濟角度考慮,因爲距離共和國本土更近,所以長期駐軍的費用肯定比瓜達爾港低得多。

袁晨皓不是不知道這些好處,而是當初選擇瓜達爾港的是裴承毅。

當然,袁晨皓不可能把這個當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面對各方質疑

候。樓晨皓只提到了個理由。那就是瓜達爾港距離中東更近點熱在當時看來。袁晨皓不大可能有如此長遠的戰略目光,但是誰能否認,這個軍事才華不見得比裴承毅差多少的少年將軍沒有如此長遠的戰略眼光呢?

用一些袁晨皓的“粉絲”的話來說,王元慶能夠在離任前頂住壓力,把他扶正,與他的戰略有華有很大的關係。

說白了。南亞戰區司令官必須擁有足夠的戰略有能。

當初。裴承毅認爲自己吃定了這個位吳。就是因爲他相信,王元慶會安排一個擁有足夠戰略眼光的司令官,而當時在軍隊中除了項鋌輝等一批老將之外,沒有幾個將領的戰略有華能與他媲美。

決定這一情況的,正是南亞戰區的獨特地理位置。

與西太平洋戰區比起來,南亞戰區的最大特點就是離共和國本土、準確的說,是離共和國發達地區太遠了。毫無疑問,西太平洋戰區就是共和國家門口的戰區,其主要職責就是守好共和國的大門。南亞戰區則是共和國後院裡的戰區,其主要職責除了守好從巴基斯坦到馬來西亞的後院之外,還得提防隨時有可能從後門躥進來狼,並且隨時準備爲擴建後花園出工出力。俗話說得好,天高皇帝遠。經過第三次軍事改草之後,雖然戰區司令的權力遠不如以往的軍區司令,但是戰區司令部的職責、特別是在處理涉外問題上的職責卻比以往重了許多。事實上。因爲軍區制不對外,所以沒法與戰區制相比。也就是說,戰區司令部在很大的程度上分擔了原本屬於總參謀部與國防部的職責,從而在薦和國的涉外軍事行動中扮演了最爲重要的角色。正是如此,袁晨皓在擔任南亞戰區參謀長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協調戰區內的兵力遂行小規模軍事行動。在頻繁的涉外行動中,如果掌握戰區大權的將軍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難免會犯下錯誤。

事實上,印度戰爭之後,袁晨皓受關注的程度就在裴承毅之上。

刀口年底,美國的《時代周利》搞了一個名爲“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千個名人”的調查活動,由全世界的四多名記者、以及大約打手 四萬名隨即問卷調查者按照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工程、文化、教育、社會活動與其他共舊個分類,在近2萬名候選人中進行評選。在選出的有名氣,登上國際舞臺的時間也不過就區區年而已,能夠用年中的表現,擊敗那麼多的競爭對手,排在最有影響力的軍事家的第口位,絕對是個巨大的成就。

事實上。前凹名軍事家中,只有裴承毅一個人是在奶年登上國際舞臺的。與他一起登上國際舞臺,後來在五角大樓主持美軍發展規劃打手 工作的史塔克僅僅排在第乃位。按照《時代週刊》在評價各領域並刃位名人時用的評語來說,除了協助裴承毅打贏影響與改變了口億印度人命運的印度戰爭之外,袁晨皓的最大影響就是在擔任南亞戰區參謀長與司令官期間。指揮了一系列旨在維護共和國國家利益的軍事行動,爲共和國稱霸印度洋、進軍中東地區、登陸非洲大陸打下了堅實基礎。不管這番評論是否帶有美國新聞媒體常有的偏見,袁晨皓在擔任南亞戰區最高指揮官期間的貢獻是不能否定的。

當然。裴承毅也很關心這個老部下與好朋友。

離開北京的時候,裴承毅專門找劉臍賓索要了與喜晨皓有關的資料,以及這些年來南亞戰區內的軍事行動與軍事部署資料。

在裴承毅的認識中,袁晨皓首先是個戰術天才。

事實上。袁晨皓第一次嶄露頭角,就是在日本戰爭期間,破天荒的提出用還處於測試階段的電磁炮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雖然一些魯莽舉動差點葬送了他的前程,但是這個被很多人認爲是異想天開的提議最終讓他的到了項鋌輝的重視與重用。準確的說,是在他把設想變成了現實之後。纔得到了項鋌輝的認可。由此看得出來,除了是戰術天才之外。袁晨皓還是擅長把設想變成行動的實幹家。

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這兩種才能,讓袁晨皓獲得了人生的第一的金。

不的不說,日本戰卓之後,袁晨皓時來運轉,運氣之神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他。

因爲軍隊內部鬥爭,裴承毅在日本戰爭之後離開總參謀部,先是去進修深造。然後去了巴基斯坦。導致項鋌輝的身邊缺少一個能夠替他分憂解難的能人。就在這個時候,項鋌輝想到了袁晨皓,並且給了他一次試用的機會。當時,項鋌輝沒有選擇其他一直在總參謀部工作的高級參謀、也沒有選擇裴承毅那樣的年輕將領,與軍隊內部的鬥爭有很大笑系。袁晨皓被貶到基層部隊的遭遇,讓他不容易受到別人的攻許。更重要的是,袁晨皓足夠年輕,不但對了項鋌竹聯接提拔年輕軍官的胃口,環很容易讓人把他跟當卉的裴卞瑕映系起來。如此一來,不但項鋌輝給了他機會,總參謀部的人員也多少會給他一點面子。不管怎麼說,誰也不想得罪一個有可能取得與裴承毅同等成就的年輕軍官。

真正讓袁晨皓坐上晉升火箭的還是裴承毅。或者說是印度戰爭。

戰爭爆發前,裴承毅就以安排袁晨皓爲前線副總指揮爲名,替他爭取到了一次額外晉升的機會。雖然還是上校軍官,但是這次不加星的晉升、也就是上校級別認定以往是評定爲一級上校,而在袁晨皓晉升的時候。他已經是一級上校了,所以等同於獲得優先晉升的資格,爲後面連跳兩級直接晉升爲陸軍少將打下了基礎。

當上戰區副總指揮後,袁晨皓的表現完全對得起裴承毅的賞識。

戰爭結果不用多言,戰後裴承毅順利成爲了共和國建國之後最年輕的陸軍上將,而袁晨皓也破格連升兩級。成爲了共和國建國之後第二年輕的陸軍少將。

雖然沒有能夠打破裴承毅創下的最年輕陸軍少將的紀錄,但是這次破格晉升讓袁晨皓離飛黃騰達只差一步。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次破格晉升。讓袁晨皓擁有了掌管南亞戰區的可能性,因爲按照第三次軍事改革定下的規矩,戰區司令官最低爲中將、而戰區參謀長最低爲少將。如果袁晨皓沒能連升兩極,最多就是個陸軍准將,也就不可能成爲戰區參謀長了。

當然。運氣只是一部分,沒有足夠的能力。就算卑運氣,也是白搭。

到了南亞戰區之後,袁晨皓獲得了更多的展示戰術才華的機會,同時也獲的了展現戰略有能的機會。

在四隻之前,袁晨皓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打擊西北印度洋上的海盜。

當時。在他的安排下,共和國海軍特遣艦隊與總參直屬特種部隊聯合行動。在不到一個月之內,端掉了盤跪在索馬里與也門的上百個海盜據點。抓獲了數百名海盜頭目,並且獲得了一大批某國暗中支持海盜的證據。正是如此,當共和國在力刃年底提出以聯合國的名義出兵索馬里,幫助索馬里恢復局勢,以及力碧年底,在安理會上提出向也門派遣維和部隊。並且賦予維和部隊對付當地海盜組織的提議纔沒有遭到否決。雖然出兵索馬里的行動被證明是錯誤的,在也門的維和行動也進行得異常艱難。但是從整個戰略上講,這兩步棋的意義非同凡響。從某種意義上講。蘭德斯上臺之後,迫不及待的想在中東地區有所作爲,改變日益對美國不利的局面,與共和國控制了索馬里與也門也很大的關係,因爲這等於切斷了美國從地中海進入阿拉伯海的通道,也等於讓美國控制下的厄立特里亞與吉布提處於四面被圍的窘境。如果算上也門對北面的沙特、東面的阿曼產生的影響,美國當局更得考慮共和國佈下這兩顆棋的戰略意圖。

看到軍情局提供的資料前,裴承毅還以爲這兩次行動是由李存勳或者林嘯雷授權,與袁晨皓沒有多大笑系。事實上,提出進軍索馬里與也門的就是喜晨皓,而且在四隻口月份就提交了第一份相關的作戰計劃。因爲是比較完善的作戰計戈打手 ”考慮到制訂作戰計劃需要的時間,所以袁晨皓很有可能是在成爲戰區司令官之前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並且着手進行了初期工作。也就是說,袁晨皓在沒有他人影響的情況下,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在戰略上做出了準確判斷。

這個認識讓裴承毅的心情變得有點複雜。

如果他的推斷沒有錯,那麼在四隻7月,也就是袁晨皓回國參加王元慶離任前的高層會議的時候,他就有了這個想法。甚至有可能向王元慶提出了這個想法,並且得到了王元慶與李存勳等人的支持,從而爲他後來實現該想法打下了基礎。問題是,當時袁晨皓沒有把這些事情告訴裴承毅,也就是說,他把裴承毅擋在了外面。

不管袁晨皓的動機如何,裴承毅不得不承認,人心隔肚皮。

當然。裴承毅並沒有因此而懷恨,或者妒嫉。作爲新時代的軍人,裴承毅在很多事情上都非常想得開。不管怎麼說,軍人首先是人,只有做好了本質上的人,纔有可能成爲優秀軍人。自私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只要是人就有自私的想法。再說了,在通往陸軍上將的道路上。裴承毅也有過自私之舉。衡量一個軍人的自私舉動是好是壞,不是看他有沒有向上級敞開心扉,而是看他的舉動有沒有違背軍人的天職,有沒有因此對國家造成影響,有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

顯然。袁晨皓的自私舉動並沒造成以上三種着害。

對於裴承毅來說,在到達瓜達爾港之前,他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

事實上。袁晨皓已經不是他當年的部下。而是與他有着共同目標的戰友。

第25章 意外失足第35章 祖國第48章 說服工作第48章 玩火者第58章 利益交換第15章 鬼把戲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17章 民族之翼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30章 半小時第27章 新總統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遷都問題第39章 地面戰鬥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14章 撥開雲霧第33章 幽靈折戟第77章 增兵第30章 直接動因第25章 權力交接第4章 你情我願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33章 兩面三刀第13章 最高級別第46章 備用計劃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29章 壞兆頭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49章 保留第51章 放話第75章 內外並重第80章 戰爭計劃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77章 爲了消耗第4章 你情我願第19章 針鋒相對第76章 有限反擊第80章 扯皮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62章 十萬火急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3章 羣英會集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42章 秘密部隊第75章 全面化第2章 赤子之心第111章 影響力第131章 戰爭加速序十五運籌帷幄第26章 戰爭威脅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9章 利益同盟第29章 野外求生第20章 謀面第20章 決勝時刻第39章 九天之上第30章 半小時第76章 變味第58章 地面戰爭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2章 軍事政變第78章 主力艦第9章 新老交替第25章 逃生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33章 高地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3章 萬事俱備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章 科學怪人第28章 貿易大戰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7章 苦口婆心第43章 藍天之主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38章 定位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6章 推波助瀾第21章 思想工作第61章 功敗垂成第51章 輪迴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54章 被動選擇第63章 失控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28章 孰輕孰重第33章 各懷鬼胎第42章 回心轉意第35章 絕路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137章 新世界
第25章 意外失足第35章 祖國第48章 說服工作第48章 玩火者第58章 利益交換第15章 鬼把戲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17章 民族之翼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30章 半小時第27章 新總統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遷都問題第39章 地面戰鬥第91章 好馬無好鞍第14章 撥開雲霧第33章 幽靈折戟第77章 增兵第30章 直接動因第25章 權力交接第4章 你情我願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33章 兩面三刀第13章 最高級別第46章 備用計劃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29章 壞兆頭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159章 量才爲用第49章 保留第51章 放話第75章 內外並重第80章 戰爭計劃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77章 爲了消耗第4章 你情我願第19章 針鋒相對第76章 有限反擊第80章 扯皮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62章 十萬火急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3章 羣英會集第106章 舉足輕重的朋友第42章 秘密部隊第75章 全面化第2章 赤子之心第111章 影響力第131章 戰爭加速序十五運籌帷幄第26章 戰爭威脅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07章 推心置腹第79章 利益同盟第29章 野外求生第20章 謀面第20章 決勝時刻第39章 九天之上第30章 半小時第76章 變味第58章 地面戰爭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2章 軍事政變第78章 主力艦第9章 新老交替第25章 逃生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33章 高地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3章 萬事俱備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章 科學怪人第28章 貿易大戰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7章 苦口婆心第43章 藍天之主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38章 定位第19章 遷都問題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6章 推波助瀾第21章 思想工作第61章 功敗垂成第51章 輪迴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54章 被動選擇第63章 失控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28章 孰輕孰重第33章 各懷鬼胎第42章 回心轉意第35章 絕路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88章 摧枯拉朽第137章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