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幕後推手

前面已經提到,在歷年之後,共和國的國防建設就遇到”丸。

不管把問題歸咎在誰、或者哪種治國理念之上,對共和國的國防建設來說,中東戰爭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衝擊。

刀口年到四隻間。因爲顧衛民的國家戰略方針上並不重視國防建設,所以就算有裴承毅的全力爭取,共和國的國防建設仍然以“恢復”爲主,即彌補中東戰爭對共和國軍隊造成的影響,並且針對軍隊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非常有限的編制調整。雖然這年間發生的事情經常遭到詬病,甚至有很多人認爲,如果能夠抓住這年的機會,共和國完全有能力在甸年之前,趁美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發動世界大戰,迫使美國當局在進行全面戰爭動員之前承認戰敗,但是誰都得承認,站年的恢復建設爲接下來的大規模軍事改革奠定了基礎,也爲共和國在世界大戰中走得更遠提供了動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年間,共和國的國情決定了任何國防現代化建設都不現實,哪怕在任的是王元慶,也不可能在國防建設上投入太多的國力。要知道,在王元慶執政期間,日本戰爭之後。共和國當局花了7年時間爲印度戰爭做準備!

到蟲年,準確的說,應該是四財年度,共和國的國防建設開始加速。

當年,共和國的國防預算比比財年度增長了舊賀,增長速度自刀石年以來,第一才一突破瑰。更重要的是,底。顏靖宇批准了裴承毅提交的《國防力量二十年建設規劃》,次年年初。該規刑在全體代表大會上以幼名的支持率獲得通過,成爲了共和國第一部由國防部長髮起的,具有軍事改革意義的國防力量長遠建設規劃。事實上,後來很多人都將與這份國防建設規劃有關的改革行動稱爲共和國的“第四次軍事改革”並且由此認定在力好年的時候,顏靖宇就有意讓裴承毅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爲,因爲推行這次軍事改革的不是顏靖宇,而是裴承毅。

袁晨皓也是這次軍事改革的發起者與參與者。

事實上,這也是共和國第一份將週期設爲力年,而不是打手餅的軍事改革。雖然將改草週期設爲力年,主要依據是軍事力量發展週期,主要就是爲了降低政府換屆選舉對國防力量建設產生負面影響這一點明顯針對顧衛民執政期間的某些過激政策,確保關係到國家安危與民族存亡的重大戰略政策具有持續性與延續性,但是很多人都因此認爲,如果裴承毅沒有得到顏靖宇的暗示,或者名正言順的支持,不可能在力口年的時候出臺這麼一份需要依靠繼任者才能完成的軍事改革方案。也有人認爲。正是這份軍事改革方案的建設週期爲20年,所以顏靖宇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把裴承毅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或者說,裴承毅通過這份軍事改革方案莫定了政治基礎。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份意義深遠,非同尋常的軍事改革方案。

作爲陸軍上將。加上主要參與者袁晨皓也是陸軍上將,所以該軍事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針對陸軍編制與裝備改革。

如果在舊多年前。編制改革的難度肯定超過了裝備改革。

不得不承認,第三次軍事改革從根本上端正了共和國軍隊的風氣,明確了軍隊的職責與軍隊在共和國權力結構中的地位。正是如此,在裴承毅推行改革的時候,反而是裝備改革的難度大得多。

編制改革方面。主耍就是針對戰鬥單個在中東戰爭期間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調整。

嚴格說來,戰鬥單位在中東戰爭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遠超過了最初預料。

瑕年初,“簡氏防務週刊”對中東戰爭中各參戰國地面作戰部隊的戰鬥力做了橫向對比,以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爲四,排第二位的以色列陸軍爲引,排第三位的美國海軍陸戰認爲昭,排第四位的美國陸軍爲墜,然後依次是伊拉克陸軍、伊朗陸軍、土耳其陸軍與敘利亞陸軍。雖然“簡氏防務週刊”是民營性質的防務雜誌,但是在國際軍事力量領域有很高的權威。照此計算,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幾乎發美國陸軍的2倍!毫無疑問,共和國陸軍主戰裝備的作戰性能肯定達到不到美國陸軍2倍,因此戰鬥單位的編制體系是提高共和國陸軍戰鬥力的關鍵。

當然,戰鬥單個的編利體系肯定不夠完善。

在主要的北方戰線上,參戰的支戰鬥單位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其中最受人關注的就是支援旅常常需要執行戰鬥任務。而且走進攻作戰任務。顯然,這已經超出了組建戰鬥單位時的初衷打手而且支援旅的編制體系與裝備體系也不太適合執行進攻作戰任務。根據共和國陸軍在戰後提交給總川”算與元首府的傷亡調查報告中。超過七成戰鬥傷亡來自受叭”其中又有七成左右出現在進攻行動中。也就是說,共和國陸軍在中東戰爭中半數以上的傷亡都與支援旅沒有適合進攻的編制與裝備、卻又不得不參與進攻作戰行動有關。

換句話說。在戰鬥單位中單獨組建支援旅肯定有問題。當然,這不是說支援旅這種編制方式不好。根據陸軍的另外一份報告。能在北方戰線上用不到舊萬兵力擊潰口個美軍師的近力萬美軍,並且取得斃俘美軍打手萬的驕人戰績其中大約3萬在談判期間的拉鋸戰中取得,與戰鬥單位的職能化編制體系有很大笑系,正是因爲支援旅提供的強有力的作戰支持,戰鬥旅才能在戰鬥中有驚人表現。

戰後總結的時候,很多人都將戰鬥單個支援旅的巨大傷亡歸咎於不太理想的主戰裝備。

除了裝備上的問題。最大的問題還是編制不合理。準確的說,是前線指揮官在調度部隊的時候,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將支援旅與戰鬥旅搭配使用,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指揮,讓某部隊單獨承擔某一作戰任務。這根本就不是戰鬥單位這種編制體系存在的主要特點。將野戰軍改編成戰鬥單個,就是要廢除傳統戰術,讓前線指揮官充分利用各種作戰力量的特點,降低戰鬥傷亡。表現最突出的第十戰鬥單位的相對傷亡率傷亡人數與執行作戰任務總時間的比值遠低於其他戰鬥單位,就是因爲第十戰鬥單位更加合理的運用了各作戰力量,儘量避免單獨使用某一作戰部隊。問題是。第十戰鬥單位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夠好,特別是在炮火支援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對編制進行調整。

事實上。早在緞年年底,也就是裴承毅回到中央出任國防部長後不久,就以國防部的名義成立了一個特別培班,親自出任名譽教官,對各戰鬥單位的旅級指揮官進行戰術能力培。當時,裴承毅就格外強調了合理應用各種作戰力量,而不是死搬硬套的照着作戰守則去指揮部隊作戰。

因爲戰鬥單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戰鬥編制體系,所以在2曲年發起的軍事改革中,共和國陸軍的編制改革重點落在了落實上,即讓全軍官兵,特別是基層軍官熟悉與掌握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

當然,編制改革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擴編”。

因爲在中東戰爭後,顧衛民並沒解散由緊急徵召的大約舊萬名退役軍人組成的個野戰軍級預備役部隊,而是將這支預備役部隊以常備預備役部隊的方式保留了下來,並且給予正規軍人的待遇,在刀巧年的時候,顧衛民還推動出臺了《常備預備役軍事力量組建與調動法》,明確了這支舊萬大軍的使用範圍與使用方式,所以裴承毅在辦年推行軍事改革的時候,只要能夠克服立法上的障礙就能將這舊萬大軍改變成個戰鬥單個,將共和國陸軍的一線常備兵力提高到刃萬。雖然絕對增加值並不大,但是相對增加制卻達到了溉的驚人比例!

長期保持一支規模較小的陸軍,對共和國軍事力量的影響並不大。

前面提到過,第三次軍事改革的一個主要項目就是在陸軍推行“士官制”即絕大部分技術軍人與大部分戰鬥軍人都是士官,真正的士兵並不多,而且士兵基本上都是軍士。如此一來,共和國陸軍在緊急時期擁有非常驚人的擴張能力。中東戰爭中,共和國陸軍的擴張能力就得到了檢驗。以傷亡較大的第八戰鬥單位來說,在離開戰場的時候,該部隊已經更換了大約三分之二的官兵,補充的新兵中,有大約八成來自練不足的民兵部隊。根據該戰牛單位在戰場上的表現,佔總兵力一半左右的新兵並沒對戰鬥力產生嚴重影響,該戰鬥單位仍然能夠完成絕大部分作戰任務。本站新地址已夏改爲:聊胎0脅甩姍敬請光田閱讀!

早在力石年左右。英國的戰略研究所就對共和國陸軍的擴充能力做了評估。按照該研究所發佈的評估結果:以保持口成戰鬥力爲準,共和國陸軍能夠通過吸收民兵與非常備預備役部隊的方式,在落卜時之內將一線作戰部隊的規模擴充打手倍,達到的萬當時戰略研究所已經將舊萬常備預備役部隊當成了一線作戰部隊;以保持8成戰鬥力爲準,共和國陸軍能夠通過徵召退役軍人的方式,在個月之內,共和國陸軍的一線戰鬥部隊將增加到勁萬,並且徵召大約勁萬預備役官兵。

按照“簡氏防務週刊”估計,即美國陸軍的戰鬥力相當於共和國陸軍的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相”仁和國陸軍的觸,如果雙方均獲得打手沁萬美國海軍陸戰隊。雖然美國聳局也在中東戰爭後對軍事體制做了調整,提高了士官與低級軍官的比例,並且強化了軍士在基層部隊中的作用,具備了一定的擴張能力,但是美國的動員能力遠不如共和國。根本不可能在戰爭初期獲得兵力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在中東戰爭中慘敗,就是因爲基礎軍事制度有問題。

也正是如此,在蟲年的軍事改革中,裴承毅格外強調了共和國軍事動員體制,特別是在編制上下功夫的重要性。按照裴承毅提出的改革方案,與編制相關的改革中,提高非常備預備役部隊的士官比例,加強退役軍人的社會管理成了重頭戲。

具體改革措施中,包括成立專門的預備役士官培刮機構。因爲預備役官兵都具有社會身份,都是社會主要勞動力,所以共和國陸軍有義務爲預備士官提供更多的補貼,彌補其參加軍事練與軍事培毛所付出的社會代價。按照在後來出臺的實施細則,預備士官按照軍銜級別與具體職務,每年能夠從陸軍獲取4萬到舊萬元不等的特別津貼。

按照共和國的《兵役法》,軍人退役之後,根據具體情況,將以預備役官兵的身份爲軍隊服務3到年。也就是說,除了年紀特別大的將領與高級軍士之外,其他退役軍人都有預備役身份。可以說,這些人才是預備役的主力與骨毛

針對這一情況,共和國陸軍出臺了很多詳細辦法,比如與上百家與陸軍具備採購有關的軍火企業簽署了“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委託培與意向就業協議”按照該協議的規定,所有退役軍人都有機會獲得由這些企業提供的再就業培,並且優先獲得從業機會。當然,退役軍人要想獲得這些優厚的福利,就得與共和國陸軍簽署一份非常重要的協議,那就是在正常服役年齡之內,隨時聽從陸軍徵召。

隨着這些改革措施逐步落實,共和國陸軍的兵力問題將不服存在。

正是如此,媽年的時候,“簡氏防務週刊”打破慣例,在當年年底就公佈了“比年度全球軍事力量排行榜。”並且額外介紹了共和國軍隊。按照該週刊的估計。到2瀝年左右,也就是由裴承毅推行的軍事改革完成了第一階段爲期7年的工作,共和國陸軍的實際戰鬥力很有可能是外界估計的到舊倍。根據這一評估結果,“簡氏防務週刊”的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結論,那就是裴承毅推行的軍事改革,不但提高了共和國的軍事實力,還在爲世界大戰做準備。

事實上,正是“簡氏房屋周訓”的這個評論,讓“世界大戰”躍然紙上。

到力四隻初,蘭德公司在提交給美國五角大樓的報告中,更是將共和國陸軍戰鬥力的增長速度放在了首要位置上,並且以紅色字體着重標註。按照蘭德公司的預測,到歷年的時候,共和國陸軍的實際戰鬥力大概相當於中東戰爭期間的烈溉,也就是提高大約刃倍。對美國當局來說,這無疑是當頭棒喝。要知道。五角大樓在巧年推出的軍事改革計劃中,對陸軍戰鬥力的要求僅爲在歷年的時候到達獺打手凹,也就是提高大約舊倍。由此可見。如果美國當局不加快軍事發展速度,到歷年的時候,美國陸軍的戰鬥力將降低到共和國陸軍的糊以下。淪落爲二流陸軍。

對其他幾斤,大國來說,共和國陸軍實力急劇膨脹,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情。

當然,與美國相比,除了俄羅斯之外,其他國家受到的衝擊並不大。不管怎麼說,共和國在2鑼年之後就放棄了擴張性的對外政策,即便在歷年左右,共和國將再次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也會把重點放在中東地區,而不是全線挑戰美國。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陸軍改革中,最引人矚目的還是裝備改革。

從半島戰爭開始,共和國陸軍就再次走在世界前列,成爲左右全球陸軍發展方向的風向標。要知道。僅僅是“輕型化。與“空中化。改草。就足以將全球陸軍分成三六九等。讓俄羅斯這類自詡爲陸軍大國的國家在陸軍建設上落後共和國至少舊年。在某些關鍵科技上甚至落後團年。

當共和國陸軍再次在裝備上下功夫的時候,沒人敢懷疑其革命性。

可以說,“簡氏防務週刊”與蘭德公司給予共和國陸軍改革高度評價。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共和國陸軍的裝備改革規模遠遠超過外界預期!

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38章 第一槍第17章 苦口婆心序十八神秘物質第79章 表演時間第60章 軍備競賽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3章 血淚史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8章 女豪傑第95章 陡增變數第84章 排兵佈陣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52章 出其不意第30章 布控第5章 旋風戰爭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85章 靈活戰術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83章 戰爭動員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50章 未來戰士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14章 收復失地第10章 新人報到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38章 戰鬥單位第25章 差距第6章 前程第72章 鐵腕總理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4章 撥開雲霧第32章 考察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48章 玩火者第71章 意外驚喜第18章 猜一個準第39章 提前參戰第97章 殊途同歸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70章 負資本第52章 不屈第153章 機會第93章 局勢預判第67章 快速船隊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6章 錢的問題第30章 有限衝突第80章 歸隊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54章 外交鬥爭第8章 利益之爭第27章 戰略圍剿第50章 防禦部隊第92章 只缺運氣第92章 私下媾和第32章 大殺器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87章 砍瓜切菜第63章 外交鬥爭第8章 聯合經營第81章 早死晚死第6章 錢的問題序八生死角逐第94章 主次有序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2章 平衡外交第20章 軍事禁運第73章 重南輕北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6章 隔岸觀火第75章 坐等第115章 定居點第57章 真正開始第94章 深入主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180章 下基層第16章 關鍵決策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00章 囑託第62章 絕對優勢
第107章 脫胎換骨第38章 第一槍第17章 苦口婆心序十八神秘物質第79章 表演時間第60章 軍備競賽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3章 血淚史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17章 苦口婆心第18章 女豪傑第95章 陡增變數第84章 排兵佈陣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52章 出其不意第30章 布控第5章 旋風戰爭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85章 靈活戰術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83章 戰爭動員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50章 未來戰士第71章 民主表決第73章 高耗費戰爭第44章 閉門決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14章 收復失地第10章 新人報到第157章 再起硝煙第38章 戰鬥單位第25章 差距第6章 前程第72章 鐵腕總理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14章 撥開雲霧第32章 考察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97章 一物降一物第48章 玩火者第71章 意外驚喜第18章 猜一個準第39章 提前參戰第97章 殊途同歸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70章 負資本第52章 不屈第153章 機會第93章 局勢預判第67章 快速船隊第25章 無價的道義第6章 錢的問題第30章 有限衝突第80章 歸隊第129章 決戰在即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54章 外交鬥爭第8章 利益之爭第27章 戰略圍剿第50章 防禦部隊第92章 只缺運氣第92章 私下媾和第32章 大殺器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87章 砍瓜切菜第63章 外交鬥爭第8章 聯合經營第81章 早死晚死第6章 錢的問題序八生死角逐第94章 主次有序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48章 國家宣言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118章 低空力量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12章 平衡外交第20章 軍事禁運第73章 重南輕北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26章 關鍵情報第46章 隔岸觀火第75章 坐等第115章 定居點第57章 真正開始第94章 深入主題第71章 民主表決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180章 下基層第16章 關鍵決策第96章 現實利益第100章 囑託第62章 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