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統一進程

肚安曼。裴承毅首次嚐到了閉門羹。 雖然約旦當局非常重視來訪的共和國國防部長,非常熱情的款待了裴承毅,但是作爲中東地區不折不扣的小國,約旦的外交政策非常保守,既沒有完全投靠美國、又沒有過分依賴共和國,也就沒有讓裴承毅體會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雖然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方面,約旦超過了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黎巴嫩、巴林等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國土面積甚至比以色列都要大得多,但是論綜合國力,別說跟以色列比,約旦甚至不如阿聯酋、科威特與卡塔爾,僅比戰亂了幾個年的黎巴嫩、以及國土面積不到口口平方千米的巴林稍微強一點。

與中東地區的所有阿梢白國家一樣,約旦有一段不那麼光彩的歷史。

古代的約旦先後被數個帝國統治,進入近現代,隨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崩瓦解,約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爲英國的委任統治地,成立酋長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獲得獨立地位,成立了外約旦哈希姆王國。打手 喘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約旦河西岸。隨後力多年間,中東局勢急劇變化,曾經鐵板一塊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土崩瓦解暇年宣佈放棄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律與行政權,並且在6年之內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隨後收回了被以色列佔領的數百平方千米國土。

雖然從時間上看,約旦是在埃及總統薩達特與以色列總理貝京、美國總統卡特簽署了戴維營協議,也就是埃及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宣佈結束戰爭狀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之後,才與以色列和解,最終倒向了以美國爲首的西方陣營,但是從轉型速度、以及轉變力度上看,約旦遠超過埃及,早已成爲美國在中東地區,特別是在以色列周邊地區最重要的盟友。

約旦能夠迅速轉型,主要就是地窄人少,國家容易控制與管理。

正是如此,自從與美國簽署和平協議,投靠美國之後,約旦時外政策一直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延續了數十年。即便在伊朗戰爭期間,約旦的態度也很曖昧,只是通過名存實亡的阿盟發表了一份譴責美國的聲明。

中東戰爭期間,約旦更是嚴守中立,既不支持美國、也不支持共和國。雖然這一態度對共和國比較有利,畢竟在南方戰線上,敘利亞與伊拉克的大後方爲共和國軍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美國卻只能在狹小的以色列國土上騰挪,但是約旦卻沒有能夠討好任何一方,甚至因此與美國產生隔閡。

對於約旦這樣的國家,共和國也沒抱多大的希望。

事實上,一個國土面積不到舊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殉萬、幾乎沒有什麼貴重資源的國家也搞不出什麼名堂來。

從某種意義上講,裴承毅訪問安曼,只是因爲約旦是阿拉伯國家。

正是如此,在安曼呆了不到2天,裴承毅就啓程去了開羅。

如果說約旦是“可有可無”的國家,那麼埃及就絕對是阿拉伯世界中的頭號強國了。

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相比,埃及的國土面積不如沙特、礦產資源不如伊拉克、文化教育不如卡塔爾、社會福利不如科威特、旅遊服務不如阿聯酋,人均收入更是在好幾個靠石油發家致富的阿拉伯國家之下,但是埃及擁有其他阿拉伯國家所不具有的兩大優勢,一是巨大的人口。二是重要的地理位置。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剛一口陽…8。獅敬請登陸閥使!

早在引世紀初,埃及人口就超過了凹萬。不但是阿拉伯世界的頭號人口大國,人口數量還是排第二的阿爾及利亞的兩倍當時阿爾及利亞的人口在刃萬左右,阿拉伯人大約有刀萬。因爲在出年代初,埃及加快實現工業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出現了一波持續近舊年的嬰兒潮,所以到刀幻年,埃及人口達到四四萬,不但仍然是阿拉伯世界中的頭號人口大國,還比派第二個的蘇丹召萬多出近一倍,佔到阿拉伯世界總人口的糊。

雖然人口不是衡量國家實力的第一要素,比如印度就不是頭號大國,美國的人口只有共和國的一半左右,實力卻與共和國旗鼓相當,但是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口偏少的國家能夠稱霸世界,甚至沒有任何一個人口偏少的國家能夠成爲地區性強國。伊朗能夠成爲海灣地區的強國,就是因爲伊朗擁有該地區最多的人口。同樣的道理,埃及能夠成爲阿拉伯世界的“帶頭大哥”也與其龐大的人口數量有關。要知道,在力世紀的4次中東戰爭中,埃及都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

與巨大的人口相比,埃及的地理位置更有價值。

作爲唯一一個橫跨亞非大陸的國家,埃及不但是歷史最爲悠久的文明古國,還連誦印度洋與大西洋的蘇伊十紜河。是北非與中東地仁取件戰略價值,也最有影響力的地區性強國。至於蘇伊士運河到底有多重要,恐怕不用做任何解釋。

作爲曾經的不結盟國家,埃及與共和國一直保持着不錯的關係。雖然在近百年的交往史中,也鬧出過一些矛盾,但是兩國的關係仍然以合作爲主,而且兩國間的友誼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要知道,在埃及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共和國提供的戰鬥機、主戰坦克、導彈快艇支撐起了埃及脊樑。也正是如此,在力舊年之後,共和國進軍中東的時候,就把埃及當做首要拉攏對象。

獲益的,絕不僅僅是共和國。

前面已經介紹過了,通過與共和國合作,埃及成爲了衆多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個實現工業化,並且建立起了以電動汽車、船舶製造、石油化工爲主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爲了阿拉伯世界的中心。雖然共和國的真多跨國企業通過埃及做中轉貿易,或者通過在埃及的分公司向阿拉伯世界出口商品賺得盆滿鉢滿,但是埃及獲得了更大的好處,準確的說,是埃及民衆從中獲得了最大的好處。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實現工業化,哪怕尼羅河三角淵的土地非常肥沃,要想在打手 億阿拉伯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問題是,埃及並沒困此完全倒向共和國。

雖然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評價,早在團年之前,埃及就倒向共和國。成爲了共和國在地中海沿岸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但是埃及從來沒有與共和國簽署同盟條約,甚至沒有主動申請加入集約集團。更重要的是,數十年來,埃及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在團年之前就定下了“努力建設成瑞士那樣的永久中立國”的基本國策。也就是說,在基本外交政策上,埃及嚴守中立。

這就是冉題,而且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可以說,共和國最不需要的就是一斤。嚴守中立的埃及。因爲埃及是以色列的鄰國,而且是巴勒斯坦流亡政府的收容國,所以不管埃及向哪個方向前進,都不可能像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那樣投靠美國。說直接一點,只要埃及願意,隨時都能成爲阿拉伯世界的領袖,成爲率領阿拉伯世界走向統一的核心國家。共和國需要的。就是讓埃及成爲主動擔負起推動阿拉伯世界統一重任的領袖型國家。

顯然,從一併始,共和國就打錯了算盤。

雖然埃及擁有統一阿拉伯世界的潛力與資本,但是作爲一個經歷虹次中東戰爭。並且屢次遭受失敗打擊的國家,埃及早已失去雄心壯志。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改造下,埃及建立起了一套民主政治體制,幾乎不可能出現像薩達特那樣的鐵腕領袖,也就不可能用民族主義去鼓動選民。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剛一口奶…8。獅敬請登陸閥謹!

面對這樣的埃及,共和國幾乎無計可施。

中東戰爭期間,埃及宣佈保持中立,等於澆滅了共和國對這個國家的最後一絲希望。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並不希望埃及能夠站出來參加戰爭,也從來沒有要求埃及挺身而出,但是在戰爭爆發前,閻尚隆訪問開羅的時候就向埃及政府提出,希望埃及能夠在中立政策上有所取捨,比如禁止交戰國的艦船通過蘇伊士運河。毫無疑問,這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要求,因爲這不會破壞埃及的中立地位。

如果當時埃及能夠答應下來,並且切實執行禁運政策,共和國軍隊受到的壓力就要低得多,付出的代價也要小得多,甚至有可能改變戰爭結果。

問題是,埃及沒棄這麼做。

更讓共和國當局感到惱火的是,因爲埃及擁有極爲重要的戰略價值,特別是其無可取代的地理位置,所以共和國不但不能懲戒埃及,還得在戰後拉攏埃及0

正是如此,中東戰爭後,共和國依然非常重視於埃及的關係。

事實上,埃及也不敢跟共和國翻臉。

根據西方某調查機構在溝年初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共和國在埃及的投資達到了驚人的引刨乙元,其中民間資本投資超過了打手 沁0乙元,在埃及巫個主要產業中的歹斤,取得了壘斷或者接近壘斷的地位。也就是說,共和國的跨國企業控制了埃及的經濟命脈,完全有能力讓埃及的社會文明到退幾個年。更重要的是,到灼年的時候,絕大部分在埃及投資的共和國企業都賺回了本錢,並且盈利旦魄以上。因爲埃及的國內市場早已飽和,共和國在埃及的主要投資都與出口貿易或者轉口貿易有關,加上這些年來,共和國一直在加大對敘利亞與伊拉克的投資,所以在投資前進不明朗的情況下,共和國的跨國企業很有可能把重點轉向敘利亞與伊拉克,從而使埃及的加工出口貿易遭受重創。

由此可見,埃及仍然得依靠共和國,特別是共和國的經濟援助。

不管怎麼說,裴承毅在這斤,時候山口”羅。並不指望像在大馬十革與只格世那樣,取得令人公一一成就。可以說,裴承毅的開羅之行就是在向埃及當局傳達一個信息,共和國不可能永久忍受埃及的外交政策。也就是說,裴承毅在開羅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以共和國國防部長的身份向埃及當局施加壓力。

當然,裴承毅並不指望能夠取得成果。

相對而言,接下來的略土穆之行更有意義。

如果說埃及依靠共和國的投資完成了工業化進程,成爲了阿拉伯世界中最發達的工業國,那麼蘇丹就是在共和國的幫助下,完成了脫胎換骨般的演變,又一個戰亂不斷的極端落後國成爲了非洲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之一。

用“洗心革面。來形容蘇丹這些年來的變化,一點多不爲過。本站新地址已更改爲:剛一口陽…8。酬敬請登陸閥使!

更重要的是,蘇丹的這些變化,與共和國擁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用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話來說,能夠將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成全球最年輕的發達國家,共和國在非洲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毫無疑問,共和國公民在蘇丹能夠享受到最優越的待遇。

作爲共和國的國防部長,裴承毅在咯土穆自然不會受到冷遇。因爲蘇丹與厄立特里亞的邊境爭端愈演愈烈,蘇丹當局早就在策劃軍事行動,所以接待裴承毅的時候,蘇丹總統差點沒有讓裴承毅住進總統府。

問題是,裴承毅的咯土穆之行不是爲蘇丹解決軍事問題的,更不是擔當軍事顧問。

雖然在會見蘇丹總統的時候,裴承毅暗示蘇丹當局可以從共和國聘請軍事顧問,而且可以通過共和國的情報機構騁請高級軍事顧問,但是在談到正事的時候,裴承毅就不再提與戰爭有關的事情,而是把對蘇軍事援助與阿拉伯世界統一問題結合了起來。也就是說,裴承毅希望蘇丹總統能夠在成立阿拉伯聯軍的問題上提供支持,並且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蘇丹的態度。

毫無疑問,毒承毅得到了一個還算圓滿的結果。

就算在很多人看來,蘇丹當局的首要任務就是搞定周邊幾個國家,藉助共和國的幫助解決領土糾紛,實現稱霸東部非州的夢想,不大可能在阿拉伯統一問題上有所作爲。因爲蘇丹是一個比較偏遠的阿拉伯國家,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影響力並不大,所以蘇丹也沒有辦法在阿拉伯統一問題上做出重大貢獻。問題是,蘇丹必須將與共和國的關係放在首位,在基本政策上與共和國保持一致。當共和國竭盡全力推動阿拉伯世界走向統一的時候,蘇丹不可能袖手旁觀,更不可能作壁上觀。

更重要的是,蘇丹的綜合國力在阿拉伯國家中僅次於埃及,所以肯定能夠在阿拉伯統一問題上做出貢獻。

帶着此次外交出訪活動的第三個成果,裴承毅去了最後一站,即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與訪問安曼一樣,裴承毅去的黎波里也只是走走過場。不同的是,裴承毅沒有在的黎波里向利比亞當局提出任何與阿拉伯統一有關的事情,也沒有提別的國家合作問題,只是應利比亞國防部長在去年7月訪華時的邀請對利比亞進行回訪。

當然,這是一次別有深意的回訪。

衆所周知,廣義上的阿拉伯世界,西到瀕臨大西洋的摩洛哥、東到面向阿拉伯海的阿曼、北起個於敘利亞、南到蘇丹,包含了整個北部非洲、中東與阿拉伯半島。可以說,阿拉伯人的分佈極爲廣泛,成分非常複雜,各個阿拉伯國家的政治傾向也不盡相同。除了共和國與美國之外,歐盟在阿拉伯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別的不說,正在與歐盟進行入盟談判的突尼斯就是一個典型的阿拉伯國家, 的國民都是阿拉伯人。緊鄰突尼斯的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也是阿拉伯國家。

從阿爾及利亞往東,就是裴承毅阿拉伯6國之行的最後一站一利比亞。

暫且不說裴承毅在的黎波里做了些什麼,僅僅是他的的黎波里之行,就能讓歐盟提起萬分精神。可以說,裴承毅訪問的黎波里期間,最不安的就是歐盟,特別是在裴承毅代表共和國與利比亞簽署一份價值高達元的一攬子軍火合同的時候,歐洲的新聞媒體一下就炸鍋了,彷彿天都要塌下來了一樣。事實上,這份軍售合同早在去年就談妥了,而且共和國的新聞媒體早就報道過,裴承毅只是代表共和國當局批准了這份合同。歐盟新聞媒體的激烈反應只能說明,裴承毅訪問的黎波里,刺痛了歐盟的某根神經。

實事求是的講,裴承毅的阿拉伯6國之行並不圓滿,最多隻能算是達到了預期目的。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將對舊個阿拉伯國家的大約引乙阿拉伯人、以及舊多個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的,而且肯定會改變世界歷史的阿拉伯統一進程啓動了。

誰也沒有想到,這將成爲一場災難的導火索。

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章 暗流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8章 最終目的第36章 風雲突變第30章 英雄第62章 十萬火急第53章 快速調整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06章 選擇第39章 空中航母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72章 代理人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30章 棋子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0章 不可靠第60章 戰役穿插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2章 傳話筒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0章 冰山一角第54章 第一人第41章 光復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52章 趁火打劫第21章 易筋伐髓第27章 戰爭決心第42章 回心轉意第56章 連唬帶嚇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49章 錯有錯招第17章 正名第101章 爛攤子第18章 鋼鐵雄心第49章 退縮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9節 虎口奪食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4章 兩手準備第15章 智者千慮第17章 戰略決策第46章 信號第70章 換位指揮第40章 空天戰機第22章 力挽狂瀾第64章 龍出昇天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章 政治鬥爭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45章 鬥氣第28章 戰術調整第27章 戰略圍剿第67章 秘密武器第65章 國家意志第36章 雷霆一擊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6章 積極主動第8章 聯合經營第40章 關鍵裝備第20章 圍殲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1章 強國夢第82章 新境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49章 大蕭條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37章 靜觀其變第68章 動員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59章 積極應對第52章 死灰復燃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98章 齊心協力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捧殺第35章 有備而來第6章 顛倒是非
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9章 繳械投降第3章 暗流第119章 人贓俱獲第8章 最終目的第36章 風雲突變第30章 英雄第62章 十萬火急第53章 快速調整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106章 選擇第39章 空中航母第41章 針鋒相對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72章 代理人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30章 棋子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0章 不可靠第60章 戰役穿插第33章 各懷鬼胎第52章 傳話筒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32章 病急亂投醫第10章 冰山一角第54章 第一人第41章 光復第117章 敲山震虎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52章 趁火打劫第21章 易筋伐髓第27章 戰爭決心第42章 回心轉意第56章 連唬帶嚇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49章 錯有錯招第17章 正名第101章 爛攤子第18章 鋼鐵雄心第49章 退縮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9節 虎口奪食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4章 兩手準備第15章 智者千慮第17章 戰略決策第46章 信號第70章 換位指揮第40章 空天戰機第22章 力挽狂瀾第64章 龍出昇天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章 政治鬥爭第144章 奇蹟般的進攻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45章 鬥氣第28章 戰術調整第27章 戰略圍剿第67章 秘密武器第65章 國家意志第36章 雷霆一擊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6章 積極主動第8章 聯合經營第40章 關鍵裝備第20章 圍殲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1章 強國夢第82章 新境第63章 一錘定音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108章 和平斡旋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60章 戰爭的導火索第107章 走向決戰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49章 大蕭條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37章 靜觀其變第68章 動員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59章 積極應對第52章 死灰復燃第71章 冬天的氣息第98章 齊心協力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6章 捧殺第35章 有備而來第6章 顛倒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