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別有用意

劉曉賓提醒。面對李存勳的時候,裴承毅非常沉着

大概料到劉曉賓會把知道的事情告訴裴承毅,李存勳只簡單介紹了基本情況,隨後就拿出了一份將領名單,由裴承毅從中挑選第二個副手。

這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見到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名字,裴承毅就知道,他的選擇肯定與軍隊內的鬥爭、乃至與共和國的國內鬥爭都有關係。

李存勳沒讓裴承毅立即做出決定,給了他足夠的思考時間。

單純從軍事需求來看,裴承毅肯定回挑選一個跟他合作過的,而且會心甘情願的聽從指揮的將軍。更重要的是,因爲這名將領將前往伊朗或者敘利亞。代替裴承毅履行前線指揮官的職責。需要與盟國將領面對面的合作,所以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至少要懂得如何處理涉外事件。

如此一來,像凌雲霄這類的“猛將”就提前出局了。

在剩下的選擇中,裴承毅必須權衡利弊。準確的說。是權衡得失。

近力東來,能夠在共和國的領導機構中獲得一席之地的將領都擁有卓著的戰功。項鋌輝是通過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出名的,林嘯雷在第四次印巴戰爭、東海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裴承毅更加不用多說,就連還是陸軍中將的袁晨皓都在印度戰爭中大顯神威。更重要的是。林嘯雷最多在總參謀部幹舊年,四隻換屆的時候,不管林嘯雷願意還是不願意,受年齡限制,他都得退役。雖然按照王元慶訂下的瞅巨,林嘯雷之後應該由空軍將領擔任總參謀長,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現在的空軍司令,但是誰也說不準這斤,規矩能不能堅持到四隻。而且隨着第三次軍事改革深入。總參謀長的職權肯定會受到削弱,如果顧衛民有點想法,比如想借此機會強化國防部,就應該撤消總參謀長,設立一個聯合參謀機構。

事實上,不管顧衛民是否願意,只要林嘯雷認定他不可能在2凹年之後繼續擔任總參謀長、也不可能安排海軍將領擔任總參謀長,爲了繼續發揮影響力,或者說保證他花了畢生心血的大海軍計刮能夠完成,很有可能利用第三次軍事革命,即撤消總參謀長,如果無法達到目的,也要想方設法的削弱總參謀長的職權,然後利用他在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安排到總參謀部的海軍軍官控制大局。

除了林嘯雷的主管意願之外,還得考慮裴承毅的因素。誰都知道,如果打破規矩,裴承毅無疑是總參謀長的最佳人選。到四隻的時候,裴承毅也才巫歲,正值高級將領最輝煌的時期。以他的能力,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幹舊年肯定不是問題。問題是,裴承毅取得的軍事成就已經足夠輝煌了。即便當上總參謀長也只算得上是錦上添花,對他的吸引力肯定不會大到哪裡去。也就是說,裴承毅脫下軍裝只是遲早的事情。如此一來,裴承毅多半不會在削弱總參謀長職權的問題上與林嘯雷對着幹,爲了取得進入政壇的資本,甚至有可能支持林嘯雷。

由此可知。共和國軍隊內部的鬥爭已經不再是誰當總參謀長的問題了。

見到名單前。裴承毅就知道,如果從實際出發,壓根就沒有必要安排第二個副手。即便敘利亞與伊朗都希望能夠與一名貨真價實的共和國將領合作。而不是把國防力量交給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將軍,裴承毅與袁晨皓出面。都足以解決問題。不管怎麼說,伊朗與敘利亞當局都知道袁晨皓是誰,也知道他做過什麼。

顯然,這不大可能是李存勳的安排。

當然,裴承毅也得考慮另外一種可能。即李存勳不希望他在這場戰爭中陷得太深。

如同前面提到的。裴承毅的軍事成就已經足夠輝煌。哪怕再打一場勝仗。也不見得能夠使他獲得更大的榮譽。更重要的是,中東不是南亞。就算共和國當局已經下定決心,哪怕有可能與美國兵戎相見,也要在中東地區打幹一場,也不意味着這場戰爭贏定了,輸的可能性不會小到哪裡去。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與美國不但在爭奪中東地區。也在爲後面的爭鬥熱身。

從這個角度看,中東戰爭的輸贏就不太緊要了。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很有可能放棄中東地區。

作的軍情局長。李存勳肯定明白顧衛民的想法。

想到這,裴承毅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

雖然從一開始,他就覺得通過正面對抗的方式與美國爭奪中東地區是下下策,不管怎麼說。共和國還沒有爲接過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做好準備,也沒有爲全面戰爭做好準備,哪怕美國也沒做好準備,也不應該爲了一個地區而冒險,但是在此之前,裴承毅一直相信,上面已經有了讓美國主動退出中東地區的對策,纔會步步緊逼。讓美國不得不作戰。或者是情況完全相反,即美國有了止。國主動墨出中東地區的對策,讓其和國不得不爲尤…大國間的正面對抗買單。

顯然,裴承毅以往的判斷有問題。

雖然沒人否認,只要共和國沒有放棄向成爲世界頭號強國、而且是唯一的頭號強國的目標前進的步伐,而美國又不打算心甘情願的放棄霸主地個,成爲引世紀的俄羅斯,淪落爲地區性強國,那麼共和國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就難以避免。甚至有很多人認爲,共和國與美國當局積極推進全面核裁軍,就是不想讓兩個超級大國間的戰爭毀滅整個世界,打開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大門。但是必須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是美國還是共和國,在爲世界大戰做好準備之前,都不會挑釁對手。事實上,從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特別是由東海戰爭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峽、以及隨後爆發的全球性大蕭條開始,共和國與美國就在爲第三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戰爭準備不走動員國民、生產武器那麼簡單,必須從最基礎的事情,也就是關係到國家綜合實力的小事做起。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作爲歐洲策源地的德國。實際上早在納粹上臺之前,魏瑪政府就通過振興民族工業、恢復國內市場、建設基礎設施爲戰爭做準備。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邊,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打手 咕3年上臺後,以對付大蕭條爲名,全力推行凱恩斯主義,通過擴大財政赤字來修建國家基礎設施,恢復工業生產,實際上也是在爲戰爭做準備。二戰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爲,拯救美國的不是羅斯福,而是希特勒與東條英機,因爲凱恩斯主義不可能解決導致大蕭條的根本社會問題產能過剩,只有戰爭才能消耗大量物資,爲工廠提供訂單、爲工人提供工作機會、爲社會提供繼續前進的動力與目的。也就是說,幫助美國走出咽年大蕭條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爲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不可能不知道大蕭條將導致世界大戰。也就不可能沒有防備,肯定會積極備戰。

事實上,即便進入了引世紀,仍然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大蕭條帶來的問題。

如果沒有伊朗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能夠消耗掉囤積在共和國與美國的倉庫中,足夠全人類使用舊多年的工業產品嗎?如果沒有消耗掉剩餘物資,工廠就拿不到新的訂單。就無法正常經營,就會破產倒閉,導致工人事業,民衆更加無力購買已經嚴重過剩的工業產品,導致更多的工廠破產,形成嚴重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社會崩潰。正是戰爭。而且是大規模戰爭將世界經濟帶出了危機。

問題是,在力汀年爆發的大蕭條,並沒引發世界大戰。

雖然四場大規模地區戰爭消耗掉的物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倍以上,四場戰爭後的重建投入總和也遠遠超過了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足以耗光全世界的過剩物資,不然全球經濟不可能在印度戰爭之後迅速轉好。但是與世界大戰相比。地區戰爭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可能改變世界格局,也就不可能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工業體系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事實上,這纔是問題的根源。

歸根結底,物資過剩是由分配不均導致的。如果社會分配能夠作到絕對公平,就不會存在過剩問題。

問題是,沒有任何人、政府、乃至社會能夠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更不可能從做到絕對公平。如此一來,總會出現過剩現象。對不同的國家來說,區別只走過剩現象在什麼時候出現。大蕭條對社會帶來的最大影響不是讓絕大部分人的生活受到影響。而是讓政府與社會從中吸取教刮。全球大蕭條在力口年爆發。與上一次全球大蕭條相隔齡年,就與西方世界在打手 咽年大蕭條豐吸取的經驗,以及做出的努力有很大笑系。重要的是,這些經驗教,很多都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

也就是說,因爲沒有爆發世界大戰,所以大蕭條的很多根本性問題並沒得到解決。

別的不說,共和國與美國的產業結構就沒有因爲四場大規模地區戰爭而改變,控制着兩個世界大國經濟命脈的仍然那那些企業,而由此產生的社會分配不公問題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說直接點,大蕭條沒有結束,只是潛伏了下來。

正是如此,共和國與美國當局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下一次大蕭條不會在的年之後纔到來,很有可能在刀年、或者刃年之後就再次浮上水面。毫無疑問,在此期間,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有能力解決周邊問題。因爲很難有超級大國直接捲入。所以大規模地區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就算會在一些熱點地區爆發大規模地區戰爭,因爲沒有超級大國直接捲入其中,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如此一來,隨着社會問題再次集中爆發出來,世界大戰將在所難免。

在此情況下,不管是美國當局還是共紺制昏局,都得考慮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能不能在且污力幽場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以往。裴承毅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而他現在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事實上,《倫敦條約》的內容已經對共和國當局與美國當局對未來局勢的判斷做了最直接明瞭的說明:分成三個階段進行,最終全面銷燬核武器的行動將在口月引日前完成。

這就是共和國與美國當局給出的答案。

因爲《倫敦條約》本身就被視爲引世紀最具有霸權意味,唯一由兩個超級大國共同推動完成的全球性戰略條約,所以該條約本身就是兩個超級大國給其他國家的信號,不管怎麼樣,在底之前。兩個超級大國都會爲全面戰爭做好準備。

從囚年初算起,到底,差不多刀年。

也就是說。兩個超級大國大概需要刃年才能爲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現在的問題是,足以改變世界局勢、讓世界大戰提前到來的社會矛盾會在以後爆發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共和國與美國就很有可能想辦法拖延社會矛盾的爆發時間。

想到這裡,裴承毅心裡就有數了。

顯然,策刮中東戰爭的不是蘭德斯、而是由被衆人認爲是美國在二戰之後最有經濟頭腦、最懂得管理經濟的總統一一布蘭迪諾一手策劃的。而布蘭迪諾執政的時候,面對的正是王元慶。也就是說。共和國這邊的戰爭策劃者不是顧衛民。裴承毅甚至有理由相信,王元慶讓他在田年加入“炎黃計劃打手 。”就是希望他能在中東戰爭期間擔任最高指揮官,再次創造奇蹟。

回過來看王元慶的史排,裴承毅還明白了一點。即顧衛民肯定參與了策劃工作。

別的不說,第一屆任期就快滿了。顧衛民仍然沒有太大的作爲,甚至沒有在政治改革上做出太多的貢獻。足以表明他在等待時機。也就是說,顧衛民知道王元慶在離任前就策利了中東戰爭,而且沒有人能夠阻擋戰爭爆發,爲了避免對戰爭造成影響,放慢國內改革步伐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當年趙潤東也有過同樣的處境,而且採取了同樣的做法。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顧衛民也希望藉此樹立自己的威信,從而擺脫王元慶的影響,在第二屆任期內有所作爲。正是如此,顧衛民有不是非常關心中東局勢,甚至沒有詳細過問與戰爭有關的事情,把大權交給了李存勳。

不管怎麼說,裴承毅必須相信。他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早就安排好了。

想明白這個問題,裴承毅才發現。李存勳給他出了一個難題。

前面已經提到,希望借戰爭出頭的將軍太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否參與、以及能否在這場戰爭中有所作爲,將關係到幾乎所有共和國軍人的命運。很明顯。顧衛民打算在第二屆任期內發力,樹立自己的威信,超越當年的趙潤東,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接班人。在離任之後繼續影響共和國的發展。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顧衛民不但要爭取林嘯雷的支持,還得在軍隊中扶持自己的人,並且讓其獲得足夠高的威望。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其參加中東戰爭,並且從中獲益。

想到這,裴承毅注意到了名草後面的一個名字:蘇勁輝。

作爲前凹軍軍長,蘇勁輝的能力母庸置疑。事實上,如果不走出身關係,或者說如果不是王元慶與少壯派結成同盟。蘇勁輝完全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有可能成爲裴承毅在軍隊裡的最大競爭對手。半島戰爭之後,蘇勁輝在晉升爲陸軍上將的同時,也不得不離開凹軍,先擔任總參謀部作戰處處長,然後又被調往國防部,幾經周折之後,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他在這個時候出現,顯然不簡單。

不用多想,這肯定是顧衛民的安排。

因爲少壯派早就與王元慶結成同盟,哪怕是林嘯雷,也不可能背叛這個同盟,而在王元慶執政期間,少壯派已經控制了整個軍隊,所以顧衛民要想取代王元慶在共和國軍人心目中的地個,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一個少壯派之外的、有足夠才華、不是完全靠背景與裙帶關係爬上去的高級將領,並且讓這個高級將領獲得足夠輝煌的戰功。

毫無疑問。蘇勁輝是最佳選擇。事實上,蘇勁輝已經擁有足夠輝煌的戰功了。

更重要的是,站在蘇勁輝身後的世家派也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能夠打倒少壯派,重新掌握軍隊大權的機會。哪怕蘇勁輝不想介入內部鬥爭,而且以往也沒有介入內部鬥爭,他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想明白這層道理,裴承毅朝李存勳看了過去。

很明顯,這個問題他做不了主,必須徵求李存勳的意見。

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29章 別無選擇第24章 接頭第72章 鐵腕總理第74章 傳奇部隊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51章 潛艇殺手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43章 戰爭問題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30章 取捨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48章 冒險第41章 戰爭動機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4章 解除威脅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87章 艦隊北上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65章 一舉兩得第26章 搭臺唱戲第44章 第一槍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85章 戰略封鎖第55章 點悟第7章 觀念轉變第143章 太極拳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86章 戰前動員第23章 說客第81章 壁壘第12章 順從第50章 粉墨登場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51章 堅守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5章 新興時代第94章 喘口氣第56章 盛極而衰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4章 金融風波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28章 貿易大戰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45章 鬥氣第54章 對策第30章 棋子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43章 返回中央第39章 笑傲長空第98章 最後一擊第70章 明爭暗鬥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0章 僵局第36章 天助我也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20章 重大消息第58章 地面戰爭第115章 定居點第102章 宏偉藍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3章 情報安全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70章 換位指揮第145章 較勁第54章 中堅力量第72章 歸宿第56章 由海向陸第109章 打招呼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8章 兩片天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22章 心猿意馬第26章 殲滅戰第44章 邁向戰爭第180章 下基層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21章 戰爭到來第6章 波瀾不驚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3章 秘密同盟第85章 靈活戰術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序六暴走海狼第50章 明爭暗鬥
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29章 別無選擇第24章 接頭第72章 鐵腕總理第74章 傳奇部隊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51章 潛艇殺手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43章 戰爭問題第60章 致命威脅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30章 取捨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2章 新人新氣象第48章 冒險第41章 戰爭動機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4章 解除威脅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87章 艦隊北上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24章 將帥之別第65章 一舉兩得第26章 搭臺唱戲第44章 第一槍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85章 戰略封鎖第55章 點悟第7章 觀念轉變第143章 太極拳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86章 戰前動員第23章 說客第81章 壁壘第12章 順從第50章 粉墨登場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51章 堅守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5章 新興時代第94章 喘口氣第56章 盛極而衰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4章 金融風波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28章 貿易大戰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45章 鬥氣第54章 對策第30章 棋子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43章 返回中央第39章 笑傲長空第98章 最後一擊第70章 明爭暗鬥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0章 僵局第36章 天助我也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26章 民主共和日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20章 重大消息第58章 地面戰爭第115章 定居點第102章 宏偉藍第36章 軍事儲備體制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3章 情報安全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70章 換位指揮第145章 較勁第54章 中堅力量第72章 歸宿第56章 由海向陸第109章 打招呼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8章 兩片天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22章 心猿意馬第26章 殲滅戰第44章 邁向戰爭第180章 下基層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21章 戰爭到來第6章 波瀾不驚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3章 秘密同盟第85章 靈活戰術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序六暴走海狼第50章 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