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頭緒

月7日大承毅就去了總參謀部六

去了裝備辦公室之後,裴承毅就很少回總參謀部,沒有工作上的需要,從來不主動找項鋌輝。不是說裴承毅與項鋌輝的關係不好,而是他不想給別人一個錯誤的影響,讓人覺得他有問鼎總參謀長寶座的野

與往常一樣。到了總參謀部之後,裴承毅沒去暇,而是直接去了檔案處。

軍情局的效率非常驚人,僅僅一個晚上就準備好了所有資料,並且準時送到了總參謀部。要了一個單獨的閱覽室之後,裴承毅支走了東方聞。進入電子檔案的時候,裴承毅選擇了普通閱讀模式。雖然三維顯示技術、語音閱讀技術早已成熟,但是在閱讀文件的時候,裴承毅仍然習慣傳統方式。當然,電子文檔已經取代了紙質文件,除了極其重要的文件,所有資料都是電子文件,經過硬件加密的特殊文件只能在指定的計算機上打開。也就只能在指定的地點閱讀。

看了一陣。裴承毅就現了問題。

單論軍事實力,阿根廷擁有南美州最強大的軍隊,就算放眼整個西半球,阿根廷的軍事實力也排在前五之內。可以說,這是阿根廷努力力多年的結果。從力舊年開始,阿根廷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持續了足足力年。雖然在這力年間,阿根廷走了很多彎路,比如在最初幾年內,因爲急功近利。國防現代化給國家造成了過大的壓力,最終導致國防現代化進程延緩了好幾年,但是總體而言,阿根廷的國防現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算的上是第三世界的範本。

只有比較,才能看出進步。

縱向比,力舊年的時候,偏安一隅的阿根廷連一支像樣的部隊都沒有,6軍沒有一輛先進的主戰坦克,空軍的主力是力世紀刃年代研製生產的4與幻影四,海軍僅有幾艘近海巡邏艦艇;到力巫年,阿根廷已經擁有了拉美的區數一數二的軍事力量,6軍正在向輕型化方向前進,空軍的主力是清一色的四代半戰鬥機、正在引進第五代戰鬥機,海軍除了沒有航母與萬噸級大型戰艦之外、建立起了從空中到海下的立體戰術力量。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躋身地區強國的阿根廷除了比不上共和國、美國等全球大國之外,已經是南大西洋的主要軍事強國。

橫舟比,州良廷的軍事實力早就過了智利、玻利維亞、巴拉圭與烏拉主,在某些方面還過了巴西。就周邊安全而言,阿根廷的國防力量已經足夠強大。把目光放遠一點,與北大西洋的英國比,雖然阿根廷的國防力量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缺乏系統作戰能力與遠程打擊力量,根本不可能對英國本土構成威脅,但是單就爭奪馬島的主權而言,只要戰爭規模得到控制,阿根廷的國防力量仍然不可小覷。

與當年起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一樣,力年來阿根廷的所有努力都是爲了收復馬爾維納斯羣島的主權。不管是力年前的石油,還是現在的稀有金屬,阿根廷與英國都不會輕易放棄馬島的主權。國防現代化建設的時候。阿根廷的基本出點不是以突然襲擊收復馬島,而是在南大西洋上與英國打一場大規模戰集。正是如此,阿根廷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持續了力年,仍然沒有取得最終成果。

雖然裴承毅不是政治家,但是他一眼就看出了根本問題。

必須承認。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軍事力量只是確保國家利益的手段,因此國防建設必須服從大環境,只能在國家實力能夠承擔的範圍內進行,任何出國家基本實力的軍事擴張行動都不會取得好結果。

毫無疑問。阿根廷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走錯了方向。

雖然阿根廷擁有南美洲第二大的國土面積、第三多的人口與第二的經濟實力,但是放到整個世界的範圍內,阿根廷的綜合國力排在刃之外,連達國家的門檻都沒邁過。僅以國家的基本安全而言,阿根廷沒有什麼好顧慮的,可是想擊敗昔日的日不落帝國,阿根廷的實力就差了很多。

世界總是在展進步,阿根廷在進步,英國也在進步。

雖然在國土面積、資源數量等方面,英國遠遠比不上阿根廷,但是在人口、科技、經濟等方面,英國卻遠遠過了阿根廷。單論軍事實力,阿根廷也比英國差遠了。就算不考慮英國的核大國身份,單就常規草事力量而言。阿根廷也不是英國的對手。

不得不承認。阿根廷的國防建設對英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對整個世界格局都產生了很大的幕響。

針對阿根廷的擴軍行動,力舊年,英國調整了基本國防政策,放棄了持續力多年的裁軍行動,不但爲海軍建造了3支航母戰鬥羣、將攻擊潛艇部隊的規模擴大一倍,還加快了待軍輕型化建設的步伐,並且通過參與美國的蟻計劃展遠程空中打擊力量。後來。英國將3艘中型航母出售給印度,建造排水量過口萬。”追級航母。也是爲了應對阿根廷全面擴充空中力量帶來七一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阿根廷的國防現代化,英國絕對不會在全球大蕭條的背景下瘋狂擴軍。

瘋狂的擴軍行動,讓英國始終保持着軍事優勢,也對英國的外交政策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根本上講。與阿根廷進行軍備競賽,英國很難笑到最後,因爲英國要戰勝的不是阿根廷,而是在背後支持阿根廷的共和國。隨着全球大蕭條爆,軍備競賽產生的問題就顯得非常突出了。雖然在短期內,通過擴充軍備,能夠有效的消耗國內過剩物資、製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對促進經濟展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從長遠來看,因爲投入到軍事建設上的資源不會有任何產出,最終必然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作爲第一個工業國、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老牌帝國,英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軍備競賽必然以英國的失敗而告終,最終丟掉的不僅僅是福克蘭羣島英國對馬爾維納斯羣島的稱呼,還有整個大不列顛王國的未來。英國要想笑到最後。需要的不是持續的軍費投入,而是找到一座足以與共和國抗衡的強大靠山。

對英國來說。選擇只有兩個,一是歐盟、二是美國。雖然歐盟的展潛力過了美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必將成爲西方世界的主導力量,但是短期內,連政治一體化都沒走完的歐盟不但沒有與共和國抗衡的實力,也沒有與共和國抗衡的決心。

英國在外交上倒向美國,馬島危機產生的影響不可說不大。

當然,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英國主動做出讓步,甚至是放棄對馬島的主權,纔是解決馬島危機的最佳辦法,畢竟美國不大可能直接介入英阿馬島衝突,而且美國也沒有戰勝共和國的能力。問題是,現實中,不管是工黨與保守黨、還是新型的自由黨,都不可能在馬島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更不可能放棄對馬島的主權。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屆英國政府在馬島問題上做出的讓步,都將使其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質疑,最終丟掉政權,而新上臺的英國政府肯定會採取強硬立場。

作爲大國,英國的外交政策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也行最願意利用馬島危機的不是共和國,而是美國,因爲通過馬島危機,美國能夠輕而易舉的控制英國,然後利用英國影響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儘可能的讓歐盟成爲美國體系中的一員,而不是迅成爲一個足以與美國抗衡的統一國家。對歐盟來說,英國卻是永遠都抹不去的傷痛。雖然法德意一直叫囂着在拋棄英國的情況下實現政治一體化,但是任何明白歐州歷史的人都清楚,如果沒有英國參與,歐州就不可能實現統一。要知道,早在拿破倫時代,英國就憑一己之力抗衡整個歐洲大6。雖然現在的英國已經不是打手 世紀的英國,但是英國仍然有強大的影響力,仍然是歐洲不可能或缺的一部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歐洲大6國家仍然得不惜一切代價的拉攏英國,並且在有英國參與的情況下完成政治一體化。最終實現統一。

問題就在這裡。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雖然不大願意看到某個南美國家與某個盟國爆戰爭,但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或者在有更重要利益的訴求下,美國肯定會給予英國力所能及的支持,從而更加牢固的控制英國,讓英國成爲牽制歐盟的重要一環。在此情況下,就算共和國會爲阿根廷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最多隻能抵消美國的影響。也就是說,阿根廷必須靠自己的實力戰勝英國。即便不考慮歐盟的態度,阿根廷戰勝英國的希望也不會大到哪裡去。

由此可見,阿根廷根本不應該把全面戰爭當成建軍的根本目的。

雖然誰也不能否認阿根廷與英國有爆全面戰爭的可能,但是在全面戰爭中,不管是阿根廷,還是英國,都不可能成爲最終的贏家。更重要的是,在有共和國、美國與歐盟參與的情況下,阿根廷與英國根本不可能爆全面戰爭。因爲全面戰爭不可能給任何一個第三方帶來好處。

如同裴承毅觀點一樣,阿根廷應該立足於戰決。

從根本上講。只有把馬島戰爭控制在地區衝突的範圍之內,阿根廷纔有希望獲得最終的勝利。只要戰爭規模失去控制,阿根廷肯定會成爲最終的輸家。萬幸的是,英國的情況與阿根廷很類似。也會極力控制戰爭規模。也就是說,阿根廷擁有戰決的基礎條件,只要軍事行動堅決果斷。就有可能迫使英國以妥協的方式接受既成事實,從而將軍事對抗轉變成更加“溫和”的政治鬥爭。

看完阿根廷的採購清單,裴承毅不免有點心灰意冷。

力年來,阿根廷竟然沒有現犯的嚴重錯誤。

在阿根廷軍事訪問團送交的採購清單中,遠程戰鬥機、多用途驅逐艦、攻擊潛艇、電曉炮系統仍然排在最前列。也就是說,阿根廷仍然在爲全面戰爭做準

“工  四。汰爲只有一場規模足夠大的軍事行動才能收復馬島。

如果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裴承毅肯定不會有別的想法。

別的不說。這筆採購清單的總價值過了打手 如億元。足夠讓共和國半數以上的軍工企業忙上好幾年,創造數萬個勞動崗個,爲企業創造上百億元的利潤。爲國家創造上百億元的稅收。更重要的是,就算阿根廷購買了這批武器裝備,也無法立即出兵攻打馬島,至少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來熟悉與掌握新式裝備。幾年之後,當阿根廷軍隊的戰鬥力得到提升後,又的準備採購更先進的武器裝備了。

問題是,裴承毅這次不能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戰爭正在迫近,在相關條件均已成熟的情況下,和平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雖然裴承毅還沒有接觸到最核心的機密,但是根據柚的判斷,戰爭最晚將在年底爆,如果準備工作及時到位,很有可能在下半年的某個時候打響第一槍。毫無疑問。共和國不可能讓阿根廷輸掉這場戰爭,也就不能讓阿根廷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

僅僅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裴承毅刻,“制訂”了一份新的採購清單。

遠程戰鬥機有必要,但是採購數量必須大幅度削減。按照裴承毅的觀點,阿根廷空軍奪取制空權的關鍵不是擁有多少先進制空戰鬥機,而是能否在開戰之初擊潰英國艦隊。更重要的是,掌握先進戰鬥機需要足夠優秀的飛行員與足夠多的時間,而阿根廷空軍沒有太多的優秀飛行員,更沒有足夠的培時間。如果政府答應出售小舊系列戰鬥機”箇中隊、最多2箇中隊就能確保制空權。當然,前提條件是阿根廷空軍必須擁有一批素質過硬、能力過人的優秀飛行員。問題就在這裡,如果阿根廷空軍沒有能夠揮出小舊戰鬥機性能的優秀飛行員,共和國就得考慮提供必要的額外幫助了。

多甩途驅逐艦壓根就沒有采購的必要,除了大型戰艦建造週期長達好幾年之外;馬島距離阿根廷本土足夠近,根本沒有必要用海面戰艦奪取制海權。航空兵與潛艇就能確保制海權。現在採購攻擊潛艇也來不及了,畢竟潛艇的建造週期也不斷,更重要的是,阿根廷海軍擁有整個南半球最強大的水下艦隊,只要將現有潛艇的戰鬥力揮出來,阿根廷海軍就能將英國艦隊擋在馬島之外。電磁炮系統的價值也不高,畢竟現役電磁炮的最大射程也不到徹千米,而馬島距離阿根廷本土過了鵝千米;更重要的是,電磁炮系統過於龐大,特別是能源供應系統,無法進行戰術空運,也就無法安全的送往馬島;如果阿根廷空軍與海軍能夠擊潰英國艦隊,根本不會與英國6軍打地面戰鬥,也就沒有必要採購專門用來對付地面目標的電磁炮系統了。

按照裴承毅的想法,阿根廷的採購工作必須集中在兩個方面。

是加大先進彈藥的採購力度,畢竟印度戰爭已經證明,隨着技術進步,在各種各樣的防禦系統面前,原來的進攻彈藥已經落後。特別是在海戰中,隨着強制電磁干擾系統的普及,反艦導彈的作用大大降低。如果沒有先進彈藥,阿根廷空軍必將重蹈覆轍,像半個世紀前那樣,用原始手段對付武裝到牙齒的英國艦隊。更重要的是,採購先進彈藥,能夠在不對現有作戰體系做出重大調整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軍事系統的實力,將整個軍隊的戰鬥力揮到極限。

二是加快6軍輕型化建設,爭取用最快的度打造一支快突擊部隊。

雖然裴承毅並不認爲必須通過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才能確定最後的勝負,甚至相信必須儘量避免大規模地面戰鬥,但是在戰爭初期,阿根廷必須以最快的度奪取馬島,將佔領馬島變成既成事實,然後集中力量在海上擊敗英國艦隊,才能迫使英國接受現實,最終在對阿根廷有利的情況下,雙方停戰談判。要達到這個目的,阿根廷必須擁有一支能夠起突然襲擊的快突擊部隊。毫無疑問,這將是一支類似於空降兵、或者空中突擊部隊的輕型地面部隊。

仔細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裴承毅才意識到,問題遠沒有想的那麼

別的不說。就算阿根廷擁有空降部隊,將突擊部隊送上馬島還需要一支規模不算太小的空運部隊。別說阿根廷這樣的三流國家不具備強大的戰術空運力量。就算英國這樣的二流強國也沒有足夠強大的空運部隊。雖然阿根廷從共和國採購運輸機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此舉將帶來很多麻煩,必須三思。

直忙到傍晚。裴承毅才離開總參謀那

雖然理出了頭緒,對阿根廷的軍事建設了一個確切的想法,但是裴承毅仍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畢竟他連二個正式身份都沒有。

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2章 新境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37章 風起雲涌第57章 真正開始第64章 繼續前進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01章 爛攤子第59章 低空坦克第58章 空中走廊第70章 換位指揮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36章 先進理念第52章 制空王牌第50章 試驗戰爭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79章 硝煙再起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15章 表態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34章 事發突然第28章 策動力第78章 以假亂真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10章 殺機第61章 未來陸軍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41章 佯攻第136章 割裂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53章 新式戰爭第71章 民主表決第14章 隱秘行動第35章 軍售交易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49章 因循守舊第26章 關鍵情報第24章 推銷戰爭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86章 引子第46章 備用計劃第8章 利益之爭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24章 接頭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7章 時過境遷第45章 雷霆一擊第36章 黃金搭檔第2章 野心家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76章 輪盤賭第39章 提前參戰第41章 光復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44章 最後手段第31章 軍售案第65章 一舉兩得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89章 快速突擊第40章 佈局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10章 戰略牌第86章 空中夾擊第21章 雄獅之心第5章 不安因素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3章 戰爭令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19章 高層會晤第62章 驚弓之鳥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19章 針鋒相對第46章 好印象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18章 進軍古巴第53章 當務之急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章 有與沒有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32章 箭在弦上第115章 定居點第2章 赤子之心第37章 登陸
第67章 意外收穫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2章 新境第38章 多兵種聯合行動第37章 風起雲涌第57章 真正開始第64章 繼續前進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186章 調兵遣將第101章 爛攤子第59章 低空坦克第58章 空中走廊第70章 換位指揮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43章 五加九會議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36章 先進理念第52章 制空王牌第50章 試驗戰爭第79章 兩個基本點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79章 硝煙再起第149章 經典突擊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15章 表態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34章 事發突然第28章 策動力第78章 以假亂真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10章 殺機第61章 未來陸軍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30章 超大規模第141章 佯攻第136章 割裂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53章 新式戰爭第71章 民主表決第14章 隱秘行動第35章 軍售交易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49章 因循守舊第26章 關鍵情報第24章 推銷戰爭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86章 引子第46章 備用計劃第8章 利益之爭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24章 接頭第158章 高昂的賭注第12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7章 時過境遷第45章 雷霆一擊第36章 黃金搭檔第2章 野心家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76章 輪盤賭第39章 提前參戰第41章 光復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44章 最後手段第31章 軍售案第65章 一舉兩得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89章 快速突擊第40章 佈局第75章 國家意志第110章 戰略牌第86章 空中夾擊第21章 雄獅之心第5章 不安因素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33章 戰爭令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19章 高層會晤第62章 驚弓之鳥第67章 黑色十五分鐘第19章 針鋒相對第46章 好印象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118章 進軍古巴第53章 當務之急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4章 有與沒有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32章 箭在弦上第115章 定居點第2章 赤子之心第37章 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