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2)

“蒙哥本部兵馬雖精銳,大部分都沒有參加過南征,他們中的許多部隊都是最近才從西域返回中原的,對於江南水網地方作戰不如那些一直和咱們交戰的漢人萬戶熟悉,加上他們在西征時所向無敵,兵將都滋長了驕傲的情緒,臣甚至聽說,都元帥紐磷對蒙哥汗說道,只要四十萬鐵騎一起奔馳起來,光是馬蹄擊打大地的聲響就足以讓臣心膽俱裂而死,爲大將者驕狂如此,可以想見全軍心浮氣躁,急着想要輕鬆的將我軍打敗。這樣的驕兵悍將,雖然號稱常勝之師,也必然會敗在驕兵二字上。”

“至於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的兵馬,本來就是前來趁火打劫的鼠輩,若我軍敗,他們便耀武揚威,不可一世,若我軍勝,他們肯定是第一個逃出戰場的,這等兵將,不足道也。”

鄭雲鳴昂然說道:“蒙古拓地萬里,其兵威之盛,天下自古未有也,光憑這一次決戰,絕不可能動搖蒙古的國力,然則只要蒙古人國力至強,大宋遲早有累卵之憂,所以若是這次會戰取勝之後,臣將隱退,陛下須責一名大將,督率全軍,趁勢北上,恢復祖宗基業,最少要佔據中原之地,使得蒙古人退回大漠西域,此乃國家穩固的根本之道。望陛下善察之。”

皇帝罕有的擺了擺手:“卿說哪裡話,朕雖生長於深宮,亦頗明兵法之道,待卿擊敗虜酋主力之後,便自行統率前方將士,誓師北伐,朕在後方斷無遙制之理,卿若勝,朕以兵馬糧草給繼以卿,斷然北上,成入洛大業,卿若小有蹉跌,朕自將御前兵馬前來與卿會合,與胡人決一死戰便是。”

皇帝站起身來,威武振奮的模樣,似乎是太祖附身一般,高聲喝道:“國家積辱三百年,未有如今日之振奮局面,大宋前途可期,決不能斷送於胡人之手!朕意已決,天下唯有我皇宋,才能遏制蒙古日益增長之兇焰,御前司神武新軍,即刻交由京湖制置大使鄭雲鳴指揮,馬上開拔前線,與胡虜大軍,一決雌雄!”

金鑾殿上當即一片高呼之聲:“臣等當以身家性命,和胡虜一決雌雄!”

話雖如此,真正上前線去搏命的相公,畢竟只有鄭雲鳴一人而已。當夜,政事堂燈火通明,軍情緊急,朝廷通宵達旦的部署出兵逐項事宜。

吳潛的意思,是等待四川、雲南和廣西的各軍先抵達前線之後,鄭雲鳴再率軍出發,作爲政事堂的正印主腦,他對殿前司新軍的戰鬥力一直信心不足。鄭雲鳴卻急着要馬上準備開赴京湖,他對吳潛講說了自己的道理:“蒙古人最擅長之道,就是各個擊破,昔年金國動輒以數萬精兵往救被圍堅城,結果被蒙古軍分頭殲滅,百萬大軍灰飛煙滅,而州郡無一保得住。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軍馬力壯盛,可以以極快的速度分別對付幾個方向上的敵人。今番我軍救援京湖,原本就在兵力上處於劣勢,所以不能再犯分兵的錯誤,今我先帶大軍去,在鄂州和武昌站住腳跟,掩護諸軍依次到來,共同對敵軍發動反擊,方爲上策,若是等各地援軍兩三萬的趕過去,不過爲蒙古人俎上肉而已。”

吳潛眨了眨眼睛,轉頭朝四周望了望,這時候月朗星稀,政事堂的內外沒有閒雜人出沒,正是說話的良機。他低聲問道:“叔謀,此間無人,你不妨交個實底,此番征討胡人,能有幾成把握?”

鄭雲鳴微笑着反問了一句:“依你看,能有幾成把握?”

吳潛看了馬光祖一眼,馬光祖也將眼睛望着鄭雲鳴,國家存亡就在這一場史詩式的大戰中決定,鄭雲鳴究竟有多少把握,這些位於宋朝權力核心的人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鄭雲鳴看着兩個人緊張的樣子,依舊微笑着對二人說道:“二位在問我之前,不如先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爲什麼蒙哥方登大寶,政權尚未穩固,就急着發動徵南之戰?”

吳潛下意識的答道:“這還需要問嗎?胡人不識禮儀教化,唯憑武力,去年漠北大雪,死了不少牲畜,各部困頓,都急着要跟隨大汗征戰以獲取財物和糧食。蒙哥不是願意剛上位就發動戰爭,是不得不然爾。”

鄭雲鳴點了點頭,又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他不得不發動征戰的因素。蒙哥面臨的不僅僅是部落的壓力而已,他還面臨着來自忽必烈的威脅。”

馬光祖大惑不解,起而問道:“忽必烈在蒙古的大庫裡臺上是其長兄蒙哥最大的支柱,蒙哥因此而戰勝窩闊臺系登上大寶,爲何說他反而是蒙哥的威脅?”

“華父先不要急着下結論,我來問你,若是一箇中原皇帝,御弟討平青唐吐蕃之亂,然後率領大軍翻越雪山沼澤,攻取大理國全境,平定南荒以還,立下如此大功,這位皇帝會不感到威脅麼?更不用說忽必烈藉助斡腹大理的機會,將蒙古軍在中原的精兵悍卒盡數掌握在手中,蒙哥安得不起疑心。今日忽必烈以戰功和兵權扶蒙哥上臺,異日他不會以這兩樣東西取而代之麼?”

“因此蒙哥汗的南征,一則是急於建立比忽必烈更大的功勳以樹立自己在漢地的威望,二則,更大的圖謀是通過徵南作戰,重新劃分軍隊的統帥權,將忽必烈邊緣化,將大部分精兵猛將掌握在自己手中,君不見忽必烈帶去雲南的老部下幾乎都沒有參加此次南征之役,忽必烈本人則被任命爲西路軍指揮官,可是隻交給他二萬人馬,連汪德臣原本屯駐在利州的一萬人,也被抽調了五千人用於進攻京湖。蒙哥還特別下令,忽必烈經略西部只是負責監督各部而已,自己不必親自進入四川,只需駐紮漢中,聽候前方奏報即可。這是明明白白的對天下人昭示,忽必烈已經從帝國的中堅統帥變成了無足輕重的人。”

“戰未啓而內訌起,纔是蒙古人最大的失策。”鄭雲鳴斬釘截鐵的說道:“手足兄弟猜忌若此,我鄭雲鳴絕對不會輸給這種對手。”

頓了一頓,他又說道:“不過我國是禮儀之邦,不能學胡虜來去剽掠,連必要的禮貌都沒有。我準備派出專門使者,前往太原去和蒙哥進行和平交涉,所謂先禮後兵,這樣的禮數,一定不能缺乏了。”

吳潛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怎麼也不會認爲在十年裡和蒙古人鬥智鬥力從未落於下風的鄭雲鳴會說出這樣迂腐的言論,但隨即醒悟,說道:“此弦高犒師之計。”

鄭雲鳴點了點頭,說道:“此事非得要一個膽大心細的人去辦不可......”

馬光祖在一旁笑道:“除了高斯得難道還有第二人選麼?”

鄭雲鳴一拍桌案:“就是高斯得!再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軍情緊急,不容片刻猶豫,讓他準備一下,馬上動身前往北方。”

大宋的變革之風,在交通條件上就能看得到,當年彭大雅出使蒙古,前後足足拖了數月之久,這中間固然有關山阻隔的緣故,也有兵火未息的因素,但宋朝當時官僚體系的運作效率之低下也足見一斑。這一次從政事堂發出*,到準備好禮品,到高斯得啓程奔赴北邊前後不過準備了三天,而高斯得帶着隨從連日趕路。途中見驛站換馬,一路不停的趕往北方,抵達襄陽城下的時候,也不過只用了十天時間。

呂文煥和高達自從據住城池作亂以來,一直驚惶不安,尤其是呂文煥,他平時貪圖小利,和北方原本就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沒想到被蒙古人藉助這個由頭,在賈似道身邊活動,讓賈似道對呂文煥起了疑心,就算呂文德作爲他的兄長是賈似道身邊的二把手,仍然阻止不住賈相公對呂文煥起了殺心。

和已經成功的將家人送往北方的高達不同,呂文煥本身就頂着巨大的壓力,呂文德三番兩次的寫來書信。用極爲嚴厲的口吻痛罵他背棄祖宗,辜負皇恩,並且要他限時反正,重歸大宋陣營。但呂文煥懂得大宋自開戰以來,表現出從未有過的強硬作風,對於背叛投敵者斷無寬容之意,既然已經公然反叛,絕無後退之理。

但他對於高斯得還是顯得非常客氣,一方面是宗族都在南方爲兵將,他沒有必要現在就撕破臉面。另一方面,他也真的害怕賈似道這個時候聚集京湖其餘部隊對襄陽發起反攻。

自從兵變之後,將士們極爲憤怒,真正效忠高達和呂文煥的亦不過一萬數千人而已,其餘兵馬自叛變之後數日內就紛紛逃散,當然,他們也不敢擅自回到刻薄寡恩的賈制置使麾下。但襄陽的防禦其實這時候是分外虛弱的,若不是蒙哥早有準備,在兵變之後第十天馬上就派遣了五千蒙古騎兵衝入襄陽彈壓全城,只怕全城百姓的憤怒都能將呂文煥趕出城去。

第四十二回 偏車深鎖陷九重(3)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2)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漢月斜(3)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1)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2)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4)第八十一回 鐵石猶存死後心(4)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1)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1)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2)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1)第九回 雷霆初試驚羣豪(2)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9)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4)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4)第五十一回 勒兵十萬楚湘驚(3)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2)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2)第五十九回 趙信城邊羌笛雨(1)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3)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4)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2)第五十五回 雄姿浩蕩入東流(4)第五十五回 雄姿浩蕩入東流(2)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1)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4)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4)第四十二回 偏車深鎖陷九重(1)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4)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4)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3)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3)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3)第七十回 便將勝師入巴水(2)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2)第四十二回 偏車深鎖陷九重(2)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1)第五十九回 趙信城邊羌笛雨(3)第三十四回 惟願君心如皎月(1)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4)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4)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1)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4)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4)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2)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1)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難識真容(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3)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2)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4)第八十二回 廿載功名塵與土(3)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2)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2)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2)第八十二回 廿載功名塵與土(4)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2)第四十一回 胡兒精騎動地來(2)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2)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2)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4)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四十一回 胡兒精騎動地來(1)第十一回 嚴家村兵鋒猝交(1)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3)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3)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2)第六十二回 驕虜臨關自請劍(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1)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4)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4)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1)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1)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4)第六十七回 人將碧草新晴去(3)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4)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1)第二十一回 金蟾碧血滿征衣(2)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3)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4)第五十一回 勒兵十萬楚湘驚(1)第六十七回 人將碧草新晴去(4)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師(4)第三十回 心隨明月付幽蘭(3)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4)第七十四回 書生挾策何日濟(4)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4)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3)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8)第十六回 胡霜少卻思旌甲(1)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2)
第四十二回 偏車深鎖陷九重(3)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2)第六十八回 一夜天高漢月斜(3)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1)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2)第四十九回 武騎千羣誰堪渡(4)第八十一回 鐵石猶存死後心(4)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1)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1)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2)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1)第九回 雷霆初試驚羣豪(2)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9)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4)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4)第五十一回 勒兵十萬楚湘驚(3)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七十七回 赤壁不見故周郎(2)第十四回 誰料飛禍在肘腋(2)第五十九回 趙信城邊羌笛雨(1)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3)第四十七回 昔年勁旅今安在(4)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2)第五十五回 雄姿浩蕩入東流(4)第五十五回 雄姿浩蕩入東流(2)第二十五回 舉步重整舊山河(1)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4)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4)第四十二回 偏車深鎖陷九重(1)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4)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4)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3)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3)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3)第七十回 便將勝師入巴水(2)第五回 襄陽初到便惹禍端(2)第四十二回 偏車深鎖陷九重(2)第四十五回 生死賭勝馬蹄下(1)第五十九回 趙信城邊羌笛雨(3)第三十四回 惟願君心如皎月(1)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4)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4)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1)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4)第三十八回 死向王庭將一軍(4)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2)第二十三回 廬中誰聞平戎策(1)第三十二回 慧眼亦難識真容(2)第五十七回 萬騎臨江貔虎噪(3)第三十九回 千古誰明鄭國志(2)第二十九回 千金縱買兒女情(2)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4)第八十二回 廿載功名塵與土(3)第三十一回 故人一去難相顧(2)第六十九回 誰人敢去定風波(2)第十九回 且將鞍馬少作歇(2)第八十二回 廿載功名塵與土(4)第一回 癡公子筵中論策(2)第四十一回 胡兒精騎動地來(2)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2)第六十六回 賓雁南飛朔氣加(2)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2)第七十六回 國士當撼金甄缺(4)第七十一回 行路莫道蜀道難(2)第四十一回 胡兒精騎動地來(1)第十一回 嚴家村兵鋒猝交(1)第五十八回 將軍隔江獵騎還(3)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3)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2)第六十二回 驕虜臨關自請劍(3)第二十二回 人言十戶有忠信(1)第二十六回 未必山澤盡伏波(3)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4)第四十八回 壯士橫戈制胡蠻(4)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1)第六十五回 迅雷驚走徵南將(1)第七十五回 白雲蒼狗似近緣(4)第六十七回 人將碧草新晴去(3)第五十二回 八千劍戟連車營(4)第三十五回 劫波渡盡曲方諧(1)第二十一回 金蟾碧血滿征衣(2)第七十三回 問得麟臺早有名(4)第五十三回 局合龍蛇成陣鬥(3)第十七回 制頑兇不需坎尼(4)第五十一回 勒兵十萬楚湘驚(1)第六十七回 人將碧草新晴去(4)第三十三回 平生好作帝王師(4)第三十回 心隨明月付幽蘭(3)第二十四回 壯士腸斷隴頭歌(4)第七十四回 書生挾策何日濟(4)第二十八回 把酒倚劍望玉關(4)第六十一回 勒名荊襄誰吾與(3)第八十五回 山河重整待後生(8)第十六回 胡霜少卻思旌甲(1)第三回 呆公子巧斷葫蘆案(1)第四十回 校尉疊鼓制敵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