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二章 曹 操 稱 王

初平四年(公元193)夏,青州的黃巾軍再渡黃河北上之時,在東光附近受到當今天下割據勢力最強大的袁紹主力的堵擊損失了十餘萬軍士,轉而返回向青州推進。

青州刺史田楷聞之傾青州之軍,準備迎戰,其麾下從事勸阻說:“黃巾軍有百萬人之多,人民震恐,官兵已無鬥志,不可以去硬撞。然而,他們行軍一向不帶糧草,完全依靠搶奪劫掠。不如保存實力,固守城池,黃巾軍求戰不能戰,攻城又沒有武器,最後一定星散。然後我們出動精銳,在關卡險要地方攻擊,可以大獲全勝。”

田楷不聽其從事的建議,執意親自率軍出戰,結果大敗而逃,折兵數萬之衆,使得青州再無可用之兵。

然青州黃巾軍卻兵臨城下,田楷是進退兩難,這時從事又對其諫言道:“如今天下無主,公孫瓚已然被破,大人何不投向兗州曹公!既可以擊退黃巾軍,到時刺史之位依然是您的。”

田楷聽的有理,自然是點頭允認。便遣人來與曹*說項:“今天下無主,且四分五裂,如果迎接曹公來接替,定可造福百姓。”

此話正中曹*下懷,曹*想不到天上竟然掉餡餅,高興的手舞足蹈,於是分兵青州,引大軍五萬之衆親征青州。

青州黃巾軍確實驍勇精悍,而且人數擁百萬之衆,然曹*雖集兗州的全部軍士,人數依然太少。不過,好在曹*的軍隊訓練刻苦,其嚴格賞罰,在加擁有郭嘉、程昱、劉曄等軍師奇才,不斷的施用奇兵詭計,晝夜進攻,每每都有斬獲,但青州黃巾軍畢竟驍悍,是以征戰數月各有勝負。

經過數月的苦戰,而這時,青州軍由於連日征戰,醫療補給絲毫沒有,使其軍士傷亡很重,時下又遇饑荒,戰鬥力大大減弱。郭嘉即可諫言曹*乘機送去了勸降書,並開列各項優待條件。黃巾軍多爲農民出身,本身痛恨朝廷的腐敗纔會揭竿而起,然而曹*爲百姓‘除貪官、拆邪廟,自身清廉不與權貴同流’的作法又恰恰與黃巾起義的初衷相吻;其中那種‘無畏鬼神、要靠自身的能力改變混亂’的精神,又再次與黃巾起義的口號‘蒼天已死’不謀而合。

是以,這年的冬天,在曹*的軟硬夾攻之下,青州軍終於全部投降,而曹*也終於取得青州戰場的勝利。其後,曹*開始改編青州軍,挑選其中身強力壯,能征慣戰者,編入自己的部隊,稱爲‘青州兵’,人數號稱30萬,此外連其家屬在內共計百餘萬人,也跟隨黃巾軍一起被曹*留下,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作後方補給。

自此,曹*不僅青州,又掌握了一支龐大的軍隊。青州一戰使得他從血腥鎮壓黃巾起義中擴大了自己的政治、軍事實力,使其一躍成爲繼袁紹之外的另一大諸侯勢力,也爲他日後統一北方,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曹*得意之際,自然沒有忘記袁紹纔是當今天下的巨無霸,所以他在其麾下一衆謀士的輔佐下,大力實施良政,亦學着襄陽尹銘的屯田制,大力推廣到其領地之內。他如今要作的就是鞏固領地,發展經濟及農業,扶持手工業,爲日後爭霸天下打下基礎。

青州安定之後,依然任田楷爲青州刺史,卻留曹洪屯守北海,以削田楷軍權,其後自率大軍班師回許昌。

回到許昌,曹*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如今他心中埋藏已久的一種慾望突然強烈地衝擊着他,使他不能自己。

酒席宴會之上,一衆文武官員都稱頌曹*的功德,便有人鬧哄哄議立曹*爲魏王,更有有人慫恿曹*晉位爲帝,這個曹*卻是不敢。

其麾下一衆大臣,不知道這是曹*早已安排好的計謀,還是大多數人發自內心的,不過他們自忖曹*神武奮揚,德威四海,稱帝或許尚早,但稱王卻未嘗不可,於是,大家便積極的加入到擁戴的行列之

中去。

原本歷史上對曹*稱公封王的荀彧及崔琰二人,因爲天下無主,而大力鼓動曹*稱王。其他陳羣、程昱、郭嘉等人則是當面頌曹*之功德,極大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爲王。

曹*假意推辭一番之後,着令司馬懿草詔,曹*正式昭告天下,爲紀念其在魏郡起兵,便自號爲魏王。荀彧爲相,荀攸、郭嘉、程昱等人皆爲尚書令,曹仁爲大司馬、夏侯惇爲大將軍、曹洪爲驃騎將軍、曹純爲後將軍、夏侯淵爲徵西將軍、許褚武衛將軍、李典爲破虜將軍、樂進爲右將軍等,其他一衆武將文官皆有晉升,時初平五年,春三月。

其後,便在許都建造魏王宮。宮成,就要設立世子,可曹*卻爲立嗣而大是心煩,因爲曹*是個多子的人,共有十幾個兒子。其中最出色的兒子有原本死去的長子曹昂,曹昂爲劉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其人聰明且性情謙和,爲曹*所喜愛;次子曹丕有乃父之風采,博覽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又善騎射,好擊劍;三子曹彰武藝過人,然其志向是‘好爲將’,其鬍鬚黃色,被曹*稱爲‘黃鬚兒’,雖得曹*的讚賞,卻不在世子之列;四子曹植文彩風流,但質弱任性,飲酒不節,難當大任。

而此時曹*最寵愛的,也最想立爲世子的,自幼聰明伶俐,十歲便遍覽經史子集,曹*更是從他身上看到一種雍容之相,仁愛之心。統御守內,恩澤萬民的曹衝,卻還沒有出世。

是以,如今看來,曹*便只有在曹昂、曹丕、曹植三者之間作選擇了。那麼,這將是哪一個呢?

作爲想在曹*手下成就大業的每一個文官武將,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及早作好感情投資。然《春秋》之義,立子以長。所以,一衆官員都認準了,將來承繼曹*勳業的只能是曹昂。

果然,百官們的預見很快被驗證了,曹*受魏王之爵後,大爲立嗣之事心煩。那日,曹*心煩走出書房,在院中散步。路過掾屬值房,聽到裡面有人談話,似是議論立嗣之事,便在窗下駐足靜聽。

“哎,我看魏王日日爲立嗣而苦惱。你說,這子脩、子桓和子建,到底該立誰呀?”

“要說,三位公子俱皆才華橫溢。可是,《春秋》之義,立子以長,此乃定製。再說,子脩爲人仁孝聰敏,且性情謙和,有王者之風。還是應當立他爲嗣。”

曹*聽了暗暗點了點頭,想看看爲何人議論,便推開房門進來。原來是主簿司馬懿和西曹掾蔣濟在交談。二人見是魏王來到,忙不迭起身施禮。

曹*擺擺手讓他們坐下,問:“不必拘禮。二位在談論什麼呀?”

蔣濟、司馬懿二人猶豫不定,這背後議論王室家事可是犯了大罪,是以吞吞吐吐不敢說,怕弄不好招來責罵。

曹*自然明白二人心裡,便擺出拉常家的架勢問:“我怎麼好象聽到立嗣什麼的,說說你們的意見嘛!”

司馬懿見不好隱瞞,但又不敢明講,便靈機一動,說:“我們是在議論先秦始皇帝立嗣的事,只是隨便聊聊。”

曹*聽了,微微一怔,繼而哈哈大笑,手指點着司馬懿說:“好你個司馬仲達!隨便聊聊,聊的好呀!背後敢於直言,當面卻用曲語。放心,我曹孟德何許人?豈會象始皇帝那樣廢長立幼,而釀成紛爭,毀我大業?來,你二人就起草立嗣冊書吧。”

司馬懿聽了忍不住高興地問:“真的?大王實在是英明睿主呀!”

曹*笑着說:“你莫要給我戴高帽子。告訴你二人吧,冊立了世子,我還要讓你二人爲太子中庶子,多多輔佐子脩呢。”

司馬懿、蔣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齊聲謝道:“蒙大王厚待,我等定效犬馬之勞,忠心輔佐。”

次日,荀彧在曹昂

府中與其正談詩論文,司馬懿興沖沖進來。

曹昂見他腳步生風,面含喜色,忍不住問道:“仲達滿面春風,不知有何喜事呀?”

司馬懿神秘地賣關子,道:“你們猜猜。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哪!”

荀彧卻是不屑地說道:“眼下什麼事也沒有立嗣事大。”

“正是立嗣之事。告訴你們吧,大王決意冊立子脩爲世子了!”

“真的?”曹昂高興地驚叫道。

司馬懿說:“這是可以亂開玩笑的嗎?”當下便把昨日之事細說一遍。

只是礙着荀彧在跟前,沒有把魏王讓他和蔣濟當太子中庶子的事說出來,怕荀彧有想法。

荀彧聽了,沉吟片刻,說道:“這對子脩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可是對你仲達老弟來說卻是吉凶難料。照你方纔說的,有些話,唉,官場仕途險惡。依彧之見。以仲達的文筆才華,還是在文學上下下功夫,以求建樹吧。”

司馬懿心中清楚,他此刻正處於對前途棄滿信心的亢奮之中,直言不諱地回道:“不行,與文若大人的文采風流比起來,小弟實在汗顏。何況,生逢亂世,小弟總覺得寫詩作賦於世無補。我司馬氏的先祖都是戰馬上建功立業的,我理應發揚光大先祖的武功勳業。不錯,寫詩作賦,風流傳世,留名千古。但是,我輩本已錦衣玉食,再去寫風花雪月,又有何補益呢?要緊的還是拯世、補天,要輔助大王平天下,建盛世呀!”

曹昂聽了,拍掌叫好道:“對!大丈夫生身立世,就要有一番大作爲,豈能碌碌無爲虛度一生?”

荀彧輕輕一嘆,說道:“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有蘭蕙,樹有松柏,人有賢愚忠好。愚也不強求於你,只是要小心謹慎。不會保護自己,就談不上建功立業。”

曹昂默默的沉思片刻,對司馬懿說道:“放心吧,仲達,你只要跟着我,我會請求父王讓你做我的中庶子,將來定能大展雄才,建功立業。”

司馬懿聽了,心中一笑。看來,自己這太子中庶子是做定了。

不過,他司馬懿畢竟是心細之人。他對荀彧的忠告,沒有置若罔聞,而是書就一個大大的‘忍’字,掛在自己的書房之中,每日三省,收斂鋒芒,務要寡言少語。每日當值,他就象虔誠的佛門弟子進了廟門,多磕頭少說話。而到了子脩的府中,和曹昂在一起時,則打開激情的閘門,軍國大事,人物臧否,天文地理,經史子集,無所不談,成了曹昂須臾不可離的摯友。

曹*稱王之事大震天下,袁紹首先跳起來罵,當今天下無天子已久已,自己這天下最大的諸侯勢力尚不敢稱王。當即就欲提兵征討曹*,其麾下田豐、沮授等一衆謀士們死命將其勸住,卻是不行,最後許攸出言讓袁紹亦稱王或是登基稱帝。

袁紹這纔不提出兵征討曹*一事,心中惦記着稱王或登基爲帝之事,他十分嚮往登基爲帝,可是麾下謀士們贊成者不多,尤其是田豐,這使他暗恨不已。於是,袁紹只能退而求其次,也稱王。

於同年五月,袁紹昭告天下,自立爲王,號趙王。然其世子卻是含糊不清,儘管一衆大臣官員苦心諫言不已,袁紹就是不立世子,更令衆子獨霸一方,長子袁譚爲幽州牧;次子袁熙爲冀州牧;其外甥高幹爲幷州牧;三子袁尚容貌貌美,封爲大將軍,鄴侯,也是袁紹最爲喜愛的兒子。

曹*、袁紹二人的稱王,激怒了一直在稱王稱帝一事上碰壁的袁術,他再不顧麾下衆文武官員的攔阻,不管已然失去的汝南,以及孤懸在外的南陽郡,打定主意登基爲帝。不過在自己登基之前,他還要將劉繇徹底的殲滅,當即他將廬江大敗回來的孫策招來,借其兵馬五千,令孫策一路直搗劉繇江東老巢,自己則聚兵強力攻打合肥。

(本章完)

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一章 孫 堅 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章 恭 聖 安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七 章 汝 南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六章 喜 重 逢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章 夜 明 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三章 會 合VIP_第五十七章 劃 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二章 十 常 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章 恭 聖 安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九章 虎 牢 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章 立 軍 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章 江 夏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七章 風 雲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七章 武 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二章 十 常 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七章 會 袁 曹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六章 夜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九章 皇 城 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六章 夙 緣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六章 志 向VIP_第 六十 章 尋 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八章 特 勤 組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八章 中 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三章 心 歡 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六章 喜 相 逢VIP_第七十三章 拜 母VIP_第六十九章 謀 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三章 伐 袁 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四章 一 家 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二章 返 中 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三章 忘 憂VIP_第七十五章 鄭 渾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一章 劉 漢 亡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三章 良 家 子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三章 戰 徐 州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七章 寶 刀VIP_第七十二章 回 家VIP_第 八十四 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三章 孫 氏 江 東VIP_第九十二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一章 強 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一章 抵 金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五章 邂 逅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章 探 親 家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章 秦 直 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五章 英 雄 末 路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一章 射 天 牛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六章 易 京 之 戰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VIP_第 八十四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章 長 劍 技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四章 滅 神 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二章 豪 傑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章 夜 明 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二章 情 禮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一章 劉 漢 亡VIP_第 八十九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四章 袁 氏 陳 朝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VIP_第 七十 章 兵 器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七章 斷 腸 路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章 江 夏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五章 英 雄 末 路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四章 離 亂 人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章 過 關 斬 將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五章 廣 交 友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五章 玄 甲 騎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七章 離 愁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二章 鳳 雛VIP_第六十二章 金 蘭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一章 遠 行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章 計 劃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三章 遭 襲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七章 寶 刀VIP_第六十五章 較 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VIP_第九十七章
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一章 孫 堅 殤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章 恭 聖 安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七 章 汝 南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六章 喜 重 逢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二章 結 王 允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章 夜 明 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三章 會 合VIP_第五十七章 劃 策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二章 十 常 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章 恭 聖 安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九章 虎 牢 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章 立 軍 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三章 劉 備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章 江 夏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七章 風 雲 起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五章 張 文 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七章 武 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二章 十 常 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七章 會 袁 曹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六章 夜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九章 皇 城 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六章 夙 緣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一章 情 深 意 重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六章 志 向VIP_第 六十 章 尋 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八章 特 勤 組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八章 中 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三章 心 歡 喜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六章 喜 相 逢VIP_第七十三章 拜 母VIP_第六十九章 謀 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三章 伐 袁 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四章 一 家 親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二章 返 中 山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十三章 忘 憂VIP_第七十五章 鄭 渾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一章 劉 漢 亡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三章 良 家 子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三章 戰 徐 州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七章 寶 刀VIP_第七十二章 回 家VIP_第 八十四 章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三章 孫 氏 江 東VIP_第九十二章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一章 強 軍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一章 抵 金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十五章 邂 逅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章 探 親 家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十章 秦 直 道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五章 英 雄 末 路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 四 章 戰 西 涼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五十一章 射 天 牛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六章 易 京 之 戰VIP_第六十八章 兄 弟VIP_第 八十四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章 長 劍 技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四十四章 滅 神 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二章 豪 傑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八十六章 兵 臨 城 下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章 夜 明 鷂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四十二章 情 禮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一章 劉 漢 亡VIP_第 八十九 章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一章 枉 凝 眉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十四章 袁 氏 陳 朝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五章 爭 鋒VIP_第 七十 章 兵 器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七章 斷 腸 路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章 江 夏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五章 英 雄 末 路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六十四章 離 亂 人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三十章 過 關 斬 將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五章 廣 交 友VIP_第七十八章 席 話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五章 玄 甲 騎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三十七章 離 愁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三十二章 一 家 人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二十三章 上 早 朝下 卷 龍 騰 萬 裡_第二十二章 鳳 雛VIP_第六十二章 金 蘭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五十一章 遠 行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二章 計 劃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七十三章 遭 襲VIP_第七十七章 晚 宴上 卷 域 外 雛 龍_第七章 寶 刀VIP_第六十五章 較 技中 卷 戰 地 遊 龍_第九十一章 戰 黃 忠VIP_第九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