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袁紹謀劃

袁紹逃出京城洛陽,按照叔父的命令返回汝南郡,那裡是他的家鄉。

本來,袁紹還想着返回家鄉,能得到家族最大的支持,讓他失望的是袁術捷足先登,把家族官兵全部帶往南陽郡,成爲了袁術的私兵;這大大激化了袁紹與袁術兩人之間的矛盾。

袁紹希望落空,只好從家族僕從中選擇一些毫無戰鬥力的青壯來充門面。

好在他逃出京城的時候,有許攸和逢紀兩位謀士跟隨,還有淳于瓊這位武將也一起跟來了;有了他們的協助,讓他不至於手忙腳亂,逐漸穩定下心神。

按照大漢律法,袁紹即便回到汝南郡,也沒資格就任汝南郡太守的。

太傅袁隗如此安排,實在有很大的冒險成分,他賭的就是董卓不尊重朝廷,士人強烈反對“三互法”的繼續執行。不過讓他賭中了,不僅士人支持,董卓也順利批准了袁紹就任汝南郡太守。

此後,“三互法”形同擺設,以至於在出生郡縣就任太守、縣長的人逐漸增多。

太傅袁隗之所以如此安排,他是看重汝南郡的富庶,若是袁紹以此地爲基業,很快便能發展起來,順利佔領豫州,北上奪取兗州,甚至東下奪取徐州。

豫州汝南郡,下轄三十七縣,有戶四十六萬一千五百八十七,口二百五十九萬六千一百四十八;人員稠密,非常富庶。:

朝廷任命聖旨到達,袁紹非常高興,任命許攸爲郡丞,逢紀爲主薄兼任軍師,幫助打理郡內一切事務;淳于瓊負責招兵、練兵、帶兵,並把他的三個兒子以及外甥高幹全部安排到軍中任職。

此時,汝南黃巾軍雖然經歷過官府的多次打擊,不過官兵一來,他們便潛逃至相鄰州郡,官兵一撤離,他們又捲土重來,以至於每股黃巾軍的人數都僅有幾萬人,卻有許多股,這樣的話便於轉移和隱蔽,且不引起官府的重視。

現在袁紹就是缺乏合格的,以及有戰鬥經驗的士兵,逢紀建議先收拾黃巾賊,並招安、收編他們,壯大自身實力,袁紹接納了逢紀的建議,並安排由逢紀和淳于瓊兩人全面負責處理黃巾賊事宜。

而袁紹和許攸兩人則是在積極處好與郡內各大家族的關係,獲得他們的支持,並積極招賢納士,壯大自身實力。

這時候,四世三公的名頭迅速奏效,並取得可喜成果,局勢越來對袁紹越有利。

被罷免的河內郡太守王匡,朝廷沒有安排去處,手下幾千官兵更是無法安置,若是留給冠軍侯,王匡又不情願,此時,袁紹被任命爲汝南郡太守,令王匡極爲興奮,立即派人與袁紹聯繫。

袁紹接到信息,非常高興,宣佈全部接納,並且承諾所有的官兵待遇只會升,不會降。

王匡欣然帶大軍南下汝南郡,總共有七千多兵馬,三千多能征善戰的泰山步兵,一千多泰山弓弩兵和三千多經歷涼州戰火考驗的騎兵。

王匡的性格豪爽、義氣,本身不吝嗇財物,熱衷地將金錢大量的施捨他人,對部屬和官兵不錯,很得部下愛戴,故此,部將韓浩和方悅等皆攜帶家屬,跟隨南下。

由於時間匆忙,要趕在冠軍侯的大軍到達前撤離河內郡,且懼怕遭到冠軍侯的報復,王匡只攜帶走了滿足軍隊一月消耗的錢糧。

有了王匡軍隊的加入,袁紹實力頓時大增,在接下來對戰黃巾賊的戰爭中,連戰連捷,戰果豐碩。

在當地郡縣大家族的支持下,淳于瓊斬殺賊首黃邵,收編其衆,方悅長槍刺死渠帥”截天夜叉“何曼,何儀帶部衆投降;其他賊首相繼帶人逃離。

汝南郡平穩下來,袁紹獲得了大家族和百姓的擁戴,更重要的是收編了兩萬多官兵,這些士兵皆經歷過多年戰爭而倖存下來的老兵,戰場經驗非常豐富;換上全新的兵甲,加強軍事訓練,嚴格軍紀,使之迅速成長爲一支能征善戰的強軍。

酸棗會盟開始,袁紹就非常焦急,一直在等待叔父的安排。

十二月底,終於傳來叔父的密信,讓袁紹大喜。

豫州牧韓馥完整的接收了原州牧黃婉的班底,州牧所轄的軍隊經過呂布的訓練,且經歷過對戰黃巾賊戰爭的洗禮,戰鬥力非常強大。

按照計劃,必須動員豫州牧韓馥參與會盟,,希望借與董卓的戰爭,削弱豫州牧韓馥的實力,袁紹好趁機奪取豫州地盤。

袁紹現在的軍事實力增強不少,不過依然不是豫州牧韓馥的對手,只能採取這種借刀殺人的謀略。

此時,州牧韓馥是拿不定主意的,究竟去不去參加會盟?難以抉擇,其實,這件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原因如下:

1.從公事公辦的角度看:袁紹等號召會盟的人手中有三公密詔,聯合韓馥攻打董卓,名正言順;而董卓把持廷,乃大漢國相,攻打董卓便是反叛朝廷,讓他很難抉擇。

2.從私交感情的角度看:韓馥以前是袁家的門生故吏,而現在他的豫州最高長官,職務卻又是董卓安排來的,兩邊都對他有恩,無論如何選擇都不好。

3.從最核心的“個人利益”角度來看:,韓馥只希望保住現有的地位,沒有打擊董卓動力。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誰有主見,就會過於武斷,離淘汰也就不遠了。韓馥沒主見就是很正常的,比較明智的做法,是先混進革命隊伍看形勢,哪邊強就往哪邊倒,這樣做纔不會吃虧。

所以,袁紹連續幾次派人聯絡州牧韓馥參加會盟,皆被各種理由搪塞。

到正月初,山陽郡太守袁遺率領兩萬精兵繞路從兗州到達汝南郡,使得袁紹實力大增,信心更足;且採納許攸的建議,策反韓馥的幕僚,由他們動員韓馥參加會盟,並由許攸親自實施。

現在,袁紹不需要州牧韓馥提供錢糧支持,故此,任務簡單許多,只剩下動員韓馥參加會盟,並藉機削弱他的實力便可。

許攸不負袁紹所託,很快便與韓馥的別駕、治中等人打成一片,關係親密,由他們出面遊說韓馥,效果明顯,韓馥最終同意一起參加酸棗會盟,共擊董卓。

消息傳來,袁紹終於暗送一口氣,終於達成叔父的長遠謀劃,離成功僅差一步。

隨後,豫州的三路大軍啓程,浩浩蕩蕩的向兗州酸棗前進。

由於動員州牧韓馥造成時間拖延,以至於袁紹大軍到達酸棗的時間落後於路程更遠的南陽郡袁術大軍。

豫州牧韓馥被列爲第十一位會盟諸侯,汝南郡太守袁紹爲第十二路諸侯,山陽郡太守袁遺被列爲第十三路諸侯。

諸侯會盟棗園,聲勢浩大,震驚天下。1

第372章天下大亂第69章甕中捉鱉第415章幷州大族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19章徐晃發威第232章皇家婚姻第517章兵圍袁術第502章益州矛盾第296章房良改革第150章甄家資敵第306章高順遇刺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379章新建水軍第204章家中鉅變第254章戰後獎賞第169章歷城對峙第72章戰後獎勵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425章矛盾加劇第90章馬貴彙報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250章大兵壓境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235章高順家宴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章規劃未來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566章結親孔融第242章幽州事務第637章新計劃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03章軍校建設第29章匈奴來襲第584章稅賦改革第45章戰後安排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373章兩郡來投第455章麴義出擊第74章處理內奸第24章系統升級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278章蠻夷使者第494章潛伏三年第236章強硬態度第210章斬殺難樓第121章張讓之憂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19章徐晃發威第98章安排就緒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187章收服典韋第532章曹操之策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06章高順遇刺第417章再見王越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16章裝備連弩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41章謀誅宦官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83章王允籌劃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80章魯肅出兵第261章低調結婚第148章蘇雙拜主第326章沮授出兵第200章到達寧城第415章幷州大族第652章一晃十年第66章夜襲敵營第100章出發赴任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53章羌人投降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440章趙雲選兵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600章益州暴亂第295章臧霸請降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91章新收四將第560章董卓病死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39章兩人拜主第129章鐵匠鄭財第44章匈奴反應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36章張繡投降第61章抓捕內奸
第372章天下大亂第69章甕中捉鱉第415章幷州大族第596章劉協妥協第171章高順佈局第320章西園八校第119章徐晃發威第232章皇家婚姻第517章兵圍袁術第502章益州矛盾第296章房良改革第150章甄家資敵第306章高順遇刺第482章魯肅的強勢第406章招安黑山軍(下)第379章新建水軍第204章家中鉅變第254章戰後獎賞第169章歷城對峙第72章戰後獎勵第316章收復五原郡第425章矛盾加劇第90章馬貴彙報第421章精明的審配第250章大兵壓境第581章高順的決定第235章高順家宴第149章張寶之憂(三更)第4章規劃未來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566章結親孔融第242章幽州事務第637章新計劃第454章憋屈的韓遂第122章大將雲集第403章軍校建設第29章匈奴來襲第584章稅賦改革第45章戰後安排第21章憨厚的戈虎第373章兩郡來投第455章麴義出擊第74章處理內奸第24章系統升級第361章潘鳳陣斬華雄第383章聯姻諸葛家第278章蠻夷使者第494章潛伏三年第236章強硬態度第210章斬殺難樓第121章張讓之憂第425章接管廣陵郡(下)第547章徐盛無奈投降第108章長吏獻策第119章徐晃發威第98章安排就緒第284章強勢呂布(四)第5章強大的護衛第187章收服典韋第532章曹操之策第424章接管廣陵郡(上)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06章高順遇刺第417章再見王越第425章矛盾加劇第516章裝備連弩第318章低調生活第341章謀誅宦官第490章再佔兩郡第213章偷襲鮮卑(下)第83章王允籌劃第576章李儒被殺第480章魯肅出兵第261章低調結婚第148章蘇雙拜主第326章沮授出兵第200章到達寧城第415章幷州大族第652章一晃十年第66章夜襲敵營第100章出發赴任第225章李肅來投第253章羌人投降第390章袁術的決定第558章收復酒泉郡(下)第440章趙雲選兵第3章悲慘的村民第600章益州暴亂第295章臧霸請降第467章陶謙心思第491章新收四將第560章董卓病死第371章憋屈的董卓第339章兩人拜主第129章鐵匠鄭財第44章匈奴反應第538章劉備崛起第536章張繡投降第61章抓捕內奸